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读素材:另一段城南旧事(林海音)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精彩片段

《城南旧事》精彩片段

《城南旧事》精彩片段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

1.咬不动烧饼,实在是我每天吃早点的一件痛苦的事。

我的大牙都被虫蛀了,前面的又掉了两个,新的还没长出来,所以我就没法把烧饼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

为了慢慢得吃早点,我迟到了;为了吃时碰到了虫牙我疼得哭了。

那么我就宁可什么也不吃,饿着肚子上学去。

2.远远的有一辆洋车过来了,车旁暗黄的小灯照着秀贞和妞儿的影子,她俩不顾我还在往前跑。

秀贞听我喊,回过头来说:英子,回家吧,我们到了就给你来信,回家吧!回家吧声音越细越小越远了,洋车过去,那一大一小的影儿又蒙在黑夜里。

3.我仰起头来,望见了青蓝的天空,上面浮着一块白云彩,不,一条船。

我记得她说:那条船,慢慢儿地往天边上挪动,我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

她现在在船上吗?往天边上去了吗?4.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

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

5.我站在骆驼的前面,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6.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可是我怎能忘记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那里有我一生最纯净最宝贵的回忆啊!7.小妹妹这时从妈妈的身上挣脱下来,她刚会走路,就喜欢我领她。

我用跳舞的步子带着她走,小妹妹高兴死啦!咯咯地笑,我嘴里又念着我们看海去,念一句,跳一步舞,这样跳到门口。

宋妈刚吃过饭,用她那银耳挖子在剔牙,每剔一下,就啧啧地吸着气,要剔好大的功夫;仿佛她的牙很重要!小妹妹抱住她的腿,她才把耳挖子在身上抹了抹,插到她的髻儿上去。

8.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

读书笔记摘抄城南旧事(精选8篇)

读书笔记摘抄城南旧事(精选8篇)

读书笔记摘抄城南旧事(精选8篇)读书笔记摘抄城南旧事篇1《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末,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这些故事如梦境般真实,又如幻境般迷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美好的童年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小英子的勇敢、善良和聪明所深深吸引。

她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勇敢地追求真相。

例如,在《惠安馆》一章中,小英子不顾危险,坚持要帮助痴傻的秀贞找到她的女儿小桂子,这种勇敢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小英子的善良也让我深受感动。

她对待每一个人都充满爱心,甚至包括那些看起来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这种善良和同情心在如今的社会变得越来越珍贵。

除了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在小说中也展现了丰富的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每一章都有独特的主题,如《我们看海去》中的自由与追求,《兰姨娘》中的母爱与选择,《驴打滚儿》中的母性光辉等等。

这些主题让人深思,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收获颇丰。

《城南旧事》不仅仅是一部童年回忆录,更是一部人生哲理的传递者。

它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美好和苦涩并存,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和接受这一切。

总的来说,《城南旧事》是一部令人陶醉的作品。

它让我看到了小英子勇敢、善良、聪明的形象,也让我深入了解了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这部小说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温馨回忆的世界,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不易和美好。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我仿佛重新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我想,这也许就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吧。

读书笔记摘抄城南旧事篇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城南旧事》这本书中,主人公英子小时候的一桩桩往事。

站在惠安馆门口的秀贞,蹲在草地上的老实男人,追求自由的兰姨娘,疼爱孩子的宋妈……这些人,这些事,都令我感同身受,无法忘却。

最让我难忘的是惠安馆的故事。

进入*的开篇,我的脑海里充满了问号:小桂子到底是谁?秀贞含糊着在说些什么?她真的在和英子过家家吗?随着故事的深入,我的思绪渐渐清晰起来。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3篇)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3篇)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3篇)林海音《城南旧事》读书笔记篇1《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林海音在书中讲解并描述了她童年在北京城南的生活,以一个小孩童稚的目光去看待那些人、那些事,从另一个纯真的角度分析了世俗和成人的人情世故。

那悠悠的怀旧笔调使得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思绪万千。

我始终在想,为什么英子可以和每个人都成为伴侣?为什么不管是被全部人视为疯子的秀贞,还是被养父母打骂的妞儿,又或是为供弟弟上学而偷东西的小偷都情愿把心事将给英子听?我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能模模糊糊地想清晰,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下,有这样一句话解答了我的疑问:“仆人公英子的世界时单纯的,布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

”“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这或许就是一条与人相处的秘诀吧!放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别人,走进他们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思索某件事,最终将会获得他人的信任。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书笔记篇2在这个暑假,一本书把我给吸引了,那就是《城南旧事》车本书的一个“旧”字把我给吸引了,那就是林海英写的《城南旧事》,这个书名中的“旧”不得不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童年时的多彩,这本书会让我终生难忘。

日记《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小英子,文章分成六大部分,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告知了我们她是怎样写出这篇《城南旧事》的。

在惠安馆里有一个人人都叫她疯子的女孩,她叫秀贞,秀贞与小英子建起深厚的友情,秀贞告知小英子她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小桂子的脖子后有一块胎记,让小英子帮她找找。

可小英子无意间观察好伴侣妞儿身上也有那块胎记,于是小英子就带妞儿去和秀贞团聚。

我们去看海,小英子熟悉了一个小偷,可小英子却辨别不出来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最终这个小偷还是被警察给抓走了。

美丽的兰姨娘来到了小英子的家中,她与小英子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间。

宋妈的儿子小栓子死了,女儿也被卖了,小英子就和宋妈去找她的女儿,小英子还吃到了驴打滚儿。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2013年2月21日zhy发表评论8463人阅读《城南旧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回忆记事小说。

林海音以其六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这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并于1960年初版。

作品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着大人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书中那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使这部文学作品大获成功并经久不衰。

以《城南旧事》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成为了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经典作品。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原籍在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于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3岁时随父母返回台湾,5岁来到北京,住在城南一座四合院里。

林海音在北平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和青春岁月,在北平送走了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在北平嫁为人妻。

直到1948年,林海音带着妈妈、孩子和丈夫何凡举家返回台湾。

林海音对自己成长的北京古城具有很深的感情,于是创作出了经典代表作《城南旧事》,以纪念自己童年的似水流年。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

林海音以温婉的文笔、超逸的风格,从天真善良的英子的角度描写出了古城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旧北京的社会风貌。

看着大人们的美好愿望总是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英子童真弱小的心灵也越发显得孱弱。

《城南旧事》字里行间都缠绕着悲剧色彩,让文章显得丰富厚重,令人触目,发人深省。

充满自然、怀旧基调的《城南旧事》曾被评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

文中那淡淡的忧伤、浓浓的诗意,让一代又一代人深受感染。

《城南旧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故事描写,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不愧是林海音独步文坛多年的经典文学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精选20篇)《城南旧事》这部小说主要记载了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经历,它讲述了旧北京的老故事,体现了那么一个小巷子的温馨:一座座可爱的小平房,和蔼可亲的左邻右舍,院子里奔跑嬉闹的小朋友,还有到处耸立着的老树,我陶醉于书中,简直像是身临其境。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1看到“旧事”两字,许多快乐、美好、难过、忧伤的往事从我心头闪过。

我的童年,酸、甜、苦、辣全都经历过。

因为童年过往的骆驼队,使英子回忆起北京的景色和人物,便抒发感情,写了一篇富有情感色彩的小说——《城南旧事》。

读这篇小说时,我仿佛看见了林英子多姿多彩的童年。

在惠安馆里,英子结识了纯真的友谊,她和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成了好友,在别人眼中,秀贞是个疯子,可是英子不这么想,她一直把秀贞当正常人,当自己的好朋友。

秀贞因为失去丈夫和孩子小桂子而变疯,后来,善良好心的英子找到了小桂子,还把妈妈最心爱、宝贵的玉给秀贞,让她们娘俩把玉当路费,回老家去找秀贞的丈夫。

好景不长,英子从别人聊天中得知,秀贞他们早已葬身火车轮下,英子悲伤至极。

在英子纯洁而无知的童年里,她和蹲在草丛中的“小偷”成了好友,那时英子分不出好人和坏人,直到小偷被抓。

这个小偷是为了供弟弟上学才走上了不法之路。

英子的奶妈——宋妈,因得知自己的孩子小栓子和丫头子,一个淹死了,一个被狠心丈夫给卖了而悲痛欲绝,还和英子一起去找被卖的丫头子,可是没有找到。

最后,宋妈跟丈夫一起回家了。

在英子的毕业典礼上,爸爸得重病没来,当英子领毕业证时,她想到父亲深刻、严格的教导,不禁流下热泪。

当她回家时,父亲已经远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英子长大了。

《城南旧事》中,英子失去许多人:惠安馆的秀贞,草丛中的小偷,以及她最亲爱的爸爸。

时间流逝,我们的亲朋好友,亲人也会在时间长河中离我们而去,最终走在生命道路上的只有我们自己,最终,我们也会离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篇)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篇)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篇)《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小英子住在北京一个胡同里,认识一个疯女人,其实她也不是真疯,通过和小英子的谈话得知这个女人是想孩子想疯的,无意中小英子发现了疯女人丢失的女儿,让她们相认后疯女人的疯病也好了。

看到这儿,我觉得小英子善良,愿意去帮助那些贫苦的人们,我们也应该向她学习乐于助人。

渐渐小英子到了上学年龄,有一次放学,看见一群男孩子踢球踢进了大家都说那里闹鬼的废墟里,可没一个人敢去拾球,胆大的小英子进去拾球时看见了许多值钱的东西。

好奇心迫使她又走进了废墟却发现了一个为了弟弟上学才偷盗的小偷,并送她了一个喜欢的东西,天真的小英子并不知道这个男人是个小偷而泄露了秘密,结果他被警察抓走了。

不久,小英子爸爸因病身亡,她们一家从此离开了这条胡同。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好词:白苍苍、粘乎乎、粉嘟嘟、凉飕飕、软绵绵、暖乎乎、笑眯眯、小暴雷、快乐窝、皱着眉、发邪财、深鞠躬、使眼色、连跑带跳、自言自语、连晃连洒、愁眉不展、呱呱哭声、锣鼓喧天、飘洋过海、轻轻软软、淅淅沥沥、模模糊糊、哼哼唧唧、抽抽噎噎、噼噼啪啪、絮絮叨叨、和和气气、躲风声、欷欷、夸赞、毫不迟疑、肥硕、纳闷儿、醉言醉语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好句:1、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赏析: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惆怅的时光总是不会少,在我们人生中总会有的,我觉得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能为了不好的过去而耽误了美好的未来,心态要阳光、积极一些,过好每一天,活在当下!2、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也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赏析:俗话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人更是复杂的动物,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这也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因此当人们成长起来了,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变得模糊了,不再那么棱角分明。

《城南旧事》精彩段落摘抄

《城南旧事》精彩段落摘抄

《城南旧事》精彩段落摘抄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经典小说,以下是一些精彩的段落摘抄:
1. 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皮肤微黑,留了两撇小胡子将鼻孔撑得很大。

2. 宋妈把手拍到大腿上,这么一来,我倒有些相信她追述的“我小时侯抽大麻疯”的故事了。

3. 远远的有个担着一担柴的老头子,草鞋踏着不平整的石头路,一步步地桥上来。

4. 穿了一身淡绿长裙,撑着一把最时新的油纸伞。

一定是穿针引线、缝缝补补。

5. 草茉莉有一根瘦长的枝条一路探到隔壁来了,几朵剑兰花一朵一朵顺着长枝开上来。

6. 我的心思完全让他们占据了去:小洋锅用文火在炉子上泛着白沫的绿汤;宋妈还一定要算计着人吃回饺子……
7. 我抱起弟弟坐在槐荫下时,看见垂柳尖上,立着两只叫哥哥的鸟儿。

8. 小贩全围在小茶馆门前叫卖;有的在煮食杂样的儿冲鼻子辣味儿;有的在替居民验大叫驴按日常讲法秤声哑铃音沙金;有的替铺户拷小鼓小锣——面家里的茶牌子也不少!
9.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都已经上床睡去了。

10. 太阳照常升起,越升越高,高到不能再高时;一摸,鸡生蛋了!鸡第一次下蛋我看着它下一个圆圆的、浅绿色的沉睡在柔软的草窝里,我伸手摸它,它还半生不熟的就收起爪来啄我。

11《城南旧事》精彩片段+读后感

11《城南旧事》精彩片段+读后感

精彩段落1、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

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2、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咯咯地响,3、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

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4、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子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搽。

5、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

6、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

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念书。

7、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

8、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身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

9、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

10、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那么厚,那么肥,裤脚绑着。

11、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扭扭地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12、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13、太阳照在她的脸上,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天透着亮光了。

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那么暖,那么软。

14、屋里可不像我家里那么亮,玻璃窗小得很,临窗一个大炕,中间摆了一张矮炕桌,上面堆着活计和针线盒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阅读素材:另一段城南旧事(林海音)另一段城南旧事
余光中
初识海音,不记得究竟何时了,只记得来往渐密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

我在《联合日报》副刊发表诗文,应该始于1961年,已经是她十年主编的末期了。

我们的关系始于编者与,渐渐成为朋友,进而两家来往,熟到可以带孩子上她家去玩。

这一段因缘一半由地理促成:夏家住在重庆南路三段十四巷一号,余家住在厦门街一一三巷八号,都在城南,甚至同属古亭区。

从我家步行去她家,越过江州街的小火车铁轨,沿街穿巷,不用15分钟就到了。

记得夏天的晚上,海音常会打邀我们全家去夏府喝绿豆汤。

珊珊姐妹一听说要去夏妈妈家,都会欣然跟去,因为不但夏妈妈笑语可亲,夏家的几位大姐姐也喜欢这些小客人,有时还会带她们去街边捞金鱼。

海音长我十岁,这差距不上不下。

她虽然出道很早,在文坛上比我有地位,但是爽朗率真,显得年轻,令我下不了决心以长辈对待。

但径称海音,仍觉失礼。

最后我决定称她夏太太,因为我早已把何凡叫定了夏先生,似乎以此类推,倒也顺理成章。

不过我一直深感这称呼太淡漠,不够交情。

在夏家做客,亲切与热闹之中仍感到一点,什么呢,不是陌生,而是奇异。

何凡与海音是不折不扣的北京人,他们不但是京片子,还办《国语日报》,而且在国语推行委员会工作。

他们家高朋满座,多是能言善道的北京人。

在这些人面前,我们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口钝的南方人,一口含混的普通话张口便错。

用语当然也不地道,海音就常笑我把什么玩意儿说成了什么玩意。

有一次我不服气,说你们北方人花儿鸟儿鱼儿虫儿,我们南方人听来只觉得肉麻儿。

众人大笑。

那时候台北的文人大半住在城南。

就像旧小说常说的光阴荏苒,这另一段城南旧事随着古老的木屐踢踏,终于消逝在那一带的巷尾弄底了。

夏家和余家同一年搬了家。

从1974年起,我们带了4个女儿定居在香港。

11年后我们再回台湾,却去了高雄,常住在岛南,不再是城南了。

夏府也已从城南迁去城北,日式古屋换了新式的公寓大厦,而且高栖在六楼的拼花地板,不再是单层的榻榻米草席。

每次从香港回台,我几乎都会去夏府做客。

众多文友久别重聚,气氛总是热烈的,无论是餐前纵谈或者是席上大嚼,那感觉真是宾至如归,不拘形骸到喧宾夺主。

女主人浑然天成的音色,流利而且透彻的话语,水珠滚荷叶一般畅快圆满,为一屋的笑语定调,使众客共享耳福。

夏先生在书房里忙完,往往最后出场,比起女主人来低调多了。

海音为人宽厚、果决、豪爽。

不论是做主编、出版人或是朋友,她都有海纳百川的度量,我不敢说她没有敌人,但相信她的朋友之多、友情之笃,是罕见的。

她处事十分果决,我几乎没见过她当场犹豫,或事后懊悔。

至于豪爽,则宽厚与果决:宽厚,才能豪;果决,才能爽。

跟海音来往,不用迂回;跟她交谈,也无须客套。

这样豪爽的人当然好客。

海音是最理想的女主人,因为她喜欢与人共享,所以客人容易与她同乐。

她好吃,所以精于厨艺,喜欢下厨,更喜欢陪着大家吃。

她好热闹,所以爱请满满一屋子的朋友聚谈,那场合往往是因为有远客过境,话题新鲜,谈兴自浓。

她好摄影,主要还是珍惜良会,要留刹那于永恒。

她的摄影不但称职,而且负责。

许多朋友风云际会,当场拍无数照片,事后船过无纹,或是终于一叠寄来,却曝光过度,形同游魂,或阴影深重,疑是卫夫人所说的墨猪,总之不值得保存,却也不忍心丢掉。

海音的照片不但拍得好,而且冲得快,不久就收到,令朋友惊喜感佩。

所以去夏府做客,除了笑谈与美肴,还有许多近照可以传观,并且引发话题。

她家的客
厅里有不少小摆设,除小鸟与青蛙之外,最多的是象。

她收集的瓷象、木象、铜象姿态各异,洋洋大观。

朋友知道她有象癖,也送了她一些,加起来恐怕不下百座。

这些象简直就是她的象征,隐喻着女主人博大的心胸,祥瑞的容貌。

海音素称美女,晚年又以资深美女自嘲自宽。

依我看来,美女形形色色,有的美得妖娆,令人不安;海音却是美得有福相的一种。

我们合作得十分愉快:我把编好的书稿交给她后一切都不用操心,三四个星期之后新书就到手了。

欣然翻玩之际,发现封面雅致大方,内文排印悦目,错字几乎绝迹,捧在手里真是俊美可爱。

那个年代书市兴旺,这本书销路不恶,版税也付得非常爽快,正是出版人一贯的作风。

纯文学出版社经营了27年,不幸在1995年结束。

在出版社同人与众多的一片哀愁之中,海音指挥若定,表现出时穷节乃见的大仁大勇。

她不屑计较琐碎的得失,毅然决然,把几百本好书的版权都还给了原,又不辞辛劳,一箱一箱,把存书统统分赠给他们。

这样的豪爽果断、有情有义、有始有终,堪称出版业的典范。

当前的出版界,还找得到这样珍贵的品种吗?
海音在纯文学出版社的编务及业务上投注了多年的心血,对台湾文坛甚至早期的新文学贡献很大。

祖丽参与社务,不但为母亲分劳,而且笔耕勤快,有好几本访问记列入纯文学丛书。

出版社曲终人散,虽然功在文坛,但对垂垂老去的出版人而言仍然是伤感的事。

可是海音的晚年并不寂寞,不但文坛推崇,友情丰收,而且家庭幸福,亲情洋溢。

客厅里挂的书法题着何凡的名句:在苍茫的暮色里加紧脚步赶路。

毕竟有何凡这么忠贞的老伴相互牵手,走完全程。

她的《城南旧事》在大陆被拍成电影,赢得多次影展大奖,又被译成三种外文,制成绘图版本。

在海音七十大寿的盛会上,我献给她一首三行短诗,分别以寿星的名字收句。

子敏领着几位作家,用各自的乡音朗诵,颇为叫座。

我致词说:林海音岂止是常青树,她简直是常青林。

她植树成林,我们就在那林荫深处……常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女性。

现在是女强人的时代,照理,成功的女人背后也必有一位伟大的男性。

可是何凡和林海音,到底谁在谁的背后呢?还是闽南语说得好:夫妻是‘牵手’。

这一对伉俪并肩携手,都站在前面。

暮色苍茫得真快,在海音八十岁的寿宴上,我们夫妻的座位被安排在首席。

那时的海音无复十年前的谈笑自若了,宾至的盛况不逊当年,同时热闹的核心缺了主角清脆动听的女高音,不免就失去了焦点。

美女再资深也终会老去,时光的无礼令人惆怅。

我应邀致词,推崇寿星才德相侔,久负文坛的清望,说一度传闻她可能出任文化部部长,可是,一个人做了林海音,还稀罕做‘文化部’部长吗?这话激起满堂的喝彩。

四年后,时光的无礼变成绝情。

我发现自己和齐邦媛、竐弦坐在台上,面对四百位海音的朋友,追述她生前的种种切切。

深沉、压抑的情绪弥漫着整个大厅。

海音的半身像巨幅海报高悬在我们背后,她面带笑容,以亲切的眸光看向我们,但没有人能够用笑容回应了。

放映的纪录片里,从稚龄的英子到耋年的林先生,栩栩的形貌还留在眼睫,而放眼台下,沉思的何凡虽然是坐在众多家人的中间,却形单影只,不,似乎只剩下了一半,令人很不习惯。

我长久未流的泪水忽然满眶,觉悟自己的城南旧事,也是祖丽姐妹和珊珊姐妹的城南旧事,终于一去不回。

半个世纪的温馨往事,都在那永恒的笑貌上定格了。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

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销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