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 科普旅游
基于游客感知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游客感知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本文将通过对广西药用植物园的特点和旅游服务概况的描述,介绍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基本情况。
随后,以广西药用植物园为例,分析游客感知的重要性,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结合相关理论,提出提升广西药用植物园旅游服务质量的建议。
一、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基本情况广西药用植物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占地面积约为1000亩,是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广西药用植物园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的珍稀植物资源,被誉为“南方草本植物王国”。
园内的自然景观也是十分优美,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质遗迹。
广西药用植物园拥有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导览图、游客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的游览环境。
广西药用植物园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如药用植物解说、药用植物体验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尽管广西药用植物园在景观和设施上做得相当不错,但是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是否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游客感知在旅游服务质量中的重要性游客感知是评价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游客的满意度与感知密切相关。
游客的感知不仅是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也是游客对旅游体验的主观反映。
通过了解游客的感知,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需求和期望,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广西药用植物园中,游客的感知将直接影响其对于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和评价。
了解游客的感知,并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是提升广西药用植物园旅游服务水平的关键。
三、广西药用植物园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为了对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游客的感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游客在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感知,包括对景区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 科普旅游

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科普旅游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药用植物园在开展科普旅游时的基本要求、特色要求、设施要求及管理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药用植物园的科普旅游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669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T 1000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17242 投诉处理指南LB/T 01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LB/014-2011 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DB11/T1489 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设施与服务要求DB11/T 356 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DB11/ 50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T/CACM XXXX.1 药用植物园建设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科普旅游traditional medicine popular science tourism以科普教育、旅游为途径,通过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等方式在科普旅游过程中获得中医药等传统医药文化知识和体验,以达到增进知识、扩充体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科普旅游模式。
4 基本要求4.1 应按照T/CACM XXXX.1的要求。
4.2 应具有中医药文化旅游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4.3 应具有中医药科普活动的场地、设施和人员,传播科学准确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理念。
4.4 建筑风格和设施设计应体现中医药等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
4.5 应保障活动实施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
4.6 应按照DB11/T1489 的要求执行。
5 特色要求5.1 研究型药用植物园5.1.1 研究型药用植物园应包括药用植物科研中心、科研温室、研学实验室等。
5.1.2 应设置醒目的指示牌,将科研中心、科研温室和实验室等与其他园区内应分离。
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与生态建设

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与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与生态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合理规划和良好建设的园区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种植园区的规划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的重要性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是确保中药材产业正常运转的基础。
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规划还可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规划还可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二、中药材种植园区生态建设的意义中药材种植园区生态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园区的建设应注重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和破坏。
生态建设还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加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此外,生态建设还能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三、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与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1. 合理选址:选择适宜的土地和气候条件,确保植物生长的优势。
2. 种植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各种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避免过度单一的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设施建设:建设温室大棚、水利设施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益。
4. 采用生态种植方法: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减少农药的使用,尽量采用有机种植方式。
5. 垃圾处理:建立有效的垃圾处理系统,减少园区的环境污染。
6. 生态保护:保护周边植被、山水等自然环境,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 创新科技应用: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效率和品质。
四、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与生态建设的挑战与展望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与生态建设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和水资源的有限,传统农业观念的转变等。
然而,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挑战可以逐渐克服。
未来,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与生态建设将更加全面和科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保护生态环境。
中药园设计专项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需求不断增长。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结合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特提出中药园设计专项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个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园;2. 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率,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 提升我国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 为游客提供休闲、养生、科普教育等多元化服务。
三、项目规模中药园占地面积约100亩,分为以下功能区:1. 种植区:占地约60亩,种植各类中药材;2. 研发区:占地约10亩,用于中药材的提取、研发及成果转化;3. 生产区:占地约10亩,用于中药材的加工、生产及包装;4. 销售区:占地约10亩,用于中药材的销售及游客购物;5. 观光区:占地约10亩,用于游客观光、休闲及科普教育。
四、设计原则1. 生态环保:遵循生态平衡原则,选用优质中药材,合理规划种植区,确保土壤、水源等环境质量;2. 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种植、研发、生产、销售、观光、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体化;3. 文化传承:挖掘中医药文化,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景观;4. 美观实用:注重景观设计,使中药园既美观又实用。
五、设计方案1. 种植区:(1)选用优质中药材,如人参、黄芪、当归等;(2)采用立体种植、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3)设置防护设施,防止病虫害;(4)建设灌溉系统,确保中药材生长所需水分。
2. 研发区:(1)引进先进的研发设备,如提取设备、实验室等;(2)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药材的提取、研发及成果转化;(3)设立成果展示区,展示研发成果。
3. 生产区:(1)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如粉碎机、干燥机等;(2)设立生产线,实现中药材的加工、生产及包装;(3)设立质检部门,确保产品质量。
4. 销售区:(1)设立中药材销售区,销售各类中药材及产品;(2)设立游客购物区,提供旅游纪念品、保健品等;(3)设立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中药种植园景观规划

8、中药植物种植区和花草植物种植区
除建筑、景观小品、中心景观、园路外园内划分为 大小不等的块状区域,为中药植物种植区和花草植物 种植区,供人观赏。按照四季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发 育、植物色彩进行植物的种植搭配。
岛周围三面临水,临水出驳岸的设计采用 生态自然驳岸,并设有防护措施。
中药种植园地处储备用水湖的岛上,故在污水排放 设计上采用污水排放设备及净水循环系统。
开放式空间设计 以人为本,空间设计尽可能设计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种
植园与水景交流的场所
三、方案分析
1、入口小桥
入口小桥在原 有坡度上进行 改造,降低原 有坡度适于行 走。进入园内 下桥处增建一 小型日式木屋, 设门卫。
2、休闲会所
简洁清新,含蓄优雅,建筑的线条结构细腻,细部 精美,色调柔和,透露出浓郁的东方气息。以砖木 结构、石板铺地为主,讲究空间的流动与分隔, 注重细节的设计,小巧精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 流动则为一室,分隔则分几个功能空间,空间中 总能让人静静地思考,禅意无穷。
4、防腐木廊架 5、水泥汀步 6、防腐木亲水平台 9、石磨跌水 10、休闲坐凳 这些景观小品按一定秩序散落在整个园中,
廊架和汀步形成回游式小园路,二者结合有 移步换景之效果,增加趣味性。亲水台,石 凳与自然融为一体,供人赏景小憩。
7、中心景观
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把佛学作为一种哲理渗 透到中心景观,根据天圆地方的哲学观,会所建 筑采用方形,中心景观则采用圆形设计与佛教中 的轮回思想相一致,并以波纹状向外延伸,终端 种植单棵植物周围平铺白砂,表现出禅宗所主张 的远避俗世,修身于自然,以天地自然为静,并 以之为修身养性之所,种植的药材 如:百合、芍药、桔梗等加工成花茶,使茶道 文化融入建筑景观。
贵州民族医药与旅游融合案例

贵州民族医药与旅游融合案例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进民族医药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融合案例:
1.贵阳药用植物园: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南明区和花溪区交界处,是一个集科研、科普、生产、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中医药用植物园。
园内不仅种植了大量药用植物,还建设了健康养身会馆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民族医药文化的机会。
2.中国·贵州苗医药博物馆: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云锦大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内,展示了苗族医药文化的内涵、方法、疗效等独树一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博物馆内还设有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自体验苗族医药的独特魅力。
3.百里杜鹃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景区以绵延50余千米的原生杜鹃花海而得名,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
景区内还建成了中草药医养中心,提供特色康养项目,如中医针灸、药浴等。
4.安顺药王谷:位于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是一个以中药材种植、加工和康养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景区。
谷内种植了黄柏、黄精、知母等中药材,并建设了理疗中心、药膳山庄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健康养生的体验。
这些案例展示了贵州民族医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多种模式和路径,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品质,也提升了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这种融合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基于游客感知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游客感知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环境的重视,药用植物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
在中国广西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
对于游客来说,一个好的旅游体验不仅仅依赖于景点本身,还需要考虑服务的质量。
对于药用植物园的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可以为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游客感知进行调研和分析,对其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如何改善和提升药用植物园的旅游服务质量。
一、广西药用植物园概述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特别是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园在广西区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药用植物园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欣赏植物、学习植物知识的机会,还可以了解到草药的种植、采集及加工过程,对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药用植物园通常包括展示区、种植区、科普教育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
游客可以在药用植物园内感受植物的美丽与神奇,学习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其保护知识,体验植物文化的魅力。
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实际游客进行调研,以了解他们对药用植物园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
问卷内容包括游客对景区环境、设施、服务人员、信息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评价,并结合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广西药用植物园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
综合分析发现,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环境的整体评价较高,认为植物园内的植物丰富多样,景色优美。
但在设施方面,一些游客认为公共设施(如卫生间、休息区)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有待提升。
对服务人员的评价也存在差异,一些游客认为服务人员的态度热情周到,而另一些游客则认为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对信息服务和安全保障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辰山植物园药用植物园介绍

辰山植物园药用植物园介绍
辰山植物园药用植物园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辰花路3000号,是辰山植物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之一。
这个药用植物园拥有丰富的草本植物、树木和花卉资源,包括了大约1000多种不同的药用植物物种。
这些物种来自于全球各地,其覆盖的地区包括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游客可以在药用植物园中看到各式各样的草本植物,例如薄荷、人参、黄芪、当归、枸杞等。
这些植物可以用来制作中药、食品和保健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除此之外,园内还有茶树、玫瑰、菊花、牡丹等各种美丽的花卉和多样化的树木,让游客可以享受到休闲和景观的双重美好。
在药用植物园,游客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植物类型以及它们的治疗作用。
园内还有许多展示区和标签,提供有关每个植物的详细介绍,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参考信息。
不仅如此,园区内还有专业人员提供一些草药咨询和建议,让游客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辰山植物园药用植物园是一个充满知识和美丽的景点,它不仅能够让游客学到药用植物的知识,也能够让他们欣赏到美丽的花卉和树木。
不管是学生、草药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科普旅游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药用植物园在开展科普旅游时的基本要求、特色要求、设施要求及管理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药用植物园的科普旅游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669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
GB/T 1000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242 投诉处理指南
LB/T 01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LB/014-2011 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
DB11/T1489 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设施与服务要求
DB11/T 356 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
DB11/ 50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T/CACM XXXX.1 药用植物园建设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科普旅游traditional medicine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以科普教育、旅游为途径,通过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等方式在科普旅游过程中获得中医药等传统医药文化知识和体验,以达到增进知识、扩充体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科普旅游模式。
4 基本要求
4.1 应按照T/CACM XXXX.1的要求。
4.2 应具有中医药文化旅游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4.3 应具有中医药科普活动的场地、设施和人员,传播科学准确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理念。
4.4 建筑风格和设施设计应体现中医药等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
4.5 应保障活动实施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
4.6 应按照DB11/T1489 的要求执行。
5 特色要求
5.1 研究型药用植物园
5.1.1 研究型药用植物园应包括药用植物科研中心、科研温室、研学实验室等。
5.1.2 应设置醒目的指示牌,将科研中心、科研温室和实验室等与其他园区内应分离。
5.1.3 应设置药用植物和中医药文化等展示区域,以展示科研成果等。
5.2 教学型药用植物园
5.2.1 教学型药用植物园应包括药用植物标本馆、药用植物展览温室、中医药文化科普馆和研学教室等。
5.2.2 科普教学内容应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5.2.3 应配备讲师进行指导,讲师宜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的专业人员。
5.2.4 应根据受众人群的不同,制定相应水平的传统医药科普教学课程内容。
5.3 康养型药用植物园
5.3.1 康养型药用植物园应包括药膳馆、健康养生理疗馆等。
5.3.2 可开展针灸、推拿、按摩等体验性项目。
5.3.3 应配备专业的医药保健人员。
5.3.4 应设置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养生保健宣传展示栏。
5.4 综合型药用植物园
5.4.1 综合型药用植物园应包括以上3种药用植物园类型中2种以上的类型。
5.4.2 提供的设施与服务内容应与其功能相匹配。
6 设施要求
6.1 交通便利,方便到达,进出便捷。
6.2 应设有接待场所,提供必要的接待设施,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6.3 场馆内空气流通性好,卫生标准应符合GB 9669的规定。
6.4 应具有明确的导向系统和标志标识,导向系统设置应符合LB/T 012的规定,标志标识应符合GB/T 10001(所有部分)的规定。
6.5 园区内公共厕所的运行管理应符合DB11/T 356的规定。
6.6 宜设置售卖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科普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的场所。
7 管理要求
7.1 人员要求
7.1.1 应有负责科普旅游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的部门、机构或团队。
7.1.2 科普人员应具备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医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可拥有教师资格证书或达到相应水平。
7.1.3 应有专门的科普讲解人员,讲解、指导和宣传的内容准确、生动、简单明了。
7.1.4 宜开展科研专家讲座活动,让科学亲近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
7.1.5 讲解员的基本素质、服务准备、讲解语种、讲解服务应按照LB/014-2011的要求和GB/T 15971-1995中"4.5.3"和"第5章"要求。
7.1.6 应具有专职科普旅游服务管理人员,人员配备合理,高级管理人员均应具备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
7.1.7 从事康养体验项目服务人员,应经过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7.1.8 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7.2 环保要求
7.2.1 环境噪声应符合GB 3096的规定。
7.2.2 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DB11/ 50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