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节(科学出版社)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4)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3.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4. 计算机的分类5. 认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2. 桌面与窗口的基本操作3.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4. 系统设置与优化5. 常用系统工具的使用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1. Word的基本功能与界面2. 文档的新建、保存与打开3. 文字的输入与编辑4. 格式设置与排版5. 表格的制作与数据处理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1. Excel的基本功能与界面2. 工作簿的新建、保存与打开3. 数据的输入与编辑4. 单元格格式设置5. 常用函数的使用第五章:互联网的基本应用1. 互联网的概念与发展2.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3. 搜索引擎的运用4.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5. 网络通讯与社交工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步骤等;2. 演示法:展示操作实例,引导学生模仿实践;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5. 项目实践法:完成实际项目,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践操作考核: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2 操作系统的使用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悉桌面环境及常用软件掌握文件管理和磁盘管理的基本操作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文字处理基础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文本的输入、编辑和排版学习插入图片、表格等元素2.2 制作文档学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简历、作文等文档掌握文档格式的设置学习文档的打印和输出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电子表格基础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单元格的编辑和格式设置学习数据的基本处理功能3.2 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掌握数据透视表的使用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数据分析与展示第四章:演示软件的使用4.1 演示文稿制作基础学习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幻灯片的编辑和排版学习插入图片、图表等元素4.2 演示文稿的应用学习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技巧掌握动画和过渡效果的设置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第五章:网络基础与应用5.1 计算机网络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常见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5.2 互联网的使用学习浏览器的使用和网页搜索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学习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第六章: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6.1 图像处理基础学习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图像的打开、编辑和保存学习图像的基本处理技术(如裁剪、缩放、色彩调整等)6.2 图像创意与设计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的合成与创意设计掌握图层、滤镜和修饰工具的使用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图像处理与创作第七章:多媒体制作与展示7.1 多媒体制作基础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多媒体元素的插入和编辑学习多媒体文件的保存和输出7.2 多媒体展示与应用学习多媒体展示软件的使用掌握多媒体展示的技巧和原则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多媒体展示与评价第八章:程序设计与算法8.1 程序设计基础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掌握简单的编程技巧和逻辑结构理解算法的作用和意义8.2 算法设计与实现学习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算法掌握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算法设计与实现第九章:信息素养与伦理9.1 信息素养培养学习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信息检索和评估的方法9.2 信息伦理与安全学习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网络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的方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应用10.1 项目设计与规划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原则进行小组合作,确定项目主题和目标10.2 项目实施与评价实际操作,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学会项目展示和交流的技巧进行项目评价和反思,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计算机概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重点环节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文本的输入、编辑和排版学习插入图片、表格等元素重点环节三: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掌握单元格的编辑和格式设置学习数据的基本处理功能重点环节四:演示软件的使用掌握幻灯片的编辑和排版学习插入图片、图表等元素重点环节五:网络基础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常见拓扑结构重点环节六: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图像的基本处理技术(如裁剪、缩放、色彩调整等)学习图像的合成与创意设计重点环节七:多媒体制作与展示掌握多媒体元素的插入和编辑学习多媒体展示的技巧和原则重点环节八:程序设计与算法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掌握简单的编程技巧和逻辑结构重点环节九:信息素养与伦理学习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重点环节十:综合实践与应用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原则本教案围绕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基础、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程序设计、信息素养与伦理以及综合实践等多个方面。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围绕第三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展开,涉及第1节“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第2节“计算机软件的了解”。

详细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各部件的功能以及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理解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了解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计算机出现的问题作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作用。

2. 讲解计算机硬件(1)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2)详细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运作过程。

3. 讲解计算机软件(1)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2)讲解各类软件的作用,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介绍其功能。

(3)结合实际应用,讲解软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让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功能及工作原理2. 计算机软件分类: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作用: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简述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作用,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各部件功能如下:CPU: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处理数据、指令等。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3课学案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3课学案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3课学案第1课数据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学案一、数据处理1、定义:数据处理是指对数值、文字、图形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类、统计、查询及分析。

2、应用:银行的储蓄业务、民航和铁路的售票业务、商场的进售存管理业务等3、数据处理软件:dbase、foxbase、foxpro、lotust―2―3、oracle、access、excel等二、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211、地位:excel2021是目前最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之一。

2、功能:制表、统计、绘图、数据管理、制作图表三、工作表和工作簿1、工作表从属于工作簿,一个工作簿有多个工作表,每个工作簿中最多容纳255个工作表。

2、一个excel工作簿又叫excel文件。

第2课认识excel2021学案一、启动excel2021(1)“开始”→“程序”→“microsoftexcel”(2)双击“桌面”上的excel快捷方式(3)右击“桌面”空白处→“新建”→excel工作表二、认识excel2021窗口按由上到下的顺序为:“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名称框”→“编辑栏”→“工作区”→“工作表标签”→“水平滚动栏”→“状态栏”→“垂直滚动栏”1、标题栏:excel的全称microsoftexcel和工作簿的名称,最大化、最小化、关闭按钮。

2、菜单栏: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等九个菜单。

3、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p64、名称框:显示当前单元格的名称5、编辑框:显示或修改当前单元格的数据或公式。

取消按钮、确认按钮、插入函数。

6、工作标签:工作表的名称7、单元格:(1)横线和竖线交叉的小格称为单元格(2)当前正在处理的单元格称为当前单元格或活动单元格(3)行号:1―65536,列标:a―iv,共有256列(4)单元格名称:列行(b2)8、状态栏:显示输入或编辑状态三、新建工作簿1、新建工作簿方法(1)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第一个按钮(新建按钮)(2)“文件”→“新建”→“工作簿”→确定2、启动时,自动新建工作簿名称book13、默认提供三个空白工作表,名称分别为sheet1、sheet2、sheet34、当前工作表标签呈反色且具有下划线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学案四、增加工作表1、插入菜单→工作表2、右击工作表标签→插入五、删除工作表1、方法(1)单击欲删除工作表的标签→编辑→删除工作表→删除(2)右击工作表标签→删除2、删除的工作表不可恢复六、退出excel20211、保存方法:(1)“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2)单击公共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输入文件名→ 点击Save2。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节(科学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节(科学出版社)

活动1《美化照片秀风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科学出版社)第一单元活动1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是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Photoshop软件对班级照片进行美化处理,营造班级文化,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Photoshop是一个陌生的图形图像软件,都是零起点,所以对于软件中一些工具操作的原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不必深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利用各种工具,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应如何进行使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Photoshop软件界面(2)学会通过调整亮度来修复照片曝光不足与过量等问题(3)学生通过修补工具来修补照片瑕疵2.过程与方法(1)了解Photoshop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体验照片美化一般方法和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Photoshop软件的兴趣(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3)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评价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Photoshop中照片瑕疵修复的方法2.难点(1)对照片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合适工具进行修复(2)运用Photoshop中工具对照片处理到审美程度才是最合适的五、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数码照片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进行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在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安装Photoshop软件的学生电脑。

七、教学过程活动二特色班牌同制作一、活动分析:选择合适的图案与合适的字体,输入文本并排版,制作特色班牌。

本活动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1、制作背景图案:通过选择边框,选择图案并去除图案背景,制作出特色班牌背景。

2、添加班级名称:通过安装字体,输入文本,设置文本格式,做出个性化的班牌。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前面一节课的学习,对Photoshop的操作已经较为熟练,能快速找到相应的命令与按钮,掌握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等操作,为本节新建文件、导入文件、自由变换图片、安装字体、输入文本、设置字体等打下基础。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教案

第一课: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定义、分类和组成部分。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现代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2.计算机的组成部分3.计算机的发展历史4.计算机在现代应用领域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图片,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讲解(15分钟)a.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一种可以处理信息的智能设备,并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等几种类型。

b.讲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

c.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介绍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演变。

d.讲解计算机在现代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商业管理、教育等方面。

3.思考和讨论(10分钟)学生们讨论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4.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现代应用领域,探索该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例如:医学、交通运输、农业等。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和意见。

5.总结和复习(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第二课:计算机硬件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

2.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2.常见的输入设备3.常见的输出设备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2.讲解(15分钟)a.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包括主机、外设和存储设备等。

b.讲解常见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摄像头等。

c.讲解常见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3.操作演示(2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连接和使用常见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让学生亲自试一试,加深理解。

4.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计算机硬件设备,研究其具体功能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通过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1.2 操作系统的使用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基本操作。

教授如何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以及如何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

1.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教授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关系和作用。

教授如何创建、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以及如何进行文件搜索。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Word的基本操作介绍Word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创建文档、输入文字、编辑文字、设置字体和段落等。

教授如何插入图片、表格和公式,以及如何进行页面设置和打印。

2.2 Word的高级应用介绍Word的高级功能,如样式、模板、宏等,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文档的制作效率。

教授如何进行文档的审阅和修改,如查找和替换、批注和评论等。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Excel的基本操作介绍Excel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格、输入数据、编辑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等。

教授如何进行简单的计算,如求和、平均值等,以及如何创建图表。

3.2 Excel的高级应用介绍Excel的高级功能,如公式和函数、数据透视表和图、宏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教授如何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以及如何使用条件格式进行数据突出显示。

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4.1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介绍PowerPoint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创建演示文稿、添加幻灯片、编辑幻灯片等。

教授如何插入文本框、图片、图表和媒体文件,以及如何设置幻灯片的布局和主题。

4.2 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介绍PowerPoint的高级功能,如动画、过渡效果、演讲者视图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生动有趣的演示文稿。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3)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发展史2. 计算机的组成3. 计算机的功能第2课时:操作系统的使用1. 操作系统的概述2. 窗口操作3. 文件管理第3课时:常用的计算机软件1. 软件的分类及作用2.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3. 软件的获取与安装第4课时: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 启动与关闭计算机2. 使用键盘和鼠标3. 桌面和任务栏的操作第5课时:计算机的维护与保养1.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2. 计算机软件的维护3. 计算机的常用保养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2. 采用演示法,展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2. 操作练习: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计算机应用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2. 教学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3. 操作指导书:为学生提供自学和参考资料;4. 练习题库:为学生提供课后练习的机会。

六、教学内容第6课时: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应用3.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第7课时:电子邮件的使用1. 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2. 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3.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第8课时:信息的搜索与处理1. 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2.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巧3. 信息的甄别与评估第9课时:计算机安全与道德1.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2. 个人信息保护3. 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第10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2. 制作一份简单的计算机小报3. 开展计算机知识比赛活动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网络的应用;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3.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学会信息的搜索与处理;4.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计算机安全与道德问题;5. 综合实践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1《美化照片秀风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八年级
下册(科学出版社)第一单元活动1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是引导学生合
理地使用Photoshop软件对班级照片进行美化处理,营造班级文化,增添学习
和生活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Photoshop是一个陌生的图形图像软件,都是零起点,所以对于软件中一些工具操作的原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不必深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利用各种工具,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应如何进行使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Photoshop软件界面
(2)学会通过调整亮度来修复照片曝光不足与过量等问题
(3)学生通过修补工具来修补照片瑕疵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Photoshop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体验照片美化一般方法和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Photoshop软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评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Photoshop中照片瑕疵修复的方法
2.难点
(1)对照片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合适工具进行修复
(2)运用Photoshop中工具对照片处理到审美程度才是最合适的
五、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数码照片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进行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在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安装Photoshop软件的学生电脑。

七、教学过程
活动二特色班牌同制作
一、活动分析:
选择合适的图案与合适的字体,输入文本并排版,制作特色班牌。

本活动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1、制作背景图案:通过选择边框,选择图案并去除图案背景,制作出特色班牌背景。

2、添加班级名称:通过安装字体,输入文本,设置文本格式,做出个性化的班牌。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一节课的学习,对Photoshop的操作已经较为熟练,能快速找到相应的命令与按钮,掌握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等操作,为本节新建文件、导入文件、自由变换图片、安装字体、输入文本、设置字体等打下基础。

三、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
1、硬件环境:网络机房。

2、软件环境: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安装有PhotoshopCS3以上软件,装有电子教室,可发放素材,展示作品,提交作平及遥控辅导等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图层的概念。

掌握图片的导入、编辑方法。

②掌握魔术棒创选区的方法。

③掌握文本的输入、格式的设置和特殊字体的安装与使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字体的安装,让学生了解字体的安装过程及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制作特色班牌,让学生了解平面设计的三要素“颜色、图案与文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②通过特殊字体的安装与使用,让学生了解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Photoshop软件的中置入文件,选取、复制对象的方法,理解土层的概念并充分运用。

2、难点能举一反三,将图案与文字的有机组合,根据不同的需求创作出合理美观的作品。

六、教学策略:通过一些较具美感的展板作品,激发兴趣导入,有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互观摩学习,引导学生大胆创作,将所学技能举一反三地运用在新作品中。

七、教学准备:
1、学生思考: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做了哪些美化工作?
2、收集一些美工较好,具有图文信息的广告画、告示牌等电子图片。

提供一些背景图片、单个图案的素材,供学习使用。

八、教学过程:
活动三班级相框巧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为第一单元《展示班级魅力》的第3个活动,教材从为集体制作相册为切入点,贯穿了Photoshop中文本录入、添加自定义形状及图层样式的知识点,选取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只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活动为Photoshop软件学习的第3课,学生已对该软有基本的掌握,其中,文字的添加已不是知识点,可以不作为重点来学习,学生看到自定义形状库中许多有趣的图案,一定会兴趣浓厚,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应有心理准备,想办法加强引导与控制,当然这一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即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定义形状工具的用法及加载库的方法。

(2)掌握基本图层样式的添加方法。

(3)灵活运用图层,进一步理解图层的特性及其价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用班级相册,体验一件完整作品的制作过程。

(2)能这美化相册的过程,掌握运用一定的工具解决生活中需求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

(2)通过制作集体相册,培养同学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掌握添加自定形状工具及加载库的方法。

(2)对图屋样式初步有所体会。

2、难点
(1)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形状工具来完成设计,解决问题(2)能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运用图层。

五、教学过程
活动四班级口号齐宣传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为第一单元《展示班级魅力》的第3个活动,教材从为集体制作相册为切入点,贯穿了Photoshop中文本录入、添加自定义形状及图层样式的知识点,选取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只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活动为Photoshop软件学习的第3课,学生已对该软有基本的掌握,其中,文字的添加已不是知识点,可以不作为重点来学习,学生看到自定义形状库中许多有趣的图案,一定会兴趣浓厚,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应有心理准备,想办法加强引导与控制,当然这一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即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定义形状工具的用法及加载库的方法。

(2)掌握基本图层样式的添加方法。

(3)灵活运用图层,进一步理解图层的特性及其价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用班级相册,体验一件完整作品的制作过程。

(2)能这美化相册的过程,掌握运用一定的工具解决生活中需求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

(2)通过制作集体相册,培养同学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掌握添加自定形状工具及加载库的方法。

(2)对图屋样式初步有所体会。

2、难点
(1)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形状工具来完成设计,解决问题(2)能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运用图层。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