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大物实验测量牛顿环的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大物实验测量牛顿环的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大物实验测量牛顿环的实验报告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_大学物理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报告人: 黄志宇 组号: 02

学号 2012130035 实验地点 科技楼90

实验时间: 2013 年 月 日

提交时间:

五、数据记录:

组号:;姓名λ=

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牛顿环 等厚干涉是薄膜干涉的一种。薄膜层的上下表面有一很小的倾角是,从光源发出的光经上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附近相遇时产生干涉,并且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一干涉条纹,这种干涉就叫等厚干涉。其中牛顿环是等厚干涉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但由于他主张微粒子学说而并未能对他做出正确的解释。光的等厚干涉原理在生产实践中育有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检测透镜的曲率,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笑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等。 一. 实验目的 (1)用牛顿环观察和分析等厚干涉现象; (2)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二. 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仪

三. 实验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镜)上构成的,如图。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光束存在光程差,他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看到的干涉花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称为牛顿环。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他属于等厚干涉。 图2 图3 由图2可见,若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O 相距为r 处空气层的厚度为d ,其几何关系式为 2222222)(r d Rd R r d R R ++-=+-= 由于r R >>,可以略去d 2得

R r d 22 = (1) 光线应是垂直入射的,计算光程差时还要考虑光波在平玻璃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2λ的附加程差,所以总光程差为 2 2λ + =?d (2) 所以暗环的条件是 2 ) 12(λ +=?k (3) 其中 3,2,1,0=k 为干涉暗条纹的级数。综合(1)(2)(3)式可得第可k 级暗环的半径为 λkR r k =2 (4) 由式(4)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λ已知,测出第m 级的暗环半径r m,,即可得出平图透镜的曲率半径R ;反之,如果R 已知,测出r m 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λ。但是用此测量关系式往往误差很大,原因在于凸面和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有了灰尘,附加了光程差,干涉环中心为一亮(或暗)斑,均无法确定环的几何中心。实际测量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距中心较远的两个暗环半径r m 和r n 的平方差来计算曲率半径R 。因为 λMR r m =2 λnR r n =2 两式相减可得 λ)(22n m R r r n m -=-

测量电压实验报告

测量电压实验报告 篇一:基于Labview的电压测量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一基于Labview的电压测量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压测量原理; 2、通过该仿真实验熟悉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的简单编程方法; 3、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交流电压测量的各种基本概念。 二、实验仪器 微机一台、LABVIEW8.5软件三、实验原理 实验仿真程序如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占空比30%、50%、6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自己编写LABVIEW仿真信号源实验程序,要求可以产生方波(占空比 可调)、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等多种波形,而且要求各种波形的参数可调、可控。 (2)编写程序对各种波形的有效值、全波平均值、峰

值等进行测量,在全波平均值测量时要注意程序编写过程。同时记录各种关键的实验程序和实验波形并说明。 实验所得波形如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占空比30%、50%、60%): 正弦波: 三角波: 锯齿波: 方波(占空比30%): 方波(占空比50%): 方波(占空比60%): (3)对各种波形的电压进行测量,并列表记录。如下表: 五、实验小结 由各波形不同参数列表可知,电压量值可以用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表征。被测电压是非正弦波的,必须根据电压表读数和电压表所采用的检波方法进行必要地波形换算,才能得到有关参数。 篇二: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实验报告1

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实验报告 篇三:STM32 ADC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STM32 ADC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M32的基本工作原理 2. 通过实践来加深对ARM芯片级程序开发的理解 3.利用STM32的ADC1通道0来采样外部电压值值,并在TFTLCD模块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原理 STM32拥有1~3个ADC,这些ADC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使用双重模式(提高采样率)。STM32的ADC是12位逐次逼近型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它有18个通道,可测量16个外部和2个内部信号源。各通道的A/D转换可以单次、连续、扫描或间断模式执行。ADC的结果可以左对齐或右对齐方式存储在16位数据寄存器中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执行规则通道的单次转换,需要用到的ADC寄存器。第一个要介绍的是ADC控制寄存器(ADC_CR1和ADC_CR2)。ADC_CR1的各位描述如下: ADC_CR1的SCAN位,该位用于设置扫描模式,由软件

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实验 1.实验目的: 1 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理解等厚干涉的原理和特点 2 学习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3 正确使用读数显微镜,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入射光调节架 3.实验原理 图1 如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分别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 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

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π,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λ/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λ/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 (1) 当?满足条件 (2) 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 (3) 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因为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C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 (4) 在实验中,R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R >> e k, e k 2相对于2Re k 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5) 如果r 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3)可得 (6)代入式(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牛顿环实验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牛顿环实验测量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 1218060075 姓名钟建洲 同组实验者 1218060067余浪威 1218010100杨孟雄 2013 年 1 月 17日

实验名称 牛顿环实验测量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牛顿环干涉现象条纹特征; 2.学习用光的干涉做微小长度的测量; 3.利用牛顿环干涉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4.通过实验掌握移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安放上一焦距很大的平凸透镜,使其凸面与平面相接触,在接触点 o 附近就形成一层空 气膜。当用一平行的准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在空气膜上表面反射的光束和下表面反射的光束在膜上表面相遇相干,形成以 o 为圆心的明暗相间的环状干涉图样,称为牛顿环。如果已知入射光波长,并测得第 k 级 暗环的半径 r k ,则可求得透镜的曲率半径 R 。但 实际测量时,由于透镜和平面玻璃接触时,接触点有压力产生形变或有微尘产生附加光程差,使得干涉条纹的圆心和环级确定困难。第m 环与第n 环 用直径 D m 、 D n 。 () λ n m n D m D R +-= 42 2此为计算 R 用的公式,它与附加厚度、

圆心位置、绝对级次无关,克服了由这些因素带来的系统误差,并且D m 、 D n 可以是弦长。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1).按图布置好实验器材,使用单色扩展光源,将牛顿环装置放在读数显微镜工作台毛玻璃中央,并使显微镜筒正对牛顿环装置中心。 (2).调节读数显微镜。 1.调节目镜,使分划板上的十字刻度线清晰可见,并转动目镜,使十字刻度线的横线与显微镜筒的移动方向平行。 2.调节45度反射镜,使显微镜视觉中亮度最大,这时基本上满足入射光垂直于待测量透镜的要求。 1.转动手轮A,使显微镜平移到标尺中部,并调节调焦手轮B,使物镜接近牛顿环装置表面。 2.对显微镜调焦。缓慢地转动调焦手轮B,使显微镜筒由下而上移动进行调焦,直到从目镜中清楚地看到牛顿环干涉条纹且无视差为止;然后移动牛顿环装置,使目镜中十字刻度线交点与牛顿环中心重合 (1).观察条纹的特征。 观察各级条纹的粗细是否一致,其间距有无差异,并做出解释。观察牛顿环中心是亮斑还是暗斑? (2).测量暗环的直径 转动读数显微镜的读数鼓轮,同时在目镜中观察,使十字刻度线由牛顿环中心缓慢地向一侧移动到43环;然后再回到第42环。自42环起,单方向移动十字刻度,每移3环读数一——直到测量完成另一侧的第42环。并将所测量的第42环到第15环各直径的左右两边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1.求透镜的曲率半径。 测出第15环到第42环暗环的直径,取m-n=15,用逐差法求出暗环的直径平方 差的平均值,按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R。 R1=(d422-d272)/[4(42-27]λ= 895.85 mm R2=(d392-d242)/[4(39-24]λ= 896.97 mm R3=(d362-d212)/(4(36-21)λ= 887.94mm R4=(d332-d182)/(4(33-18)λ= 893.30mm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实验二:密度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实 验一目的: 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 3 、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实验二目的: 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3、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位器,物理天平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5、学会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正 确表达测量结果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一原理:

1、游标卡尺的使用原理 游标副尺上有n个分格,它和主尺上的(n-1)格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一般主尺上每一分格的长度为1mm,设游标上每一个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主尺上每一分格与游标上每一分格的差值为1-x= (mm)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即游 标卡尺的分度值。若游标上有20个分格,则该游标卡尺的 分度值为=0.05mm,这种游标卡尺称为20分游标卡尺;若游标上有50个分格,其分度值为=0.02mm,称这种游标卡尺为50分游标卡尺。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3、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 V =兀* * h 物体的体积为:一4 d2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 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 入上式即可

实验报告:牛顿环与劈尖干涉

实验八牛顿环与劈尖干涉 实验时间:实验人: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2.掌握用劈尖干涉测定细丝直径(或薄片厚度)的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仪器及用具】 钠灯、移测显微镜、玻璃片(连支架)、牛顿环仪、光学平玻璃板(两块)和细丝(或薄片)等. 【实验原理】 牛顿环仪是由待测平凸透镜L和磨光的平玻璃板P叠合安装在金属框架F中构成的(图1).框架边上有三个螺旋H,用以调节L和P之间的接触,以改变干涉环纹的形状和位置.调节H时,不可旋得过紧,以免接触压力过大引起透镜弹性形变,甚至损坏透镜. 当一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与一平玻璃板相接触时,在透镜的凸面与平玻璃板之间形成一空气薄膜.薄膜中心处的厚度为零,愈向边缘愈厚,离接触点等距离的地方,空气膜的厚度相同,如图2所示,若以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投射到这种装置上,则由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波将在空气膜附近互相干涉,两束光的光程差将随空气膜厚度的变化而变化,空气膜厚度相同处反射的两束光具有相同的光程差,形成的干涉条纹为膜的等厚各点的轨迹,这种干涉是一种等厚干涉。

在反射方向观察时,将看到一组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亮暗相间的圆环形干涉条纹,而且中心是一暗斑[图3(a)];如果在透射方向观察,则看到的干涉环纹与反射光的干涉环纹的光强分布恰成互补,中心是亮斑,原来的亮环处变为暗环,暗环处变为亮环[图3(b) ],这种干涉现象最早为牛顿所发现,故称为牛顿环。 在图2中,R 为透镜的曲率半径,形成的第m 级干涉暗条纹的半径为r m ,第m ’级干涉暗条纹的半径为r m ’。 不难证明: λmR r m = (1) ()2 12λ ?-= 'R m m (2) 以上两式表明,当A 已知时,只要测出第m 级暗环(或亮环)的半径,即可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R ;相反,当R 已知时,即可算出 .但是,由于两接触面之间难免附着尘埃以及在接触时难免发生弹性形变,因而接触处不可能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圆斑,所以近圆心处环纹粗且模糊,以致难以确切判定环纹的干涉级数,即于涉环纹的级数和序数不一定一致. 因而利用式(1)或式(2)来测量R 实际上也就成为不可能,为了避免这一困难并减少误差,必须测量距中心较远的、比较清晰的两个环纹韵半径,例如测出第m 1个和第m 2个暗环(或亮环)的半径(这里m 1 、 m 2

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c杨氏模量的测量

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c-杨氏模量的测量

————————————————————————————————作者: ————————————————————————————————日期: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 学院: 指导教师: 报告人:组号: 学号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年月日 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 学会用光杠杆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 3.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1. 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 当固体受外力作用时,它的体积和形状将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形变。物体的形变可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固体材料的弹性形变又可分为纵向、切变、扭转、弯曲。当外力不太大时,物体的形变与外力成正比,且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立即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当外力较大时,物体的形变与外力不成比例,且当外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形变不能完全消失,这种形变称为范性形变。范性形变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内应力(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屈服极限)的缘故。如果再继续增大外力,当物体内产生的内应力超过物体的强度极限时,物体便被破坏了。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胁强于胁变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杨氏模量(记为E)。在数值上等于产生单位胁变时的胁强。它的单位是与胁强的单位相同。其中: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称为协强,协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相对形变,它反映了物体形变的大小。杨氏模量来描述材料抵抗纵向弹性形变的能力。 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成正比。设有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钢丝,在外力F 作用下伸长了L ?,则 L L E S F ?= (5-1) 式中的比例系数E 称为杨氏模量,单位为N·m -2。设实验中所用钢丝直径为d ,则24 1d s π=, 将此公式代入上式整理以后得 L d FL E ?=2 4π (5-2) 上式表明,对于长度L,直径d 和所加外力F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E大的金属丝的伸长量L ?小。因而,杨氏模量是表征固体材料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是工程设计上选用材料时常需涉及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只与材料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外力及物体的几何形状无关。对一定材料而言,E 是一个常数,它仅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制造的方法有关。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 为能测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E ,必须准确测出上式中右边各量。其中 L、d 、F 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唯有 ΔL 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用一般量具难以测准,为了测量细钢丝的微小长度变化,实验中使用了光杠杆放大法间接测量。利用光杠杆不仅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也可测量微小角度变化和形状变化。由于光杠杆放大法具有稳定性好、简单便宜、受环境干扰小等特点,在许多生产和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光杠杆和镜尺系统是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装置 光杠杆结构如图5-1(a) 所示,它实际上是附有三个尖足的平面镜。三个尖足的边线为一等腰三角形。前两足刀口与平面镜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俯仰方位可调),后足在前两足刀口的中垂线上。镜尺系统由一把竖立的毫米刻度尺和在尺旁的一个望远镜组成。镜尺系统和光杠杆组成如图5-2(b) 所示的测量系统。

测量学实验报告范本

测量学实验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 on and less ons lear ned, find out the exist ing p 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 termeasures. 名: 位: 间:

编号:FS-DY-20114 测量学实验报告 i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记录基本情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 I I i以及形成今后的应对措施。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 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 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 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 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 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 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 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 (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 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

牛顿环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牛顿环 【实验目的】 (1)用牛顿环观察和分析等厚干涉现象; (2)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3)学会使用读数显微镜测距。 【实验原理】 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安放上一焦距很大的平凸透镜,使其凸面与平面相接触,在接触点附近就形成一层空气膜。当用一平行的准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在空气膜上表面反射的光束和 下表面反射的光束在膜上表面相遇相干,形成以接触点为圆心的明暗相间的环状干涉图样,称为牛顿环,其光路示意图如图。 如果已知入射光波长,并测得第k 级暗环的半径 k r ,则可求得透镜 的曲率半径R 。但实际测量时,由于透镜和平面玻璃接触时,接触点有压力产生形变或有微尘产生附加光程差,使得干涉条纹的圆心和环级确定困难。用直径 m D 、n D ,有 λ)(42 2n m D D R n m --= 此为计算R 用的公式,它与附加厚光程差、圆心位置、绝对级次无关,克服了由这些因素带来的系统误差,并且 m D 、n D 可以是弦长。 【实验仪器】 JCD3型读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凸透镜(包括三爪式透镜夹和固定滑座)。 【实验内容】 1、调整测量装置 按光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读数显微镜使用说明进行调整。调整时注意: (1)调节450玻片,使显微镜视场中亮度最大,这时,基本上满足入射光垂直于透镜的要求(下部反光镜不要让反射光到上面去)。 (2)因反射光干涉条纹产生在空气薄膜的上表面,显微镜应对上表面调焦才能找到清

晰的干涉图像。 (3)调焦时,显微镜筒应自下而上缓慢地上升,直到看清楚干涉条纹时为止,往下移动显微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离开目镜侧视,防止镜筒压坏牛顿环。 (4)牛顿环三个压紧螺丝不能压得很紧,两个表面要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2、观察牛顿环的干涉图样 (1)调整牛顿环仪的三个调节螺丝,在自然光照射下能观察到牛顿环的干涉图样,并将干涉条纹的中心移到牛顿环仪的中心附近。调节螺丝不能太紧,以免中心暗斑太大,甚至损坏牛顿环仪。 (2)把牛顿环仪置于显微镜的正下方,使单色光源与读数显微镜上45角的反射透明玻璃片等高,旋转反射透明玻璃,直至从目镜中能看到明亮均匀的光照。 (3)调节读数显微镜的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自下而上调节物镜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干涉图样。移动牛顿环仪,使中心暗斑(或亮斑)位于视域中心,调节目镜系统,使叉丝横丝与读数显微镜的标尺平行,消除视差。平移读数显微镜,观察待测的各环左右是否都在读数显微镜的读数范围之内。 3、测量牛顿环的直径 (1)选取要测量的m和n(各5环),如取m为55,50,45,40,35,n为30,25,20,15,10。 (2)转动鼓轮。先使镜筒向左移动,顺序数到55环,再向右转到50 环,使叉丝尽量对准干涉条纹的中心,记录读数。然后继续转动测微鼓轮,使叉丝依次与45,40,35,30,25,20,15,10,环对准,顺次记下读数;再继续转动测微鼓轮,使叉丝依次与圆心右10,15,20,25,30,35,40,45,50,55环对准,也顺次记下各环的读数。注意在一次测量过程中,测微鼓轮应沿一个方向旋转,中途不得反转,以免引起回程差。 4、算出各级牛顿环直径的平方值后,用逐差法处理所得数据,求出 直径平方差的平均值代入公式求出透镜的曲率半径,并算出误差。.注意: (1)近中心的圆环的宽度变化很大,不易测准,故从K=lO左右开始比较好; (2)m-n应取大一些,如取m-n=25左右,每间隔5条读一个数。 (3)应从O数到最大一圈,再多数5圈后退回5圈,开始读第一个数据。 (4)因为暗纹容易对准,所以对准暗纹较合适。,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连续式与分页式主存管理的模拟实现 实验项目名称:进程的控制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白鉴聪 报告人:罗城龙学号:20XX151095班级:软件1班 实验时间:20XX/6/2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XX/6/20 教务处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模拟在连续分配与分页管理两种方式下,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存储器管理的工作过程。

方法、步骤: 1、根据例程,尝试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其中的一种 或多种算法实现3.2.1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思想请参考课本P108-109的分区分配算法。 2、根据例程,尝试实现3.2.1的分区回收功能。 3、根据例程,尝试实现3.2.2的分页系统功能 4、至少完成上述三项实验内容中的一个。 5、自行设定内存总空间,大小单位为KB,分页管理需要设定每个页的大小。 6、随机设置当前内存分配状态。 7、自行设计作业队列,队列中至少要有5个作业,设定各个作业空间大小,大小要适 中。 8、输出结果要尽量详细清晰,如果输出内容比较多,可以考虑把输出结果保存到文件 中,通过文件来查看。 9、程序代码要尽量加入注释,提高程序的清晰度与可读性。 10、在实验报告中,一方面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对两种分配方式 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优劣。

实验过程及内容: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关键源代码: 1.MEM * temp=NULL;//声明一个MEM的指针,用于保留循环的开始位置2.void init() //在初始化函数init()最后加一个语句,用于 { //指针temp的初始化,因为它开始也要指向空 ……… //链的起始 temp = empty; } 3.实现关键函数 void mem_alloc_loop(MEM *pjob) { MEM * pr;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pr = temp; while (pr != NULL) { if (pr->length > pjob->length) { pjob->head = pr->head; //直接把作业数据块插入已分配队列 alloc_insert(pjob);//插入作业数据块到已分配队列 //产生碎片,需要修改被分配空闲区的参数 //产生小碎片,pr指向它 pr->head = pr->head + pjob->length; pr->length = pr->length - pjob->length; temp=pr->link;//指向分配后的下一个指针 printf("!!!!!%s分配成功!!!!!\n", pjob->name); break; } if (pr->length == pjob->length) //刚好满足 { pjob->head = pr->head; //直接把作业数据块插入已分配队列 temp=pr->link;//指向分配后的下一个指针 alloc_insert(pjob); empty_remove(pr); //从空闲队列中删除该空闲区 printf("!!!!!%s分配成功!!!!!\n", pjob->name); break; } //空闲块太小,则指向下一个空闲块。 if (pr->length < pjob->length) { pr = pr->link; } } if(pr==NULL) { pr=empty;

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等厚干涉——牛顿环 等厚干涉是薄膜干涉的一种。薄膜层的上下表面有一很小的倾角是,从光源发出的光经上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附近相遇时产生干涉,并且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一干涉条纹,这种干涉就叫等厚干涉。其中牛顿环是等厚干涉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但由于他主张微粒子学说而并未能对他做出正确的解释。光的等厚干涉原理在生产实践中育有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检测透镜的曲率,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笑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等。 一. 实验目的 (1)用牛顿环观察和分析等厚干涉现象; (2)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二. 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仪 三. 实验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面放在一块光 学玻璃平板(平镜)上构成的,如图。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 璃平板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光束存在光程差,他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看到的干涉花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

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称为牛顿环。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他属于等厚干涉。 图2 图3 由图2可见,若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O 相距为r 处空气层的厚度为d ,其几何关系式为 由于r R >>,可以略去d 2得 R r d 22 = (1) 光线应是垂直入射的,计算光程差时还要考虑光波在平玻璃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λ的附加程差,所以总光程差为 2 2λ + =?d (2) 所以暗环的条件是 2 ) 12(λ +=?k (3) 其中 3,2,1, 0=k 为干涉暗条纹的级数。综合(1)(2)(3)式可得第可k 级暗环的半径为 λkR r k =2 (4) 由式(4)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λ已知,测出第m 级的暗环半径r m,,即可得出平图透镜的曲率半径R ;反之,如果R 已知,测出r m 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λ。但是用此测量关系式往往误差很大,原因在于凸面和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有了灰尘,附加了光程差,干涉环中心为一亮(或暗)斑,均无法确定环

深圳大学计算机导论互联网与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互联网与网络安全 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2016. 10.2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6.12.9 教务处制

实验步骤: 一、浏览器使用,网页下载和保存、搜索引擎使用和信息检索方法。 (一)浏览器使用 浏览器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 它用来显示在万维网或局域网等内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这些文字或图像,可以是连接其他网址的超链接,用户可迅速及轻易地浏览各种信息。大部分网页为HTML格式。 一个网页中可以包括多个文档,每个文档都是分别从服务器获取的。大部分的浏览器本身支持除了HTML之外的广泛的格式,例如JPEG、PNG、GIF等图像格式,并且能够扩展支持众多的插件(plug-ins)。另外,许多浏览器还支持其他的URL类型及其相应的协议,如、HTTPS(HTTP协议的加密版本)。HTTP内容类型和URL协议规范允许网页设计者在网页中嵌入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流媒体等。 游览器使用: 1.单击【开始】菜单,在弹出的开始菜单中选择【Internet】命令,打开IE浏览器窗口。 2.也可以通过桌面双击IE浏览器的图标来打开IE浏览器、

3.新打开的IE浏览器窗口中不会显示任何内容。需要您指定网站地址才能够访问并显示内 容。 4.打开健康频道页面 在人民网首页的导航栏中单击【健康】超链接文本,打开健康频道页面。

5.打开详细页面 在高血压专题页面中单击某个文章标题,即可查看该标题下的内容。 6.在【健康】频道页面顶部的导航栏中单击【高血压】超链接文本,可以打开高血压专题页 面。 7.在详细页面中可以阅读打开的新闻内容。

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牛顿环等厚干涉是薄膜干涉的一种。薄膜层的上下表面有一很小的倾角是,从光源发出的光经上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附近相遇时产生干涉,并且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一干涉条纹,这种干涉就叫等厚干涉。其中牛顿环是等厚干涉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但由于他主张微粒子学说而并未能对他做出正确的解释。光的等厚干涉原理在生产实践中育有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检测透镜的曲率,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笑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等。 一. 实验目的 (1)用牛顿环观察和分析等厚干涉现象; (2)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二. 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仪 三. 实验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面放在 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镜)上构成的,如图。平凸透 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光

束存在光程差,他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看到的干涉花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称为牛顿环。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他属于等厚干涉。 图2图3 由图2可见,若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O 相距为r 处空气层的厚度为d ,其几何关系式为 由于r R >>,可以略去d 2得 R r d 22 =(1) 光线应是垂直入射的,计算光程差时还要考虑光波在平玻璃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2λ的附加程差,所以总光程差为 2 2λ + =?d (2) 所以暗环的条件是 2 ) 12(λ +=?k (3) 其中K 3,2,1, 0=k 为干涉暗条纹的级数。综合(1)(2)(3)式可得第可k 级暗环的半径为 λkR r k =2(4) 由式(4)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λ已知,测出第m 级的暗环半径r m,,即可得出平图透镜的曲率半径R ;反之,如果R 已知,测出r m 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λ。但是用此测量关系式往往误差很大,原因在于凸面和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有了灰尘,附加了光程差,干涉环中心为一亮(或

深圳大学计导实验报告 网络基本操作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项目名称: 学院:专业: 报告人:学号:班级: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提交时间: 声明: 本次实验内容由报告人和同组人独立完成,所有涉及到他人的工作均已说明。报告人和同组人均同意教师及学校为教学活动而引用本实验的内容,且无需事先征得同意和特别说明。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3) 掌握在网上查找并下载软件的方法。 4) 掌握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和BBS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和实验环境 1) 硬件环境:微型计算机,并已连接到Internet。 2) 软件环境:Windows XP中文版、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浏览器程序、Outlook Express 电子邮件管理程序、FTP客户端软件Leapftp、网络即时通信软件Tencent QQ。 三、实验分析设计 (实验原理和设计) 四、主要实验过程(或核心代码说明) (1) 浏览器的基本使用 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步骤如下。 1)启动浏览器。在Windows桌面或快速启动栏中,单击图标,启动应用程序IE 6.0。 2) 输入网页地址(URL)。在IE窗口的地址栏输入要浏览页面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按下Enter键,观察IE窗口右上角的IE标志,等待出现浏览页面的内容。例如,在地址栏输入深圳大学主页的URL(https://www.360docs.net/doc/217451503.html,/),IE浏览器将打开深圳大学的主页,如图9-1所示。

图9-1 用IE6.0打开浏览页面 3) 网页浏览。在IE打开的页面中,包含有指向其他页面的超链接。当将鼠标光标移动到具有超链接的文本或图像上时,鼠标指针会变为“”形,单击鼠标左键,将打开该超链接所指向的网页。根据网页的超链接,即可进行网页的浏览。 图9-2 IE浏览器的菜单和工具栏 4) 断开当前连接。IE浏览器的菜单和工具栏如图9-2所示。单击工具栏中的“停止”按钮,中断当前网页的传输。 5) 重新建立连接。在执行步骤4之后,单击工具栏中的“刷新”按钮,将重新开始 被中断的网页的传输。 6) 保存当前网页信息。使用“文件”菜单的“另存为”命令,将当前网页保存到本地计算机。 7) 保存图像或动画。在当前网页中选择一幅图像或动画,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将该图像或动画保存到本地计算机。 8) 将当前网页地址保存到收藏夹。使用“收藏”菜单的“添加到收藏夹”命令,并在“添加到收藏夹”窗口中选中“允许脱机使用”复选框,如图9-3所示,将当前网页放入收藏夹。 若单击“自定义”按钮,即可激活“脱机收藏夹向导”,利用该向导,可设置脱机浏览内容的数量、如何使脱机网页与网络上的最新网页保持同步、以及是否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等。 图9-3 添加到收藏夹对话框 9) 在已经浏览过的网页之间跳转。通常的方法是单击工具栏中的“后退”按钮 与“前进”按钮,返回到前一页,或回到后一页。也可以单击工具栏中“后退”与“前进”右侧的“ ”形按钮,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直接选择某个浏览过的网页。 10) 浏览历史记录 单击工具栏中的“历史”按钮,会在IE窗口的左边打开“历史记录”窗口,该窗口列出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所有浏览过的页面。可以按日期、访问站点、访问次数查看历史记录,也可以根据指定的关键词对历史记录进行搜索。 11) 主页设置 使用“工具”菜单中的“Internet选项”命令,打开“Internet选项”对话框。单击“常规”属性页,在“主页”的地址栏中,输入一个URL地址(如https://www.360docs.net/doc/217451503.html,),单击“确定”按钮,即可以将输入的URL设置为IE的主页,如图9-4所示。 也可以通过单击“使用当前页”按钮,将IE浏览器当前打开的页面作为主页;单击“使

深圳大学-高频电路_振幅调制器_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实验项目名称:振幅调制器 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张金凤 报告人:高源学号:2011130315 班级: 3 实验时间:2013.5.29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6.12 教务部制

实验板3(幅度调制电路单元) 三、实验基本原理 1. MC1496 简介 MC1496是一种四象限模拟相乘器,其内部电路以及用作振幅调制器时的外部连接如图5-1所示。 由图可见,电路中采用了以反极性方式连接的两组差分对(T1~T4),且这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管(T5、T6)又组成了一个差分对,因而亦称为双差分对模拟相乘器。其典型用法是: ⑻、⑽脚间接一路输入(称为上输入v1), ⑴、⑷脚间接另一路输入(称为下输入v2),⑹、⑿脚分别经由集电极电阻Rc接到正电源+12V上,并从⑹、⑿脚间取输出vo。⑵、⑶脚间接负反馈电阻Rt。⑸脚到地之间接电阻RB,它决定了恒流源电流I7、I8的数值,典型值为6.8kO。⒁脚接负电源-8V。⑺、⑼、⑾、⒀脚悬空不用。由于两路输入v1、v2的极性皆可取正或负,因而称之为四象限模拟相乘器。可以证明: 因而,仅当上输入满足v1≤VT (26mV)时,方有: 才是真正的模拟相乘器。本实验即为此例。 图5-1 MC1496内部电路及外部连接

2.1496组成的调幅器 用MC1496模拟乘法器组成的振幅调幅器实验电路如图4-2 所示。 图中,与图5-1 相对应之处是:R8对应于Rt,R9对应于RB,R3、R10对应于RC。此外,W1用来调节⑴、⑷端之间的平衡,W2用来调节⑻、⑽端之间的平衡。此外,本实验亦利用W1在⑴、⑷端之间产生附加的直流电压,因而当IN2 端加入调制信号时即可产生AM 波。晶体管BG1为射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制器的带负载能力。 图4-2 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实验1 基本测量 学院: 专业:课程编号: 组号:16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科技楼906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组号型号量程△仪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数据记录 1、用游标卡尺R测量圆筒的外径D、内径d、和高H 表1 单位:________ 卡尺零点:_________卡尺基本误差:___________ k D d H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 表2 单位:________千分尺零点:____________千分尺基本误差:___________ k 1D 2D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六、数据处理: 1、计算圆筒的外径D ,并计算D ?(5分) 2、计算圆筒的内径d ,并计算d ?(5分)

3、计算圆筒的高H ,并计算H ?(5分) 4、计算粗铜丝直径1D 及1D ?(6分) 5、计算细铜丝直径2D 及2D ?(6分) 6、间接量2 12 1D D D D B += ,计算B 的平均值、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5分) 提示: ()() 2112 22112212 [][]B D D D D B D D D D D D ???=+++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1:圆筒的外径: D = ± ( ) P = D D ?= 实验结果2:圆筒的内径: d = ± ( ) P = d d ?= 实验结果3:圆筒的高: H = ± ( ) P = H H ?= 实验结果4:粗铜丝的直径:1D = ± ( ) P = 1 1 D D ?= 实验结果5:粗铜丝的直径:2D = ± ( ) P = 2 2 D D ?= 实验结果6: B = ± ( ) P = B B ?= 讨论:

牛顿环测液体折射率实验报告

利用牛顿环测液体的折射率 【摘要】本文结合牛顿环干涉原理测量空气折射率的方法,阐述了测量液体折射率的实验原理,并研究出了具体的测量方法,最后对水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得出了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一、实验目的: 牛顿环是一种典型的等厚薄膜干涉现象,能充分显示光的波动性。本文通过研究对比空气和水在牛顿环里发生的干涉现象,更新了液体折射率的测试方法,使牛顿环的应用更加丰富,开拓了物理实验的新视野。 二、设计原理 当以波长为x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到平凸透镜上时,由液体膜上,下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以及干涉相消。 即暗纹条件: 式中e 为某一暗纹中心,所在处的液体膜厚度,k 为干涉级次。 利用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R r e 2/2 = (r 为条纹半径),代入(1)式,有 ......) 2,1,0(2/)12(2//2=+=+=n n R nr λλδ (2) 则暗纹半径......)2,1,0(/==n k nR r k λ (3) 若取暗纹观察,则第m ,k 级对应的暗环半径的平方 n mR r m /2 λ= (4) k nR r n /2λ= (5) 两式相减得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2 2 n m n r r R n m --= (6) 观察牛顿环时我们也将会发现牛顿环中心由于形变,灰尘,水等的影响,中心不是一点,而是一个不甚清晰的暗或亮的圆斑。目因而圆心不易确定。故常取暗环的直径替换。进而有 λ)(4/)(22n m n D D R n m --= (7) 同理对于空气膜。则有λ)(4/2 '2'n m D D R n m --= (8) 式(7)与式(8)相比,可得:)/()(2 2 2 '2 'n m n m D D D D n --= (9) 由(9)式可知,只要测出同一装置(相同的平凸透镜和平面的玻璃板)下的空气膜和液体膜的条纹直径,即可求出液体的折射率。 三、设计方案 1.调整实验装置 将牛顿环装置放在毛玻璃上。点燃钠光灯,调节显微镜前面的透光反射镜的角度,与水平面成0 45的角度,这样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光场旋转目镜旋钮,使分化板上的十字线位于目镜的交线上,即从目镜中看到清晰地十字线。缓慢转动手轮,使显微镜自下而上缓慢上移,直到从目镜中看到清晰地干涉图样,并使相与交叉丝无视差。略微移动牛顿环装置,使显微镜十字叉丝位于牛顿环中心。 2.实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