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整理
亲水性整理的原理

亲水性整理的原理亲水性整理是指对物体表面进行润湿改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润湿性和亲水性的过程。
在一般情况下,水在与固体表面接触时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水滴在固体表面上呈现圆球形态,这说明固体表面对水的润湿性不佳;另一种是水在固体表面上扩展开来,呈现均匀的薄膜状,这说明固体表面对水具有较好的润湿性。
亲水性整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固体表面的处理,使水在固体表面上能够扩展开来,以达到改善润湿性和增加亲水性的效果。
亲水性整理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两个方面。
物理原理主要是基于固体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从而改善其润湿性和亲水性。
一般来说,固体表面可以分为两部分:极性固体表面和非极性固体表面。
极性固体表面上存在带电性质的极性基团,如酸、碱、羟基、羧基等,这些基团可以与水分子之间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水分子在固体表面上产生强的吸附作用,从而扩展开来,呈现润湿状态。
而对于非极性固体表面,其表面上主要是非极性基团,如烷基、酯基等,对水的吸附作用相对较弱,不能使水分子在其表面上产生足够的吸附力,使水呈现圆球状。
亲水性整理的物理原理就是通过在固体表面引入极性基团,增加固体表面的极性基团含量,使固体表面具有较好的润湿性和亲水性。
常见的亲水性整理剂有表面活性剂、复合聚合物等,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涂覆在固体表面上。
化学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固体表面的化学性质,从而增加润湿性和亲水性。
常见的化学方法有表面置换法、改性剂法等。
表面置换法将固体表面上原有的基团置换为具有亲水基团的化合物,从而增加固体表面的亲水性。
比如将固体表面上的酯基置换为羟基,将疏水性基团置换为含氮、氧、硫等元素的亲水性基团,使固体表面具有更强的吸湿性和润湿性。
改性剂法是通过加入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化学物质,与固体表面上的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改变固体表面的亲水性。
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的化学性质,使其具有强的亲水性和润湿性。
亲水性整理的原理可以根据具体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目标而有所不同。
新型聚酯聚醚共聚型亲水整理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Ke y wor s d u 一 s lo s p t a i a i m e h l s e ; p l e t r p l e he ; h d o hi c t ds o i m 5一 u f io h h lc c d di t y e t r o y se o y t r y rp l i i y; wa e — t r s l b l y;fn s i g n o u ii t i ih ng a e t
wae ou iiy, h d o hi c t a d tr s l b lt y rp l i i y n wa hng u a i t o t fn s i g g n a e o d. TR a l ss s i d r bl y f he i ih n a e t r g o i nay i i ia e h t t e in s i g g n s poy se o y t e tucu e TG a ay i i d c ts he h r a nd c ts t a h f ih n a e t ha l e tr p l eh r sr t r . n lss n ia e t t e m l sa ii o t e in s i g a e t s o d. XRD a a y i i d c ts t a t e in s i g g n h s o t b l y f h f ih n g n i g o t n lss n ia e h t h f ih n a e t a lw
idc t h twh n h moa rt o I M t se ttl mo n o I M n DMT) i 0 , n iaeta e te lr ai f SP o o tr( oa e a u t f S P a d s % 3
壳聚糖/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

一
, 脱乙酰酯率 ≥9% , 5 大连鑫蝶 甲壳素 亲水性达 不到预 期效果 。聚酯 聚 醚嵌 段共 聚型 亲水 整 公司 )壳聚糖 ( , 天 。 理 剂分 子 中含 有 聚醚 软 链段 和聚 酯 硬链 段 , 化 学 结 有 限公 司) 硬脂 酸异辛 酯 ( 津试剂 厂 ) 其
整理剂用 量 6 L 两者复配 比例为 1: , 0 , 1时 聚酯织物的吸湿性 、 导湿性 、 污性 以及抗静 电性 等 , 比使用 抗 均 单一的聚酯聚醚亲水整理剂 的效果要好。
关键词 :亲水整理 ; 壳聚糖 ; 聚酯聚醚; 聚对苯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甲酸乙二酯纤维
中 图 分类 号 : S 9 .9 T 15 5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0— 0 7 2 1 )6— 0 8— 3 10 4 1 (0 0 1 0 2 0
印
染 (0 0N .6 2 1 o 1 )
w
c . O . R d Cr C n
壳聚糖/ 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
隋燕玲 , 李绍权 , 可盈 , 杨 崔永珠
( 大连工业大学 纺织轻工学院, 辽宁 大连 16 3 ) 104 摘 要: 将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 K — S与壳聚糖复配 , LWP 对聚酯织物进行 亲水整理 。试验结果表 明 , 亲水
C i sn p l(se-te )y eh do hl nsiga et ht a / oy etreh r tp y rp icf i n gn o ii h
亲水整理剂类别

亲水整理剂类别
亲水整理剂是一类化学品,可以增强纤维材料(如织物、纸张等)的亲水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润湿性和吸水性。
根据不同的应用和化学成分,亲水整理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1. 表面活性剂类亲水整理剂:包括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善纤维表面张力,提高纤维与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纤维的亲水性。
2. 聚合物类亲水整理剂:常见的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醚等,它们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覆盖层或孔隙结构,提高纤维的亲水性和吸湿性。
3. 硅油类亲水整理剂:属于无机亲水整理剂,通过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加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从而提高纤维的亲水性。
4. 环氧树脂类亲水整理剂:环氧树脂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薄膜,提高纤维的润湿性和吸湿性。
5. 硅烷类亲水整理剂:硅烷类化合物可以通过与纤维表面
反应生成化学键,从而增强纤维的亲水性。
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亲水整理剂,并遵循相应的使用方法和配方。
亲水整理纤维临界表面张力的关系_解释说明

亲水整理纤维临界表面张力的关系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亲水整理纤维与临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亲水性和整理纤维是纺织行业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制造高品质纤维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而表面张力和临界表面张力作为描述液体在固体表面行为的关键参数,对亲水性以及整理纤维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纤维产品的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概述,说明了亲水整理纤维与临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亲水性和整理纤维的概念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将详解表面张力和临界表面张力这两个概念,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会探讨亲水整理纤维与临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应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对论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探索亲水整理纤维与临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为纺织行业中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纤维产品在液体接触下的性能变化机制,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应用范围。
同时,本文也将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并作出有益贡献。
2. 亲水和整理纤维:2.1 亲水性介绍亲水性是指物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力。
具有良好亲水性的物质能够迅速吸附和扩散于水中,形成均一的薄涂层。
而不具备亲水性的物质则难以与水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会出现水珠滚动或无法湿润等现象。
亲水性对于整理纤维来说至关重要。
在纺织工业中,经过整理处理后的纤维需要具备一定的亲水性,以便在各种应用中能够更好地融入或与其他材料结合。
例如,在染色、印花和涂层等加工过程中,如果纤维表面没有足够的亲水性,则会导致染料、油墨或涂料无法均匀地附着在纤维上,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织物整理 ()

<一>亲水整理1. 服用纺织品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必要性?答:水分不能及时释放会导致:皮肤蒸发水分受阻,使人感到憋闷;遇冷后水分结冰,加剧寒冷甚至冻伤。
2.亲水整理机理? 亲水整理的实质答:亲水整理机理:1、液体在织物上能否扩散,可用其自由能近似表示为s = γF-γLS>0,液体在纤维表面上铺展,即纤维对液体有吸收能力2、毛细效应与织物吸水性 液体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可表示为:H= ρ—液体密度,R —毛细管半径合成纤维,水与织物间的接触角大于90度,H>0,对吸湿不利;亲水整理后接触角小于90度,H>0,对吸湿有利,毛细效应提高织物的吸水性亲水整理实质:提高纤维的表面张力,使纤维的表面张力大于液体(水的表面张力)3.影响织物吸湿透湿性的主要因素?a 、织物组织:长丝织造的紧密织物吸水性差(变形丝织造的松弛厚实织物吸水、透水性好)b 、纤维截面和表面(异形截面丝、表面有微笑凹凸的丝织成的织物吸水性好,这种丝之间存在更多的缝隙,水容易通过)c 、纤维的化学结构(亲水性基团的极性大、数量多,对水分传导有利)d 、结晶度(结晶度高,对导湿不利,水分子是通过无定形区传导的,结晶度增加,有效亲水基团减少)4.亲水整理的主要工艺?1,浸渍法2,与分散染料染色同浴3,轧—烘—焙工艺:浸轧(轧余率80-100%)→烘干(90-100℃,3min )→焙烘(180℃,gRFL ρθγcos 21-0.5min )4,轧-蒸工艺:浸轧(轧余率80-100%)→烘干(90-100℃,3min)→汽蒸(105℃,5-10min)5.涤纶织物进行亲水整理的依据?(同2)6.织物通过哪些途径传导人体的汗液(汽)?答:在人体—服装—环境体系中,汗液向外界空间的传湿主要有三种途径:①汗汽经织物中纱线间和纤维间的缝隙、孔洞扩散到外部空间:吸湿→透湿→放湿②汗液在微气候区蒸发成水汽后,气态水在织物的纤维内孔洞和纤维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经纤维内孔洞或纤维间孔隙毛细运输到织物外表面,再重新蒸发成水汽扩散到外部空间;③汗液通过直接接触纤维以液态水形式进入织物内表面,再通过织物中纱线间、纤维间缝隙孔洞毛细运输到织物外表面,再蒸发成水汽,扩散到外部空间;吸水→透水→放水7.在服用舒适性上亲水织物和吸湿快干织物的异同点?答:(大意)亲水织物以棉纤维为模型吸湿性好,保湿型也好。
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工艺的研究

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工艺的研究一、引言聚酯织物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纤维,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纺织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低吸湿性和排汗性能差,使得穿着聚酯织物制成的衣物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容易产生不适感。
因此,研究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工艺的研究现状1. 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剂目前,常用的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剂主要包括有机硅复合剂、氨基硅油、共混型聚氨酯等。
这些整理剂可以改善聚酯织物表面张力和润湿性能,提高其吸湿排汗性能和亲水性能。
2. 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技术目前,常用的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技术主要包括浸涂法、喷涂法、印花法等。
其中,浸涂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整理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整理剂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来实现对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性能的调控。
3. 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效果评价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性能的评价主要包括接触角测试、水珠滴落测试、透气性测试等。
其中,接触角测试可以评估聚酯织物表面的润湿性能,水珠滴落测试可以评估其抗水滴渗透能力,透气性测试则可以评估其排汗性能。
三、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工艺研究进展1. 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复合整理剂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复合整理剂。
该复合整理剂由有机硅复合剂、氨基硅油和共混型聚氨酯等多种整理剂组成,可以同时提高聚酯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和亲水性能。
2. 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技术改进为了提高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性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研究人员还对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技术进行了改进。
例如,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复合整理剂可以使得聚酯织物具有更好的耐洗性和耐磨性。
3. 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整理效果评价方法研究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聚酯织物吸湿排汗亲水效果,研究人员还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
例如,采用三角刮板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聚酯织物表面张力和润湿角度,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估其润湿性能。
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及亲水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及亲水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非织造布(Nonwoven Fabric)是一种以纤维为原料,通过机械,热力或化学处理,成网状结构的新型材料。
与传统的纺织品相比,非织造布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不同领域,如医疗、卫生、农业和工业,非织造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非织造布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纤维之间的孔隙度小、表面紧密等,导致其亲水性较差,不易吸水和透气性较差。
这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下会造成不便和局限性。
为了改善非织造布的亲水性能,亲水整理成为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
亲水整理是通过添加亲水剂,改变非织造布表面的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亲水性能。
亲水剂可以渗透到纤维中,改变纤维表面的能量状态,使水分能够更好地与纤维接触,提高非织造布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及亲水剂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将对非织造布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描述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然后,我们将介绍非织造布亲水整理的原理和方法,并详细讨论亲水剂的种类、性质和应用。
最后,我们将对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及亲水剂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及亲水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非织造布的性能改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本文还将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推动非织造布亲水整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成和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线索。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及亲水剂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将在本部分中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目的部分将明确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指引。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和亲水剂两个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图3 皮肤通过衣服的传湿模型 1—放湿;2—吸湿;3—织物;4—皮肤;5水分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由图3 可知,合纤织物经亲水整理后,能改进其 吸附(吸湿和吸水)、扩散(透湿) 、散发(放 湿和放水)和保持水分的性能, 也就是说, 亲水 整理能使疏水性纤维具有良好的液相水分的转移 能力和气相水分的放湿能力。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本次以Permalose TM为例说明其应用。 Permalose TM为白色水分散体非离子型亲水 整理剂,可与冷水互溶,但不能用热水稀释,可 用于纯涤纶织物以及和棉或毛织物。 在合理的使用条件,摄入不会导致中毒问题,严 重口服实验(鼠)LD50>25g/kg,对皮肤和眼睛没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纺织品是一种多空性物质,有着巨大的表面积溶液能沿 着能沿着纤维迅速展开,渗入纤维之间的空隙及其内部, 把空气取代出去,将空气—纤维(气—固)表面的接触 代之以液体—纤维(液—固)表面的接触,这个过程叫 做润湿。 如果液体润湿了毛细管壁,则液体能够在毛细管内上升 至一定高度,从而使高出的液体产生静压强,促使溶液 渗透到纤维内部,此即为渗透。
有刺激作用。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要获得良好的整理效果, Permalose TM在织 物上施加量应在4%左右,而应用工艺有多种。 1 浸染工艺。 Permalose TM可以与涤纶织物 分散染料同时进行,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1 吸水性的机理
水在合纤织物表面能否扩散可用(1)式近似地表明:
如S>0,则水在合纤织物表面能润湿和扩散。水的表面张 力是一个定值(72.8达因/厘米),而聚酯纤维的临界 表面张力为43达因/厘米,若能使聚酯纤维的临界表面 张力大于72.8达因/厘米,就能被水润湿和扩散。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表1 高聚物结构中各官能团吸附克分子水率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由表2可知高聚物中羧基盐和羟基等有利于吸湿。一些极 性基团与水分子的配位数
表 2 极性基与水分子结合
LOGO二来自亲水整理的机理图(2)毛细管效应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2 衣服传湿的模型
由皮肤表面蒸发的气相水分,它向外界扩散是两种方式 同时进行的。一是由衣服内表面的吸湿,然后由衣服的 外表面放湿,二是通过纤维间的空隙及纤维内部气孔向 外散逸。当皮肤表面出汗时, 液相水分向外界的扩散也 是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的。首先是衣服的吸水,再由衣服 表面的放水(干燥) 。如果皮肤表面不断地供应水分, 那么这种吸水和放水过程会导致衣服的润湿。衣服上的 水分还会沿纤维内气孔及纤维轴迁移 ,因此,水分从皮 肤表面透过衣服的传湿模型如图3所示。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3 影响织物吸水性的主要因素
(1)织物的组织 紧密织物 ,如塔夫绸等;一般吸水性 较差而厚实的变形丝织物吸水性较好。 (2) 单纤维的表面和截面形状 纤维表面有微小凹凸或 截面结构变化的纤维吸水性好。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纯涤纶织物经Permalose TM整理后一般可达到毛细效 应>6cm,静电压<500V,半衰期<3s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Permalose TM应用注意事项: 1) Permalose TM的热处理以150~170’c效果为好; 2)染色织物热处理温度以140’c为宜,否则染料向纤维 层扩散,影响染色牢度,深度尤为明显; 3) Permalose TM用于漂白涤纶织物,可与涤纶荧光 增白剂同浴进行浸轧烘干后,在180~190’c处理30s 即可;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3)表面吸附
当纤维置于大气中时,纤维表面(包括内表面)就会吸 附一定量的水汽和其它分子。纤维表层的化学组成和物 理结构不同,对水汽的吸附能力也不同。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4)单纤维织物的表面和截面形状
纤维表面有微小凹凸或截面结构呈L 型、c 型等不规则 形状的纤维吸水性好。这是因为纤维光滑完整的表面结 构的改变,不仅使比表面积增大,对水分子亲和力增大, 而且利用微孔毛细吸水原理,纤维间空隙保持的水分增 加。因此,异形纤维和表面凹凸化的纤维其吸湿率和保 水率总是高于同组分的圆形截面、表面光滑的纤维。
(3)亲水性基团的种类与数量 亲水性基团的种类是很 重要的,从最近市场上出售的亲水整理剂来看,阴离子 型的效果最大;聚氧乙烯型也很有效,阳离子型的吸水 性虽比较有效,但由于耐热性差,价昂等原因,使用较 少。 此外,亲水整理剂在纤维上的分布对织物吸水性也有 影响。合成纤维要获得吸水性, 对所需亲水整理剂来说, 1%以下就可以了,如在5%以上,会阻塞毛细管,反 而会使水滴渗透受阻。
(2)染色处理 涤纶织物染色还原清洗后,在40’c左右,pH值 5~5.5的Permalose TM稀释液中处理,并逐步升 温至80’c并在此温度保温处理10~20min,再 水洗、烘干,需经高温热处理。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2 浸轧工艺 采用常规的轧—烘—焙工艺,可以进行湿—湿加 工。务必使织物上施加Permalose TM。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市售售亲水整理剂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归纳成4种如表 3
表3 亲水整理剂的结构通式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目前,国内市场常见的亲水整理剂商品约有:亲水整理 剂FS(常州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DP—388A吸湿排 汗整理剂(张家港德宝有限公司)等等。 亲水整理剂中最著名的商品为Permalose,有 Permalose T、TC和TM等品种。 这类亲水整理剂的主组分为嵌段共聚物,其相对分子量 一般为30000左右,其中聚醚嵌段的相对分子量约为 1000左右。嵌段共聚物的熔点为50’c左右,易于分散 在水中的是非离子型水分散体浓度高时呈凝胶状。由于 嵌段共聚物分子结构中有与涤纶分子结构相同的苯环, 因此在高温处理过程中,二者苯环容易形成牢固的锚点, 而亲水性的聚醚链段被锚牢在涤纶的表面,使涤纶由原 来的疏水性表面变成耐久性亲水性表面。不仅如此,涤 纶的抗静电性和易去污性也得到了改善。
LOGO
一、 概述
发展历史
亲水整理首先是由作为高级运动服(或训练服)的聚 酯织物提出要有吸水性的要求。开始时,是用ICI公司的 Permalose进行整理。 1974年美国杜邦公司的亲水整理剂 问世,才促进了合 纤织物的亲水整理发展。 从1979年起,聚丙烯腈纤维的吸水性织物盛行。������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其次,水在织物表面润湿和扩散还与毛细管现象有密切 关系。如织物中的毛细管两端都是开放的,而有一端浸 入水中,达平衡时,则毛细管内外高度不同而引起的静 压力 ,如图(2)毛细管压力, 可用式(2)表示。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LOGO
三、亲水整理的工艺
根据上述亲水性原理,疏水性纤维(如PET纤维、PTT 纤维等)的亲水化整理主要是使其表面亲水化,常用的 方法有三个: (1)在纤维表面施加一薄层亲水性薄膜; (2)在纤维表面接枝聚合亲水性化合物形成亲水性; (3)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改变纤维表面分子组成,使 之亲水化。 目前已工业化应用的只有在纤维表面施加具有亲水基团 的搞(或齐)聚物,使其表面上覆盖一层亲水膜的方法。 在25’c不同相对湿度时,高聚物中的各种官能团吸附分 子水率如表1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2)纤维中结晶区和无定型区的作用
纤维微观结构中结晶区和无定型区对纤维的吸湿性能也 有较大影响。纤维中的大分子在结晶区中紧密地聚集而 形成有规则的排列,从而使水分子不容易渗入其中。因 此,纤维的吸湿主要发生在无定型区。除了结晶度影响 纤维的吸湿性外,在同样结晶度的情况下,一般晶区越 小,晶粒表面积越大,晶粒表面未键合的亲水基团也就 越多,纤维的吸湿性也就越强。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一滴水在纺织品表面,可能出现以下所示的情况
图(1)液体的润湿及润湿角(或接触角)
LOGO
二、亲水整理的机理
上图中(a)和(d)的接触角分别是0‘和180’的极端 情况,(c)的接触角90‘<接触角<180’,表示基本不 润湿,是拒水拒油整理希望达到的目标,而作为亲水整 理则研究分析(b)的情况是有现实意义的。
LOGO
一、 概述
1980年由日本小松精练公司发表的“ 马巴斯加工” 、 三菱公司的“ 莱帕孤加工” 以及高桥练染公司的“阿赛 罗加工”等, 为亲水整理进入第二次全盛时期建立了基础。 进入90 年代以来, 除了出现新的亲水剂、改性手段以外, 更有将各种方法相结合、共同作用的趋势。
由式( 2 )可知, 如暂不考虑重力影响,当接触角小于 90’时,毛细管压力为正,则水能自动进入毛细管如图 (2b)所示 。当接触角=90’时, 毛细管压力等于零, 则表面张力不会引起水运动,水仅受重力和其他外力的 影响。当接触角>90’时,水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勉 强进入毛细管 如图(2a)所示聚酯纤维经亲水整理后, 能大大降低与水的接触角,从而加速水在织物中渗透。
LOGO
亲水整理
蓝广芊
大纲
1
概述
2 3 4
亲水整理的机理
亲水整理的工艺
亲水整理的要求
LOGO
一、概述
经印染加工的棉织物,一般已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即亲 水性)。但近年来,人们要求衣着的舒适性,对纺织的 亲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日本开发的Water love 整理的纯棉耐久压烫织物,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吸水快 和吸水量多。改进纯棉织物的亲水性,主要是加快吸水 速度,。如原来需要4秒钟,现在要求在0.3秒钟内就能 充分吸水。提高棉织物的吸水性,其原理是进一步改进 其亲水性——称为瞬时吸水整理。 经印染加工的合纤织物,其疏水性依然不变;若经特殊 处理后,能使其疏水表面变成亲水性,从而改善其服用 功能性的加工,这就是亲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