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说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那你知道和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和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和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善易不卜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
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
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
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
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
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
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
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
这都是我亲眼所见。
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听完笑着说:“先生真会说话!”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
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
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
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和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知仙不为一次,赵国国君赵襄子,率领十万多人,在中山国一带打猎。
所到之处,草木践踏,山林焚烧;方圆百里,人声鼎沸,烟火飞扬。
这时,忽见一人从石壁中走出,并随着烟火,徐徐上下。
众人见了,都以为遇到鬼物。
火蔓延到别处,见他又从火中慢慢走出,所经过的地方,好象对他没有任何阻碍。
赵襄子见了,觉得很奇怪,便遣人邀他来,逗留片刻。
那人悄然来到襄子近旁,如入无人之境。
孔子出生的传说故事

孔子出生的传说故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号曰
仲尼。
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关于孔子出生的传说故事有很多版本,以下是其中一个常见的版本:
据传说,孔子的父亲叫孔雀东子,是一个贫穷但品德卓越的人。
有一天,孔子的母亲梅氏在梦中见到了一个神仙,神仙告诉她将有一个贵子出世,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梦醒后,梅氏便怀孕了。
几个月后,孔子出生了。
据说,当孩子刚刚出生的那一刹那,天空中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祥云,而且天空传来了一阵庄严的音乐。
这让人们相信孔子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孔子从小聪慧过人,精通经文,对礼仪也非常注重。
他的养父养母非常慢他,给予他良好的教育。
孔子在上学时久久不回家,非常用功。
因此,人们说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这个传说故事,象征着孔子本身的非凡才智和出生的高贵。
无论真伪如何,孔子的故事都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有关孔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_传说

有关孔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个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思想足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而且我相信这个影响还会更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的著名故事:磨咀磐对问项橐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
”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
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麦浪翻滚,稻谷金黄。
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等高足,沿大别山经邾国准备前往郢都。
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
沿途风光,饱览无余:农夫在田间荷锄劳作,牧童在山间牧牛牧羊。
一条条河流弯延曲折,清澈见底;一行行树林绿荫遮日,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一座座村庄紧密相连,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间,间或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
天黑了,他们便寄居在附近的村庄,或者找村民了解当时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搜集民歌、民谣,或者举办讲坛,探讨宣讲高深的“仁、义、礼、智、信”之道。
有时也在某个村落驻足二、三天以采风。
一天,伴随着阵阵蹄声,漫漫尘烟,他们来到了新洲道观河南面的旧街境内。
只见大崎山似美女横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风高林茂;沙河漪澜清清流水潺潺;狮子岩如猛狮踞伏,气吞日月。
这里山色迷蒙,湖光潋艳,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仙境。
走出街南不远,车夫突然勒住缰绳,马儿长啸一声,车子停下了。
孔子问道:“何故停车?”车夫答道:“前面有一群小孩挡道,夫子。
”“让他们让道。
”“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
“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子贡怒目圆睁地吼道:“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告诉你,这是孔夫子的车!”听到子贡与小孩发生争执,孔子无奈只得亲自下车瞧个究竟。
有关孔子的传说故事

有关孔子的传说故事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那你知道有关孔子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孔子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孔子的传说故事篇【1】相传,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有一次到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好心上前劝说道:“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是谁请你出来评理的?只有孔夫子有资格评,错与对只有他说了算!”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我错了就把头割下来给你。
你错了呢?”颜回说:“我错了就把我的帽子输给你。
”二人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了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帽子取下来给人家吧!”买布的赢了帽子笑着离开了。
颜回大惭掩面辞行,孔子说:“回,听为师两句话:枯树莫藏身杀人莫用刀”。
颜回行至半路大雨倾盆,猛见一枯树大洞恰容己身,忙屈身入内,此时耳边猛然孔子语:枯树莫藏身!颜回顿然离去,只听耳边一声巨响,枯树被雷火劈碎!颜回心中感激老师救命之恩。
待行至家门已是半夜时分,颜回竟越墙而入,借月光颜回仿佛看到妻子床上睡有二人,颜回心头火起,暗思妻子不贤做此苟且之事抽刀破门而入,刚要砍下猛然想起来老师说:“杀人莫用刀!”便点起灯火一看才知道是妻子与其妹同卧。
颜回对空礼拜再三连夜去见孔子。
问孔子:“恩师,三八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呢?”孔子说:“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一顶帽子,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大悟! 有关孔子的传说故事篇【2】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孔子是国学三圣之一,关于他的传说,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
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
15岁立志于学。
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
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
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
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
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时孔子55岁。
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
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孔庙的传说故事

孔庙的传说故事孔庙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非常重要的古代建筑之一。
它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而建立的。
孔庙是孔子的家乡,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发源地,因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孔庙有许多关于孔子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还能够给我们生活中的教育及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
故事一:孔子与候鸟的故事相传,孔子非常喜欢候鸟,每到候鸟迁徙的季节,他都会追随候鸟的方向前行。
有一年,当孔子来到了孔庙,正准备驻扎下来时,突然发现候鸟们造访的次数非常少。
孔子感觉异常困惑和寂寞,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导:“人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不能随波逐流,而是应该追求真理和道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二: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理念。
一次,孔子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做到廉洁自律,不受外界的贿赂和利益的诱惑。
孔子回答说:“人应该始终保持内心的坚守和正直,要像钟表一样准确无误。
只有如此,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所动,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信念,始终坚持正确的行为准则,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成功。
故事三:孔子对待学生的教诲孔子每天都会在孔庙里教授学生,他非常注重对待学生的方式和态度。
有一次,有个学生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某个知识点,他感到非常沮丧。
孔子看出学生的困惑,温和地告诉他:“学习就像是攀登一座高山,有时候你会感到疲倦和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最终你一定能够学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或学习者,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
通过讲述这些孔庙的传说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品德观念。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和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介绍

和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介绍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的学者之一,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有所了解吧!那么你想知道有关这位人物的一些传说故事吗?如果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这篇文章哦!传说故事1、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
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
”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
”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孔子在路上听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说:“我叫丘吾子,我有三个过失,晚年而自觉,追悔莫及:我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遂投水而死。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引以为戒啊!”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
《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3、孔子登上东山感觉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俯览天下,感觉天下也小了。
孟子也曾讲“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这都是说立志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提升境界。
孔子起于累土,最终居高临下,有着非凡的气质和自信,其思想境界,超越了芸芸众生,故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4、子贡去见孔子。
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跟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

跟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
那你知道跟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跟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跟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有文有武孟孙何忌推荐大司寇孔丘当相礼。
孔丘就是天下闻名的孔子。
他父亲是个地位并不高的武官,叫叔梁纥[he二声]。
叔梁纥已经有了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了。
他儿子的腿有毛病,也许是个瘸子。
叔梁纥虽然上了年纪,可是还想生个文武双全的儿子。
他又娶了个小姑娘叫颜征在。
他们曾经在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求求老天爷赐给他们一个儿子。
后来他们果然生了个儿子,他们觉得这个儿子是尼丘山上求来的,给他取名叫孔丘,又叫仲尼[“仲”就是“老二”的意思]。
孔子三岁上死了父亲。
母亲颜氏受人歧视,孔家的人连送殡也不让她去。
她跟小孩儿以后的日子不用说多么难过。
颜氏挺有志气,她带着孔子离开老家陬邑[陬zou一声]的昌平乡,搬到曲阜去住,靠着自己一双手来抚养孔子。
孔子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玩的,他好几次见过他母亲祭祀他亡过的父亲,也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玩着祭天祭祖那一套东西。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母亲死了。
他不知道父亲的坟在哪儿,只好把他母亲的棺材埋在曲阜。
后来有一位老太太告诉他,说他父亲葬在防山[在曲阜县东],孔子才把他母亲的坟移到那边。
那一年,鲁国的大夫季孙氏请客招待读书人。
孔子想趁着机会露露面,也去了。
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瞧见他,就骂着说:“我们请的都是知名之士,你来干什么?”孔子只好挺扫兴地退了出去。
他受了这番刺激,格外刻苦用功,要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
他住在一条叫达巷的胡同里,学习“六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等六门课程。
这是当时一个全才的读书人应当学会的本领。
达巷里的人都称赞他,说:“孔丘真有学问,什么都会。
”孔子很虚心地说:“我会什么呐?我只学会了赶车。
”孔子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担任了一个小小的职司叫“乘田”,工作是管理牛羊。
他说:“我一定把牛羊养得肥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传说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那你知道孔子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孔子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传说故事:孔子出生的传说关于孔子出生的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叫做“龙生虎养鹰打扇”。
说是孔子的母亲一天夜间梦见了两条龙,醒来就怀了孔子。
因此叫“龙生”。
一朝怀胎,十月分娩,谁知孔子生了下来,老爸老妈非但不高兴,反而吓坏了。
原来孔子生下来十分丑陋:眼睛突出,像得了甲状腺肥大。
鼻孔朝天,嘴巴阔大,两个招风耳,头形象月亮上的环形山,周围隆起,中间凹下,今天分析大概是软骨症,缺钙。
老爸看到孔子这样一副尊容,以为他是怪物,居然把他扔到了野地里。
但是孔子被扔到野地里,立刻就有老虎跑过来保护他,谁也不敢伤害他,这就叫“虎养”。
天热了,孔子身上冒汗,老鹰在天上看见了,就飞下来用自己的翅膀当扇子,给孔子搧风乘凉,这就是所谓的“鹰打扇”。
这个故事是真的的吗?当然是胡扯,是荒诞的神话。
我们的老祖宗经常为圣人的出生编造这类神话,好增加圣人的神圣性和权威性。
圣人嘛,一出生就得和一般人不一样。
例如孟子出生,就有五色祥云降临到他家的胡同里,说是邻居都看见了。
老子的诞生更离奇了,据说他在娘肚子里足足待了八十一年才生出来,并且是从母亲的肋骨下面生出来的,八十一年了,生下来头发就
白了,还有长长的胡子,因此才叫老子。
不光是我们的圣人,全世界的圣人出生,特别是宗教教主的诞生,都有不寻常的故事。
例如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据说是他的母亲睡梦中感觉到有一头白象从右侧肋骨下进到肚子里,于是就怀上了佛祖。
基督教的创立者耶稣则是圣母玛利亚童贞而生,就是说圣母玛利亚是处女怀孕,生下了上帝的儿子耶稣。
这些神话自然都是在告诉我们,圣人从出生开始就和凡人大不一样。
孔子传说故事: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
励志故事:关于孔子的五个轶事典故励志故事:关于孔子的五个轶事典故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孔子传说故事:孔子改错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
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
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
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
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