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和公牛的防疫程序
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与相关的防疫要求

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与相关的防疫要求一、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在牛只饲养场中,牛群结构的合理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牛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通常包括母牛、育成牛和肥育牛三大类。
1.母牛:母牛是牛只饲养场的生产主体,其品质和数量直接影响着牛只饲养场的经济效益。
母牛的选择要注重品质和健康状况,母牛的选配要合理,以保证母牛的繁殖力和生产力。
2.育成牛:育成牛是指从出生到性成熟之前未生产的成年母牛。
育成牛的合理配备和管理是牛只饲养场的保障,合理的育成牛数量和质量能够保证饲养场的生产任务。
3.肥育牛:肥育牛是指达到市场用牛的标准,可以进入屠宰的成熟牛只。
肥育牛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牛只饲养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牛群结构不仅能够保障充分利用饲料、优化繁殖和生产,还能够提高牛只饲养场的经济效益。
二、牛群相关的防疫要求在牛只饲养场中,防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牛只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益。
而牛只饲养场的防疫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防疫:物理防疫是指通过改善牛只饲养场的环境条件,提高牛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传播。
主要包括合理的圈舍结构设计,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等。
2.疫苗接种:针对不同的疾病,牛只需要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消毒工作:定期对饲养场的牛舍、饲料槽、饮水设备等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饲料安全:饲料的安全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牛只的健康状况,因此在饲养场中要注重饲料的质量和存储条件。
5.隔离处置:对于疑似患病的牛只需要进行隔离处置,防止疾病传播。
合理的牛群结构和严格的防疫要求是牛只饲养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严格把控,牛只饲养场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牛只的健康和生产提供保障。
肉牛场防疫规程

肉牛场防疫规程本规程适用于中小型(3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和规模化肉牛场的疾病防疫工作。
一总则(一)规模化肉牛场防疫体系的建立,应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肉牛生产的规律,全面系统的对牛群实行保健和疫病管理。
这一体系主要包括隔离、消毒、驱虫灭鼠、免疫接种、药物预防、诊断检疫、疾病治疗和疫情扑灭等。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提高牛群整体健康水平,防止外来疫病传入牛群,控制、净化、消灭牛群中已有的疫病。
(三)规模化肉牛场的防疫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牛群抗病力,降低传染病的危害。
(四)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依据肉牛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制订兽医保健防疫计划。
(五)实行“全进全出”的肉牛育肥制度,使牛舍彻底空栏、清洗、消毒、确保生产的计划性和连续性。
(六)当发现新的传染病以及口蹄疫、炭疽等急性传染病时,应立即对该牛群进行封锁,或将其扑杀、焚烧和深埋,对全场栏舍实施强化消毒,对假定健康牛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禁止牛群调动并将疫情及时上报主管行政部门。
二细则(一)隔离将牛群控制在有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的范围内进行饲养。
(二)场址的选择地势高燥,供电有保证和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便于设防的地区;同时远离其他动物饲养场及其畜产品加工厂,有相对安全的生物环境。
(三)场内布局牛场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
生活区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口,管理区在生活区的下风口。
生产区内不同年龄牛应分开饲养,相邻的牛舍保持一定距离。
(四)隔离设施场区外围应根据具体条件使用隔离网、隔离墙、防疫沟等,建立隔离带;生产区只设立一个供生产人员及车辆出入的大门,一个专供装卸牛的装牛台,引进牛的隔离检疫舍;在生产区下风口设立病牛隔离治疗舍,尸体剖检及处理设施等。
(五)全进全出生产系统在生产线的各主要环节上,分批次安排牛的生产,全进全出,每批牛在生产上拉开距离,以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牛群中连续感染、交叉感染。
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与相关的防疫要求

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与相关的防疫要求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用途的牛只在饲养场内的分布情况。
牛群结构的合理设计和管理对于牛只饲养场的经营和防疫工作都至关重要。
牛群结构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 年龄结构:牛群应包括母牛、育成牛和生产牛,这样能实现牛只的连续供应。
母牛主要用于繁殖,育成牛是对未来生产牛的培养,生产牛则主要用于产奶或背粮。
2. 性别结构:饲养场内的牛只应保持合理的性别比例,通常为1:1,即每头公牛对应一头母牛。
这样可以保证母牛的繁殖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3. 品种结构:根据牛只的用途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饲养。
产奶牛场应选择高产奶品种,肉牛场则应选择肉牛品种。
4. 用途结构:根据饲养场的经营目标和市场需求,将牛只分为不同的用途,比如奶牛、肉牛、工牛等。
这样可以使饲养场的经营更加专业化。
牛群结构设计合理,既能满足牛只的生产需求,又能提高饲养场的经济效益。
但在设计牛群结构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防疫要求:1. 母牛的健康管理:母牛是牛群繁殖的基础,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母牛的健康管理。
要定期进行体检、疫苗接种和驱虫,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2. 年龄梯度管理:牛只的年龄梯度管理有助于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牛只,应分开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生产牛和育成牛应该分开饲养。
3. 疫苗接种:对于常见的牛只传染病,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口蹄疫等,应按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牛只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 饲养环境卫生:保持饲养场的环境卫生是防止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理牛舍、消毒饲喂器具、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等,都能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隔离和检疫:对于新引进的牛只,应进行隔离和检疫,观察其是否患有传染病。
在引进疫苗牛只时,要确保其接种疫苗的情况,减少疾病的传播。
6. 兽医监管:建立健全的兽医监管制度,定期请兽医进行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牛只,预防疾病扩散。
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和防疫要求是维护牛只健康和确保饲养场正常运营的重要方面。
牛场疫病预防控制方案

牛场疫病预防控制方案牛场作为牛只养殖的场所,疫病的预防控制是保障牛只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下面将提出一套牛场疫病预防控制方案,以保障牛场健康稳定发展。
一、建立健全疫病监测制度1.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对牛场内的每一头牛进行登记和管理,包括个体信息、免疫情况等。
并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强化相关从业人员对疫病监测和控制的培训,包括动物疾病识别、病理学知识、病例记录和报告等,确保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加强动物免疫工作1.实施常规免疫计划,根据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的牛只,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
2.定期对牛场进行消毒,包括牛舍、饮水设备、饲料等,减少病毒和细菌在牛场的传播。
3.对新引进的牛只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身体健康,同时进行必要的检测,以防止疫病传染。
三、加强饲料安全管理2.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料符合相关标准。
3.饲养牛只时遵循科学配种和合理投喂原则,确保牛只获得充足的营养,并避免饮食不均衡导致的养殖疾病。
四、严格管理进出动物的流程1.对于进入牛场的牛只,要求提供动物健康证明,并进行相应的检疫检测。
2.控制牛只出入的通道,设置消毒喷雾设备,对进出的牛只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
3.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牛场,并做好员工的身体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患病人员,并采取隔离措施。
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污秽物,并进行合理处理,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对牛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空气和水的质量,预防疾病的发生。
3.设立废弃物分类和处理区域,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滋生病原体。
六、加强养殖设施的管理1.对养殖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避免疫病因此而产生。
2.加强养殖设施的隔离措施,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防止疫病的蔓延。
七、定期开展综合防疫演练1.对疫病防控人员进行定期的演练,包括应急预案的熟悉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奶牛牧场重大疫病的免疫接种程序

5 炭疽 芽孢杆 菌疫苗
疫 苗 为无 毒 炭 疽 芽 孢 苗 或炭 疽 第 二 号 芽 孢 苗 ,
二种疫苗都是灭活苗 ,接种后 l 4天产生免疫力 , 免 疫期为 1 年 。2 ~ 8 ℃下保 存 。由于 炭疽 的疫 源地 一旦 形成 难 以在短 期 内根 除 ,因此 对 炭疽 疫 区 内的易 感 动物 , 每年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详细阅读疫苗说 明 书, 按说 明 书接 种 。非 疫 区每 年 免疫 接 种 1 次, 疫 区 每年免疫接种 2 次。牧场根据各 自的地理位置和炭 疽病 以前流行 情 况 , 采取 1 — 2次 的疫 苗接种 。
在操作过程中皮肤划破 , 要用碘酊消毒。⑥疫苗接种 用 的 注射器 , 用后都 要 进行高压 灭菌 , 以备 下次使 。
4 传 染性鼻气 管炎疫苗
此疫 苗 为灭 活 的标 记 疫 苗 。此 标 记 灭 活疫 苗 可 产生 主 动免 疫 ,以此 降低 I B R临床 表 现 的强度 和 疾
卫 生 防 疫 韧
奶 牛 牧 场 重 大 疫 病 的 免 疫 接 种 程 序
张传 良 ( 黑龙江省饶河县饶 河镇 - ¥ 4 t 兽 医综合服务站 黑龙 江饶河 1 5 5 7 0 0 ) 1 口蹄 疫 疫 苗
口蹄 疫 O型 、 亚洲 I 型 二 联 灭 活疫 苗 , A型 灭 活 苗。 免 疫期 为 6个 月 。 2 ~ 8  ̄ C 冷藏 , 不得冻 结 。 必 须 在 接 种疫 苗 的 当天领 出 。使用 时 摇匀 , 牛 只全 部肌 肉注 射 。4 ~ 6月 龄后 备牛必 须 臀部 肌 肉注射 。6月龄 以上 的牛 必须 颈部 肌 肉注 射 。4 ~ 6月 龄 ( 包 括 6月 龄 ) 的
照射 。如果 疫 苗接 种后 不 能控制 梭 菌 的发生 , 采 集死
奶牛场免疫及消毒

奶牛场的免疫与消毒为了推动奶牛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和减少奶牛疫病的发生,保证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1.免疫接种1.1 口蹄疫免疫程序犊牛:出生后4-5个月首免,肌注牛羊“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单价苗)2ml/头或牛羊O、A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多价苗)2ml/头;首免后6个月二免(方法、剂量同首免),以后间隔6个月接种一次,肌注单价苗3ml/头或双价苗4ml/头。
生产母牛:分娩前3个月肌注单价苗3ml/头,或双价苗4ml/头。
种公牛、后备牛:每年接种疫苗2次,每间隔6个月免疫一次,单价苗肌注3ml/头,双价苗肌注4ml/头。
1.2 炭疽免疫程序每年10月份进行炭疽芽孢苗免疫注射,免疫对象为出生1周以上的牛,次年的3-4月份为补注期。
炭疽疫苗有3种,使用时任选一种。
无毒炭疽芽孢苗:一岁以上的牛皮下注射1ml。
一岁以下的牛皮下注射0.5ml。
Ⅱ号炭疽芽孢苗:大小牛一律皮下注射1ml。
炭疽芽孢氢氧化铝佐剂苗或浓缩芽孢苗:为上两种芽孢苗的10倍浓缩制品,使用时以1份浓缩苗加9份20%氢氧化铝胶稀释后,按无毒炭疽芽胞苗或Ⅱ号炭疽芽胞苗的用法、用量使用。
以上各苗均在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1.3 猝死症免疫程序使用疫苗为牛羊厌氧氢氧化铝菌苗。
奶牛: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头5ml。
本品用时摇匀,切勿冻结。
病弱奶牛不能使用。
1.4 泰勒焦虫的免役程序使用牛环形泰勒焦虫疫苗,在每年的1-3月份对出生后12月龄以上的奶牛,进行一次免疫,每头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一年。
2 卫生消毒2.1 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及运动场每周用2%氢氧化钠或撒生石灰消毒一次;场周围、场内污水池、下水道等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原则上每天更换一次。
2.2 人员消毒在紧急防疫期间,应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其他时间须进入生产区时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并严格遵守牛场卫生防疫制度。
牛防疫接种的注意事项

2.4强化免疫接种 结合免疫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落实。为羊群
选用反应小的疫苗,同时在免疫前后3~5d严禁喂月服抗生素 以及抗病毒等药物,将适量维生素添加至日粮内或为羊群口 服补液盐等抗应激剂。
126 2021年第05期
参考文献 □]付祥栋•奶山羊常见呼吸道疾病的中西医治疗J•中国乳液,
2020(221):57-58.
[2]李维炜•舍饲山羊疾病综合预防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 6
给牛群注射疫苗之前应该认真观察牛群,掌握牛群的配 种期,避免在配种期进行疫苗注射,否则会削弱牛群的抵抗 力。应尽量保证在牛群配种之前的1.5个月接种疫苗;母牛 在受孕前大概1个月重新接种疫苗,能提高母牛的抗病力, 确保幼牛在母体腹中便能够获得一定的抗体。 1.2加强疫苗接种后的饲养管理
牛群接受疫苗注射完毕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呈现很虚弱 的表现,此时就需要饲养者重视牛群的饲养管理措施。渊1) 应该保证饲养舍的环境卫生, 及时采取相应的通风处理,维 持牛舍的干燥环境,避免舍内存在潮湿的位置。生产条件允 许的饲养场,可以选择给舍内安装较先进的具有控温功能的 设备,便于给牛群提供温度适宜的环境条件。(2)每天要对 饲养舍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且需要开展全面的清洗消毒 措施,对进入饲养场的人员或是车辆都必须消毒,没必要的 人员和车辆该严禁进入场内,避免引入病原而威胁牛群健 康。渊3)每天提供给牛群营养水平适当的饲料,确保牛群采 食的饲料营养丰富,并且加以合理的搭配。因为刚刚接种疫 苗之后,牛群机体相对虚弱,这个阶段给牛群采取少食多餐 的饲喂方式,并且保证供应充足的饮用水。 1.3受孕牛禁止接种疫苗
牛口蹄疫疫苗用法(最新)

【百科大全】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于同一批次疫苗有条件的可以首先进行小规模注射实验,确定使用安全后,再进行大范围的免疫注射。
生产实践中现行的免疫程序为,犊牛断奶后注射牛口蹄疫联苗;初免后,间隔1个月左右再用这两种疫苗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犊牛每头注射口蹄疫疫苗0.5头份。
经产母牛在配种前1个月和配种后第5~6个月时各注射一次;每次每头注射1头份。
怀孕母牛必须进行免疫时,为减轻免疫副反应,可将疫苗多点多次进行免疫,并避免动物剧烈活动。
注意事项1、注射口蹄疫疫苗时应注意严格按照疫苗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剂量进行,对患病牛、瘦弱牛、临产前二个月怀孕牛、吃奶的犊牛、不足月龄的早产牛以及经过长途运输的牛不予注射,待病牛康复,母牛产后或犊牛断奶以及恢复正常后再按规程补注。
2、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匀,瓶口消毒后再启封。
启封后的疫苗应于2小时内用完。
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人员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药品,以防发生过敏反应。
3、免疫接种后,要注意观察畜体的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牲畜可能出现短时间精神不振、减食,呕吐,轻度体温反应,这为正常现象,一般2~3天便可自愈;出现注射部位肿块、皮肤丘疹、瘙痒等症状属局部严重反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痒等药物治疗;出现震颤、抽搐、休克等神经症状属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毫升等脱敏药物救治,治愈后补注疫苗。
4、注射疫苗要保证注到肌肉内,不要过浅。
若注射剂量大,最好分点注射,要一畜一个针头。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口蹄疫疫苗同时,不能注射其他疫苗。
另外,我国专门制定了《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养殖户需要根据该规范进行口蹄疫防治。
小贴士泽牧久远专利技术肉牛“两料三方四步育肥法”,实现将肉牛专用核心料、日粮配方、育肥方法完全融为一体,促进了肉牛养殖向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该技术科学、省料、速肥、低成本,肉牛平均月增重可达45-65kg(90-130市斤)阶段最大增重量达150-160市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牛和公牛的防疫程序
要想养好牛日常防疫是要做好的今天给大家继续接受防疫程序:
后备公、母牛的免疫程序
1、配种前1个月肌注细小病毒疫苗。
2、配种前20~30天注射牛瘟、牛丹毒二联苗(或加牛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3、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乙型脑炎疫苗1次。
4、配种前1个月接种1次伪狂犬疫苗。
经产母牛免疫程序
1、空怀期:注射牛瘟、牛丹毒二联苗(或加牛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2、每年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3年后可不注。
3、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1次乙脑苗,3年后可不注。
4、产前2周肌注气喘病灭活苗。
5、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
6、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7、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8、产前30天,肌注仔牛红痢疫苗。
9、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10、产前13天,肌注牛伪狂犬病灭活苗。
配种公牛免疫程序
1、在做好仔牛阶段免疫后,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牛瘟、牛丹毒二联苗(或加牛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2、每年3~4月份肌注乙脑苗1次,3年后可不注。
3、每年肌注气喘病灭活苗2次。
4、春、秋各肌注1次牛伪狂犬病疫苗。
5、每年肌注两次牛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