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常见问题与解答

神经外科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常见问题与解答

神经外科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常见问题与解答简述脊髓与椎管的生理关系。

答: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有胚胎期1~3个月,脊髓与椎管生长的长度一致。

自胚胎第4月起,椎骨生长速度快而脊髓生长速度慢,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

至成人时,脊髓下端位于胸12~腰1椎体之间。

何谓脊髓栓系综合征?答: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引起脊髓或圆锥受牵拉,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综合征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

由于脊髓受牵拉多发生在腰骶髓,引起圆锥异常低位,故又称低位脊髓。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答:脊髓和脊柱末端的各种先天性发育不良,如隐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终丝肥大、先天性囊肿及潜毛窦等;腰骶部脊膜膨出术后粘连、腰骶椎管内脂肪瘤等,也可导致脊髓栓系综合征。

患儿以腰骶皮肤异常、脂肪瘤和脊膜膨出多见,成人则以终丝增粗和脂肪瘤多见。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1)疼痛:腰骶部疼痛比下肢常见,疼痛局限于腰背部、腹股沟、会阴区和臀部,有时可放射至下肢。

腰骶部活动时,尤其是屈伸运动会使疼痛加剧。

(2)下肢运动感觉障碍:表现为进行性下肢无力、步行困难、麻木及感觉减退。

(3)泌尿系统症状:表现为紧张性、充盈性尿失禁,尿频,残余尿增多可能引起尿路感染。

(4)直肠功能障碍:由于结肠、直肠蠕动功能减弱,失去正常的排便反射,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

(5)肢体畸形:常见的脊柱畸形有脊柱侧凸和脊柱过度前凸,常见的下肢畸形有锤状趾、高弓足、马蹄足、足内翻等。

(6)腰骶部皮肤改变:表现为腰骶部皮肤隆突或凹陷,伴毛发丛生、皮下脂肪瘤、色素沉着及皮肤血管瘤。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促发因素有哪些?答:(1)儿童的生长发育期。

(2)成人见于突然牵拉脊髓的活动,如向上猛踢腿、向前弯腰、分娩、运动或交通事故中髋关节被迫向前屈曲。

(3)椎管狭窄。

(4)外伤,如背部外伤或跌倒时臀部着地等。

简述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型与成人型的区别。

答:成人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常表现为下肢痛,多牵涉到肛门直肠区,伴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以便秘和尿频、尿急多见。

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观察患者体态:脊柱侧弯、驼背等 检查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检查肌肉力量:四肢肌力、躯干肌力等
检查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检查膀胱功能:排尿困难、尿失禁等
检查神经功能: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 能等
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观察脊髓和神 经根的形态和信号变化
核素扫描:用于观察脊髓和神经根的形 态和信号变化
诊断困难:脊 髓栓系综合征 的早期症状不 明显,容易与 其他疾病混淆
治疗方法有限: 目前治疗脊髓 栓系综合征的 方法有限,效 果不尽如人意
患者生活质量 下降:脊髓栓 系综合征可能 导致患者生活 质量下降,影
响日常生活
医疗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 资源不足,难 以满足患者的
治疗需求
基因治疗:利 用基因编辑技 术,修复脊髓
后天性:后天性损伤,如外 伤、肿瘤、感染等
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神经 电生理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 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临床表现:腰痛、下肢无力、 感觉障碍等
影像学检查:MRI、CT等显 示脊髓受压、变形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 速度、肌电图等异常
病理学检查:脊髓组织活检 显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等
损伤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分 化为神经细胞, 修复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开 发新型生物材 料,促进神经
再生和修复
机器人辅助治 疗:利用机器 人技术,辅助 患者进行康复
训练
汇报人: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用于观察脊髓 和神经根的形态和信号变化
脊髓造影:用于观察脊髓和神经根的形 态和信号变化
超声检查:用于观察脊髓和神经根的形 态和信态和信号变化
肌电图:检测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汇报人:日期:•疾病概述•病因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目录•治疗和管理•预防和研究进展01疾病概述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脊髓受到牵拉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定义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脊髓栓系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先天性的脊柱发育异常或遗传性疾病所致,而继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则是由其他疾病或损伤引起。

疾病类型定义和疾病类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尚不完全清楚,但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该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区、种族、遗传等。

根据不同的研究,该病的发病率在每10万人口中约有10-30人左右。

流行病学和发病率发病率流行病学疾病负担和致残率脊髓栓系综合征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主要表现在治疗费用高、康复时间长、生活质量下降等方面。

该病的治疗需要长期随访和多次手术,对家庭和社会资源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致残率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运动、感觉和膀胱功能的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瘫痪和尿失禁等严重后果。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该病的致残率较高,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02病因和病理生理先天性因素脊髓栓系综合征通常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如脊柱裂、脊髓裂、脂肪瘤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脊髓发育异常,从而引发栓系综合征。

获得性因素获得性因素也可能导致脊髓栓系综合征,如脊髓肿瘤、脊柱肿瘤、硬膜外脓肿等。

这些因素可能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循环障碍,进而引发栓系综合征。

病因学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脊髓循环障碍,使脊髓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脊髓循环障碍神经根受压脊髓萎缩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从而引发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

长期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脊髓萎缩,使脊髓变短、变细,从而进一步加剧神经功能障碍。

030201病理生理学疾病分型根据病因分型根据病因的不同,脊髓栓系综合征可分为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和获得性脊髓栓系综合征。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讲解模板
手术禁忌: 2.无症状的单纯隐性脊柱裂不需要手术。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术前准备: 术前3d起每天清洗皮肤,防止大小便污染 手术区。局部有异常毛发者应剔净。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隐性脊柱裂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者,病变多位于 腰骶椎,以腰5和骶1、2脊 柱裂最为多见。一般采用棘 突上直切口,上起腰5棘突 平面,下至骶椎中部,沿棘 突和椎板剥开两侧椎旁肌, 显露棘突和椎板的缺损处 (图4.18.3-1)。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3.一定要用细针、细线严密缝合硬脊膜, 以免发生脑脊液漏或由此继发伤口感染和 脑(脊)膜炎。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4.术中止血宜用双极电凝,皮肤切口边缘 不能过多的电凝,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5.严加保护伤口,防止大小便污染。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概述:
经所受牵拉与受压愈来愈重,遂产生神经 组织缺血、变性,而继发严重的神经功能 障碍。成年人有时在腰部向前强屈时加重 牵拉,可突然诱发脊髓损害症状。由此可 见,处理这种病变重点在于以手术解除椎 管狭窄、脊髓与马尾神经栓系,为神经功 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手术步骤: 6.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及皮肤 手术范围 较大者,硬脊膜外置引流。伤口加压包扎。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1.对婴幼儿手术时注意保证输液、输血, 避免因出血过多、且补血不及时而发生休 克。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2.俯卧位下手术,应随时观察呼吸,保持 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手术讲解模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手术讲解模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概述:
也能阻止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排尿障碍的 进一 步发展。术后,绝大部分病人的疼痛(包 括脊柱侧弯性疼痛)消失或减轻。75%病 人在矫形外科治疗的配合下,下肢运动功 能障碍显著好转。25%病人因诊治过 晚,术后症状无明显进步。大部分病人感 觉功能异常好转或恢复,皮肤慢性溃疡部 分愈合。排尿障碍显著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概述: 改善,可部分或全部恢复膀胱括约肌功能。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适应证: 诊断明确的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多表现 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异常,还有排 尿障碍和腰腿疼痛。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手术禁忌: 1.双下肢瘫痪多年并已发生强直、萎缩。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手术步骤: 10.6 6.缝合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手术步骤: 完善止血,逐层缝合关闭切口。伤口较大 者,硬脊膜外置引流。伤口加压包扎。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是查明病理状况,确实做到能 够解除脊髓栓系与受压状态。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术后处理:
5.禁食1~3d 由于全身麻醉、术中硬膜 剥离,胃肠道功能障碍,易引起腹胀、恶 心呕吐。若禁食未能使腹胀减轻者则应考 虑持续胃肠减压。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术后处理: 6.抗生素的应用 采用足量广谱抗生素预 防感染,经常注意体温变化、伤口渗出情 况。无特殊情况者,抗生素应用1周。
手术资料: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
术前准备: 3.抗生素的作用 术前24h开始给予足量广 谱抗生素。

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护理

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护理

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护理一、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概述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脊髓圆锥低位、脊髓被牵拉固定,从而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椎管的生长速度快于脊髓,如果出现某些异常,如椎管内脂肪瘤、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等,就可能导致脊髓圆锥被固定在较低的位置,影响脊髓的正常活动和神经功能。

1、病因(1)先天性脊柱裂:这是导致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

脊柱裂使得椎管闭合不全,脊髓失去了正常的保护和支持。

(2)椎管内脂肪瘤:脂肪瘤的生长可能会压迫和牵拉脊髓。

(3)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和脊膜通过脊柱裂处向外膨出,增加了脊髓被牵拉的风险。

2、临床表现(1)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行走困难等。

(2)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温度觉和触觉减退等。

(3)大小便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便秘等。

二、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

1、影像学检查(1)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脊髓的形态、椎管内的病变等。

(2)脊柱X 线和CT 检查:有助于了解脊柱的骨骼结构,发现脊柱裂等异常。

2、神经电生理检查(1)体感诱发电位(SEP):用于评估感觉神经传导功能。

(2)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运动神经的功能。

3、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下肢运动、感觉和大小便功能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如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等的评估。

三、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的牵拉,恢复脊髓的正常位置和功能,缓解症状,预防病情进展。

1、手术治疗(1)松解脊髓:去除牵拉脊髓的因素,如切除椎管内脂肪瘤、修补脊柱裂等。

(2)重建脊柱稳定性:对于脊柱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脊柱融合术等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2、非手术治疗(1)物理治疗:如康复训练、按摩、针灸等,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杨晓明;吴晋普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6(25)5
【摘要】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神经外科杨晓明骨科吴晋普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spingcordsyndrome)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合并多种病理情况,包括脊柱裂、脊髓园锥被一种或几种硬膜内异常病...
【总页数】2页(P329-330)
【作者】杨晓明;吴晋普
【作者单位】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512
【相关文献】
1.小儿脊髓纵裂畸形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螺旋CT诊断价值 [J], 夏冰;刘福云;司丕成
2.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B超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J], 刘福云;张慧灵;陈琦;王贵宪;杨启政;郭永成
3.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J], 任德胜;王保利;熊斌;吴欣乐;邹勇;易申德
4.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J], 刘福云;孙雁龄;王贵宪;杨启政;徐尚恩;郭永

5.应用游离骶囊术治疗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疗效评价 [J], 齐林;文建国;王庆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
王波;徐林
【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8(5)6
【摘要】脊髓栓系综合症(TetheredCordSyndrome,TCS)是指由于脊髓受到纵向牵拉而引起的神经损害症候群,包括一系列的病理异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尿便功能障碍,常有脊髓低位(低于L1~2间隙)和终丝紧张变粗〔1〕。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神经...
【总页数】2页(P552-553)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病因;诊断;治疗
【作者】王波;徐林
【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2
【相关文献】
1.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患儿术后护理 [J], 陈赢赢;胡晓静;吴丽晓;林坚
2.脊髓栓系综合征行脊髓栓系松解术40例术后护理体会 [J], 童丹;孟凡玲;陈湘云;尹少琼;陈玉莹
3.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 [J], 赵寅涛;蒋健;金伟;梁维邦
4.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30例手术效果及预后 [J], 杨国卫;盖杰;孙建玲
5.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30例手术效果及预后 [J], 杨国卫; 盖杰; 孙建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 11-03-30 15:01:00 ] 作者:王一品,谢
斌编辑:studa20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外科治疗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指脊髓末端因附着在脊椎管硬脊膜管盲端,停留在正常位置的下方,受到力学的伸张,扭曲,缺血等不良影响的病理状态。

这种病理状态可致局部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下肢瘫痪、足部畸形及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TCS于1953年首次报道,1981年Yamada等首次命名由牵拉张力对脊髓的生理影响而引起的病症为脊髓栓系综合征[1]。

1 脊髓的生长发育及TCS发生机理
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管与脊髓的生长速度不一致。

胎儿在3个月时脊髓与椎管等长,以后椎管生长较快,新生儿脊髓终止于第3腰椎下缘,成人则在第1、2腰椎之间,由于不等速度生长,腰骶神经根经脊髓圆锥发出后需斜向下行才能到达相应的椎间孔及骶孔,下行的神经根形成马尾,且随着脊椎的弯曲伸展运动,脊髓圆锥的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马尾和终丝则不致与硬脊膜粘连[2]。

如果脊髓生长的速度过慢,椎管发育速度过快,终丝的张力过大,加之终丝发育异常、变短、增粗、紧张,并常伴发脊柱畸形(包括脊柱侧弯、后凸)、椎管闭合不全(隐性脊柱裂或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及椎管内畸胎瘤、脂肪瘤等,统称为原发性脊髓栓系(Primary Tethered cord syndrome),同时也是TCS的先天性致病因素。

后天因素多见于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或其他椎管内手术后,脊髓与硬脊膜粘连、或瘢痕形成,称为继发性脊髓栓系(Second Tethered cord syndrome)。

当患者椎管不断快速生长及每天的弯腰、走路等各种运动,特别是屈髋、截石位分娩、芭蕾舞演员伸腿动作、外伤等将会对粘连的脊髓造成牵拉,使得脊髓缺血、缺氧,产生神经损害症状[3]。

2 TCS的诊断要点
TC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进行,同时可采用肌电图、尿流动力学和肛肠测压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临床表现对TCS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只有详尽的临床资料才能为该病的理化检查提供依据。

TCS的临床表现较复杂,在不同的病因和诱因作用下,脊髓圆锥受到牵拉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神经功能障碍。

症状出现的早晚与严重程度取决于脊髓和马尾神经受损的轻重,一部分患者生后即有症状,另一部分则在以后的不同年龄阶段开始出现,因而有儿童与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之分。

儿童多数出现在幼儿期,多有显性脊柱裂、下肢发育畸形及功能障碍,甚至不能行走,或伴有脊柱或脊髓的畸形,尿失禁多见[4]。

成人TCS以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其次是下肢无力及尿失禁,肢体畸形少而轻,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相鉴别。

伴随着MRI的普及,加之特有的成像原理,TCS患者最好的诊断手段
MRI已被众多学者所认可。

过去认为本病只有当圆锥低位时才有临床意义[5],但Warder等人随访了大量手术后患者,发现圆锥低位或在正常位置的临床表现与手术效果无统计上差异,因此认为圆锥位置并不是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唯一指标,进而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阐明TCS的诊断须以临床症状为基础,辅助以影像学检查。

通常婴幼儿TCS的临床症状明显易被发现。

当有不明原因的大小便失禁,排便、排尿困难或伴有下肢功能障碍者,应常规行腰骶段脊髓MRI检查;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通常为大龄儿童或成人,易漏诊或误诊。

因此,笔者认为TCS在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期就应将MRI列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尽早做出正确诊断,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X线和CT检查则主要观察椎管及骶管的骨性结构的改变。

其中正侧位X线可观察脊柱裂、脊柱侧弯、前突和后突,CT检查可观察棘突缺如、椎板部分或大部分缺如、椎弓变宽、椎管内脊髓受压移位或变形等改变。

刘福云认为,B超价廉、无创、操作简便,便于普及,又能对TCS手术后疗效与脊髓位置搏动的关系进行评价,在普查、诊断新生儿TCS时比X线、CT、MRI更优越[6]。

3 TCS的手术治疗
TCS一经确诊,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椎管内的手术操作,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有利于彻底消除造成脊髓栓系的病理性组织和减少脊髓神经的损伤。

临床应用的脊髓栓系松解术是一种常用术式,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松解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周围粘连,切断终丝,修补硬脊膜,通过减少终丝拴系脊髓圆椎所产生的表面张力来恢复脊髓血供,减轻神经损害。

3.1 手术时机选择把握TCS的手术时机对该病的预后十分重要。

病理观察发现[7],脊髓氧化代谢障碍的轻重与脊髓受牵拉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有直接关系。

为了防止神经症状进一步加重,提倡尽早手术。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国内一般认为确诊TCS即应手术,因此应在术前应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做出综合评价和判断。

若有膀胱和直肠功能异常时更应尽早手术,以防尿失禁。

孙颖浩等认为,初期的解除脊髓栓系手术宜在1岁后进行[8]。

对于已经出现大小便功能受累患者,则应结合其全身情况及相关检查情况选择手术与否,此类患者绝大多数也需要手术治疗。

下肢足部畸形如高弓足、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治疗,虽不能使其畸形改善,但可能使疼痛及不完全肌力下降得到改善,且使变形不再加重,并为下一步矫形外科治疗奠定了基础。

3.2 手术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为成功治愈本病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其中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及脊膜修补术是治疗TCS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其中脊髓栓系松解术是国内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外科手术的目的是松解硬膜内外粘连病变,解除脊髓的栓系改变,矫正合并的畸形,修补硬膜缺损,使脊髓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9]。

对于合并脂肪瘤者则应予切除,达到神经管重建,使脊髓悬浮于蛛网膜下腔。

对神经与脂肪瘤等粘连紧密等不要强行分离,以免损伤马尾神经,影响预后。

如果脊髓栓系仅来自硬脊膜外,手术即可终止,无需探查硬脊膜内[10]。

3.3 术后并发症常见的有头痛、术后再栓系、假性脊膜膨出、脑脊液漏及由此引起的脑脊膜炎、圆锥拉伤等。

其中再栓系最为常见。

即可发生
于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又可发生于栓系松解术后。

其实质是圆锥或马尾在手术部位发生异常粘连,使圆锥遭受二次牵拉[11]。

再栓系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前者多于术后1~3个月内发生;后者多见于幼年脊膜修补术后。

由于TCS 患者多合并脊膜膨出或椎管内肿瘤,松解栓系后常需修补硬膜,修补方式和修补材料的选择与再栓系有直接的关系[12]。

Trammell等认为,脑脊液漏和假性脊膜膨出的发生率可达43%[13]。

前者主要由于术中硬膜的修补不完善或椎管后结构缺损、椎旁肌发育不良和脊柱弯曲畸形等所致[14]。

出现脑脊液漏时若引流不畅,大量脑脊液积聚于椎管后方挤压硬脊膜则可形成假性脊膜膨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