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计时器实验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实验步骤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实验步骤
高一物理实验中的打点计时器实验是一个常见的实验项目,用于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以下是该实验的一般步骤:
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台打点计时器、一根直线轨道、一个小推车、一台计时器、一根细线、一块纸片等。
2. 实验装置搭建,将直线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确保轨道平整且无摩擦。
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轨道上方,使其能够记录小推车的运动情况。
3. 实验参数测量,测量小推车的质量、轨道的长度和倾角等参数,并记录下来。
4. 实验数据记录,在纸片上标记出等距的标记点,用细线将纸片系在小推车上,使得纸片随着小推车的运动而拉出。
启动打点计时器和计时器,推动小推车使其沿轨道运动,打点计时器将记录下小推车通过每个标记点的时间。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打点计时器记录的时间数据,计算出
小推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并绘制出小推车的运动图像,观察其运动规律。
6.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关于小推车运动规律的结论,比如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速度的大小等。
以上是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实验的一般步骤,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运动学相关知识,并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

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引言: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用于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和速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并分析其对运动速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1. 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2. 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3. 分析运动速度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物体(如小球、石块等)3. 直尺4.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2. 准备物体,并将其放在打点计时器上方的起始位置。
3. 轻轻释放物体,使其自由下落,并同时按下打点计时器上的按钮,开始计时。
4. 当物体触碰到平台面时,立即松开按钮,结束计时。
5. 记录下计时器显示的时间,并重复上述步骤3-4,进行多次实验。
6. 改变物体的起始位置、质量等条件,重复步骤3-5,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以下是一些实验结果的示例:条件1:物体起始位置相同,质量相同实验1:时间1 = 0.5秒实验2:时间2 = 0.6秒实验3:时间3 = 0.55秒条件2:物体起始位置不同,质量相同实验1:时间1 = 0.4秒实验2:时间2 = 0.45秒实验3:时间3 = 0.42秒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起始位置对运动时间有一定影响。
在条件1中,物体的起始位置相同,但运动时间有所不同。
这可能是由于物体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初速度,从而影响了其运动时间。
2. 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时间的影响较小。
在条件1和条件2中,物体的质量相同,但运动时间变化不大。
这表明物体的质量对其自由下落的运动时间影响较小。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了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并分析了运动速度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物体的起始位置对运动时间有一定影响,而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时间的影响较小。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在公式v x
t
中,当t 0 时,在t
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即为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极限思想)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一、实验原理
小车拉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按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 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这些点迹对应着各时刻小车的位置。 通过测量各个时刻小车的位置,计算出相邻时刻间的位移, 我们就可以算出小车的速度。
二、实验器材
小车 附有滑轮的长木板 打点计时器 纸带 细绳 刻度尺 坐标纸
五、绘制v-t图像
操作步骤:
1.建立直角坐标系,标物理量,写单位 2.选择合适的标度(图像占坐标系3/4区域) 3.描点 4.连线(平滑的曲线/提前预知判断图像大概走势)
要求:(1)使用铅笔、刻度尺、圆规、三角板规范作图 (2)试卷答题卡(用签字笔描黑)
课堂练习
1.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不均
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C )
A.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大 B.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小 C.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在做变速运动 D.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2.一同学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 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 D )
A.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 C.电源频率不稳 D.打点针s vAE xAE (10 2)102 m / s 0.2m / s
t总
4 0.1S
注意事项:
1.两个计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0.02s,一般选择5个计时 点为一个计数点,T=5×0.02s=0.1s(减小纸带长度测量误 差,0.1s方便计算);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1
高 一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如右图示,当线圈通以50赫6-8伏交流电时(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赫),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
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
便打上一系列点。
这就是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f=50hz T=1s/50=0.02s
二.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接到低压交流电源上,电压旋钮打到6-8伏位置。
2、安装好纸带。
3、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然后迅速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①测平均速度:
Δx= Δt= x
v t
∆==∆ ②测瞬时速度
如图示意,4、6两点的时间极短,故可以将4、6两点间的
位移Δx 除以对应时间Δt 近似认为是5点的瞬时速度V 5。
如此下去,测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请根据你实际打出的纸带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完成计算。
计数点
1 2 3 4 5 6 与计数点对应的时刻 t /s 与计数点相邻的两点间距离Δx/m 与计数点相邻的两点间平均速度 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
③作v-t 图象?
Δx
0 2 3 1 7
贴
纸
带
位
置
t/s
V /(m.s -1)。
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精选)

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精选)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4-6V的交流电。
复写纸要在纸带上面。
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打点不清晰(原因):1、振针过高2、电压低,振幅小3、复写纸用久了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打出短线而非点(原因):1、振针过低2、电压太高,振幅过大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打出双点(原因):振针松动了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打点间隔为0.02s。
T=1/f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并接好电源。
2把一条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量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有卡子的一端,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实验开始时,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5纸带打完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选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研究。
注意事项:1实验之前,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实验开始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3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0.1s数据处理: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T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1)瞬时速度(2)求加速度:a、理想纸带(即ΔX相等):b、不理想纸带(即ΔX不相等):用逐差法数据处理:图象法: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概述: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速度,并探讨运动速度与物体质量、施加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打点计时器、不同质量的小球、斜面、测量尺等。
首先,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斜面的角度为一定值。
然后,将小球放置在斜面上,并记录小球从斜面顶端滚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为了准确测量时间,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
在每次实验前,需要确保斜面和打点计时器的表面干净,以避免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小球在不同斜度斜面上滚动所用的时间数据。
将这些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图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小球质量与滚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的质量越大,滚动所用的时间越长。
这是因为质量较大的小球具有更大的惯性,需要更多的力来改变其运动状态。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斜度的斜面对小球的滚动时间也有影响。
当斜面角度较小时,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较短;而当斜面角度较大时,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较长。
这是由于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增加小球下滑的速度,从而减少滚动所用的时间。
实验中还观察到了施加力对小球滚动时间的影响。
通过在实验中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我们发现施加更大的力会导致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减少。
这是因为施加更大的力会增加小球的加速度,使其更快地滚动到底端。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小球的质量与滚动时间成反比关系,质量越大,滚动时间越长。
2. 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导致小球滚动时间的增加。
3. 施加更大的力会导致小球滚动时间的减少。
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本次实验虽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中未考虑到空气阻力对小球滚动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其次,实验中只考虑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情况,而未考虑其他形式的运动。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近日,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一个小型的打点计时器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能够准确计时的小型设备,以及应用场景和优化方向等。
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用的装置主要由计时器、真空吸球、钢珠、蒟蒻块和支架等组成。
其中,计时器的型号为 00.001.1,采用电子计时方式,精度可达到微秒级别。
真空吸球和支架用于固定计时器,钢珠和蒟蒻块用于触发计时器。
2.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将计时器置于支架上,然后将真空吸球吸附在计时器上。
(2) 将蒟蒻块粘在地面上,并在其中央放置一颗钢珠。
(3) 轻轻扭动钢珠,使其离开蒟蒻块,在自由落体状态下落。
(4) 当钢珠从地面反弹起来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5) 钢珠落下并再次反弹时,计时器停止计时。
(6)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记录计时器读数。
3.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1) 落地时间:0.350、0.345、0.350、0.355、0.360 秒。
(2) 上升时间:0.218、0.218、0.220、0.215、0.216 秒。
(3) 振动周期:0.568、0.563、0.570、0.578、0.580 秒。
(4) 自由落体高度:0.95 米。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出平均落地时间为 0.352 秒,上升时间为 0.217 秒,振动周期为 0.572 秒。
其中,计算公式如下:平均落地时间:(0.350+0.345+0.350+0.355+0.360)/5=0.352上升时间:0.568/2 - 0.352/2=0.217振动周期:0.350-0.217=0.133,即振动周期为0.133*2=0.5724.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1) 计时器精度较高,可达到微秒级别。
(2) 钢珠自由落体的时间是和高度无关的,落地时间和上升时间分别为0.352秒和0.217秒。
(3) 钢珠的振动周期为0.572秒,振幅越大,周期越长。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器材。
它基于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利用物理学中的速度公式 v=s/t,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t 和物体位移 s,从而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v。
实验过程:本实验需要使用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源线、导轨、计时器放置器和小车等。
步骤如下:1. 将导轨放置在实验室桌面上,并调整好水平度。
2. 在导轨上安装小车,确保小车能够自由滑动,并放置计时器放置器在距离小车起点 10 厘米左右的位置上。
3. 选择一个平滑的簿子用于计算小车运动的位移。
将小车沿着导轨的起点处拉后,松手后小车开始运动,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4. 等到小车运动到计时器放置器处时按下计时器停止键,记录下计时器的时间值 t 和小车的位移 s。
5. 重复以上实验过程,每次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时长t 和位移s,至少需要进行 5 次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下所有实验数据,并计算出小车平均运动速度 v。
得到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计时器采集到的时间值 (s) 小车位移 (cm) 速度 (cm/s)1 3.2 40 12.52 3.1 38 12.263 3.3 41.6 12.64 3.0 37.4 12.55 3.2 40.1 12.53平均速度:12.48 cm/s实验结论: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测定小车的运动速度,本实验测得小车平均运动速度为 12.48cm/s。
同时本实验还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验证了 v=s/t 的物理公式的正确性。
结合实验中的实际操作,学生对速度概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增强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科学科素养和认识科学实验的意义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电磁打点计时器—4~6V)、纸带、小车、轨道、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
实验原理:打点计时器上同时记录了时间和位置两个信息,通过s,t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匀变速,若是可以求得其加速度;
数据处理方法。
(纸带处理)
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轨道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没有滑轮一端,连接好电路;再把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
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若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两个纸带分别从上下两边穿过墨粉纸盘)。
(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
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3)从三条纸袋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
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即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第六点作为计数
点1,依次标出计数点2、3、4、5、6。
两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分别记作s1、s2 (6)
(4)求出a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
(2)细绳尽可能与木板平行,以确保细绳对小车拉力不变;
(3)开始释放小车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4)先通电后放开小车
(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把计时器打出的5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不少于6个;
(6)若为电磁打点计时器(f打点=f电源,电源频率越大,针与纸带摩擦越大,a越小),若出现连续直线,则抬高针;若为电火花则无针与纸带的摩擦。
纸带运动时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
(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尽可能的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记数起点之间的距离)。
纸带处理:
(1)“逐差法”求加速度(若测得6段相邻点间位移,设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
a= [(s6+s5+s4)-(s3+s2+s1)]/9T2。
(2)“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需先判断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才可用时间中点公式)
v n= (s n+s n+1)/2T。
纸带的应用:验证牛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制片和纸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桶、沙子、低压交流电源、天平、砝码、刻度尺、导线两条
实验原理:控制参量m一定,研究a与F的关系;控制参量F一定,研究a与m的关系。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在砂桶内加适量的砂,用天平测出砂和桶的总质量m1(要保证m1≤0.05m,或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和桶的总质量)。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
(2)把纸带系在小车上,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把木块垫在装有打点计时器的木板一端下面,调节木块
位置使小车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这时,小车所受摩擦阻力与小车所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注
意此时未挂砂桶)。
(3)把系在砂桶上的细线绕过木板上的定滑轮后系在小车上,把小车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放开
小车,便在纸带上留下反映小车运动状况的点迹。
取下纸带并编上号码。
(4)给小车换上新纸带,保持小车质量不变。
往砂桶内加一些砂,并称出其质量(注意仍需保证m>>m1)。
重
复步骤(3)。
如此做几次。
对各次实验所得的纸带取好计数点,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小
车的加速度,分别记入上面的表格中。
图像法: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作用力
的大小F等于重物的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上,便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5)保持砂桶总质量m1不变,往小车上依次加不同数目的砂袋(其质量预先测出),重复步骤(3)几次。
把各次
纸带数据记入下面的表格中。
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
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
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6)分析实验数据,看是否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采用上述“垫板法”平衡摩擦力(未挂沙桶)改变小车质量和绳子拉力均不需再调。
这是因为摩擦力和小车所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总是成正比地变化的。
调匀速时,先进行目测,最后应打一条纸带观察,看是否调到匀速了。
(系统误差)
(2)为了保证m>>m1,小车质量应足够大。
(系统误差)
(3)如果平衡摩擦力做得不好,则图像不会通过坐标原点(平衡过度:直线上移;平衡不足:直线下移);如果不满足m>>m1的条件,图像将会是一条曲线(趋于平缓)。
出现后一种情况时,可以采用保证运动系统(小车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来消除。
办法是,预先在小车内装几个小砝码,在需要改变加速的力时,把这些砝码移少量到砂桶内。
只要摩擦力能得到较好的平衡,就可以得到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不过,在计算质量时,应把砂桶的总质量考虑在内。
(4)绳子平行于斜面,桶应该稳定,不要晃动(偶然误差)
(5)改变重物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偶然误差)
3、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目的: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
实验仪器: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薄木板,小车、细线,砝码盘及砝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毫米刻度尺,纸带及复写纸带;
实验目的:验证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时,动能增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
实验原理:利用验证牛二的装置,测出力对物体作不同的功时物体动能的变化,从而得到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并记录
2按实验图安装装置,调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薄木块,
并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小车在斜面上匀速运动为止。
4在砝码盘中加砝码(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的质量),
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取
下纸带并标记使用的砝码质量
5重复步骤4,打2-3条纸带;
6选一点迹清晰的纸带分析数据,记录需要的数据
注意事项:
1 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若对系统用动能定理(动能中的质量用M+m)则不需要满足这个要求)
2 平衡摩擦力时,砝码盘中不要加砝码,但应连接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3 小车所受阻力f应包括小车受的摩擦力和打点计时器对小车后所拖纸带的摩擦力
4 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
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及电源、重锤、纸带、复写纸片、刻度尺、带有铁夹的铁架台、导线
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
能守恒,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及计算出瞬时速度v,
从而验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Mgh=1/2 mv2-o 即gh=1/2 v2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装置按要求装好,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2 先用手提起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
3 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这样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重复几次
4 从已打出纸带中,选出第一、二点间的距离接近2mm(计算得出的第一个点)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5 在挑选的纸带上,记下第一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一次选取1、2、3、4 ……并量出各点到O的距离,
即下落的h1、h2、h3……
6 求出V2、V3、V4…..
7比较gh与1/2v2,依次比较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安装,两纸带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实验时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锤落下。
(3)纸带上端最好不要悬空提着,而要用手按在墙上,这样可保证下落的初速度为零,并且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是清晰的一个小点。
(4)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cm-80cm以内。
(5)因不需要知道动能的具体数值,因此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m。
误差分析:
(1)误差来源——打点计时器的阻力、空气阻力[系统误差:动能增量小于势能减少量]、长度测量。
(2)减小误差方法——纸带下的重物重量要大些,体积要小;测距离时都应从0点量起,多测几次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