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汤谱

合集下载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30方)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30方)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30方)1、紫雪【处方】石膏144g 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麝香3.6g 朱砂9g 【性状】为棕红色至灰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砸成小块,加水煎煮三次。

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用石膏等煎液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芒硝、硝石粉碎,兑入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中粉或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痉开窍。

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5g【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2、紫砂生肌散【处方】朱砂12克(入铜勺内安火上,上盖红炭数块,炙朱砂紫色为度)轻粉6克冰片6克【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敛疮。

治杨梅疮腐肉已净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掺于患处,再以琼花膏盖之。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3、紫花地丁散【别名】消毒汤(《袖珍方》卷六引《德生堂方》)。

【处方】紫花地丁当归赤芍药大黄黄耆金银花各15克甘草节6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治诸毒恶疮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30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上下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4、紫归油【处方】紫草当归各等分【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治茧唇。

唇上起白皮,小疱渐肿渐大,如蚕茧,或唇下肿如黑枣,燥裂痒痛者。

夏季祛湿汤谱

夏季祛湿汤谱

夏季祛湿汤谱夏季祛湿汤谱茯苓茅根煲猪瘦肉功效:祛湿除困、清热解毒。

材料:鲜土茯苓适量、白茅根80克、红枣10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

土茯苓切块;茅根切段;红枣去核。

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五指毛桃鸡脚煲猪脊骨功效:益阳健脾祛湿、活络强筋健骨。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鸡脚3对、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

鸡脚去甲、敲裂;猪脊骨敲裂。

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

五加皮生蝎子煲鸡壳功效:驱风祛湿、舒筋健骨。

材料:五加皮15克、牛大力30克(中药店有售),生蝎子45克,鸡壳1副,猪瘦内150克,生姜3片。

做法:用胶袋盛装生蝎子倒入沸开水,烫约8分钟,洗净;其余各物洗净。

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

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即可。

淮杞圆肉糯米酒炖鸡功效:祛湿驱寒、健脾安神。

材料:淮山25克、杞子15克、圆肉10克(中药店有售)、糯米酒50毫升、光鸡1只(约7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药材洗净,稍浸泡;光鸡处理干净,去尾部,切块。

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5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

进饮方下盐。

常见祛湿热的食物:赤小豆:健脾燥湿可以消水肿胀满、止泻、利小便。

绿豆:最适宜夏天和梅雨季节有解湿热气功效。

冬瓜:性味甘淡微寒养胃生津、去湿泻热。

薏仁:即薏米,主理祛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海带:行水化湿、除痰、止带浊。

黄瓜:清湿解暑、止渴利尿、解毒消炎。

鲫鱼:益气健脾养胃、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鸭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

生苦瓜:清湿毒、利尿解暑、清心明目。

丝瓜:清湿痰、通便秘、利小便、除口臭。

推荐多款祛湿汤,帮助对抗湿气。

中药配方

中药配方

清热解毒防流感1、清热祛湿茶一:木棉花15 土茯苓20 菊花15 茵陈20 夏枯草15 淡竹15 芦根10 白茅根15 栀子10 金银花10 薏苡仁20 葛根 15 甘草52、清热祛湿茶二:广藿香10 佩兰10 紫苏梗10 木棉花15 鸡蛋花10 扁豆15 苍术5 白术10 厚朴花10 茯苓25 北沙参10 玉竹6 甘草5 罗汉果0.333、清热解毒茶金银花30,野菊花20,蒲公英20,地丁20,黄连10。

4、湿气重周身骨痛柴胡10,透骨草20,荆芥15,鸡血藤20,桔梗10,伸筋草20,薏仁10,红花10,白术20,川芎15,川朴20,当归10,土茯苓30,牛七30。

5、清热通便(小儿用量)桃仁5,灯心草3,淡竹叶5,钩藤3,菊花5,山楂3,枝子3,麦芽3,蝉蜕3。

6、红眼病方金银花10,菊花15,连翘15,竹叶15,夏枯草15,桑叶15(配合消炎眼药水)7、防疫茶(流感茶)板兰根30,土茯苓30,金银花30,贯众20,大青叶30,野菊花30。

8、利咽茶蝉蜕10,北杏15,山豆根10,百合30,板兰根30,玉蝴蝶15,射干15,桔梗20克,沙参30。

10、五花茶金银花20,槐花15,野菊花15,葛花15,木棉花20,甘草811、祛湿茶12、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

适应: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野菊花15,岗梅根20,党参20,黄芪15,茵陈20,苍术20,陈皮8。

13、功效:祛湿、下火夏枯草20,天冬20,金银花20,苦瓜干15,菊花20,桑叶15,麦冬20,鱼腥草15,甘草1014、适应: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感,口舌生疮,牙龄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枝子15大黄12黄柏15,天花粉15,知母15,黄芩12,金银花15,黄连5,甘草10。

15、热毒痤疮银花15半枝连10连翘10薏米10地丁15绵茵陈15蒲公英10玄参1,栀子10甘草5 16、痤疮生地30,川芎10,熟地30,红花6,白芍20,黄芩15,三棱15,川断15,莪术15,丹参15,甘草6,丹皮10,薄荷6,元胡10,桂枝15。

清肺排毒汤『仝小林院士』加减应用(16种症状)

清肺排毒汤『仝小林院士』加减应用(16种症状)

清肺排毒汤『仝小林院士』加减应用(16种症状)
『仝小林院士』加减应用如下(16种症状):
1、恶寒发热、背痛、体痛者,加桂枝9~30g;
2、恶寒重、无汗、体温39度以上,重用麻黄至15g,加芦根30~120g,生石膏至60~90g,知母15~30g;
3、往来寒热加柴胡至30g,黄芩至15~30g;
4、乏力明显加黄芪15~30g、生晒参6~9g或党参9~30g;
5、咽痛甚加桔梗9g,连翘15g;
6、干咳重加百部15~30g,蝉蜕9g,藏青果9g,苏子9g;
7、喘憋加紫菀至15~30g,冬花至15~30g,炙杷叶15~30g,葶苈子30g;
8、咳血加仙鹤草30g,紫草15g,三七粉3g(冲服);
9、痰多色黄或咳痰不畅,加瓜蒌仁30g,黄芩15g,鱼腥草30g,连翘30g,板蓝根30g;
10、纳呆重,加莱菔子9~15g,陈皮至15g;
11、呕恶重,半夏至15g,黄连3g,苏叶9g,生姜加至30g。

12、腹泻,加黄连6~9g,生姜加至30g,重用云苓至60~90g。

13、便秘,加枳实10~15g,生大黄6~15g。

14、舌红或干,加莲子心6g,麦冬30~90g。

15、舌绛红加生地30g,赤芍15~30g。

16、四肢逆冷、汗多、气促,或神昏,舌淡暗或紫暗,脉细数,加红参9~15g,淡附片9~30g,山萸肉30~90g,干姜15~30g,桃仁9~15g,三七3~9g。

服法:日1剂,水煎服,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服用。

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有哪些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其中一类重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这在治疗一些热病、炎症以及中毒等疾病时非常有帮助。

而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也相当丰富多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中药治疗。

一、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是非常经典的清热解毒中药配方之一。

它主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芩连、泽兰、地骨皮等组成。

这些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由于内热引起的症状,如热毒、发热、口干等。

黄连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一些急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连用解毒汤连用解毒汤是清热解毒中药配方的另一个代表。

它主要由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等组成。

这些草药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等症状。

连用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也是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制剂。

它主要由银花、连翘、苦参、藿香等草药组成。

银翘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热的作用,对于治疗由风热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疱疹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四、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剂型方便、使用广泛的中药制剂,也常用于清热解毒。

它主要由板蓝根提取物制成,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

板蓝根颗粒对于治疗感冒、流感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五、三黄片三黄片是中药中的一味经典清热解毒药物,主要由黄连、黄芩以及黄柏组成。

三黄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急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一些皮肤出血等症状。

六、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以黄连和黄柏为主要成分。

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和清热解毒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痢疾、肠炎等感染性疾病。

总结: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非常丰富多样,上述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见药方。

当然,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疾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清热调血汤的作用,常喝这些汤能清热解毒

清热调血汤的作用,常喝这些汤能清热解毒

清热调血汤的作用,常喝这些汤能清热解毒关于《清热调血汤的作用,常喝这些汤能清热解毒》,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一切正常状况下,大家在平常健康养生的情况下,针对有一定健康养生实际效果的汤饮,其会刻意的寻找有关的秘方。

在其中,清热解毒调血汤就深受大伙儿的注目。

清热解毒调血汤特异来源于生产《古今医鉴》卷十一。

特异药方生产川芎、羌活、白芍药、生地黄、黄芩、香附、桃仁、玫瑰花、延胡索、牡丹皮、蓬莪术。

特异治疗方式生产清热解毒去湿,化淤止疼。

特异主冶生产妇女经水未来,腹痛,乍作乍止,血气俱实。

实际症型为经前生理期小肚子炙热涨痛,拒按,经血颜色暗红色,质稠有块。

或伴腰骶部涨痛,或平常小肚子时痛,经来疼痛加剧大部分患者有低烧波动,小便短黄,平常清稀微黄,味臭秽,舌红,胎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特异方歌生产清热凉血黄芩丹,归芍芎地石榴红参,延胡莪术香附入,清热解毒去湿止疼安。

普遍的清热解毒汤:丝瓜雪梨汁食物提前准备:丝瓜一根,梨子一个,柠檬水适当,纯蜂蜜适当。

操作流程:1.丝瓜清洗削皮切片。

2.梨子清洗削皮,切片。

3.将食物中全部的原料都放入榨汁机中打匀。

倒进杯里就可以食用了。

卢荟祛毒汤食物提前准备:卢荟四两,猪瘦肉四两,海带丝二两,生地一两,食盐少量。

操作流程:1.猪瘦肉清洗切一片.2.放进到开水去煮一会除去里边的鲜血。

3.海带丝清洗泡软。

4.卢荟清洗切割成方块片。

5.在石锅中倒进一千毫升的冷水,水烧开后添加除开食盐以外的全部的原材料。

6.转到文火煲煮一个小时。

7.沸腾添加食盐,熄火,就可以食用了。

祛毒去痘痘汤食物提前准备:绿豆二两,莲藕粉35克,冬瓜皮四两。

操作流程:1.绿豆清理干净以后放进到凉水中侵泡一夜。

2.冬瓜皮清洗预留。

3.添加三百ml的冷水引入到锅中烧开以后,添加绿豆,冬瓜皮,用火灾煮五分钟以后转成文火再次煲煮二十五分鐘。

4.取下莲藕粉,添加少量的糖随后用汤勺在碗里将莲藕粉磨碎。

5.用不久煲煮的绿豆东瓜水冲进到莲藕粉中,而且迅速搅拌均匀。

中医《方剂学》清热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中医《方剂学》清热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中医《方剂学》清热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一、组成黄连三两(3~9克)、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克)、栀子十四枚,擘(9克)。

二、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三、歌括1.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梔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2.泻心汤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四、功用泻火解毒。

五、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六、方解本方是用治火热毒盛,充斥三焦的常用方。

烦热、错语,是由火毒内盛,表里皆热,神明被其干扰所致。

吐衄、发斑,前者是因血为热迫,随火上逆;后者是因热伤络脉,外溢肌肤。

瘀热蒸薰外越,则为黄疸。

痈肿疔毒,多为热壅肌肉所致。

综上辨析,本方治证虽多其病因则一,多由内火热毒炽盛,充斥三焦。

故方用黄连泻心火为君,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清肺热,泻上焦之火为臣;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合为佐使。

共以收泻火清热解毒之功。

凡因于火毒上逆,外越而生诸证,通过泻火泄热之剂,其火毒下降,则诸症自平。

本方在临床运用,若便秘者可加大黄以泻下实热。

吐血、衄血、发斑可加生地、元参、丹皮以凉血化斑,清热止血。

瘀热发黄,加茵陈、大黄,以加强清热解毒,祛湿退黄之功。

本方适应证对“错语”的鉴别,(《外台秘要》)说:“胃中有燥粪,令人错语;正热盛亦令人错语。

若便秘而错语者,宜服承气汤;通利而错语者,宜服下四味黄连除热汤(即黄连解毒汤)。

”可见本方是为热盛而用泻火解热毒,非用通下以泻实热者可比。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以清亢甚之火为主,但久服易伤脾胃,非壮实体质皆非所宜。

本方出自崔氏方,录自(《外台秘要》),但在《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门载此方,未出方名;《景岳全书》易名解毒汤;《宣明方论》将本方药品为末,水泛为丸,称之为大金花丸;《温热经纬》名栀子金花汤。

70道食疗汤谱制作方法

70道食疗汤谱制作方法

70道食疗汤谱制作方法1、罗汉果白菜干汤罗汉果1/3-1/2个,白菜干50克、瘦肉100克。

功效:养阴清肺、润燥化痰。

方法:清水将罗汉果、白菜干洗净,猪肉洗净切片,一起放入煲中,武火30分钟,文火1小时。

2、木瓜花生排骨汤木瓜1个,花生100克、龙骨(或排骨)、蜜枣2个、生姜2片。

功效:清热润燥、美容。

方法:排骨用开水煮一下(去血水),过冷水;木瓜切块,花生蜜枣洗净,排骨花生蜜枣一起放入煲中,大火煲开15分钟,小火2小时,放入木瓜煲30分钟。

3、百合蜜枣猪肺汤猪肺1个、白杏仁20克、百合10克、蜜枣6个。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干燥天气最适宜。

方法:猪肺洗净切件,杏仁、百合、蜜枣洗净,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煲中,武火煲开,文火3小时。

4、鱼头川芎汤川芎10克、鳙鱼头1个,瘦肉250克、白芷15克,白芍10克、圆肉10克。

功效:祛头风、用脑过度方法:鱼头切开洗净淤血,所有洗净材料一起放入煲中,大火煲开,小火2小时。

5、鲤鱼乌豆汤鲤鱼一条约500克,乌豆100克,红枣4个,陈皮一小片。

功效:温肾,补中益气方法:鱼洗净沥干水,稍煎香;乌豆用锅爆炒过即倒清水,铲起置清水中洗净捞起豆衣不要,红枣去核洗净,陈皮浸软刮瓢洗净,先清水滚开放入所有材料煲开后,慢火煲约3小时即可。

6、青、红萝卜猪舌汤猪舌一条约600克,青萝卜400克、红萝卜250克,蜜枣4个,陈皮一小片。

功效:秋冬季节合时汤水方法:猪舌用开水烫过,刮去舌苔洗净,青、红萝卜去皮洗净切角块,陈皮浸软刮瓢洗净,先清水滚开放入青、红萝卜、陈皮、蜜枣煲1小时,加入猪舌再煲至猪舌够稔为止调味。

7、蚬肉茵陈汤大蚬肉(广东叫:沙白)6-10只,茵陈篙20克,红枣8个功效:蚬肉性寒味甘咸。

此汤清热、利湿、解毒方法:河蚬或淡水蚬取肉,与茵陈篙、红枣(去核)加清水煲1小时去渣饮汤。

8、淮山老鸭汤老鸭1只、淮山15克(可用鲜淮山500克)、桂圆肉10克、枸杞子15克、益智仁15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解毒汤谱枸杞猪肝瘦肉汤:[用料]猪肝、瘦肉各150克,枸杞(连梗)500克。

[作法]猪肝、瘦肉切片,用调味料腌10分钟;枸杞摘叶,枸杞梗折短;将枸杞梗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煲滚,改慢火煲至枸杞梗出味后捞起不要,放入枸杞叶,煲滚后放入猪肝、瘦肉片,滚至熟,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养肝阴,清肝热。

用于肝阴不足,视物不清,风热目赤,眼涩流泪等。

平素胃寒者,可加生姜2片同煲。

淡菜紫菜瘦肉汤:[用料]瘦肉250克,淡菜100克,紫菜50克。

[作法]淡菜用水浸软,洗净;瘦肉洗净,切丝,用豉油、生油、盐、生粉拌匀腌10分钟;紫菜撕成小片,放锅内炒片刻,去腥味和砂粒,用清水浸开、洗净;将淡菜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滚,改慢火滚15分钟后放紫菜,再煮滚,然后放入瘦肉丝,滚至肉熟,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滋阴降火,清化热痰。

用于阴虚内热头晕,目眩,耳鸣等。

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昆布海藻瘦肉汤:[用料]瘦肉500克,昆布、海藻各50克,生地100克,红枣5个。

[作法]昆布、海藻浸后洗净;生、红枣(去核)洗净;瘦肉洗净;将全部用料放入清水煲内,大火煲滚后,改慢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养阴清热,化痰散结。

用于痰热郁结,咳喘痰黄或痰结成核,时有发热等。

胃寒者及平素体质虚寒者不宜食用。

荷叶柠檬瘦肉汤:[用料]荷叶3块,柠檬4片,瘦肉200克,莲子15克,薏米20克,鸡内金10克。

[作法]瘦肉洗净切片;其他用料洗净待用;先将瘦肉、莲子、柠檬片、薏米和鸡内金放入清水煲内,煲10分钟后再放荷叶。

大火煲滚后,改慢火煲1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暑清热,止血止泻,亦能解皮肤湿毒。

冬瓜荷叶瘦肉汤:[用料]荷叶1块,冬瓜250克,瘦肉100克。

[作法]冬瓜洗净、去核、切块;瘦肉洗净切片;荷叶洗净待用;将用料一齐放入清水煲内,大火煲滚后,改慢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除湿利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用于肺热咳嗽,小便短赤等。

玉竹瘦肉汤:[用料]瘦肉250克,玉竹150克,葛根100克,葱白、淡豆豉各20克。

[作法]玉竹、葛根、淡豆豉洗净;瘦肉切块;葱白葱花;将玉竹、葛根、瘦肉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滚,改慢火煲1小时,再放入豆豉、葱白煲滚,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滋阴解毒。

用于阴虚之体,身热头痛,心烦口喝,无汗或有汗不多,干咳无痰等。

润香花瘦肉汤:[用料]香花菜100克,瘦肉200克,猪润250克,冬瓜250克,姜丝少许。

[作法]香花菜洗净吸干水份;瘦肉、猪润切块,肉以生抽、糖、酒和生粉腌5分钟;冬瓜去皮及瓤;烧滚4杯水下冬瓜煮3分钟后放润肉,中火煮2分钟至润肉熟透,放香花菜及盐。

[功效]本汤清热明目,预防头晕头痛。

葫芦排骨汤:[用料]葫芦瓜(约1000克)1个,排骨300克,鲜草菇100克,姜1片,水4杯。

[作法]葫芦瓜切开顶部成盖子,瓤除去,将瓜肉挖出,当作炖盅,排骨洗净斩件,放入滚水内飞水;鲜草菇飞水;将水放入煲内煮滚,加入姜片、排骨,煲20分钟,转放入瓜盅内,加入瓜肉、鲜草菇,盖上瓜盖,放入蒸茏,蒸10分钟,取出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本汤清热润肺,可帮助身体的新陈代谢。

节瓜瑶柱排骨汤:[用料]节瓜500克,江瑶柱4粒,排骨300克。

[作法]节瓜去皮切件;江瑶柱用水浸40分钟,取出洗净;肉放落滚水中煮10分钟,取出过冷河,斩件;将用料一齐放入清水煲内,大火煲滚后,改慢火煲2小时,汤成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消暑,去湿热。

丝瓜瘦肉汤:[用料]丝瓜250克,瘦肉200克。

[作法]丝瓜、瘦肉切片;将全部用料放入清水煲滚,改慢火煲约3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化痰,凉血解毒。

节瓜瘦肉汤:[用料]节瓜300克,瘦肉250克。

[作法]节瓜去皮切片;将瘦肉切块放入清水中煮开,放几片姜,慢火煲30分钟左右,放入节瓜再煲1小时左右,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解毒,用于暑热烦渴,尿黄等。

芥菜牛肉汤:[用料]牛肉200克,芥菜300克,生姜25克。

[作法]生姜去皮切碎;牛肉切片,芥菜;适量滚水,放用料及油、盐等,慢火煲滚片刻即可。

[功效]本汤散寒解毒,化痰止咳。

用于夏季感冒风寒,头痛,周身骨痛等。

风热外感,发热口渴者忌服。

白菜牛百叶汤:[用料]牛百叶250克,鲜白菜500克生姜3片,麻油、盐各适量。

[作法]牛百叶去黑衣切件,鲜白菜切段,生姜;牛百叶下油锅,用姜爆过,与白菜放入滚水煲内,大火煮滚,改慢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消暑清热,解毒和中。

用于夏季感冒,身热口渴,咳嗽,出汗,舌红苔薄白等。

清炖猪肚:[用料]猪肚1个,红头葱4条,姜2片。

[作法]猪肚用生粉、粗盐擦洗,放滚水中煮约30分钟,取出洗净,切片,红头葱取葱白,姜拍碎;将姜、葱爆香,加猪肚同炒爆片刻,下盐少许兜匀,放入炖盅内,加入冷开水适量,盖上盅盖,慢火炖2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品滋阴益补,清而不腻。

绿豆芽排骨汤:[用料]绿豆芽500克,排骨400克,姜2片。

[作法]绿豆芽滴干水,白锅炒片刻铲起,去腥味。

排骨洗净斩件,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起洗净。

将用料一齐放入清水煲内,煲滚后改慢火煲2小时30分钟至3小时,下盐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去湿毒,利水降火,用于面疮体疮毒等。

苦瓜排骨汤:[用料]排骨500克,鲜苦瓜200克,潮州咸菜150克。

[作法]苦瓜去瓤;排骨斩件,潮州咸菜;将全部料放入滚水锅中煮滚,慢火煲2小时即可。

[功效]本汤清心凉肝,泄火解毒。

用于心肝热,心烦夜卧不安,失眠易醒等。

虚弱者慎用。

金荞麦炖瘦肉:[用料]瘦肉250克,金荞麦100克,冬瓜子200克,甜桔梗150克,生姜2片,红枣适量。

[作法]瘦肉原块洗净,过水,冲净;金荞麦、冬瓜子、甜桔梗、生姜、红枣(去核)洗净。

将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滚水适量,盖好,滚水慢火炖2小时即可。

[功效]本品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用于肺痈初、中期,咳吐脓痰,其味腥臭,胸闷隐痛,纳呆体倦,大便干结等。

云耳胜瓜肉片汤:[用料]云耳25克,瘦猪肉30克,幼盐、白砂糖、生粉适量,丝瓜2个,生姜2片,生抽、麻油少许。

[作法]先将幼盐、生抽白砂糖、麻油各少许和适量生粉拌和调匀,开成腌料。

瘦猪肉用水洗干净,抹干水,切成薄片,加入腌料,使腌入味。

云耳用用水浸透使发开,洗干净,。

新鲜的嫩丝瓜切片;生姜洗干净去皮,切2片。

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全部材料,候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煲至瘦猪肉熟透,以少许幼盐调味,即可佐膳饮用。

[功效]本汤清热解暑,生津解渴。

豆苗草菇肉片汤:[用料]豆苗、草菇各200克,瘦猪肉300克,生姜1片,幼盐、白砂糖、麻油、生抽少许,生粉适量。

[作法]先将幼盐、生抽、白砂糖、麻油各少许和适量生粉拌和调匀,开成腌料;新鲜瘦肉用水洗干净,抹干水切成薄片,加入腌料,使腌入味;新鲜豆苗,用水洗干净,沥干水;新鲜草菇,切去菇脚部分,对半剖开,用水洗干净;生姜刮去姜皮,切1片;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豆苗、草菇、生姜滚片刻,再放入猪肉,肉片熟透后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消暑,生津解渴。

扁豆冬瓜排骨汤:[用料]炒扁豆100克,陈皮1角,幼盐少许,冬瓜500克,唐排骨600克。

[作法]选购炒扁豆,用清水浸透洗干净,滴干水。

新鲜冬瓜、冬瓜瓤、冬瓜仁,用清水洗干净,切厚件;陈皮用清水浸透洗干净;唐排骨(煲汤骨),用清水洗干净,斩件。

[功效]本汤清热消暑,健脾开胃,利尿去湿。

小豆茅根竹蔗汤:[用料]赤小豆100克,竹蔗500克,幼盐少许,新鲜茅根200克,金华火腿50克。

[作法]新鲜茅根鲜(或茅根干50克),用清水洗干净,切度;赤小豆用清水浸透,洗干净,沥干水;竹蔗斩成小段,劈开边,用清水洗干净;选金华火腿,用温水洗干净,切片;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候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煲3个小时左右,以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解毒,生津解渴,利尿去湿。

洋参冬排骨汤[用料]花旗参125克,生薏米100克,陈皮1角,幼盐少许,冬瓜500克,新鲜荷叶1角,唐排骨600克。

[作法]花旗参用清水洗干净切片;冬瓜保留冬瓜皮、冬瓜瓤、冬瓜仁,切厚件,生薏仁、陈皮分别用清水浸透;新鲜荷叶取1角;选排骨(煲汤骨)斩件,放入滚水中煮5分钟左右,捞起,用清水洗干净;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花旗参、冬瓜、生薏仁、陈皮和唐排骨,候水滚后用中火煲3小时左右,再放入荷叶,稍滚,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消暑,利尿去湿,健脾开胃,生津解渴。

灯芯葫芦猪肉汤:[用料]灯芯花10个,江瑶柱125克,瘦猪肉600克,葫芦瓜1个,生姜1片,幼盐少许。

[作法]葫芦瓜1个,约750克重左右,去蒂,连皮切厚件;江瑶柱用清水浸透,洗干净;灯芯花、瘦猪肉分别用清水洗干净;生姜刮去姜皮,切1片;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候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煲3小时左右,以幼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消暑,利尿去湿,生津解渴。

草菇胜瓜肉片汤:[用料]草菇200克,新鲜荷叶1角,生姜1片,生抽、麻油少许,丝瓜2个,瘦猪肉400克,幼盐少许,白砂糖少许,生粉适量。

[作法]先将幼盐、生抽、白砂糖、麻油各少许和适量生粉拌和调匀;猪瘦肉切成薄片,加入腌料,使其入味;草菇,切去菇脚部分,剖开,用水洗干净;丝瓜切成块状;荷叶用清水洗干净,取1角;生姜刮去皮,切1片;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滚,然后放入草菇、丝瓜、瘦猪肉和生姜,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煲至汤好,放下荷叶稍滚,以幼盐调味即可。

[功效]三汤清热消暑,利尿去湿,生津解渴。

芽菜冬瓜排骨汤:[用料]大豆芽菜200克,生姜1片,唐排骨600克,冬瓜500克,荷叶1角,幼盐少许。

[作法]大豆芽菜去根须洗干净沥干水,不必加油微炒至软身铲起;冬瓜、冬瓜瓤、冬瓜仁,切厚件;生姜去皮,切1片;鲜荷叶取1角;唐排骨(煲汤骨)斩件,放入滚水中煮5分钟左右,捞起,用水洗干净;瓦煲内加入适量水,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冬瓜、大豆芽菜、生姜和唐排骨,水滚后改用中火煲至唐排骨稔熟,再放入新荷叶,稍滚,以幼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消暑,利尿去湿。

老黄瓜煲排骨汤:[用料]老黄瓜1个,蜜枣2枚,幼盐少许,陈皮1角,唐排骨600克。

[作法]老黄瓜1个,约1250克重左右,原个留皮,开边去瓜瓤,切成大件;唐排骨(煲汤骨)斩个,放入滚水中煮5分钟左右,捞起,用清水洗干净;陈皮用清水浸透;蜜枣用清水洗干净;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候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煲2小时左右,以少许幼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清热消暑,去湿解毒,生津解渴。

金菇芽菜肉片汤:[用料]金菇200克,生姜2片,新鲜荷叶1角,生抽、生粉、幼盐、白砂糖少许,大豆芽菜200克,瘦猪肉30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