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想一想怎么记?3、范读课文。

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自学课文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

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

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

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

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

范读。

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临江小学刘兆奎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上的是《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识字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

这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

教学目标:1.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着重写好3个字“慢、怪、棵”。

2.正确认读字、词、句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葫芦激趣导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葫芦的“芦”和葫组成词的时候读轻声。

接着让学生观察“葫芦”。

2.介绍葫芦的作用,激发兴趣。

观察“葫芦”这两个字,发现都有草字头。

与植物有关。

葫芦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芦可以用来装水,装酒、作药,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和乐器,叫葫芦丝,能吹出清脆的乐曲来,葫芦嫩的时候还可以炒着吃,是一种很好的蔬菜。

3.揭示课题,师:你喜欢葫芦吗?师: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都去看葫芦,总是说——我要的是葫芦。

齐声读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课件)。

(1 )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 )带生字词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考一考)(1)读一读: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把生字齐读两遍。

(2)考一考:组内的小伙伴相互考一考。

3.交流汇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去掉拼音认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重点讲了运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哇”字,运用儿歌让学生实践运用。

借助事物图,让学生感知“藤”这个字,运用组词的方法让学生识字,运用编儿歌藤是“植物草帽加,夫人头戴两枝花,月下浇水盼长大,希望藤上结满瓜”。

记住藤字。

(3)趣味识字,采用摘葫芦,猜字谜来巩固生字(4)读生字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小老师教读、男女赛读)。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1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我要的是葫芦》。

下面我就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目标本课时我制定的目标为:1、认识本课6个生字,指导正确书写“哇、怪、每”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有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出现了陈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其中,感叹句出现的次数最多,在句中表达的语气也各不相同。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14课,是一篇寓言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被蚜虫吃了很多,邻居好心劝他治治虫,他不但不听还说:“我要的是葫芦”。

最后,叶子被吃光,他却连一个葫芦也没得到。

说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的过程。

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但是对于葫芦为什么变黄又纷纷落下这一原因不清楚。

因此,仔细品读文中的句子就变得十分重要。

文中那个种葫芦的人,他的语气是随着葫芦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看到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绿叶时不禁赞叹:“多可爱的小葫芦哇!”当发现叶子上爬满蚜虫时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因为他关注的是结果-----葫芦,对叶子的生长毫不在意。

正因为这一疏忽,说明他还不明白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

叶子都没有吸收养分,如何能够开花结果呢?读好文中的感叹句,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展开的,选编一些能够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语言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的《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2)说教学目标根据聋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的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和新词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3、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技能目标:1、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2、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能看课文插图说一段话情感目标:能够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3)说重点、难点教材紧紧围绕“葫芦”来发展情节,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那个人那么喜爱葫芦,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葫芦,而考虑到学生双耳听力的损失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把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耳聋学生如果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学习,那么不要说创造,就连生存也会有问题,因此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很重要,我打算采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朗读可以显形,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

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首先介绍一下《我要的是葫芦》这篇童话故事。

本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贪心的农夫,他想得到一个更大的葫芦,在不断地换取葫芦的过程中,最终将自己陷入了困境。

接着,我们来谈谈这个故事的主题。

《我要的是葫芦》表达了“贪得无厌必自毙”的警示意义。

这也是我们小学生需要学习的道德故事之一。

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理性消费,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讲述这个故事时,我们主要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讲解:1. 贪得无厌必自毙故事中的农夫最终换来了一个巨大的葫芦,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如何把葫芦拎回家。

最后,他不得不在路上睡觉,结果被坏人偷走了财物,自己也被骗得一无所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是会导致自毁的行为。

2. 理性消费在故事中,农夫只看到了葫芦的大小,却没有考虑葫芦的实用价值和价格。

这就是不理性消费的表现。

我们要学会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追求贵重物品,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商品。

3. 珍惜自己的拥有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农夫一味地追求更大更好的葫芦,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有多珍贵。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好好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和生活。

最后,我们需要通过讨论和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

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演绎这个故事,让他们充分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故事的认知。

综上所述,《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它向我们传达了珍惜拥有、理性消费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讨论和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故事的内涵。

这也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及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及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及反思《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说教材: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直盯着葫芦,叶子长满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

因此,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说教法、学法: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习题,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

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间的学习。

两个人互相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多媒体),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要的是葫芦》。

一、说教材《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却不治,邻居劝他他也不听,最后葫芦都落了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仍处于发展阶段。

对于寓言故事,他们往往更关注有趣的情节,而对于其中蕴含的道理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理解。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对于一些较难的字词和句子,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正确认读“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 8 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 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生字词,会写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和语气。

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识字。

2、理解课文,提高认识能力。

主要策略:以朗读为载体,以语感训练为突破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个字(芦)他读的是第几声?(轻声)对了,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板书:lu)其实这个字还有两个读音:lú、lǔ。

(板书)常用的读音是:lú,芦苇的“芦”,芦花的“芦”,芦席的“芦”。

在什么情况下读“lǔ”,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字典。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词:(葫芦)谁见过葫芦?给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简笔画)相机简介“葫芦”:“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简笔画)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

(简笔画)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大家读得很准确。

可是,你们知道吗,读句子的时候,强调不同的词,会表达不同的意思。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大家强调“我”字:我要的是葫芦。

这样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别人要的是什么不清楚。

)下面请你们强调“葫芦”一词:我要的是葫芦。

这样读,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不要别的。

板书:不要别的)这两种读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得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来听听课文录音。

三、听课文录音。

你们说哪一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我要的是葫芦)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再读一遍课题。

按照这样的读法,那么我们学习这篇就必须弄清楚哪些问题呢?1、他不要的是什么?2、他要的葫芦得到了吗?四、自学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高刘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3、(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

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

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

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

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第四幅图
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共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本堂课教师用“复习导入——朗读感悟——归纳概括——拓展应用——生成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理解文本,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在自己的“地盘”做主,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这样不仅构建了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教学要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生字宝宝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可不要让生字宝宝失望哦!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查
大家生字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葫芦、哇、藤、邻居、蚜虫、奇怪、盯着、自言自语。

开火车朗读。

同学们字词的掌握情况非常好,葫芦宝宝也很开心。

(教师用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信心,使他们信心和激情满满。


2.师:那么,谁能用书中的话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样的?
细长的葫芦藤上有什么呢?花谢以后,又会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相机板书: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看,老师手中就有个小葫芦。

(出示实物葫芦。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就用喜欢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一段。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喜欢这些小葫芦。

同学们,小葫芦这么可爱,种葫芦的人特别喜欢它们,可最后他得到小葫芦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最后一段,同学们,种葫芦的人每天都会看好几次葫芦,可是他到底得到了葫芦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出示多媒体)
生:种葫芦的人没得到小葫芦,因为我看见小葫芦落了一地。

生:我从最后一段发现种葫芦的人没得到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满满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小葫芦,你从哪些词能明显的看出来呢?(板书:虫更多了,变黄,都落了)
2.师:哪一幅图画出了这段内容呢?
生:64页的第四段,教师出示课件。

3.师:齐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可爱的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到很可惜,很惋惜。

生:我感到小葫芦很可怜,很心疼它。

师:那我们就试着读出心疼、可惜。

师:指名读,指导朗读。

愿意一起来尝试读吗?注意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对比63页的插图,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出示课件)百度图片搜索:
生:愿意,齐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怎么就会落了呢?是什么导致它落呢?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在想些什么?
4.师:是啊,那么好的葫芦怎么就会都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文2.3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动手圈画,在书中找到答案。

5.指导朗读: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从这句话能看出种葫芦的人根本就不管叶子上的蚜虫。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他毫不在乎,也不怕。

师: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体会不同语气。

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师: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子,他只在乎葫芦。

他是怎么说的?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他希望葫芦快点长。

师:你具体从哪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
生: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是啊,他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了,他只希望葫芦长得大些,快些。

再齐读他说的话。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芦呢?
生:我从盯这个字能看出他在乎葫芦。

师:请同学做个盯的神情,齐读这段。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呢?自己练习说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理解“自言自语”,百度搜索:
师:种葫芦的人是这么急切的得到葫芦,同桌互相读读,体会感情。

师:邻居看到叶子上的蚜虫,他是怎样对种葫芦的人说的?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
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邻居是怎样劝种葫芦的人的?邻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邻居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邻居很着急。

(板书:生了蚜虫)
师:同学们,你们着急吗?
生:着急。

师:那好,请大家试着用着急的语气读读邻居的话。

生:自由练读。

师:种葫芦的人此时怎样?
生: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的意思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板书:不用治)
师:你认为哪句更好些?为什么呢?体会语气不同。

生:我认为第一句更好些,能体现出种葫芦的人很惊讶,加强了语气。

而第二句只有肯定的语气,语气不够强烈。

师:是啊,那我们就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说话的语气,体会体会。

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
生:首先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归纳概括
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可爱的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看到蚜虫他会怎样做呢?
生:他会想:如果我好好照顾小葫芦就好了,它就不会落了,我要是听邻居的劝告就好了。

如果第二年种葫芦,再看到蚜虫我一定会马上处理的。

指导书写:重点:(1)“言”第一个横顿笔,第三笔横中线。

(2)“哇、挂”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

拓展应用
()的小花()的葫芦藤
()的小草()的雪花
生成创新
(1)同学们,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回家的时候把它画好,我们来评评谁画的好。

(2)同学们课下可以进行百度搜索:百度视频《葫芦娃》,很有趣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