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讲义

合集下载

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法验证

6
方法验证的步骤与内容 1、制备验证试验用菌液 按药典无菌检查法中培养基灵敏度检查项中试验用 菌液的制备方法将规定需用的试验菌分别制成每毫 升中含10~100个菌(CFU)的供试菌液。 2、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是验证试验的一部分,需证明所 用的处理方法对各试验菌的生长无影响。 根据供试品的性状,选用以下适宜的方法,或几种 方法联合使用: 溶解:验证所用溶液、助溶剂和水浴助溶温度对微 生物的生长无影响。
7
乳化:验证所用乳化剂和水浴助溶温度的有效性、 使用量及对微生物的生长无影响。 破乳:验证所用破乳剂的有效性、使用量及对微生 物的生长无影响。 萃取:验证有机相选择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对微生 物的生长无影响。 稀释:验证降低供试品相对抑菌浓度的有效稀释倍 数。 离心:验证所用转速、时间和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应说明采取某种前处理方法的原因,如样品不需要 特别的前处理就能制成均匀的供试液,这一步可以 省掉,直接进入确定样品有无抑菌性的步骤。
9
选择适当的方法消除或有效降低供试品的抑菌性 根据供试品的特性选择药典规定的消除其抑菌性的 方法(一种或几种方法联合),或根据药物的化学 特性,寻找出其他合理、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有效 的中和剂;并通过模拟试验(验证试验)对消除或 降低抑菌性的效果进行检验。 无菌检查可采用:①薄膜过滤法;②中和法(目前 药典仅收载β-内酰胺酶处理法)。 ①薄膜过滤法适用于液体供试品和可溶于水的固体 供试品(只要许可,应首先采用)。验证的重点是 确定滤膜的适用性、确定冲洗的方法和冲洗液的用 量。
4
方法验证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评价要求 1、验证试验的完整性 验证试验的完整性与方法的科学性密切相关,验 证工作不完整,就不能全面体现供试品和试验过 程对微生物的影响情况,则很可能影响或干扰对 最终试验结果的判断。故应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 版的要求进行方法验证。特别是对某些具有抑菌 性的供试品,需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或有效降低 供试品的抑菌性。在对供试品进行特殊处理时, 既要考察供试品的抑菌性,还要考察在供试液制 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稀释剂对照组) 。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及其方法学验证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及其方法学验证

微生 物 限 度 检 查 法 是 检 查 非 规 定 灭 菌 制 剂 及 其 原 、 料 受 微 生 物 污染 程 度 的 方 法 , 查 项 目包 括 细 菌 辅 检 数 、 菌 数 、 母 菌数 及 控 制菌 检查 。与 《 国药 典 》 霉 酵 中
20 0 0年 版 ( 下 简 称 2 0 以 0 0版 ) 比 ,0 5版 微 生 物 限 度 相 20 检 查 法 在 以 下 几 方 面 进 行 了增 修 订 。 1 标准的制订原则 :
2 标 准的分类 :
微 生物 试 验 的 结 果 易 受 试 验 条 件 的 影 响 , 别 是 特
药 品 中 含 有 对 微 生 物 生 长 有 抑 制 作 用 组 分 时 表 现 较 为 突 出。 因 此 , 进 行 微 生 物 限 度 检 查 时 , 保 证 在 检 验 在 应 条 件 下 的样 品 浓 度 不 足 以抑 制 污 染 微 生 物 的 生 长 , 以 保 证结 果 的 准 确 性 。所 以 任何 产 品 的 微 生 物 限 度 检 查 法 均需 验 证 ,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样 品 的 微 生 物 确 限 度 检 查 , 可 使 用 。为 此 ,05年 版 < 国药 典》 录 方 20 中 附
维普资讯
2 0 年 6月 08
《 国 药 典 》 生 物 限 度 检 查 法 及 其 方 法 学 验 证 中 做
6 5
《 国药 典》 生 物 限度 检 查 法及 其 方 法 学 验 证 中 微
肖庆 青
( 西 省 医药 学 校 江西 南 昌 300 ) 江 320
中 的微 生 物 限 度 Fra bibliotek 查 法 增 加 了方 法 验 证 试 验 的要 求 。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1)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 物至 10ml营养肉汤中,35~37℃培养 18~24 小时,取此培养液 1ml加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9ml,采用 10 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 10-5~10-7, 使菌数约为 50~100cfu/ml。
(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 10ml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 28℃培养 18~24 小时,取此培养液 1ml加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9ml, 采用 10 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 10-5~10-7,使菌数约为 50~100cfu/ml。
表 2 稀释剂对照组回收率测定结果
阳性菌
大肠 埃希菌
实验次数 1 2 3
菌液组菌落数
稀释剂对照组菌落数 回收率%
1
枯草芽
2
孢杆菌
3
1
金黄色
葡萄球
2

3
1
白色
2
念珠菌
3
1
黑曲
2
霉菌
3
注:
稀释剂对照组平均菌落数
回收率 =
× 100%
菌液组平均菌落数
第 5 页 共 21 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ygfyzy 整理
第 6 页 共 21 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ygfyzy 整理
11.2 供试液需用特殊制备方法(如加中和剂或乳化剂等) 11.2.1 常规法 菌液组:1ml 菌液 /平皿,每株菌平行 2 个平皿(计算平均菌数:C) 供试品对照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 1ml /平皿,平行 2 个平皿(计算供 试液平均菌数:B) 试验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 1ml+ 1ml 菌液/平皿,平行 2 个平皿(计算 供试液平均菌数:A) 稀释剂对照组:稀释剂+加中和剂或乳化剂 + 1ml 菌液,平行 2 个平皿 (计算供试液平均菌数:D) 试验组回收率=(A-B)÷C×100% 稀释剂对照组回收率=D÷C×100% 11.2.2 培养基稀释法(5 个平皿) 菌液组:1ml 菌液/平皿,每株菌平行 2 个平皿(计算平均菌数:C) 供试品对照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 1ml 分别注 5 个平皿,0.2ml /平皿, 平行 2 份,共 10 个平皿(计算 0.2ml 供试液平均菌数:B) 试验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 0.2ml+ +加中和剂或乳化剂 1ml 菌液/平皿, 平行 2 个平皿(计算平均菌数:A) 试验组回收率=(A-B)÷C×100% 稀释剂对照组:稀释剂+加中和剂或乳化剂+ 1ml 菌液,平行 2 个平皿(稀 释剂对照组与试验组同法操作)(计算平均菌数:D) 稀释剂对照组回收率=D÷C×100% 11.2.3 供试液需用特殊制备方法(离心沉淀法) 菌液组:1ml 菌液 /平皿,每株菌平行 2 个平皿(计算平均菌数:C) 供试品对照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 10ml +离心,500rpm 离心取上清,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件)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 取供试品,膜剂还不得少于4片。一般应 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两个以上最小 包装单位)的3倍量供试品。
(七)微生物限度标准
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基于药品的给药 途径和对患者健康潜在的危害以及中药的特殊性而制 订的。药品的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中药 提取物及辅料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 复核,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 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检查的意义
1
确定药物是 否污染或其 污染程度, 控制药品的 质量;
2
保证用药的 有效性和安 全性;
3
可作为衡量 药品生产全 过程卫生质 量的指标之 一。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内容
1.微生物总数检查 包括细菌数、真菌数及酵 母菌数检查。
2.控制菌检查 包括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铜 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 梭菌的检查。
2.控制菌检查常用的培养基: 用于菌液制备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等常规培养基 胆盐乳糖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等20余种用于培养 基适用性检查、方法验证试验及供试品检查的培养基。
三、菌种及培养基
白色念珠菌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大肠埃希菌 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四、 方法的验证试验
Page 23
四、方法的验证试验
(一)细菌数、真菌数及酵母菌计 数检查
Page 27
(一)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检测的是药物在单位质量或体积内 所存在的活菌数量。可评价生产过 程中原辅料、设备、器具、工艺、 环境及操作者的卫生状况。
(一)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1.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用培养基应进行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 养基或按培养基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检查。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 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均不低于70%
试验组菌数回收率
试验组平均菌落数 - 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 菌液组平均菌落数
落数
五、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C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和培养基试验: 无菌性 促生长能力——在最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生长 抑制能力——在培养的最长时间内不能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 指示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和以前检验过并已接受的培养基在
外观和指示反应都具备可比性。 Nhomakorabea、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 按照各品种项下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验证菌株。 规定量供试液+10~100cfu试验菌+增菌培养基 合格标准:检出试验菌
六、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B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组回收率。
(1)试验组
最低稀释级供试液1ml +
试验菌50~100cfu
平皿法计数 2个琼脂培养基平皿
薄膜过滤法计数
取规定量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 加试验菌50~100cfu,过滤。
降低抑菌剂的浓度以消除抑菌性。 三、薄膜过滤法
抑菌性产品通过滤膜时,微生物被截留在膜上,检品被过滤掉。 ——微生物检查法准确与否的核心是对抑菌性的有效消除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C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种类:
细菌计数
营养琼脂培养基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步骤及示教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步骤及示教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一般步骤1.样品及确定验证项目样品要求:不含菌或少量菌验证项目:根据药品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一般必作);控制菌检查如为中药制剂必须查标准,根据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控制菌检查项目。

特殊的如滴眼剂、用于烧伤、严重创伤等应根据制剂通则项下要求及微生物限度标准来确定。

2. 确定供试液制备方法3. 方法选择预试验(1)目的:确定样品对试验菌有无抑菌活性及计数验证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方法。

(2)查资料,根据样品的功能、主治及所含成分等确定方法选择预试验方案。

(3)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各试验菌计数验证方法控制菌验证方法4. 验证试验:选择3个批号样品进行3次独立实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5. 据验证结果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SOP。

6. 写出验证资料。

示教内容11.5.上午:菌液制备方法:一. 新鲜浓菌液制备(要求学员练习操作的内容)新鲜浓菌液接种:细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厌氧梭菌)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培养基:营养肉汤3-5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5ml接种及培养:1.分别取各试验菌半个--1个菌落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充分研匀、摇匀),36±1℃培养16-18小时。

2.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取0.1ml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临用前排氧)36±1℃培养18-24小时。

霉菌及酵母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3-5m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斜面1.取白色念珠菌的菌落接种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24小时(可用36±1℃培养18-24)。

2.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沾取黑曲霉孢子接种改良马丁琼脂培养(红字为示教内容基,培养5-7天待培养物黑色孢子生长(全部变黑,已制备好斜面培养物示教)加入5-10ml0.9%氯化钠溶液,小心振挡洗脱表面的黑色孢子1-2次,吸出洗脱液(注意不要触到菌丝体)即为孢子悬液。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制药、食品、医疗器械等行业中,微生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对微生物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行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二、方法验证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验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中间值和检测限度等关键指标,以确保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三、验证方案1. 选择验证样品- 针对待验证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控制菌株作为验证样品。

验证样品应包含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等常见微生物类型。

- 确保验证样品的纯度和活性,并按照国际、行业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2. 实验设计- 确定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样品分组、样品数量、重复次数等。

- 考虑到实验条件对验证结果的影响,应合理设置对照组和正试验组。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验证实验中,记录样品的检测结果、测试方法和环境因素等重要信息。

-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并进行显著性分析。

4. 验证指标- 准确性:评估该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即其与已知标准方法结果的一致性。

- 重复性:通过对同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试来评估方法的重复性,计算重复测定之间的变异程度。

- 中间值: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批次进行测试来评估方法的中间值,计算不同批次之间的变异程度。

- 检测限度:确定该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微生物的最低浓度水平。

五、验证结果分析根据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结果,对所验证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评估,如准确性、重复性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若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对该方法进行优化或调整,重新进行验证。

六、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验证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以便他人能够理解和复现验证过程。

七、验证结果的应用验证结果应用于实际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应用中,作为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1.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特制定本验证方案,通过比较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以确认供试品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忽略不计,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并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2.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规性引用文件: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在建立微生物检查方法或产品的组分发生改变或原检查法的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4.验证实施:4.4.1 试验前的准备:4.4.1.1 试验用具的准备:将试验需用的试管、刻度吸管、薄膜过滤器、滤膜(孔径0.22um、直径50mm)、平皿、空三角瓶、称量纸等,用牛皮纸包扎好后,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30 min,在3天使用。

4.4.1.2试验用培养基的制备:取适用性检查合格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MUG)等脱水培养基,按照相应的配制说明,用纯化水配制、分装后,在2小时,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15 min,在3周使用。

4.4.1.3试验用稀释剂/缓冲液、冲洗液的制备:取在有效期的试剂,按照相应的配制方法,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等,用纯化水配制,加热使溶,过滤,分装,在121℃,灭菌15 min,在3周使用。

4.4.2 试验菌的制备和稀释:4.4.2.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用菌液:4.4.2.1.1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10ml营养肉汤中,在30~35℃培养18~24小时;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在23~28℃培养24~48小时;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5.联合使用
适用于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西药制剂。 如:①复方洗必泰栓(水溶性基质)金黄 色葡萄球菌的检验—用1%吐温-80稀释液制 备供试液+膜法过滤+滤膜置含5%吐温-80 的硫乙醇酸盐增菌液中→(+);②生白安 片(含盐酸小檗胺)大肠杆菌检验—低速 离心+薄膜过滤法→(+)。
11
6
3.薄膜过滤法
本法适用于有抑菌作用的液体制剂。 如:葡萄糖酸洗必泰含漱剂,氯霉素滴眼 剂等。 注意:供试液应加入较多量的稀释液稀释 后,再注入滤器中。
7
8
9
4.中和法
①磺胺类可加对氨基苯甲酸(100ml增菌培养基 中含1%对氨基苯甲酸0.5-1.0ml)如:复方新诺明 片 ②含重金属盐类可用含巯基化合物(硫乙醇酸钠, L-胱氨酸)的培养基作增菌培养液。如:磺胺嘧 啶银软膏-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的检验 ③脂溶性药物用表面活性剂中和。如:复方痔疮 栓(含洗必泰)中的绿脓杆菌的检验,仅用吐温80制备供试液即可
5
2.离心沉淀集菌法
低速离心(500转/分5分钟)取上清液(弃取抑菌 成分的固体微粒) 高速离心(3000-3500转/分30分钟)弃去上层抑 菌的液体部分,留管底2ml。 本法适用于抑菌作用不强的中西药品,如:平喘 胺片 、速效感冒片(先低速,后高速);小儿惊 风散(低速离心)。本法操作较烦琐,药品中污 染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损失。
方法:1.培养基稀释法 2.离心沉淀集菌法 3.薄膜过滤法 4.中和法 5.联合使用
4
1.培养基稀释法
供试品加稀释剂稀释到一定倍数后进行检 验(虽然供试品中污染的菌也稀释,但由 于检验结果规定是不得检出,因而有些品 种用稀释法可检出目的菌)。 如百喘朋片[1:10 稀释液3ml 结果(+) 试验菌28-96个] 。 本法适用于一般抑菌作 用不强的中西药品。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1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控制菌 检查 若药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 影响检验结果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依各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标准中 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相应验证的菌株 试验菌液:10-100cfu/ml生理盐水的组: 供试液+试验菌→ (依相应控制菌 检查法检查) 检出试验菌 阴性菌对照组:目的 验证方法的专属性。大 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采用金黄色 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梭菌采用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若试验组未检出试验菌→应消除抑菌活性
3
消除抑菌活性的方法 应根据供试品性质,检验目的, 试验菌的性质及检验条件等 通过试验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