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第一单元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分别是《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和《乡愁》。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诗歌,通过阅读、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这个单元也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人文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韵律、意象、象征等,同时也要通过朗读、背诵、仿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娜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
①④⑤⑥是单句;②③是复句。
两种复句 7.递进复句和承接复句。
递进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后面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比 前面分句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关联词语 承接复句
• (3)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乡愁》共4节,每节的结构、形式一样,句式整齐。(结构美)
• 6.单句和复句。
•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 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 组成。
• 3.象征。
•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 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 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 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 的感情。
• 4.意象和意境。
•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 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反复
作用
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 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反复与 排比的 区别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 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 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 “意境”指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综合实践
• 找出文中的主旨句
•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1、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意思? 诗人把大自然一切美好动听的声音,比 喻成“大地的诗歌” 2、如何理解“从来”一词的含义? 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 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 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 由此,大地的诗歌是四季不歇的,是“从 来不会”死亡的。
3、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的? 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 “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 歌从来不会死亡”。
《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但
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
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和生生不息的永恒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
郑愁予
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 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 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 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 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 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 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 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 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 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 学系教授。
九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课件
导航图
综合实践
课题及作者信息
四、外国诗两首
教材及单元信息
三、星星变奏曲
二、雨说
一、沁园春· 雪
教材及单元信息
• 教材信息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单元信息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 课文目录
• • • • •
第一课…沁园春· 雪 第二课…雨说 第三课…星星变奏曲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综合练习 写作 与口语交际 :雨的诉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故事默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故事默写
根据教材要求,下面是第一单元的故事默写题目内容:
1. 《山鸡的窝》
山鸡是一种生活在山区的鸟类,它们一般在高山上筑窝。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对山鸡夫妇怀孕之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筑窝并孵化蛋的故事。
2. 《脑袋》
小明在播放器中放了一张名叫《脑袋》的CD,并且一直听着这首歌。
他渐渐地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他的脑袋也越来越大。
3. 《世界上最后一只苏门答腊猩》
这个故事讲述了在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苏门答腊猩猩的情况下,人类和它展开了一场非常紧张的对峙。
人类希望将这只猩猩带出来进行研究,而猩猩则坚决不肯离开自己的家园。
4. 《茧子中的生命》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正在蜕皮的蝉宝宝在茧子中经历的种种困难和磨难,但它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地破茧而出,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蝉。
5. 《又见神笔马良》
这个故事中,小明不小心得到了神笔马良。
他发现,只要他用这支神笔画出任何东西,那些东西就会变成现实。
小明开始运用神笔马良创造了许多奇妙的事物,带给他和周围人无数惊喜和快乐。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故事默写的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完成默写题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写作 写诗歌 主课件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 可以把白净的米 变成香喷喷的饭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来说都是残酷的、令人心碎的。既然
❖ 当你走近
花只为“你”开放, 而“你”却“无
❖ 请你细听
视地走过,”那花还为谁荣呢?“在你
❖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那是我凋零的心。”飘零的分明是花
❖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瓣,却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实则
这无声的凝望
这两句是语序颠倒的病句,但是这样
是我对你的心灵耳语
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就让我静静地望着你
学借生助例形文象,融入想象
❖ 看,那洞庭、鄱阳、太湖似粒粒珍珠, ❖ 看,那泰山、黄山、峨嵋像件件翠玉。
自然景观为主 一个孩千子的纸旅鹤游·梦梦:
❖ 内蒙古草原是铺展在大地上的绿丝巾, ❖ 珠穆朗玛峰似女神庄严挺立。
❖ 确定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形象,按照“写作实 践二”的要求和提示,写一首小诗。
❖ 自由 ❖ 我是一只风筝,
学生例文
❖ 能飞上万米高空,
❖ ❖
可我却不能挣脱那根牵引的长线。 我渴望张开翅膀,
点评:
❖ 在风中自由地飞翔。
感觉自己长大了,不愿接
受各种管束,渴望得到更多的
❖ 我是一只小虎, ❖ 每天吃喝不愁,
❖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一、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9.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课文层次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借景抒情,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四、问题归纳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注意“封”和“飘”;互文)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2.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 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 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 死亡。(点明主旨)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 没有停息(再次点明 主旨)
生机勃勃的盛夏 前 (动景) 后 呼 应 宁寂严冬和温馨
家庭(静景)
联 想
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4.外国诗两首(2) 俄·叶赛宁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 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 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 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 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 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 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 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 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 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 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 1923年诗人回国。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 的呢?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的意思是等到。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简析词的的下阕
下阕:评论历史上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也可分三层。 第一层承上启下,由描写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再一次赞美祖国山河。“娇”是 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 竞折腰”,引出下文,指出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 河山而倾倒。两句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1. 文学常识。
-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 主题思想。
-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3. 重点词句赏析。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篇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极言范围之广,气魄宏大。
“冰封”“雪飘”一静一动,勾勒出冬季北国的壮丽景象。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这里既有对长城、黄河等实景的描写,又有诗人的想象。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写出了雪后的雄浑景象,“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滔滔”形容河水奔腾不息,这里写黄河结冰,失去了往日的汹涌澎湃。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作银蛇在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欲与天公试比高”赋予山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生动地写出了群山高原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出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想象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红装素裹”把红日映照下的江山美景比作一个穿着艳丽服饰的少女,“分外妖娆”则强调这种美丽超出平常,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下阕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句诗人以“惜”字总领,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进行评价。
“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在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体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超越前人的伟大抱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提升平台
一、积累运用(共10分,每小题2分)
l.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数.风流人物______ 披蓑.衣______ 稍xùn______风骚冻jiāng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当鱼塘寒浅留滞
..着游鱼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说》中“雨”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与原作完全一致的是()
A.需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B.当鱼塘寒浅滞留着游鱼
C.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盛装。
5.请写出冰心《春水·(三三)》的主旨。
春水·(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二、阅读扩展(共50分)
阅读下边诗段,完成诗后各题。
(一)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6.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感,下列读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惜”字统领七句,请说出“惜”包含哪些意味。
(3分)
8.赏析“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妙处。
(3分)
9.“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哪些含意?(3分)
10.你同意毛泽东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吗?请说明理由。
(3分)
(二)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l.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
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2.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______、_______、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4.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从结构上看,本诗的开头与结尾内容为首尾倒置,这样处理,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出光彩。
B.“美丽的错误”是一个病句,既然是错误,就不可能美丽,同样,美丽也不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诗人这一句值得商榷。
C.本诗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D.这首诗语言清新,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15.这首诗被广为传诵,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50字以内)(3分)
(三)
金色的夕阳
H.W.朗费罗
金色的海像一面明镜,
在金色的天底下铺展,
陆地和阴影像根细带,
横亘于水天之间。
云样的礁石,礁石样的云,
溶于彩光,飘在海面,
在那灿灿的中流,
静静地悬着一条船。
海,只是另一个天,
天,只是另一个海,
哪是地,哪是天,眼睛难以分辨。
(选自《英语学习》)
16.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这首诗歌的题目为“金色的夕阳”,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其他事物?(3分)
17.“云样的礁石,礁石样的云”运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
A.夸张 B.排比 C.互喻 D.反复
18.诗中哪一个词最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想象,这个词好在哪里?(3分)
19.上文中与“海,只是另一个天,天,只是另一个海”照应的诗句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分)
2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有人认为,本诗的作者与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样发出人到暮年的感慨,投入一种伤感的情绪。
你认为呢?(3分)
(四)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1.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诗中用了哪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其作用是什么?(4分)
23.诗人为了表达感情运用了哪些客观物象?(2分)
24.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3分)
三、写作实践(40分)
25细读冰心的这首短诗,根据诗中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运用描写手法,以“母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她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参考答案
一、1.shǔ suō逊僵
2.鞠躬,倾倒停留不流通
3.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②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4.C
5.短诗通过对墙角小花孤芳自赏的委婉嘲讽,告诫人们应该谦虚,力戒骄傲。
二、(一)6.C
7.“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的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8.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9.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0.略(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
(二)11.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2.马蹄春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3.比喻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14.B
15.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是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三)16.海洋、天空、陆地和阴影、礁石、云彩、船正是夕阳的光辉使所有的一切着上了它的色彩,而周围的景物又映衬了夕阳,大自然因为夕阳而美丽,夕阳也因为自然的映衬而光彩艳丽,所有的一切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17.C
18.悬;海水澄澈就如天空一样,海只是另一个天,天只是另一个海,水天相连,浮在海面上的船就仿佛是悬在空中一般,强调海水的辽阔、清澈与明净。
19.金色的海像一面明镜
20.本诗作者笔下的景物都着上了一层令人眩目的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夕阳美景的喜爱之情,没有丝毫的感伤。
(四)21.以离开康桥时感情的起伏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
22.招手、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使每一节展示的画面动起来,有立体感。
23.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等。
24.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奠定基调,结尾与开头呼应,“悄悄的”告别康桥。
开头与结尾两节诗的形式基本相同,更好地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深情。
三、25.提示:可以记叙一段经历,可以抒发一腔深情,贵在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