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诊断价值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诊断价值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98例疑似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采用MRI诊断和CT影像诊断,将两种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CT诊断诊出率明显高于MRI诊断,同时CT诊断的漏诊率低于MRI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明显改善预后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字】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诊断;价值真菌性鼻窦炎是人体感染细菌引起发生在鼻窦的疾病。

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放疗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是真菌性鼻窦炎易感人群[1]。

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呈明显上升趋势,除了现在检查手段的进步,有可能与环境污染和广泛使用抗生素有一定关系。

部分鼻腔结构异常患者鼻窦通气引流不畅,大量分泌物潴留,局部发生炎症等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发生真菌性鼻窦炎[2]。

真菌性鼻窦炎一般是单侧鼻窦起病,然后向其他部分发展,导致累及多窦。

患者会出现鼻塞,嗅觉逐渐减退,鼻腔发出异味,有脓鼻涕带血鼻涕流出,部分患者还会有反复头痛、头闷等症状[3]。

真菌性鼻窦炎在发病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仅是根据体征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很难准确诊断,非常容易发生误诊,耽误治疗。

真菌性鼻窦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真菌病原及坏死的病变组织,鼻窦通气恢复,效果明显。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率有了大幅提升,极大提高早期治疗及预后效果。

本研究中,即分析了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疑似真菌性鼻窦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

98例疑似患者中,男51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93±7.33岁,经鼻内镜检查:中鼻甲息肉样变38例,钩突肥大30例,中鼻道黑褐色新生物16例,鼻中隔偏曲10例,鼻腔外侧壁内移4例。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真菌性鼻窦炎的C T和M 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陈灿\牛玉军1△,马湘乔2■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锦州121001); 2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42)【摘要】目的研究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研究C T及M R特征性表现。

结果32例真菌性 鼻窦炎患者中,累及单侧上领窦17例,占53. 1%,钙化25例,占78. 1% ;可伴有窦壁骨质增生、硬化及吸收、破坏,本组伴上颌窦窦壁骨质吸收、破坏15例,占46. 9%;骨质增生硬化9例,占28. 1%,其中,增生硬化多发 生在上颌窦后外侧壁,占77.8%,内侧壁多为吸收、破坏,占86. 7%;M R I可清晰显示周围结构受累。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CT及MR特征性表现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CT; M R;特征性表现【中图分类号】R765.4+1;R445.2【文献标志码】ADOI:10.13820/j. cnki. gdyx. 20193763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是指鼻窦黏膜 组织,甚至骨质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或鼻窦黏膜对真 菌的反应性病变,或真菌在鼻窦内呈团块状积聚的 一类鼻窦炎性疾病[1],在临床中也被称为霉菌性鼻 窦炎[2]。

基于真菌菌丝是否存在组织侵袭,真菌性 鼻窦炎临床上分为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nvasive fungal sinusitis,IFS)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1〇11-invasive fungal sinusitis,NIFS)[3],侵袭性真菌性鼻 窦炎包括变应型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非侵袭性 真菌性鼻窦炎包括慢性无痛型真菌性鼻窦炎和急性 爆发型真菌性鼻窦炎W。

真菌性鼻窦炎分型不同,其预后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而国内外针对于真菌 性鼻窦炎影像的研究多数是CT的表现及诊断价 值,对于MR影像表现,尤其是CT联合MR的影像 表现及诊断价值研究较为少见。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754 【 6. 1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10 — 52 (08 7 18 — 2 07 97 20 )0B一 29 0
T eC a s f u g l iuis 5C ss L tg—seg R do g eat e tfYw et o i lYw 32 0, h TAn l i o n a n s i2 ae VXn ys F S t h n . a il yDp r n uC nr H s t ,i u2 0 o m o i e pa
C ia hn
【 bt c】 O jcv T iush Tia n a r eugli si A s at r bet e o s s t C g g e u s fh nas ui .Me os Te li l a d T i d c e m i f t e o t f n t s t d h ic t a h cn ad a n C
的临床 与 C T影像 资料 。结果 本 组 2 5例 真 茵性 鼻窦 炎 中由曲霉 茵感 染 引起 2 1例 ,表现 为真 茵球形 成 ,C T表现 为 :
()病 变鼻 窦多为单窦 ,以上颌 窦 多见 ,少数 可为双侧 多窦 ;()病 变鼻 窦多表 现为 密度 不均 匀的软组 织影 ,密度相 1 2
mi o e d s u t n, b tte r man n o e w t o e—h r e i g l b n e t ci d r o u h e i i g b n i b n h a d nn ;Harf n a n e t n c u e y t ef u a e , i cu i g i u g if ci a s d b o r c s s n l d n l o h p r r a c o h n e S o l e o o c s s o n a s u i s C e o a c :Un lt r rb ltr l r u a h n i ef m n e frc a g h u d b ft a e f u g i st , T p r r n e o p t p y t e e t e a l a g o r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炎类型,由真菌感染所引起。

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影像检查方法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1. 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显示鼻腔和鼻窦的病变情况,但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能力有限。

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大量的解剖信息,有助于确定鼻窦病变的位置、程度和范围。

3. MRI扫描:MRI扫描对于评估炎症的程度和鼻窦周围组织的扩展情况有很高的分辨率,常用于复杂病例或手术前评估。

影像学表现
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
1. 鼻窦腔内软组织增生:鼻窦腔内出现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常为多发性。

2. 广泛骨质破坏:真菌性鼻窦炎常伴随骨质破坏,可表现为鼻窦壁的局部或广泛的骨质破坏,并可侵犯周围结构。

3. 液平面和脓液积聚:炎症反应导致鼻窦内脓液积聚,形成液平面影像。

4. 炎性肿块:真菌性鼻窦炎可引起鼻窦内的肿块形成,边界模糊且不规则。

诊断注意事项
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时,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影像学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但诊断需要综合Clinic-radiological correlation来进行。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

酪样物 2 例 , 3 中鼻 甲息 肉样 变 2 例 , 中 隔 偏 曲 3 3 鼻 4例 , 鼻 征 、 中 临床 表 现及 治疗 方 案 的 不 同 分 为 以下 4型 :1 急 性 侵 袭 () 甲黏 膜 糜烂 充 血 3例 。4 3例行 鼻窦 根 治 术 ,2例 行 鼻 窦 开放 暴 发 型 : 要发 生 于 免 疫 缺 陷 的 患 者 , 合 并 有 糖 尿 病 、 重 2 主 常 严 术 。后 均经 病 理 证 实 为 真 菌性 鼻 窦 炎 。 营 养不 良或 恶 性 肿 瘤 等 基 础 病 变 。 病情 发 展 迅 速 , 床 表 现 临 1 2 检 查 方 法 : 用 美 国 GE公 司 Hi ed D a 螺 旋 为 鼻 黏膜 溃 疡 或 干 痂 、 出 血 、 部 肿胀 疼 痛 , 致 短 期 内失 . 使 s e u l p 鼻 面 可 C 扫 描 机 。 层厚 5mm, 距 5mm, 规 扫 描 采用 轴 位 , 描 明 , 及生 命 , 及 时 手 术 治 疗 。( ) 性 侵 袭 型 : 生 于有 免 T 层 常 扫 危 需 2慢 发 范 围 由 上颌 窦 下 壁 至 额 窦 上 缘 , 分 病 例 加 做 冠 状 位 扫 描 , 疫 能力 的患 者 , 菌 在 鼻 窦 内 繁殖 并 侵 入 鼻 窦 黏 膜 , 肉 芽组 部 真 以 扫 描 范 围 由额 窦 前 壁 至 蝶 窦 , 别 采 用 软 组 织 窗 , 位 / 宽 织 增 生 为 主要 特 征 , 情 发 展 较 缓 慢 , 分 窗 窗 病 由于 病 变 易 延 伸 到 眼 眶 3 / 5 和 骨 窗 20 20 530 0 / 0 0观 察 。 和 海 绵 窦 , 伴 有 眶 尖 或 海 绵 窦 综 合 征 。 ( ) 菌 球 : 发 生 常 3真 多 2 结 果 于 全 身 免疫 力 相 对 正 常 的 患 者 , 鼻 道 窦 口复 合 体 的 先 天 结 与 21 C . T表 现 :5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中 表 现 为 真 菌球 形 成 构 有关 , 性 多 于 男 性 , 颌 窦 易发 病 , 次 为 筛 窦 、 窦 , 6例 女 上 其 蝶 额 5 例 , 中上 颌 窦 2 6 其 8例 , 窦 7例 , 窦 9 , 颌 窦 及 筛 窦 窦 罕 见 , 窦发 病 为 主 。症 状 多不 典 型 , 非 特 异 性 鼻 窦 炎 临 蝶 筛 例 上 单 与 同时 受 累 5 , 窦 及 蝶 窦 同 时 受 累 4例 , 例 筛 上颌 窦 和 同侧 鼻腔 床 症 状相 似 , 表 现 为 脓 血 涕 伴有 臭 味 。本 组 有 5 多 6例 此 类 患 同时 发 病 3 ; T 表 现 为 受 累 鼻 窦 内充 以 不 均 匀 软 组 织 影 , 者 。() 例 C 4 变应 性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 生 于 有 免 疫 能 力 的 特 应 性 患 发 密 度 较 高 , T 值 4 ~6 , 均 5 , 中 5 C O 0Hu 平 2Hu 其 O例 可见 沙 粒 者 , 发生 于温 暖 潮 湿 的 环 境 , 现 为 长 期 反 复 发 作 , 多 表 以一 侧 样 、 条 状 钙化 灶 , 小 所有 患者 受 累 窦 壁 可 见 不 同 程 度 的 骨 质 增 为 主 的全 组 鼻 窦炎 症 状 , 变 特 征 为 受 累 鼻 窦 内 发 现 变 应 性 病 生硬化 , 以前 壁 明 显 ; 1 有 O例 伴 骨 质 吸 收 , 内侧 壁 明显 , 以 但 黏蛋 白 , 清 IE水 平 升 高 , 血 g 组织 学检 查 黏 液 内可 见 夏 科 一 莱 残 端 均 伴 有 骨 质 硬 化 。表 现 为 变 应 性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5例 , 其 登 结 晶 、 隔 菌 丝及 大量 嗜 酸 粒 细 胞 。本 组 5例 为此 类 患 者 。 分 中 2 表 现 为 单侧 全 组 鼻 窦 受 累 , 3例 为 双 侧 全 组 鼻 窦 受 例 另 3 3 真 菌性 鼻 窦 炎 的 c 表 现 特 征 。主 要 有 :1 病 变 . T () 累,T表现为: C 窦腔 实变 , 黏膜 增 厚 , 窦腔 内均 匀 高 密 度 影 , 呈 多 为 单 侧 单窦 , 上 颌 窦 或 以上 颌 窦 为 主 。可 同时 累及 其 他 以 毛玻 璃 样 , 度 明 显 高 于周 围软 组 织 , 有 小 点 状 钙 化 灶 , T 鼻 窦 。( ) 腔 黏 膜 增 厚 , 内 软 组 织 呈 结 节 状 或 肿 块 状 增 密 伴 C 2窦 窦 值 8 ~ 10Hu 平 均 9 Hu 表 现 为 侵 袭 性 改 变 4例 , 例 累及 生 。( ) 内软 组 织 中 可 见 气 泡 及 点 状 、 带 状 钙 化 , 钙 化 O 1 , 2 ; 2 3窦 条 且 右 侧 上颌 窦及 筛 窦 , 累 及 左 侧 上 颌 窦 , T表 现 为 : 变 鼻 多 为 中心 性 分 布 , 窦 壁 无 关 系 。有 学 者 认 为 钙 化 斑 是 真 菌 2例 C 病 与 窦 内 密度 不 均 匀 增 高 的 软组 织 影 , 度相 对 较 高 , 见 明显 骨 性 鼻 窦炎 的高 危 指 标 。 ( ) 颌 窦 开 口扩 大 , 腔 骨 质 增 生 , 密 可 4上 窦 质 侵 蚀破 坏 , 时伴 有 轻 度 骨 质 硬 化 , 围 咽 旁 间 隙 密 度 增 窦壁 增 厚 , 同 周 以后 外 壁 常 见 。骨 质 破 坏 主 要 局 限 于 上 颌 窦 内侧 高 , 例 累及 同侧 眼 眶 1 壁 , 膨胀 性 骨 质 吸 收 、 坏 。 为 破 2 2 手 术 及 病 理 : 中 见 窦 腔 黏 膜 水 肿 , 肉样 变 及 肉 . 术 息 3 4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的鉴 别 诊 断 : . 真菌 性 鼻 窦 炎 具 有 较 独 芽肿 形 成 。窦 腔 内 有 黄 绿 色 脓 液 和 出 血 坏 死 , 褐 色 干 酪 样 特 的 C 黑 T影 像 表 现 特 征 , 其 是 软 组 织 阴影 内 中 心 分 布 高 密 尤 ��

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

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
C 特征及术中所 见。 果 C 征象 : 变的窦 腔内为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 , 中 l 例病 变窦腔 内呈不规则 点状或片状钙化影 , 例上颌 T 结 T 病 其 7 5
窦内壁骨质吸收破坏 , 上颌窦 口扩大 l 例 , l 上颌窦骨壁增生硬化 l 6例 。C 诊断鼻窦炎 2 , T 7例 其中真菌性 鼻窦炎 2 例 , 3 上颌窦 占位性病变
维普资讯

1 42 ・ 1
浙江临床 医学 20 0 6年 1 月第 8卷第 1 期 1 1
C 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 中的价值
徐 红伟 李 界 孙 旭鸯
【 要 】 目 探 T 真 性 窦 诊 的 值 方法 顾 分 经 术、 理 实 0 真 性鼻 炎 者的 床表 { 的 商 讨C 在 菌 鼻 炎 断中 价 。 回 ywod 】 fg p ̄ s sut ig i ' —a Ke r s u u a a nss aos Y n s r a i i d n C x r l i s y
随着抗生素及激素 的广泛应用 , 鼻窦真 菌病 日益增 多,
近年来 由于鼻内镜手术 普遍开 展及影 像学技 术 的发展 , 其 或孢子 , 黏膜为慢性 炎症无 真菌侵 犯。3 均诊断为真 菌 o例 性鼻窦炎 。
3 例。结 论 窦腔 内散在点状 、 片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 C 诊断 的主要征象 。C 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T T
【 关键 】 真 鼻 炎 诊 体 摄 术 X 计 司 菌 窦 断 层 影 线 算机
【 bt c 】 O j te T elt t ae f Tsni dg s r A s at r be v o vueh vu o C a n in io l c i aa e l c a os f 列 m aliss M t d Te T ms n i . e os h C a sut i h ,c il lc ia n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表现。

结果:CT征象: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鼻腔内密度增高;②上颌窦内见团块状或线条状钙化影化影10例(71.4%);③窦腔内高密度影中有气泡4例;④上颌窦骨壁吸收、破坏3例,窦壁变薄1例。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征性CT表现,如窦腔内有团块状或线状高密度影等。

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真菌;鼻窦炎;诊断;CT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鼻窦炎发病人群占据相当比例,伴随着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鼻腔、鼻窦真菌病日益增多。

CT的普及以及鼻内镜的开展使真菌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

笔者搜集2006-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4例中,男5例,女9例。

年龄14~58岁,平均36岁。

临床表现:脓血涕伴腐臭味14例,脓血伴鼻塞6例,头昏、头痛、面颊肌痛7例。

查体见中鼻甲粘膜浅表糜烂,充血;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部分可见灰黑色及干酪样物。

2 结果2.1 CT表现: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高密度影,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7例;两侧上颌窦4例;一侧上颌窦及筛窦3例。

上颌窦内可见团块状或线状钙化影10例,CT值110~267HU。

窦腔高密度浑浊影中有气泡影4例。

病变呈肿块样影突入鼻腔3例。

窦壁骨质吸收破坏3例,其中局限于上颌窦内侧壁2例,累及上颌窦外侧壁、眶外侧壁2例。

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1例。

受累筛窦黏膜增厚,窦腔浑浊,密度增高。

2.2 手术及病理:术中见窦腔黏膜水肿,息肉样变或肉芽形成。

窦腔内黄绿色积脓,出血坏死,黑褐色干酪样物,霉菌团块及乳酪样团块。

上颌窦自然孔扩大,内侧壁骨质吸收、破坏。

术后病理报告为曲霉菌属12例,桔青霉菌2例。

3 讨论3.1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学:研究证实真菌性鼻窦炎绝大多数为曲霉菌属感染,本组14例术后病理报告曲霉菌属12例(85.7%),与文献报道一致。

真菌性鼻窦炎的螺旋CT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的螺旋CT诊断

采 取轴 位 ,扫 描 范 围从 上 牙 槽 至额 窦上 缘 结 束 ,层 厚 /层 距 : 性 鼻窦炎诊 断 明确 。因此 ,螺 旋 cT在本 病的诊 断中起 到了重要 作 5mm/5mm, 螺 距 0.75p, 管 电 压 120kv, 管 电 流 130mA, 矩 阵 用 ,尤其早 期诊断对 本病 的治疗具有 一定 的指 导意义 。 512×512; 分 别 采 用 软 组 织 窗 (w:350,L:35)和 骨 窗 (w:
24例 真菌 性鼻窦 炎患者 中,一侧 上颌窦 15例 (62%),两 侧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ocieties(EUFOS),2013,270(2):603—608. 上颌 窦 9例 (38%),一侧 上颌窦 及筛窦 同时受累及 5例 (21%)。 【3】白人 驹 ,张 雪 林 .医学 影像 诊 断 学 [M】.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其 中侵袭 性 1例 (4%)。CT表现 为,受 累及 窦腔 内充填 不均匀 软 社 .2010:127.
累及 眶 内及 颅 内。
3.2螺 旋 cT对真 菌性鼻 窦炎诊 断价 值
1临床资料
典型 cT表现 为受 累及 窦腔密度 增高 ,腔 内充满 软组织 密度影 ,
1.1一般 资料
内混杂斑 片状 高密度 影 ,窦 口区点状 及片状 致密 影 。窦壁骨 质增
收集 我 院 2012年 12月 至 2014年 1O月 经 临床 及 组 织 病 理 生硬 化 。侵 袭性 真菌性 鼻 窦炎表现 为 窦腔 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 织密 度影 ,窦壁
临床研 究
真 菌性鼻窦炎 的螺旋 CT诊 断
耿加宏 王 丹
江 苏 省 金湖 县 中 医 院 CT室 2116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表现。

结果:CT征象: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鼻腔内密度增高;②上颌窦内见团块状或线条状钙化影化影10例(71.4%);③窦腔内高密度影中有气泡4例;④上颌窦骨壁吸收、破坏3例,窦壁变薄1例。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征性CT表现,如窦腔内有团块状或线状高密度影等。

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真菌;鼻窦炎;诊断;CT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鼻窦炎发病人群占据相当比例,伴随着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鼻腔、鼻窦真菌病日益增多。

CT的普及以及鼻内镜的开展使真菌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

笔者搜集2006-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4例中,男5例,女9例。

年龄14~58岁,平均36岁。

临床表现:脓血涕伴腐臭味14例,脓血伴鼻塞6例,头昏、头痛、面颊肌痛7例。

查体见中鼻甲粘膜浅表糜烂,充血;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部分可见灰黑色及干酪样物。

2 结果
2.1 CT表现: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高密度影,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7例;两侧上颌窦4例;一侧上颌窦及筛窦3例。

上颌窦内可见团块状或线状钙化影10例,CT值110~267HU。

窦腔高密度浑浊影中有气泡影4例。

病变呈肿块样影突入鼻腔3例。

窦壁骨质吸收破坏3例,其中局限于上颌窦内侧壁2例,累及上颌窦外侧壁、眶外侧壁2例。

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1例。

受累筛窦黏膜增厚,窦腔浑浊,密度增高。

2.2 手术及病理:术中见窦腔黏膜水肿,息肉样变或肉芽形成。

窦腔内黄绿色积脓,出血坏死,黑褐色干酪样物,霉菌团块及乳酪样团块。

上颌窦自然孔扩大,内侧壁骨质吸收、破坏。

术后病理报告为曲霉菌属12例,桔青霉菌2例。

3 讨论
3.1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学:研究证实真菌性鼻窦炎绝大多数为曲霉菌属感染,本组14例术后病理报告曲霉菌属12例(85.7%),与文献报道一致。

真菌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其孢子常混于尘土和空气中被吸入呼吸道,当各种原因造成鼻道引流不畅时,如慢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可使寄生于局部的真菌得以繁殖形成菌丝团,此菌丝团块有可能堵塞鼻窦开口,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又会使鼻窦感染加重。

当某些诱因如:①药物的影响:由于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滥用,可能会导致包括鼻窦在内的机体许多部位的菌群失调,诱发真菌感染;②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的使用也是可能的诱因;③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继发真菌感染。

总之,体内低氧、低PH血症、低免疫机能及富糖环境更适合真菌的生存。

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是鼻窦真菌致病菌的必须条件。

3.2 CT诊断与鉴别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典型CT表现为:受累窦腔密度增高,腔内可见团块状、线状钙化影或气泡影;窦壁骨质吸收或破坏。

高密度钙化影是磷酸钙沉积在坏死的霉菌丝所致,这是真菌鼻窦炎的特点。

细菌性鼻窦炎常为双侧并累及多个窦腔,可见气液面,钙化很少见。

其窦壁多为增生、硬化,而真菌性鼻窦炎常有骨质吸收或破坏。

当窦壁出现骨质破坏,窦腔内有软组织肿块样影需与恶性肿瘤鉴别。

真菌性鼻窦炎软组织影较局限,也可呈浸润改变,CT 显示为环状或充满窦腔的均匀致密影,但窦腔无明显扩大,窦周脂肪清晰。

窦壁的侵蚀以上颌窦内侧壁为主。

而恶性肿瘤病变多为广泛浸润性生长,窦腔骨壁规范破坏,病变可通过骨质缺损处突出轮廓以外,早期向窦外侵犯与周围结构不清,这是二者鉴别的关键。

另外,本病有脓血涕的特点,临床上酷似鼻咽癌,诊断时也应考虑到。

CT能够清楚的显示病变形态、密度及浸润范围,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472500 河南省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