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曲线与溶出介质

合集下载

溶出曲线 比较

溶出曲线 比较

溶出曲线比较溶出曲线比较是一种常见的物溶出方法,通过观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情况,来其释放性能和效。

在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溶出曲线比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企者了解物的溶出特性,物的设计和质量控制。

在溶出曲线比较中,我们通常会选取不同的溶出介质、溶出速度和温度来模拟不同的生理环境。

通过测定物在这些不同条件下的溶出量和时间,我们可以得到一组溶出曲线。

这些曲线反映了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行为,可以用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物的溶出曲线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方面的信息:1.物性能比较:不同物的溶出曲线形状和溶出速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其溶出性能的差异。

对于同一类型的物,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其溶出曲线,评估其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稳定性,从而最适合的物种类和剂型。

2.物质量控制:溶出曲线比较也可以用来评估同一物的不同批次之间的质量差异。

通过比较曲线的形状和溶出率,我们可以检验物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工艺上的差异,并且及时调整制造工艺,以确保物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物设计改进:通过对溶出曲线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物在不同环境下的溶出行为,并进一步优化物的和制备工艺。

通过调整物组分和制备方法,可以改变物的溶出速度和稳定性,以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

溶出曲线比较的结果对物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溶出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比较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我们也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和实验数据,综合评估物的性能和效果。

溶出曲线比较是一种有效的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的溶出性能和释放行为,物的设计和质量控制。

通过比较不同物的溶出曲线,我们可以评估物的性能差异,优化物的制备工艺,高物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溶出曲线比较在物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溶出曲线溶出介质的选择

溶出曲线溶出介质的选择

溶出曲线溶出介质的选择1. 引言溶出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品质控制方法,用于评估药物在给定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率。

溶出曲线是指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对于准确评估药物的溶出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溶出介质,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溶出曲线。

2. 溶出介质的选择因素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应考虑以下因素:2.1 药物特性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对溶出曲线的形状和速率有很大影响。

一些药物需要在特定的pH条件下才能溶解,因此选择相应pH值的介质是必要的。

另外,一些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分解,需要选择适当的介质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2.2 制剂类型不同类型的制剂对溶出介质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固体制剂通常需要选择模拟胃肠道环境的介质,而软胶囊等特殊制剂可能需要选择非水溶性的介质。

2.3 国际药典要求国际药典通常对溶出测试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包括溶出介质的选择。

因此,在进行溶出测试时,需要参考相应的药典要求,选择符合规定的介质。

2.4 仿真生理环境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使用条件,选择与人体生理环境相似的介质是重要的。

这可以提供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溶出数据,有助于药物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

3. 常用的溶出介质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溶出介质的选择建议:3.1 pH缓冲介质pH缓冲介质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目标pH值选择的。

例如,模拟胃液的介质通常具有低pH值(1.2-2.0),而模拟肠液的介质通常具有中性或碱性pH值(6.8-7.5)。

常用的pH缓冲介质包括盐酸-盐酸盐缓冲液、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等。

3.2 生物液体模拟介质为了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一些生物液体模拟介质也被广泛使用。

例如,模拟胃肠道液的介质可以使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等。

这些介质可以模拟胃肠道的酸碱度、离子浓度等特性,更接近实际情况。

3.3 有机溶剂一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较低,需要使用有机溶剂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溶出曲线溶出介质的选择

溶出曲线溶出介质的选择

溶出曲线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曲线是评估药物释放特性的重要工具,而溶出介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溶出数据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根据您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关于溶出介质选择的一些指南和建议:1. 介质种类选择:- 水:适用于溶解度对pH值不敏感的药物。

- 盐酸溶液:模拟酸性胃液的介质,适用于酸中稳定的药物,常用浓度为0.1~0.01mol/L,pH值一般为1.0~2.2。

- 磷酸盐缓冲液(PBS):模拟中等酸性至弱碱性胃液或肠液的介质,浓度一般为0.05mol/L,pH值一般为4.5~7.6。

- 醋酸盐缓冲液:模拟中等酸性胃液的介质,浓度一般为0.05mol/L,pH值一般为3.4~6.0,注意醋酸易挥发导致pH值变化,不宜用于测定时间长的药物。

2. 介质体积、温度和样品数量:- 体积:建议使用900ml或更少的溶出介质(最好采用注册标准所选择的体积)。

- 温度:建议保持在37±0.5℃,这是模拟人体消化系统环境的标准温度。

- 样品数量:每次溶出曲线测定应使用至少12个制剂单位。

—1—3. pH值范围内的溶解度考察:- 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一般需要绘制pH值1.0~7.5范围内的溶解度曲线。

- 对于药物主成分的稳定性也需要在溶出试验过程中进行考察。

4. 药物的特性:- 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要在更多种pH 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必要时pH值可细分至0.5。

- 对光敏感的药物,需进行光稳定性考察,确定适当的避光操作条件。

5. 标准介质与特殊介质:-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介质外,还应考虑在标准介质中进行溶出曲线研究。

- 如果药物的适用范围超出了常规介质的模拟能力,可能需要开发特殊的溶出介质。

总结来说,溶出介质的选择应该基于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以及模拟生物相关条件的需要。

恰当的溶出介质选择有助于保证溶出数据的有效性和药物产品的质量控制。

—2—。

溶出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1.1 溶出度(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系指测定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摸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1.2 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37.0℃±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量。

1.3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为转篮法,第二法为桨法及第三法为小杯法。

1.4 除另有规定外,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溶出度仪2.1.1 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溶出杯及杯盖等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C。

2.1.2 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对溶出度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 仪器的校正为使药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按溶出度校正片说明书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

2.1.4 仪器的调试2.1.4.1 检查仪器水平及转动轴的垂直度与偏心度(使用水平仪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转轴的垂直程度应与容器中心线相吻合,用直角三角板检查转动轴与溶出杯平面的垂直度;检查转篮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mm,检查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的±1.0mm;或检查桨杆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差均不得大于2mm;或检查搅拌桨旋转使A、B 两点的摆动幅度不得大于0.5mm。

2.1.4.2 篮轴运转使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仪器装置所放置的环境)。

2.1.4.3 转速与允差范围检测仪器的实际转速与其仪器的电子显示的数据是否一致,稳速误差不得超过±4%。

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概况

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概况
——《中国药典》2010年版
活性药物成分 固体制剂 规定条件 溶出 速率和程度
h
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度?
何为溶出
溶出度测定法——
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 (或溶出杯)中,在37℃±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 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 量。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转轴的偏心度,各国药典对此均有规定,USP规定偏离不得超过2mm 。
中国药典规定为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0mm。 桨法摆动幅度不得超过±0.5mm。 转轴的倾斜度不得超过容器中心线±2mm,但是这个允许的摆动数值,
h
二、溶出度测定法在中国药典中的沿革
1、方法沿革
1985年版 篮法、桨法 1995年版 篮法、桨法、小杯法
2、品种沿革
1985年版 7个 1990年版 44个 1995年版 128个 2000年版 205个 2005年版 275个 2010年版 418个
3、仪器沿革
h
11
h
12
h
三、溶出度测定事项
h
4.4 转速与允差范围
1. 溶出度测定通常选用低的转速,这样可接近胃的蠕动情 况,若无特殊规定时,一般桨法的正常转速50rpm,这样的 速度约与转篮法100rpm相当。
2. 四国药典均规定为转速允差范围应小于±4%。
3. 一般均采用同步驱动器,也就是恒定转速的变速箱来驱 动,为了减轻机械搅拌对轴的负荷,驱动应采用可伸缩连接 器,可用转速测定仪测定。
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差异不得过±2%
4、增加小杯法采用沉降装置的描述。
当在正文规定需要使用沉降装置时, 可将片剂或胶囊剂先装入规定的沉降装置内

溶出度指导原则001讲解

溶出度指导原则001讲解

溶出度指导原则001讲解溶出度指导原则是药物溶出度测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可用于评价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溶出特性。

溶出度指导原则是在确保药物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对药物溶出度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溶出度指导原则001的详细讲解。

1.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介质的选择对于药物溶出度测定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溶出介质应选择仿真胃液、仿真肠液、模拟粪便液等与人体胃肠环境相似的介质。

同时,还需考虑药物的性质,如酸性药物应使用酸性介质进行溶出度测试。

2.溶出速度的控制:溶出速度的控制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

溶出速度的选择要考虑药物的性质、制剂的缓释性质以及治疗需求。

一般来说,药物的溶出速度应当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一定的百分比,以确保药物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

3.溶出曲线的评价:溶出曲线是描述药物溶出度的重要指标,常用来评价溶出速度和药物释放的特征。

评价溶出曲线时需要注意评估药物的初始溶出速度、溶出平台的稳定性以及药物的溶出度。

溶出曲线通常以药物溶出百分比(如累积溶出百分比)作为纵坐标,以时间作为横坐标。

4.溶出度的合理性评价:对于药物溶出度的合理性评价主要包括初始溶出速度、溶出百分比、溶出平台的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和评价。

同时,还需要结合药物的性质、制剂的特点以及治疗需求来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药物的溶出度符合药物的治疗需要。

5.溶出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关系评估:药物的溶出度与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因此,需要通过溶出度测试来评估药物的生物等效性。

一般来说,如果两种制剂的溶出度在一定时间段内相似,并且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

总结起来,溶出度指导原则001主要包括了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速度的控制、溶出曲线的评价、溶出度的合理性评价以及溶出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关系评估。

这些原则的制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药物溶出度测定时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实验,从而为药物的研发和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三 药物溶出曲线的测定

实验三    药物溶出曲线的测定

实验三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及溶出曲线的绘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定药物溶出度的原理及溶出曲线的绘制;(2)熟悉测定药物溶出度的方法;(3)了解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药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的差异,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均匀度的一种有效标准,能有效区分同一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因此是药品质量控制必检项目之一。

二.实验原理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每片(个)溶出量用标示含量计算。

方法为转蓝法、桨法、小杯法。

本实验采用小杯法。

三. 试剂与器材1.药品与试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毫克∕片);稀盐酸;纯化水2.仪器与器材:ZRS-8G型智能溶出度仪;UV-32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250ml量筒1个;10ml吸筒6只;20ml试管42支;玻棒1根四.实验操作取本品6片,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Ⅹ C第三法),以稀盐酸2.5ml 加水至25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经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各取溶液10ml滤过,取续滤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64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6H19ClN2.C4H4O4 的吸收系数(E1%1cm)为217 计算出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的溶出量及累积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

溶出曲线记录表五. 思考题药物溶出度测定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附1.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溶出度测定法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Ⅹ C第三法),以稀盐酸2.5ml 加水至250ml 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经45分钟,取溶液10ml滤过,取续滤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64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6H19ClN2.C4H4O4的吸收系数(E1%1cm)为217 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

溶出曲线f2

溶出曲线f2

溶出曲线f2摘要:1.溶出曲线的概念与意义2.溶出曲线的影响因素3.溶出曲线的应用4.溶出曲线的实例分析5.提高溶出曲线效果的方法正文:溶出曲线f2是药物制剂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程度。

溶出曲线f2可以反映药物制剂的质量、制备工艺以及处方设计的合理性。

本文将从溶出曲线的概念、影响因素、应用、实例分析以及提高溶出曲线效果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溶出曲线的概念与意义溶出曲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随时间推移溶出速度与溶出程度的变化关系。

溶出曲线f2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以及药物质量控制。

通过分析溶出曲线,可以评价药物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的合理性,为优化药物制剂提供依据。

二、溶出曲线的影响因素1.药物性质:药物的溶解度、溶解速率常数、粒子大小等影响溶出曲线。

2.制剂处方:制剂的崩解剂、黏合剂、包衣材料等会影响药物的溶出。

3.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影响主要包括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

4.实验条件:温度、搅拌速度等实验条件对溶出曲线也有影响。

三、溶出曲线的应用1.药物制剂质量控制:通过溶出曲线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依据。

2.生物等效性评价:通过比较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的溶出曲线,评估药物的生物等效性。

3.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的机制,如抑制或促进作用。

四、溶出曲线的实例分析以下以两个实例简要说明溶出曲线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1.相同药物不同制剂的溶出曲线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曲线,可以发现药物释放速度和程度的变化,为优化制剂处方提供依据。

2.药物与崩解剂、包衣材料等添加剂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溶出曲线,分析药物与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药物制剂制备提供参考。

五、提高溶出曲线效果的方法1.优化药物制剂处方:根据药物性质和溶出曲线要求,选择合适的崩解剂、黏合剂、包衣材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出曲线与溶出介质
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答
问题1.请问我们做的一个复方制剂是一个硬胶囊里包含有一个片子和一个软胶囊但是FDA各自推荐了溶出方法片子用的磷缓软胶囊用的盐酸转速和介质体积取样时间点均不一致但是要整粒硬胶囊投药测A-片溶出就按照片A溶出条件取样只检测A溶出曲线这样B软胶囊等于只是考察到了对A的影响但是不会有B的任何数据等于浪费掉了这样原研就要买很多了呀
而且A片子用的900ml磷缓浓度也是不常规的0.07M的而B软胶囊用的推荐介质是盐酸0.01M的那我做A片子剩余的三个介质溶出曲线是按照指导原则0.1N盐酸还是与-B软胶囊盐酸浓度保持一致也用0.01M盐酸呢反之B软胶囊其它介质比如磷缓是用指导原则0.05M的磷缓还是用A所用浓度0.07M呢如果A 是难溶药物介质中还加入了0.5%SDS又该怎么做?由于原研知己非常昂贵因此谨慎起见想咨询下专家的意见
答:很好很现实的问题。

如果可能,你可以开发一个新的溶出方法同时适用于两个APIs。

当然如果A是低溶解度药,B是高溶解度药,一个介质适用两个APIs有一定难度。

如果你是申请美国审批,不管你最终用什么方法,你都必须要提交FDA推荐的方法(n=12),这是硬规定。

对于不同pH介质,如果你证明0.1 N HCl 和0.01 N HCl 的pH 差别对于药物(两个API)的溶解度和药剂的溶出度都影响很小,你可以使用0.01N HCl。

FDA不般不会计较,欧洲有可能计较,CFDA我不太理解。

如果0.07 M磷酸介质pH 6.8是推荐介质, 你不需要再重复0.05 M pH 6.8. 对于pH 4.5, 你仍可以适用0.05M 的离子强度。

A是低溶解度药,你需要SDS以确保A的完全释放,但你不需要一定在0.01 NHCl 或pH 4.5的条件下加SDS (见问题3的回答)。

你可以用自己的配方寻找条件,以节省原研药。

问题2.韩博士,我们有个复方制剂的品种,与原研对比4种pH曲线时,在水和pH6.8中15分钟就达到85%以上了,但是在0.1N盐酸和pH4.0时用2小时和8小时才能达到85%,4种曲线的取样点和取样时间不一致,这样做可以吗?
答:可以不一致,但在同一介质中,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取点要一致。

另外,不是所有的pH 介质中都要达到85%. 如果在某pH溶解度低, 溶液达到饱和,无论延长多少时间也不会达到85%。

问题3.一个化合物为PH依赖性的、在盐酸中溶出度15min大于85%,其它pH4.5,6.8没有办法溶出,我们需要加入SLS来满足溶出,但不同ph溶解性差异很大,我们是不同ph用不同浓度的sls吗?
答:你可以使用不同的SDS浓度。

FDA/EU都没有要求在所有的介质中完全溶出。

如果几乎完全没有溶,例如小于10%,溶出度完全被药物的溶解度控制,配方的差异覆盖了,曲线比较没有意义,你加适量SLS增加曲线比较的意义;如果溶出不太低,例如有20-80%溶出,曲线的比较有意义,不加SDS也可以。

如果你加的SDS太高,所有的曲线都〉85% in15 mins, FDA一定不接受。

问题4.你好,刚才我问了生物预测的体内对象问题,体内的血药浓度,是指人体内还是某种动物体内?
答:是人体。

问题5.有一点疑问,马老师讲到ANDA与NDA之间在外观上可以不一致,而FDA对仿制药要求物理性状一致,这两个地方表述不同,如何理解?
答:原研药和仿制药在活性成分,剂型,剂量及给药途径上必须一致,但在颜色,形状,和标记上可以不同。

不过,各监管机构要求也不尽相同。

如FDA 和TPD 会要求颜色和形状也与原研药一致。

问题6.马博士,19 页中处方009 不是已经合适了吗,为什么还要出来核心配方啊
答:核心配方就是选用前面研发出的最佳配方009,只是配方还需要作其他调整,如加不同的包衣而制成不同配方产品,因而称为核心配方。

问题7.反卷积过程有没有相关软件可以计算处理?谢谢。

答:有,如IVIVC Toolkit for Phoenix WinNonlin 等。

但没有看到有价值的实际应用的报道。

问题8.原研制剂自身溶出曲线测定批内批间差异比较大,如何进行对比研究?
答:原研制剂具体测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会受所用仪器及操作的影响。

但变化趋势及变化范围应该是一致的且达到出厂标准要求。

可以直接用任何批次原研制剂作为参比制剂进行对比研究。

不必要对原研制剂批次制剂作对比研究。

另外,所用的方法必须通过了验证,这样数据才是可靠的。

问题9.如何配置不同离子强度的溶出介质?
答:离子强度与该离子的实际浓度及其所带电荷有关,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进行计算来设计和配置具有不同离子强度的溶液。

问题10.请问一下,BE 试验用样品的批量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至少是你提议的商业化批量的1/10,但不少于100,000 单位。

问题11.软胶囊溶出曲线试验时,内容物油滴分散在溶出介质中取样是可能会抽到油滴怎么办?
答: 软胶囊一般是指将水溶性差的药物完全溶解在油中并压制成的胶囊。

在溶出试验中当软胶囊破裂后,药物在水溶液中会分离(沉淀)出来,开始溶出过程。

溶出初期油刚从胶囊出来,形成乳滴,由大变小。

由于软胶囊所用的油一般密度比水小,软胶囊破裂后进入溶出介质中,会飘浮在溶出杯的顶部,受搅拌的形成乳滴才会由大变小,这个过程一般在几分钟内,故前10分钟内的六个点溶出数据RSD值太大,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内容物是液体药物或液体药物加油,一般只做崩解就可以,即Rupture Test,不用做溶出,因为溶出只能反映出囊壳的溶解速度,实际上囊壳在体内的溶解要快于体外。

比如美国药典关于阿尔法骨化醇软胶囊收载的软胶囊溶出项就是用Rupture Test做的. Rupture Test实际上是用溶出的装置做针对囊壳的崩解试验。

如需要做溶出,必须保证内容物油滴均匀分散在溶出介质中。

有时可以使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SDS, Triton X 100等达到这一目的。

如果不能达到均匀分散,则无法测溶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