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护理防护措施
精神分裂症护理措施

精力【2 】决裂症护理措施1、树立优越的护患关系,是顺遂开展护理工作的基本精力决裂症患者在急性期多缺少自知力,对住院常持敌视立场,对四周持有疑惑或抵抗立场,对工作人员警醒性高.护理人员应控制与不同患者接触的技能,与其树立优越的治疗性护患关系.2、做好基本护理工作,是获得优越治疗后果的必要前提神决裂症患者常常沉浸于幻觉.妄图症状之中,顾不上摒挡本身的生涯,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甚至一部分成长为精力阑珊.懒惰.生涯不能自理.是以,做好患者饮食.卫生.睡眠等基本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是获得优越治疗后果的必要前提.3、强化安全护理,是进步精力科护理质量的保证精力决裂症患者因为缺少对本身行动控制的才能,在精力症状的安排下,可能产生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逃跑等安全行动.是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治理,采取有用的防备措施,防止不测事宜产生,一向是精力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权衡精力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项有用指标.4、针对症状护理,是进步护理后果的有用方法精力决裂症患者的症状庞杂多样,但并非同时消失,而是在不同的类型或统一类型的不同时代以某些临床症状为重要表现.对这些重要精力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使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后果.5、增强药物治疗的护理,实时发明药物的不良反响在精力决裂症的治疗中,体系地进行抗精力病药物治疗起着症结的感化.服药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进程,且药物在治疗精力症状的同时,又有着很多轻微的不良反响,是以,对运用抗精力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增强护理.6、进行有用的社会技能练习精力决裂症因为病程迁延,迟缓进展,有逐渐成长为精力阑珊的可能.患者表现为生涯懒惰,社会才能欠缺,缺少自力生涯的才能.对此,当患者情感稳固后,可与患者配合制订生涯技能练习和社交技能练习筹划,勉励患者自理,参加各项工作娱乐运动,多与病友接触攀谈.对极端懒惰的患者,除督促外,还可对患者进行行动治疗,经由过程正性鼓励,造就优越的生涯习惯,促进生涯劳动技能的恢复,延缓精力阑珊的进展.7、增强壮康教导,宣扬疾病常识因为精力决裂症是一种慢性的.致残的.重复发生发火的毕生性精力疾病,复发次数越多,精力缺损也越轻微.是以,精力决裂症患者仅依附治疗控制单次发生发火是不够的,应看重和强调全程治疗,甚至毕生治疗,以下降复发率,使患者保持优越的健康状,恢回复复兴有的工作才能,重建优越的人际关系.所以增强对恢复期患者的有关治疗.预防和保健常识宣教很重要.。
精神分裂症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一、防逃跑:凡有被害,罪恶制等妄想及幻觉的患者均应严防逃跑,逃跑多发生于工作职员开门,患者在院内散步及特殊检查时,要严加防范,集中精力对有逃跑企图的患者,针对原因采取必要的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
二、防自杀:具有严重抑郁焦虑或在幻觉妄想影响下的患者要加强精神分裂症的护理。
随时收检病室内的杂物,严防患者将绳索,小刀,剪刀等危险物品带入病室。
给患者服药时,要防止患者将药片挟在指缝间或藏在齿颊间及舌下等处。
三、防冲动伤毁物:严格执行危险物品治理制度,随时收捡杂物,以防用作伤人凶器。
对具有严重伤人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可根据医嘱给予保护或安置在单独隔离室内。
如遇患者忽然冲动手持凶器伤人时,应由多人前后同时逼近,趁其不备夺下凶器。
四、对患者多加关心:对严重兴奋躁动的患者应加以隔离,以免病人间互相干扰。
弄清引起的病人兴奋躁动的诱因,多加劝慰。
对给病人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时,应先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偏执型患者的护理(一)护理评估收集资料:1.主观资料(1)主诉近期工作状态、生活环境与以前相比感觉有变化.(2)认为有人议论自己,用语言暗示自己周围人的动作行为对自己有特殊意义.(3)经常听到一些不愉快的声音如讽刺、打击、批评、威胁、命令等语言。
(4)经常认为有仪器跟踪控制自己的思想。
(5)认为妻子或丈夫有外遇,并跟踪监视。
(6)诉说病情时有相应的情感障碍如易激惹、突然的发怒、恐惧和猜疑等表现。
(7)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每日沉缅于幻觉妄想体验中。
(8)睡眠不好.(9)食欲不好。
2.客观资料(1)躯体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全身营养状况、睡眠状况、饮食状况、排泄状况。
(2)情绪状态评估抑郁、焦虑、兴奋、易激惹。
(3)对疾病认识的评估有无自知力。
(4)妄想内容是否离奇、抽象、脱离现实。
(5)社会心理状况评估家庭环境气氛、各成员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患者在家中的地位、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及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系统。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做好沟通,与病人之间产生良好的交流关系,多去了解病人的生活日常和病人对生活的态度,理解病人病因发生的一系列可能原因,对其进行劝导和安慰,让病人能够在心理的改变之下逐渐改变自身的想法。
同时护理人员时刻关注病人情况,避免病人遭到伤害,产生自我伤害想法,造成危险。
要多注意患者的康复情况,了解病人在治疗中获得的效果,并且针对其对自身未来生活的感受作出帮助和指导,减少其心理压力,减少病人对于社会的恐惧,消除他们的不安和顾虑。
同时也要注意检查病人随身物品,避免其拿到危险物品,对自我及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同时关注患者生活作息,判断其是否有自杀倾向,提前做好预防。
3.2生活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人一些精神病病人受症状支配,病人情绪不稳定时,作出一些不正常行为都或可能导致其生活规律发生改变,同时自身控制力和自我能力下降,因此应重视病人日常生活护理。
4.3饮食护理家属应督促病人每日适量进食,不要过量进食。
食适量蔬菜、水果,保证足够营养。
病人由于疾病原因,可能出现不服药,胡乱饮食,暴食或者绝食的情况发生,对此要给予相应的处理。
当病人拒食时,应耐心劝导或与其共同进食,以消除其顾虑;对暴饮暴食者,注意控制其进食量;老年人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加强营养,促进消化。
不随意补充,不喝浓茶,不喝酒,不吸烟。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要注意饮食软硬度,对于便秘的患者可以吃香蕉和蜂蜜。
5.4睡眠护理精神类病人在治疗之中,好的睡眠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康复:(1)做好病人居住环境卫生安排,加强环境空气流通,做好睡眠环境帮助病人入眠。
(2)为病人做好作息安排,做好日常活动、锻炼,增强其睡眠度,加强病人睡眠质量。
(3)不要让病人蒙头睡觉。
3.5安全护理(1)合理安排患者的房间,使病房内的陈设尽可能简单,防止患者受到损伤或伤害;活跃和易怒症状和情绪不稳定的病人住在不同的房间,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和支持。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护理的常规措施:
1. 了解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提供安全环境: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危险行为,护理人员应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疗养。
3. 给予定期的药物管理:药物是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关键,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定期的药物管理,确保他们按时服药。
4. 提供心理支持: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挫折和困惑,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
5. 促进社交互动: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隔离,护理人员应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促进社交互动和人际交往。
6. 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稳定的日常生活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生活惯。
7. 定期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他们的康复。
但请记住,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护理,保证他们得到最佳的关爱和照顾。
精神科四防管理制度

精神科四防管理制度一、前言精神科四防管理制度是指在精神卫生工作中为了防止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管理措施。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对自身、社会以及他人的危害性较高,如果不得当地管理,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精神科四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维护患者与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患者的四防管理(一)患者的自我防护1. 自我防护意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不做危险行为,不自残或自杀,保持正常作息,合理饮食,保持清洁卫生。
2. 服药规范患者需按医嘱规范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增减药量,不可随意停药,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告知医生。
3. 沟通合作患者需与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配合治疗措施,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4. 定期复诊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诊,掌握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护理人员的防护工作1. 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患者的特殊需求和危险行为的预防和处理技能。
2. 在与患者接触时,护理人员需保持冷静、理智,不可与患者发生冲突,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3. 在患者出现暴力、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时,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4.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精神病历进行详细了解,掌握患者的病史和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
(三)环境的安全防范1. 病房环境的安全病房内应保持整洁、明亮,窗户和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患者可能的自残、跳楼等行为,需设施相应的防护措施。
2. 病房内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管理医疗器械和药品需放置在患者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患者擅自使用或损坏。
3. 门禁及安全巡查医院需要设置门禁系统,对于轻度患者或者在护理期间的患者需要加强巡查,确保患者的安全。
4. 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医院需建立完善的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对于病房内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或者紧急事件需要有相应的处置措施。
(四)社会的安全防范1. 家属的配合医院需要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过程,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防范工作。
精神分裂病病人的护理计划

精神分裂病病人的护理计划1.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护理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3.如何做好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工作?4.照顾精神分裂症病人家人应怎样配合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护理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病人异于常人的行动给病人的家属及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及时的治疗。
同时,还应注意日常的护理措施。
下面来听听专家的详细介绍。
(1)心境愉悦、兴奋的患者:让患者与家属分开用餐,避免他人的刺激,以便患者能够安心地食用。
因兴奋躁动的患者消耗体力比较多,必须保证营养充足,避免因进食不足而导致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脱水,必要时,可采取喂饭及鼻饲,或者给予静脉营养的方法,保证患者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
(2)精神分裂症受被害妄想支配的患者:因害怕家属在饭菜里投毒,而拒绝进食,可让患者和家属一起配菜、做饭、分餐、用餐,也可以盛好饭菜后,家属先尝然后让患者食用。
这样可以消除患者顾虑,进而达到让其主动进食的目的。
(3)情绪抑郁、饮食不良的患者:可用劝解、诱导等方法提高患者的食欲,并尽量改善饭菜质量,要根据患者平时口味、爱好,选择柔软、易消化的饮食,色、香、味俱全,以刺激患者的食欲。
家属帮助患者用餐时,态度要诚恳、和蔼,尽量增强患者的食欲。
(4)违拗、受幻觉支配或忘记进食的患者:开饭前需要事先提醒患者先用餐。
引导患者主动进食,不要过于勉强,以防患者因发脾气而影响进食。
对于违拗患者在开饭时不吃,趁人不注意时偷吃的情况,家属也不要过于责怪,任其主动慢慢进食。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精神病分裂症患者在思想上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出现很大的波动,从而对患者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对于患者来讲,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工作,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下。
希望对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一、心理上,首先应当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工作,1、对待患者朋友应当热情,态度要和蔼,讲究方式方法,尊重病人人格,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
一、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宣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疗方法:必须告诉患者逐渐适应治疗过程,坚持治疗是关键。
即使病情有所缓解,也不要自行停药,否则将导致症状复发。
同时,为了避免副作用,必须遵守医生的处方用药。
2.预防措施:要告诉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避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因为这些疾病会加重症状。
3.生活技能:尽可能帮助患者提高技能水平,包括学习新技能和重新学习曾经掌握过的技能等。
这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
4.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成员如何应对患者的症状和行为,如何避免引起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以及如何创建一个安全、稳定,尊重患者权利的家庭环境。
二、护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时给予药物:精神分裂病人必须依照医生的指示定时给予药物,不能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
2.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特别是出现了新的症状或症状加重。
如有必要,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控制环境:环境对精神分裂病人的情绪和症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护士应该尽量控制环境。
保持房间清洁整洁,避免嘈杂声和强光刺激等,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稳定的环境。
4.引导行为:如发现患者有自杀和伤害行为倾向,护士应劝导患者并监护其行为,防止其造成危害。
综上,精神分裂症病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不仅是医生,家庭成员和护士也要合作、理解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引言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行为紊乱、情感不稳定和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精神病患者护理措施,希望能对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设定舒适的环境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舒适的环境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设定舒适环境的护理措施:1.提供安静的空间:精神病患者常常对噪音和刺激非常敏感,因此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非常重要。
减少噪音、关闭电视和收音机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安静。
2.保持适宜的温度: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既不能让患者感到过冷,也不能让他们感到过热。
确保供暖和散热设备正常工作,并根据需要调整室内温度。
3.提供合适的照明:合适的照明可以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使用柔和的光线,避免刺眼的强光,同时保持室内的通风。
4.创建整洁的环境:保持患者所处的环境整洁干净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打扫房间,清洁床单和毛巾,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清爽。
建立积极的沟通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立积极沟通的措施:1.保持尊重和耐心: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权益,尽量理解他们的立场和需求。
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问题,并尽量给予积极的回应。
2.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难以理解的词汇。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适当地使用非语言性的沟通手段,如肢体语言和手势。
3.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建立信任关系是成功沟通的关键。
通过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苦衷和困惑,以及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建议来建立信任。
4.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病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
在与他们进行沟通时,用温和的语气,保持平静,并尽量避免引发情绪激动的话题。
提供适当的日常护理适当的日常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供适当的日常护理的措施:1.规律的生活作息:建立起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护理防护措施(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防止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封闭式治疗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有关问题对护士造成的职业伤害。
方法护士在加强自身防护意识的同时,针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各项护理操作,采取所适宜采取的一系列职业防护措施。
结果使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对其职业本身的风险防护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也掌握了在封闭式住院环境中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预防方法。
结论通过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风险防护意识,在工作中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疾病影响给护士带来的职业伤害,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封闭式环境;护理防护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是指精神分裂症症状最典型、最突出的发作期。
其特点是患者的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目标环境不协调以及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之间不协调,需要在封闭式的住院环境中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1]。
但因受疾病的影响,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异常,并很可能由此而给护理他们的精神科工作人员带来职业上的伤害。
如果采取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可在临
床工作中避免这种意外的发生,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
1 护士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护理防护上的有关问题
1.1 职业风险意识
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专科,从所收治的患者以及治疗和护理的方式上都有别于临床医学上的其他学科,而且精神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起步较晚,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很多在学校和实习见习时基本是以综合医院的临床为主,对精神科很陌生,对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中所隐藏的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
1.2 日常生活
很多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影响,社会功能衰退,出现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经常蓬头垢面,肮脏邋遢。
患者在进入病区时可能在衣物和体表携带有高于正常人群数倍甚至数十倍数百倍的致病菌,极易引起封闭式环境中的交叉感染。
还有的患者可能除患有精神疾病外还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却因为精神疾病的影响而对自身状态一无所知。
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天都要和患者接触,因此,这些都可能成为造成护士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
1.3 心理上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急性发病期是没有自知力的,否认有病,拒绝治疗,认为被送入医院是其他人对自己的陷害,而视精神科工作人员为害他的帮凶,对工作人员抗拒敌视。
有时受妄想幻觉内容的支配,患者还可能将护理人员视为洪水猛兽或刻骨痛恨的仇人,在这样心理基础的作用下,患者对工作人员施以冲动和暴力行为的现象时有发
生,也因此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的伤害。
1.4 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
针刺伤属于利器伤的一种,可造成血液感染,也是护士工作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据有关资料,在2000年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HIV,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有48人,占84.2%,护士有24人[2],而经血液传染的疾病除HIV外,还包括有HCV及HBV等。
护理专家们呼吁,在加强患者护理安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保障。
精神科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由于患者本身对治疗报以的不合作甚至抗拒的态度,不仅不会配合,相反还可能会出现抢夺输液器和注射器上的针头攻击护士的行为,也使得精神科护士在执业过程中被针刺伤的危险性大大提高。
2 可采取的护理防护措施
2.1 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易造成职业伤害相关因素的风险意识
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可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形式,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引起其主观上的重视,使护士掌握预防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并能自觉将各项计划和措施落实在行动上,加强其对自身安全保障的能力。
2.2 日常生活护理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时,首先要注意保持患者个人卫生,督促或协助患者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定期给患者洗澡、换衣、理发、洗发、剃发、剪指甲,包括女性患者经期的卫生护理,使患者舒适,也减少致病菌的流行和传播。
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还应该注意勤
洗手和戴手套,护士的手是接触传染的第一屏障,洗手技术已被证明是降低院内感染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护士可根据“六步洗手法”的步骤一一进行,必要时可戴手套,减少接触的机会,加强自我的防护。
2.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好的治疗和护理是建立在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的,作为精神科护士,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在了解、熟悉、掌握患者病情的情况下,主动接触、关心、尊重和接纳患者,温和、冷静及坦诚地对待患者,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抵触情绪,才能使患者配合,便于顺利完成观察和护理工作。
2.4 时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在护理工作中,因护士自身不慎或患者突然行为而造成的利器伤的防护,则强调在做每一项操作时都要时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当护士在打开玻璃安瓿时,用纱布置于安瓿与手指之间,用力要均匀;对于各类针头、刀片等利器应置于利器盒内,统一消毒毁形处理;手持针头和注射器时,不要对着他人;在处理废弃物时,避免徒手处理,严禁刺破皮肤。
尽量避免针刺伤或被溅射的血液、药液污染,如发生皮肤黏膜的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局部血液,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创面后予以包扎。
为防止患者突然出现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神态、动作,一旦发觉有异常,可对患者行必要的保护性措施,防止意外发生,保障患者、病房及护士自身的安全。
3 结论
通过加强精神科临床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宣教,使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对其职业本身的风险防护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也掌握了在封闭式住院环境中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防护方法,并能切实地运用在临床工作中,使护理质量稳步上升,同时也保障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2 沈阳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手册.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