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频率分布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集中频次分布情况的统计工具,它描述了每个数值或数值范围出现的频率。
在样本中,我们可以利用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从而了解总体的特征。
为了确切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统计方法,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直方图。
一、直方图的构建构建频率分布的首要任务是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或区间。
一般来说,我们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组距,然后根据不同的组距将数据分组。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代表了一些班级学生的测试成绩,我们选择了组距为10,那么我们可以将数据分为以下几个组:然后,我们统计每个组内数据出现的次数,即频次,得到每个组的频次数。
二、计算频率频率是频次的一个重要衍生指标,它反映的是不同数据值或数据范围在总体中的比例。
频率的计算公式为:频率=频次/总样本量在直方图中,我们通常将频率表示为每个组的相对频率。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
三、绘制直方图绘制直方图是一种直观地表现频率分布的方法。
在直方图上,x轴表示不同的组或区间,y轴表示频率。
我们可以用矩形的高度来表示每个组的频率,矩形的宽度表示组距。
通过绘制多个矩形,可以将频率分布更直观地展示出来。
在绘制直方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组距应该选择合适,既不过小也不过大,以保证直方图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2.直方图的高度应该符合频率的大小,即高度越高表示频率越大。
3.直方图的矩形之间应该没有间隙,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利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样本的频率分布可以提供总体频率分布的一种估计方法。
我们可以基于样本数据构建直方图,并计算每个组的频率。
然后,我们可以将样本频率分布与总体的频率分布进行比较。
如果两个分布形状相似并且没有明显的偏差,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样本的频率分布可以很好地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当然,在使用样本频率分布进行总体频率分布估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本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以避免样本偏差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i.组距:各组数据左右两各端点之间的距离。 (3)分组:各组数据所在区间取左闭右开区间,最后一个 区间取闭区间。 (4)填表:统计各组数据频数、计算频率,将频数和频率 填在表格相应空格内。 2、例题 (1)讲与练P36 类型一 画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例1) (2 )讲与练P36 类型一 画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变式训练1)
(2)将茎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写在左侧或右侧; (3)将共茎的表示叶的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行写 在茎的左侧。
3、注意 (1)对于重复出现的叶不能省略; (2)若有双叶则应对称,即左边的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则右边的叶则应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例题 (1)讲与练P37 类型三 茎叶图及其应用 (例3) (2)讲与练P37 类型三 茎叶图及其应用 (变式训练3) 四、课堂作业
三、频率分布直方图
1、概念:用直方图的形式来表示频率分布规律的方图叫频
率分布直方图
2、制作 (1)取一直角标架,将直角标架的横轴连续分成几段; (2)以各段为边做矩形,其中矩形的底表示组距,高表示
频率 组距
(3)在各矩形中的底和高所对应的轴相应位置标注相应数据。 3、意义
频率 (1)各矩形面积为频率与 组距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 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一、基本概念
1、频数:将全部数据分成几组后,各组数据的个数叫这组数据的频数。
2、频率:各组数据的频数除以全部数据的商叫这组数据的频率。
二、频率分布表
1、画频率分布表的步骤 (1)求极差(极差是全部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求组距和组数
极差 极差 极差 整数,则 组数 整数 ,则 组数 1 i.若 极差 ,若 组距 组距 组距 组距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必修3《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曹付生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B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小节,《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需要2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主要是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通过频率分布直方图对总体进行简单的估计。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是本章教材的第二小节,前面研究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及数据收集。
本节课主要研究对收集样本如何进行处理,突出对数据描述、处理的方法,特别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画法,后面接着研究总体密度曲线、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以及正态曲线等,可以说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也正是要体现这一特点。
教材编写,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突出了统计的实用性,从实际出发,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再回到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现了统计的思想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真正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4.我的思考:本节课重在教会学生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引导学生通过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总体的分布,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通读了教材的基础上,与人教A版的相应内容作了比较,再结合学生的情况,最终选择A版内容,更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1)人教A版教材中的例子与学生关系紧密,提出的问题更切合学生实际。
背景的熟悉使学生易于课堂参与。
(2)教材中问题的设计利于学生统计思想的建立等。
统计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中学学习统计,除了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之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统计意识,同时体会到统计结果随机性、科学性,能作为总体的分布的合理性,是生活中某些问题决策必不可少的依据。
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正是让学生体会统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因此在设计中,从实际问题出发,再回到实际问题的决策,前后呼应,使学生真正体会数据处理的全过程、统计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全过程,突出统计的思想、方法。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课件人教新课标

4. 茎叶图的概念 茎是指 中间的一列数 ,叶就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 来的数.茎叶图可用来分析单组数据,也可以对两组数 据进行比较.茎叶图不仅能够保留原始数据,而且能够 展示数据的散布情况.
【常考题型】
列频率散布表、画频率散布直方图 [例 1] 考察某校高二年级男生的身高,随机抽取 40 名 高二男生,实测身高数据(单位:cm)如下: 171 163 163 166 166 168 168 160 168 165 171 169 167 169 151 168 170 160 168 174 165 168 174 159 167 156 157 164 169 180 176 157 162 161 158 164 163 163 167 161 (1)作出频率分布表;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
(2)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如图所示:
(3)样本数据不足 0 的频率为: 0.035+0.055+0.075+0.2=0.365.
频率散布直方图的应用
[例 2] (1)某班 50 名学生在一次百米跑 测试中,成绩全部介于 13 s 与 19 s 之间,将 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六组:第一组,成 绩大于等于 13 s 且小于 14 s;第二组,成绩 大于等于 14 s 且小于 15 s;…;第六组,成 绩大于等于 18 s 且小于等于 19 s,如图所示是按上述分组方法 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设成绩小于 17 s 的学生人数占全班 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x,成绩大于等于 15 s 且小于 17 s 的学生人 数为 y,则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中分析出 x 和 y 分别 为( )
3.如图是一个班的语文成绩的茎叶图(单位:分),则优秀率(90 分以上)是________,最低分是________.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分 组 [0,0.5) [0,0.5) [0.5, [0.5,1) [1,1.5) [1,1.5) [1.5, [1.5,2) [2,2.5) [2,2.5) [2.5, [2.5,3) [3,3.5) [3,3.5) [3.5, [3.5,4) [4, [4,4.5] 合计
频数 4 正 8 正 正 正 15 正 正 正 正 22 正 正 正 正 正 25 正 正 14 正 一 6 4 2 100
1.9 0.3 0.5 0.6 0.8 0.7 0.9 0.5 0.8 0.6
1.6 0.4 3.8 4.1 4.3 2.0 2.3 2.4 2.4 2.2
思考1 上述100个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 思考1:上述100个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 100 小值分别是什么? 小值分别是什么?由此说明样本数据的 变化范围是什么? 变化范围是什么? 0.2~ 0.2~4.3 思考2: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思考2 的差称为极差 如果将上述100 极差. 100个数据 的差称为极差.如果将上述100个数据 组距为0.5进行分组 进行分组, 按组距为0.5进行分组,那么这些数据 共分为多少组? 共分为多少组? 4.3-0.2) (4.3-0.2)÷0.5=8.2
上图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 上图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横轴 频率分布直方图 表示月均用水量,纵轴表示频率/组距. 表示月均用水量,纵轴表示频率/组距.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和高 度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度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思考2 思考2: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 面积表示什么? 面积表示什么?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 为多少? 为多少?
频率 组距 0.5 0.4 0.3 0.2 0.1
O
0.5 1 1.5 2 2.5 3 3.5 4 4.5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课件(刘爱娟,2014.2.26)

• • • • • • • • • •
25.39 25.41 25.40 25.37 25.35 25.40 25.36 25.41 25.47 25.40
25.36 25.43 25.39 25.44 25.32 25.43 25.42 25.32 25.34 25.35
25.34 25.44 25.41 25.33 25.45 25.44 25.39 25.38 25.30 25.41
1.将每个数据分为茎(高位)和叶(低位) 两部分,在此例中,茎为十位上的数字, 叶为个位上的数字. 2.将最小茎和最大茎之间的数按大小次序 排成一列,写在中间. 3.将各个数据的叶按大小次序写在其茎的 左(右)侧.
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优点
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信息的损失,所 有的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 二是茎叶图可以在比赛是随时记录,方便 记录与表示。但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 效数字的数据,虽然可以表示两个人以上 的比赛结果(或两个以上的记录),但没 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
二、频率分布折线图
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各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用线段 连接起来,就得到分布折线图。
三、总体密度曲线
• 频率分布直方图表明了所抽取的100件产品中, 尺寸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样本容量越大, 所分组数越多,各组的频率就越接近于总体在相 应各组取值的概率.设想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
组的组距无限缩小,则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 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总体密度曲线.它反映 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规率.总体密度曲线
3、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 76 乙组 82 90 84 84 85 86 89 81 79 87 80 86 91 82 89 85 79 83 74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教案: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一、教学目标:1.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2.学会使用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分布;3.掌握构建频率分布表的方法;4.能够利用频率分布表对总体进行估计。
二、教学内容:1.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2.构建频率分布表的方法3.利用频率分布表对总体进行估计三、教学过程:一、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频率分布是指对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从而得到数值的分布情况。
2.频率分布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对总体进行估计。
二、构建频率分布表的方法(30分钟)1.确定数据的分组区间:首先需要确定分组的宽度,即把数据分为若干个区间。
常用的方法有等宽分组和等频分组。
2.计算各个分组的频数: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的个数。
3.计算各个分组的频率:将各个分组的频数除以总样本数量,得到各个分组的频率。
4.制作频率分布表:将各个分组的上界、下界、频数和频率列成表格。
三、利用频率分布表对总体进行估计(40分钟)1.利用频率分布表进行估计的方法有两种:直接估计和间接估计。
2.直接估计是通过频率分布表直接读取各个分组的频率来估计总体分布。
3.间接估计是通过频率分布表的图形化表示来估计总体分布,常用的图形有直方图和折线图。
4.对于直方图,可以通过观察分布的形状和峰值来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5.对于折线图,可以通过观察分布曲线的形状来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四、练习和小结(20分钟)1.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完成频率分布表的构建。
2.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频率分布表,进行总体分布的估计。
3.对学生进行小结和概念回顾,检查他们对于频率分布和总体估计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构建频率分布表的方法,以及利用频率分布表对总体进行估计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于频率分布和总体估计的理解。
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没有信息的损失,所有的原始数据都可以从图中得到的统计图是( )A.总体密度曲线B.茎叶图C.频率分布折线图D.频率分布直方图答案:B2.下图是某公司10个销售店某月销售某产品数量(单位:台)的茎叶图,则数据落在区间[22,30)内的频率为( )B.C.D.解析:数据总个数n=10,又落在区间[22,30)内的数据个数为4,故所求的频率为410=0.4.答案:B3.某雷达测速区规定:凡车速大于或等于70 km/h的汽车视为“超速”,并将受到处罚.下图是某路段的一个检测点对300辆汽车的车速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从图中可得出将被处罚的汽车数为( )A.30辆B.40辆C.60辆D.80辆解析:车速大于或等于70 km/h的汽车数为×10×300=60(辆).答案:C4.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区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 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 500,3 000)(单位:元)月收入段应抽出的人数为( )A.5 B.25 C.50 D.2 500解析:组距=500,在[2 500,3 000)的频率=0.000 5×500=,样本数为100,则在[2 500,3 000)内应抽100×=25(人).答案:B5.为了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仅知道后5组的频数和为62.设视力在到之间的学生数为a,最大频率为,则a的值为( )A.27 B.48 C.54 D.64解析:由已知,视力在到之间的学生数为100×=32,又视力在到之间的频率为1-+0.5)×-62100=,所以视力在到之间的学生数为100×=22,所以视力在到之间的学生数a =32+22=54.答案:C二、填空题6.某市共有5 000名高三学生参加联考,为了了解这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出若干名学生在这次测试中的数学成绩,制成如下频率分布表:分组/分频数频率[80,90)①②[90,100)[100,110)[110,120)36[120,130)[130,140)12③[140,150]合计④根据上面的频率分布表,可以①处的数值为________,②处的数值为________. 解析:由位于[110,120)的频数为36,频率=36n=,得样本容量n =120,所以[130,140)的频率=12120=,②处的数值=1------=; ①处的数值为×120=3. 答案:37.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的身高(单位:cm)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 =________.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抽取的人数应为________.解析:所有小矩形的面积和等于10×++0.020+a +0.035)=1,解得a =;100名同学中,身高在[120,130)内的学生数是10××100=30,身高在[130,140)内的学生数是10××100=20,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数是10××100=10,则三组内的总学生数是30+20+10=60,抽样比是1860=310,所以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10×310=3.答案: 38.为了解某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该校200名授课教师中抽取20名教师,调查了他们上学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次数,结果用茎叶图表示如下:据此可估计该校上学期200名教师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次数在[15,25)内的人数为________.答案:60三、解答题9.为了调查甲、乙两个网站受欢迎的程度,随机选取了14天,统计上午8:00-10:00间各自的点击量,得到如图所示的茎叶图.(1)甲网站点击量在[10,40]间的频率是多少? (2)甲、乙两个网站哪个更受欢迎?请说明理由.解:(1)甲网站点击量在[10,40]内的有17,20,38,32,共有4天,则频率为414=27. (2)甲网站的点击量集中在茎叶图的下方,而乙网站的点击量集中在茎叶图的上方,从数据的分布情况来看,甲网站更受欢迎.10.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解:(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2+4+17+15+9+3=0.08.又因为第二小组的频率=第二小组的频数样本容量,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的频数第二小组的频率=120.08=150.(2)由题意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17+15+9+32+4+17+15+9+3×100%=88%.B 级 能力提升1.为了研究某药品的疗效,选取若干名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所有志愿者的舒张压数据(单位:kPa)的分组区间为[12,13),[13,14),[14,15),[15,16),[16,17],将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编号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五组,如图所示是根据试验数据制成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第一组与第二组共有20人,第三组中没有疗效的有6人,则第三组中有疗效的人数为( )A .6B .8C .12D .18解析:志愿者的总人数为20(+)×1=50,所以第三组的人数为50×=18,有疗效的人数为18-6=12.答案:C2.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35名运动员的成绩(单位:分钟)的茎叶图如图所示.若将运动员按成绩由好到差编为1~35号,再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7人,则其中成绩在区间[139,151]上的运动员人数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这35名运动员的分组情况为,第一组(130,130,133,134,135),第二组(136,136,138,138,138),第三组(139,141,141,141,142),第四组(142,142,143,143,144),第五组(144,145,145,145,146),第六组(146,147,148,150,151),第七组(152,152,153,153,153),故成绩在区间[139,151]上的运动员恰有4组,则运动员人数为4.答案:43.从高一学生中抽取50名参加调研考试,成绩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单位:分): [40,50),2;[50,60),3;[60,70),10;[70,80),15;[80,90),12;[90,100],8.(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成绩在[70,80)分的学生所占总体的百分比.解:(1)频率分布表如下:成绩分组频数频率[40,50)2[50,60)3[60,70)10[70,80)15[80,90)12[90,100]8合计50(2)由题意知组距为10,取小矩形的高根据表格画出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3)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估计成绩在[70,80)分的学生所占总体的百分比是×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