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李英

合集下载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本文选取了一些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口语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以期对英语口语研究的发展进行综合总结。

首先,近十年来,英语口语教学成为国内研究的重点。

学者们关注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研究发现音标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口语发音和语音纠错很有效,文化背景的融入和交际策略的教学也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帮助。

其次,英语口语交际策略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学者们通过对英语口语策略的研究,发现在实际交际中,使用交际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语言障碍,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策略包括语言转换、补救策略和沟通策略等。

研究显示积极的交际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度和表达能力。

第三,近十年来英语口语教学中技术支持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学者们研究了使用技术支持(如电子课本、智能手机、仿真情景等)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

研究发现,技术支持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此外,近十年来,学者们对英语口语评估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研究者们关注英语口语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探索英语口语评估的更好方法。

他们开发了一些新的评估工具,包括口语测试软件和评估标准,以提高英语口语评估的效果和准确性。

最后,近十年来,学者们还研究了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和培训。

他们关注英语口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师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发现,合适的教师培训可以提高英语口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研究主题包括英语口语教学、口语交际策略、技术支持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口语评估以及英语口语教师角色和培训等。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综述,能够为今后的英语口语教学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英语语言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学科,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学科的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现状1.语音学方面的研究在语音学方面,英语语音的研究一直是英语语言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目前,对英语语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分析、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方面。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研究方法,以实现对英语语音的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研究。

2.语法学方面的研究在语法学方面,英语语法的研究一直是英语语言学的一大亮点。

目前,对英语语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句法分析、成分分析、语法规则等方面。

同时,不少研究者还将现代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语法进行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项目,以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的本质和规律。

3.语义学方面的研究在语义学方面,英语语义的研究一直是英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对英语语义的研究主要包括语义分析、语义推理、语义关系等方面。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跨语言的语义比较与英语语义的研究相结合,以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义的特点和规律。

4.语用学方面的研究在语用学方面,英语语用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对英语语用的研究主要包括语用分析、语用推理、语用关系等方面。

同时,不少研究者还将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语用的研究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项目,以期更好地了解英语语用的特点和规律。

5.语音和语言学习方面的研究在语音和语言学习方面,英语语音和语言学习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对英语语音和语言学习的研究主要包括语音教学、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将英语语音和语言学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音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以上述为基础我们来研究下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二、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趋势日益明显。

国内英语的发展现状

国内英语的发展现状

国内英语的发展现状中国国内英语的发展现状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和学习。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近年来英语在国内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下面将对中国国内英语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

首先,英语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从小学到高中,英语已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投入,增加了英语教学的时间和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此外,英语培训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额外的英语学习机会。

许多大城市甚至建立了英语角,提供了一个练习英语口语的场所。

其次,英语学习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英语学习。

从学生到职场人士,无论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还是为了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交流,都将英语学习作为必修课。

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数量迅速增加,并且各年龄段都有英语学习的需求。

这也促使了英语教育和培训市场的繁荣,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项和机会。

再次,英语在国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英语在商务、科技、文化等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许多国内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将英语作为必备条件之一。

此外,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也进一步推动了英语的使用和普及。

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英语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英语学习的资源。

这些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提供了更便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与其他学习者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国内英语的发展呈现出不可忽视的态势。

随着英语教育的重视和发展,学习者数量的增加以及英语在国内社会的影响力的扩大,英语在国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同时,新的学习方式和技术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英语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何丹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4期摘要: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我国开始出现许多关于它的学术文章。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10种外语期刊中口语研究的资料,从研究数量、方法、内容三个方面得出,它的研究趋势持续上升。

据资料显示,本科生对它的关注度最高,以及英语专业的研究对象较为多一些。

本文根据研究现状的浅析,可以看出,即使在现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总体研究中研究对象太统一,不广泛。

对学习重要内容相对较弱等问题。

关键词:英语口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展趋势我国相关专业的学者总体来说对于英语口语研究起步较晚。

从王立非老师在2004年研究得出,我国口语的发展是从1995年开始,在此之前,我国英语口语的研究成果极为少数。

近些年,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教育学、语料库等相关学科的开展,加上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水平上升,英语口语得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

在它领域中研究的数量、内容以及方法都得到了突破性的转变。

本文对近今年英语口语的分析,提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为提高它的发展做出贡献。

[1]一、英语口语研究的现状1.基本现状关于口语近五年来的研究,总体研究数量是持上升趋势的,在2000年前,我国对英语口语的研究较少,但是,之后关于它的论文资料相继增加。

直到2005年,达到了一个上升顶峰。

不可否认,之后虽然发展相比较为缓慢,但是相关研究内容以及范围在扩大,形成了动态发展模式。

这也代表我国相关学者对于它的重视在不断增加。

2.研究对象对于近五年来英语口语专业的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本科生。

统计得出,作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文章多于非相关业的。

针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以及高职类英语口语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

[2]3.研究方法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我国对于它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实证研究,它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来解答相关的问题,此类研究的方式是一种定量研究,它指量化统计以及分析,主要是以数据资料的收集通过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运算,得出结果。

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英语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英语这一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的结构和规律,为英语教学和翻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分析英语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英语语言学研究现状1.语音学英语语音学是研究英语语音的音韵结构和音变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英语元音、辅音、重音、语调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语音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包括对不同语音现象的规律性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及利用实验方法进行声学和听觉研究。

2.语法学英语语法学是研究英语句法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短语结构、句法规则、语义角色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语法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理论和语义角色的分析上,包括对不同句法现象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及对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总结。

3.词汇学英语词汇学是研究英语词汇的构词规律和语义特征的学科,主要包括词汇分类、词义、词缀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词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义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的分析上,包括对不同词汇现象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及对词汇分类和词义关系的分析和总结。

4.语用学英语语用学是研究英语语言使用的原则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语言交际、语篇分析、语用推断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语用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用推断和语言交际的分析上,包括对不同语用现象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及对语言交际和语篇分析的分析和总结。

5.教育语言学英语教育语言学是研究英语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评价、英语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教育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法和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包括对英语教学理论的探讨和实证研究,以及对英语教学管理和评价的分析和总结。

二、英语语言学研究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英语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密切,包括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

国内英语口语辅助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综述

国内英语口语辅助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综述

国内英语口语辅助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英语成为了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口语教学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然而,在国内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辅助教学方式和方法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本文将综述国内英语口语辅助教学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状况。

一、国内英语口语辅助教学的发展历程1.基于教材的辅助教学(1980-1990年代)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巨大的英语学习热潮中,国内的英语口语辅助教学大多是基于教材的辅助教学。

教材通常包括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对话,教师们在课堂上通过教材来讲解语音、语调、语法及口语表达等基本要素。

这种教学方式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因其缺乏个性化和实用性而在后来被渐渐淘汰。

2.语音模仿法(1990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英语教师开始尝试采用“语音模仿法”来辅助教学。

该方法主要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和语调来达到提高口语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当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对应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知识的支撑,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转而采用更全面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3.任务驱动方法(2000年代)2000年代初,随着教学理念和法则的不断更新,更多教师开始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辅助英语口语教学。

该方法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情景,从而能使学生牢记语法、词汇及语言应用技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的应用环境。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在线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也迅速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口语辅导培训市场也不断涌现,并以其方便、实用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青睐。

二、国内英语口语辅助教学现状如今,在线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成为学习英语的热门选择之一,更多的辅导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开始为英语口语学习者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英语口语教学服务。

在线英语口语辅导机构通过大量的实例教学和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当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

当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

当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In recent years, the status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has become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 While the focu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on reading andwriting skill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spoken English, especially in the globalized context whe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paramount.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among Chinesestudents pose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Facing Chinese Students**Firstly, the language barrier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English, be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natively spoken by Chinese student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fluency. The lack of exposure to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s and limited practice opportunities further exacerbate this issue. Additionall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at focus on grammar and vocabularyrather than actual conversational skills contribute to the gap in speaking proficiency.Moreover,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taboos can be challenging for Chinese students. The directness and informality of English conversation can often clash with the more indirect and polite communication styles preferred in Chinese culture. This mismatch can lead to confusion and awkward situations, affecting students' confidence in speaking English.Lastly, the fear of making mistakes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barrier. The fear of being judged or laughed at for making mistakes can be immobilizing for many students, preventing them from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speaking activities.**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ent**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there are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speaking skills. Technology, particularly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has mad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access English learning resources. From online courses andtutorials to language exchange platforms, there are numerous avenues for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Furthermore, the globalized environment presents opportunities for real-world language exposure. Students can take advanta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summer camps, and other cultural immersion experience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s. Such experiences not only improve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broaden students' cultural horizons.Moreover, the emphasis on spoken English in education systems is encouraging. Man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w integrating speaking assessments into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exams,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versational skills. This trend is likely to continue, leading to more focus on spoken English education an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speaking abilitie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while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poses challenges, it also offers numerous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and the emphasi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imperative for Chinesestudents to priorit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spoken English skills. By leveraging technology, taking advantage of global opportunities, and embracing the focus on speaking in education systems, Chinese students can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an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to achieve proficiency in English speaking.。

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现今的英语口语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口语教学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日益重要,因此各类英语口语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推出了很多花样,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现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核心在于从加强普通话的意识和形成英语语言的体系的双重方向进行发展。

比如以母语操练技巧作为前提来指导学习者将已学的单词和句子进行口语化的运用,还可通过英语听力、跟读和诵读的方式来增加学习者的英语语感,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英语口语教学要追求语言灵活度、精准性和细腻性。

口语教学要注重"学以真实性",更强调实践化的教学,努力把各种类型的口语练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供给学生实践机会,不断让学生在呼吸一样的实际交流中情景体验英语环境,辅助学生建立对语言运用的熟悉、熟练和自信的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策略1、认知记忆法口语表达的首要条件是要灵活运用已学的单词得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英语口语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资源。

通过认知记忆法,词汇教学自然则能有助于学生获得词汇量较为可观的快速提高,以及更为深远的口语表达。

2、情境活动法英语口语情景活动是有效地激发学习者参与并发挥所学语言在一定情境下的现场,可以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开展英语口语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紧贴学习者的实际生活,例如办公室例会、健康检查和购物等。

学生在情境中要经历三个过程:角色认识、情境描述和交互活动。

3、语言锻炼法学习口语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改善口语发音,加强其正确使用英语语法的能力。

我建议在教学时,给学生分几个小组,帮助他们彼此口语对练,在对练中,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更轻松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想法,推动他们有用地使用英语口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起步较晚,1995年以前,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以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王立非等,2004)。

王立非等(2004)总结了我国英语口语研究从1995年至2004年6月期间的成就,提出口语语音与音位特点的研究为空白以及口语研究的方法不够多样化等问题。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学、语料库、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国内外语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提高,英语口语研究出现了迅猛发展,在研究数量、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拟对近10年中(2000—2009)我国外语类主提高。

1文献检索范围见表1。

李 英 教育部考试中心 闵尚超 浙江大学摘 要: 本一,研究内容层面不足,对学习主体的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

主题词:英语口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2 英语口语研究的现状2.1 基本趋势通过S P S S卡方检验,我们发现过去10年国内10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英语口语论文在数量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 e a r s o n C h i-Square=15.575,Sig.=.076>.05),说明我国英语口语研究呈平稳发展的趋势。

表1显示,前5年只有8种刊物登载了66篇相关文章,占总数的39.5%。

而后5年有10种刊物登载了101篇相关文章,占了60.5%。

这说明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英语口语研究的行列。

2.2 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看,过去10年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本科生。

其中,明确指出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53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49篇。

此外,仅有3篇研究研究对象涉及非英语专业研究生,5篇涉及英语专业研究生,研究对象涉及初高中生的研究仅5篇。

(孙艳等,2003;何小凤等,2003;王初明,2004;陈桦,2006a、2006b、2006c、2008等)。

针对小学英语口语以及大专生和高职生的英语口语研究几乎为空白。

2.3 研究方法针对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国内外外语界的专家学者存在不同看法。

本文借鉴高一虹等(1999)所提出的分类标准,将研究方法简化为两大类: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

实证性研究指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研究。

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感想、操作描述及理论思辨等。

基于上述分类,英语口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如表 2和图1所示。

从表2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至2001年,我国英语口语研究中非材料性研究稍占优势。

但是,从2002年起,实证性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并一直保持绝对优势。

这说明国内研究人员已响应众多学者对应用语言学研究中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的呼吁(桂诗春,1988;桂诗春、宁春岩,1999;王立非,2000),开始尝试对系统收表 2 过去10年中英语口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 年份研究方法00010203040506070809总计实证研究3596171914101614113非材料研究885419754354总计11131410182821152017167表 1 过去10年中10家外语类核心期刊刊载的英语口语类论文数目 年份期刊名称00010203040506070809总计《外语教学与研究》003122322217《现代外语》111022402013《外语界》466487233346《外语教学》221103212418《外语研究》00011220208《外语与外语教学》220223521423《外语学刊》00000101013《中国外语》00000304209《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00024216319《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23111110011总计11131410182821152017167图 2 过去10年中英语口语论文各主题数目变化趋势表4和图2显示:(1)口语教学与口语测试在过去10年中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在研究数量上基本呈平稳趋势;(2)口语表达结果方面的研究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虽其中有些起落。

2005年此方面的研究为13篇,达到历史最高;(3)2000—2002年间无任何研究从口语表达过程、语境因素的角度研究英语口语。

过去10年中仅有1篇研究从口语表达过程研究英语口语语言输出(王改燕,2005)。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三大主要研究方向,即口语教学、口语测试、口语表达结果的具体研究内容,我们对这三大方向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对各类别数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通过S P S S卡方检验,我们发现过去10年英语口语教学论文(Pearson Chi-Square =7.091,S i g.=.069>.05)以及口语测试论文(P e a r s o n C h i-S q u a r e=8.579,S i g.= .073>.05)在其内容各细化层面上的数量并无显著差异,而口语表达结果方面的论文在各细化层面上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 Chi-Square=20.571,Sig.= .000<.05)。

(1)口语教学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口语教学方法(40.9%)以及口语课堂(25%),而对口语教材、课堂外以及教学与相关领域方面的研究甚少,均不到14%(见表5)。

在研究口语教学通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时,研究者们不再局限于对国外某一教学方法的介绍,而是将其应用于实践。

口语教学方法方面的论文主要探讨了交际法(王立非,2002等)、认知法(孙倚娜,2003)、策略法(高晓芳,2004)、4/3/2活动(周爱洁,2002)等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达到的效果。

但是,关于口语课堂方面的实证性研究比例仍相对较低,多以个人教学经验总结应该如何组织口语课堂或引介某一口语课堂组织方式为主,只有极少数研究从学生角度调查了他们对口语课堂内不同活动的看法(郭尔平等,2002)。

而国外研究者就学生对于所接受的语言教学的意见、看法和直觉认识已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

(2)口语测试口语测试方面的研究主要以标准化考试为研究焦点(28.9%),其次为口语评分(21.1%)、反拨作用(15.8%),也有少量研究对题型(10.5%)以及机考(7.9%)进行了探讨(见表6)。

研究所涉及的大规模标表 5 英语口语教学论文各类别数目口语教学数量教材 3(6.8%)教学方法18(40.9%)课堂内11(25%)课堂外 3(6.8%)教学与相关领域 6(13.6%)其他(问题、意义等) 3(6.8%)合计44(100%)表 6 英语口语测试论文各类别数目口语测试数量评分 8(21.1%)机考 3(7.9%)题型研究 4(10.5%)反拨作用 6(15.8%)标准化考试11(28.9%)其他(理论、改革等) 6(15.8%)合计38(100%)准化考试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测试,专四、专八口语测试、P E T S口语测试、B E C口试等。

不少研究从口语测试反拨作用的角度研究了测试对教学以及测试相关者如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层的影响(金艳,2000;文秋芳,2001等),这表明语言测试研究焦点已逐步从提高测试信度和改进测试效度发展到关注测试的后效,体现了语言测试研究重点转向语言测试的社会应用,即研究语言测试的社会性(杨惠中、桂诗春,2007)。

此外,口语测试评分的可靠性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次研究的一个亮点发现为有研究开始运用实证方法来探讨口语测试机器阅卷的可行性(李萌涛等,2008),这反映了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以达到辅助或改进口语测试评分之目的,同时表明口语测试自动阅卷系统的研发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口语表达结果口语表达结果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对词汇(33.3%)、语音(28.6%)的探讨上,而对句法(3.2%)、时态(3.2%)方面研究甚少(见表7)。

2006—2009年4年间口语表达词汇方面的研究为14篇,而2000—2005年6年间仅为7篇,其迅猛增加之势说明“研究二语口语词汇的比较少”这个问题已不复存在(文秋芳,2006b)。

同时,对国内英语学习者在语音与音位方面的特点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王立非,2004)。

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朗读着手,研究了中国学生口语中的调型、调核、语调短语划分、介词突显、韵律模式等方面的特征(陈桦,2006a、 2006b、2006c;杨军,2006等)。

表 7 英语口语表达结果论文各类别数目口语表达结果数量语音18(28.6%)词汇21(33.3%)句法 2(3.2%)时态 2(3.2%)语用 8(12.7%)纠错 4(6.3%)综合 8(12.7%)合计63(100%)3对口语研究现状的思考在过去10年中,国内外语界针对英语口语3.1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料库有S E C C L、L S E C C L、L C O L S E C、I C E-G线性模式。

3.2 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以及重点大学,其他地区的英语口语研究比较薄弱。

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关注度明显高于非英语专业,而非英语专业的人数事实上远远多于英语专业,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中国走向世界、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的今天,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的口语水平应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3.2.2 研究内容层面不足口语表达结果、口语语境因素方面研究的增多表明过去10年在研究内容的广度上有所提高,但口语教学、口语测试、口语表达结果等方面的研究在内容的深度以及层面上仍存在不足。

(1)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在口语课堂外训练、提高口语能力的研究过少。

口语课堂上提供给每位同学的练习机会很少,所以我们需要加大课后实践量,加大学生输出性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目前已开辟的课堂外口语活动种类繁多,如宿舍英语、听广播说英语、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但这些课外活动的效果如何,很少有研究做过此方面的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这些活动的最大作用,教师如何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引导、学生对这些课外活动的看法等。

(2)国内口语测试大多集中在对大规模标准化口语测试的探讨方面,对校内口语测试、口语测试题型方面的研究文章寥寥无几。

另外,口语评分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评分标准的设计以及比较方面,而对评分起很大影响作用的评分者变量、考生变量关注甚少。

我们应加大对口试中评分者性格特点、考生性格特点、考生所在组其他成员性格特点、考生在口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等因素对口试信度以及效度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3)口语表达时态方面的研究太少。

时体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相当困难但又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Bardovi-Harlig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