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瘤病例分析
棕色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8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FEB. 2024, Vol.22, No.2 Total No.172【第一作者】杨佳达,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CT及磁共振影像学。
E-mail:*********************【通讯作者】樊妮娜,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CT及磁共振影像学。
E-mail:****************·短篇报道·棕色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杨佳达 杨志企 樊妮娜*梅州市人民医院CT科 (广东 梅州 514000)【关键词】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582+.1;R445.2【文献标识码】D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02.059Brown Tumor: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YAnG Jia-da, YAnG Zhi-qi, FAn ni-na *.Department of Ct , Meizhou People's Hospital, Meizhou 5140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Keywords: Brown Tumor; Hyperparathyroidism;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棕色瘤既往在临床少见,近年来相对常见,个案报道也越来越多,但检查相对单一,本例棕色瘤检查较为齐全,涵盖实验室检查、X线、CT、MRI、超声、甲状旁腺显像及PET-CT等,综合多种检查的报道较少,故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左侧肱骨疼痛半月,加重2天入院。
实验室检查:全型甲状旁腺激素PTH 2644.10pg/mL(正常值范围:15-68.3pg/mL);碱性磷酸酶ALP 1468U/L(正常值范围:45-125U/L);血钙3.62mmol/L(正常值范围:2.0-2.5mmol/L);血磷0.67mmol/L(正常值范围:0.9-1.34mmol/L)。
肿瘤病例分析

肿瘤病例分析肿瘤是一种重大的健康问题,它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病例,本文将对一位患者的肿瘤病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病人个人资料、病史、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的分析,我们能够获取更多关于肿瘤的认识,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个人资料和病史该患者,李先生,男性,55岁,体质偏瘦,无明显过敏史。
他抱怨近期感到乏力、食欲下降,同时发现左侧腹部有一个增大的肿块。
根据初步检查,肿块位于左侧腹股沟区域,质地较硬,局部有轻微压痛,并在体检时发现左侧淋巴结肿大。
李先生的病史显示,他曾有长期吸烟史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家族中无肿瘤相关疾病的家族史。
这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他患病原因的初步线索。
检查结果为了准确定位和诊断肿瘤,对李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是体格检查,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域有明显的肿块。
随后进行了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AFP均超过正常范围。
尤其是CEA,其升高程度明显。
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这些检查显示左侧腹股沟区域有一个肿块,大小约为4cm × 5cm。
此外,CT显示近期左侧肝脏发现多发结节性病变。
结合这些检查结果,肿瘤的确诊已经基本完成。
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
首先,手术将是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
由于李先生患的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并且还出现了肝脏的病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块和相关淋巴结,以期达到完全切除的效果。
同时,手术也将帮助获取更多关于肿瘤性质的信息。
随后,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制定后续的综合治疗方案。
化疗和放疗是常见的综合治疗模式。
化疗目的在于通过使用药物抑制肿瘤的增长和扩散,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放疗则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主要用于局部肿瘤控制和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除了治疗肿瘤本身,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病例分析报告

肿瘤病例分析报告一、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年龄:_____岁性别:_____职业:_____二、临床症状患者最初因持续性的身体不适前来就诊,主要症状包括: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在近几个月内体重减轻了约_____公斤。
2、频繁的疲劳感,即使在充分休息后仍感到无力。
3、间歇性的疼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_____,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三、检查与诊断1、影像学检查CT 扫描:发现_____部位有一个不规则的肿块,大小约为_____厘米。
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明确了肿块的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某些肿瘤标志物如_____的水平显著升高。
血常规:显示有轻度贫血。
3、病理活检通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确诊为_____肿瘤,分化程度为_____。
四、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意愿,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进行了_____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及周围部分组织。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2、化疗在手术后_____周开始进行化疗,采用了_____化疗方案,共进行了_____个疗程。
化疗期间,患者出现了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但通过对症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
3、放疗由于肿瘤位置较为特殊,在化疗结束后进行了局部放疗,总剂量为_____Gy,分_____次进行。
五、治疗效果评估1、短期效果治疗结束后的复查显示,原发病灶明显缩小,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体重逐渐恢复,疲劳感减轻,疼痛消失。
2、长期效果经过_____年的随访,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迹象,生活质量良好,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六、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1、心理问题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肿瘤后,出现了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支持和病友交流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治疗副作用化疗和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
肿瘤病例分析

肿瘤病例分析引言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病例。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的肿瘤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该病例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病例背景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最近感觉到不适和疼痛。
他向医院寻求帮助,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
检查结果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Hb)水平略低,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正常。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左肺上叶有一个直径约3cm的肿块,边缘模糊。
3.生物组织检查:通过经皮穿刺活检获得的组织样本显示,肿块细胞有异常增生,核分裂明显增多。
诊断基于以上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患者被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
治疗方案针对这一病例,医生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由于肿块较小且边缘模糊,医生建议患者接受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将移除肺部中的肿瘤组织,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化疗:术前或术后化疗是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
对于该病例,医生建议患者接受化疗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3.放疗: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接受放疗,特别是当肿瘤无法完全切除或患者有其他病灶存在时。
随访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随访观察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CT扫描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和病灶的变化情况。
2.血液检查: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以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
3.生物组织检查:如果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定期的组织活检,以评估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治疗后的效果。
结论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肿瘤。
通过以上病例分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肿瘤病例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这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提醒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肿瘤。
《棕色瘤病例分析》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病例总结与讨论
病例总结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描述
棕色瘤的症状表现,如疼痛、 肿胀、皮肤变色等。
诊断过程
医生如何通过检查和诊断确定 为棕色瘤。
病情进展
从发病到治疗的过程,病情的 变化情况。
治疗经验与教训
议。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细胞排列
其他指标
本例中,棕色瘤细胞排列紧密,呈片巢状 或旋涡状排列,部分区域形成滤泡状结构 。
根据本例的特点,还进行了激素受体表达 和基因突变等检测,结果待回报。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化疗药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紫杉 醇、多西紫杉醇等,这些药物通 过杀死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来发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棕色瘤病例分析》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病例介绍 • 病理分析 • 治疗方案 • 治疗结果与预后 • 病例总结与讨论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挥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
棕色瘤病例分析课件

棕色瘤病例分析
18
PHPT纤维囊性骨炎——影像
MR影像特征:
根据棕色瘤内纤维、囊变及出血的成分不同,可 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类似囊变样信 号区; 也可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类似陈 旧出血的信号区。
棕色瘤多膨胀性生长,可继发病理性骨折;囊变 伴发出血时,可产生液-液平面,MRI可清晰显示 。
列上均为低信号,为纤维组织增生、
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而股骨中段
长T1长T2信号,提示不同性质的溶
骨性破坏。
T1
PD-FS
棕色瘤病例分析
甲旁亢31骨病
甲旁亢骨病
棕色瘤病例分析
28
X线 PD-FS
CT
X线示肱骨中上段囊性 骨质破坏,边界模糊,骨 皮质变薄,并可见病理骨 折。
肱骨近端高低混杂信号, 部分病变T1呈等信号、 PD-FS呈高信号,表明病 灶内的囊变、液化部分。 T1、PD-FS序列上均为低 信号,为病灶内纤维组织 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所 致。
T1
COR T1WI
棕色瘤病例分析
5
COR T2WI
棕色瘤病例分析
6
棕色瘤病例分析
7
棕色瘤病例分析
8
棕色瘤病例分析
9
血常规(—) 髂骨骨穿刺(—)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亢进
棕色瘤病例分析
10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HPT)
是指因甲状旁腺本身病变所致血液中 甲状旁腺素(PTH)过度分泌,引起体内钙、 磷和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文献 复习发现白种人中PHPT是一种常见病,而 黄种人中则为一种少见病。
棕色瘤病例分析
1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棕色瘤

再见
4、局部骨骼特异性表现:来自(1)颅骨改变较特殊,颅骨内外板及板 障层,因脱钙而模糊不清。血管沟模糊, 并可见颗粒状或囊状密度减低,有时可见 局部骨质硬化。其它如碟鞍骨质吸收,前 后床突边缘不清,乳突岩部消失; (2)脊柱椎体压缩呈双凹变形或鱼尾状, 椎间隙增宽,脊柱后突畸形或侧弯畸形, 躯干缩短; (3)骨盆变形,髋臼内陷,盆腔口径变 窄,耻骨联合增宽,闭孔变形,股骨颈干 角变小形成髋内翻畸形。
5、骨质硬化:骨质密度局部性致密硬化, 常见部位是长骨干骺端,扁平骨和椎骨。 6、骨外钙化:常见肾脏钙化,尿路结石, 此外亦可见四肢动脉壁和关节周围软骨钙 化。 7、切除腺瘤后,骨骼上病变可以自愈。
病例图片
30岁男性尺骨鹰嘴融骨性破坏,平片吸收残存骨 脊以及病理性骨折,由于矿物沉积,T2WI抑脂像 显示液-液平面。类似于骨巨细胞瘤,活检证实为 棕色瘤。
概述
所谓棕色瘤(brown tumor),是因破骨细胞 的数量和活性增加,致使局部骨质溶解吸 收,代之以增生的纤维组织。骨溶解区不 断扩大,形成囊样骨缺损,其内的纤维组 织变性并出血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囊内 的组织即呈棕(褐)色,故得名。
机理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PTH) 分泌增多,促使了破骨细胞活动,增加骨 吸收 。 2、另一方面,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吸收,自 尿中丢失大量磷,致血磷降低,因之血钙 升高,继而尿钙增多。
影像表现
1、全身普遍性骨质疏松。 2、骨膜下骨皮质吸收,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征象, X线显示骨皮质外缘密度减低或呈溶冰状缺损,边 缘模糊,有的如花边状。肋骨皮子吸收可使肋骨 变得纤细,牙槽骨密度减低或消失,出现见牙不 见骨的影像。于肱骨及股骨颈部的肌腱附着处, 可见局限性骨皮质吸收缺损。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多发棕色瘤1例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多发棕色瘤1例刘谦;喻友爱;袁晟;路名芝【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8(053)005【总页数】2页(P506-507)【关键词】棕色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作者】刘谦;喻友爱;袁晟;路名芝【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2.1棕色瘤是一种由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骨质破坏[1]。
现在看来,棕色瘤被认为是一种修复性过程,而非真性肿瘤。
它主要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慢性肾病 [2]。
多见于颌骨、锁骨、肋骨和盆骨[3]。
对于棕色瘤的诊断,仅依靠组织学诊断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和实验室数据作出综合分析[4]。
1 病例介绍患者,47岁,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疼痛,反复发作,加重半年于当地医院就诊。
体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头痛及明显消化道不适。
查体发现左大腿局部压痛,活动受限,未见明显肿胀。
另发现右侧手臂轻微按压痛。
影像学检查:右肱骨和左股骨粗隆下均出现边界尚清的溶骨性病变,并伴有骨膨胀的表现(图1)。
实验室检查:血钙3.25mmol/L(2.25-2.75mmol/L),血磷 0.90mmol/L(0.96-1.62mmol/L),尿素氮 9.4mmol/L (1.70-8.30mmol/L),肌酐128umol/L(44-115umol/L);甲状旁激素 1528.00pg/ml(15-65pg/ml)。
临床诊断:右肱骨及左股骨粗隆下肿瘤。
遂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灶送检。
病理检查:巨检:“右肱骨”为灰黄色组织一块,大小3cm×1cm×0.5cm;“左股骨粗隆下”为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共4cm×4cm×1cm。
镜检:镜下可见增生活跃的破骨细胞,体积较小,呈小簇或分散排列(图2),局部可见破骨细胞破坏骨质(图3),同时伴有反应性新骨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PT纤维囊性骨炎——影像
X线特征:
病变可位于骨皮质内,也可位于髓腔内,或同 时累及骨皮质及髓腔 病变均表现为略膨胀性溶骨性病变,边界均清 楚且无硬化,病变周围无骨膜反应,骨皮质一般 连续性尚可,也可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中断。部 分病例因局部骨质吸收较为严重,骨皮质几乎完 全消失。
PHPT纤维囊性骨炎——影像
其他病理征象
软组织钙化
易发生于关节软骨,以膝关节、耻骨联合、腕的三角 软骨多见。
病理性骨折
发生病理性骨折患者存在较长病史,均有明显的骨质
疏松,如合并纤维囊性骨炎发生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
愈后不良可发生骨骼田奇形。
甲旁亢骨病
骨质疏松 骨质吸收、破坏 软组织钙化
A图 箭头显示软组织钙化。B图 指尖骨质吸收 ; C图 箭头提示皮质下骨质吸收; D图 颅骨多发骨质吸收。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骨吸收破坏
骨质吸收可发生于不同部位,包括骨膜下、皮 质内、骨内膜、软骨下及韧带下等,以骨膜下吸 收最具特征性。 常发于骨突和肌腿韧带附着处,中节指骨桡侧 经常受累;早期表现多为骨皮质外缘欠光滑,局部 断裂呈毛刺状,严重者可累及多节指骨,骨皮质 外缘凹凸不平呈花边样、虫噬样,粗隆处可出现 骨溶解征象。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亢进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HPT)
是指因甲状旁腺本身病变所致血液中 甲状旁腺素(PTH)过度分泌,引起体内钙、 磷和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文献 复习发现白种人中PHPT是一种常见病,而 黄种人中则为一种少见病。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甲旁亢骨病
甲旁亢骨病
女性,33岁 终末期肾功能衰 竭继发甲旁亢
甲旁亢骨病
病理证实 L2棘突孤立性棕色瘤
甲旁亢骨病
图A,B 显示波及双侧上颌骨的广泛膨胀性、溶骨性病变。 图C 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显示左侧上颌病灶间质性硬化和 右侧上颌病变消退。
甲旁亢骨病
颌面骨棕色瘤
甲旁亢骨病
一例误诊为上颌窦 囊肿的棕色瘤
MRI上肿块多呈稍长或等T1、稍长T2信号,可见坏死, 边界多清晰,但常伴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明显水肿,且增 强后可见强化。病灶边界多清晰,其周围骨髓及软组织 水肿多为炎性改变,可能和病变分泌一些炎症因子有关, 并不是直接浸润,且相对病灶本身范围较广。
嗜酸性肉芽肿:
脊椎EU依次易好累及胸、腰和颈椎,以单发居多,椎间盘一般无
骨质疏松
骨质吸收、破坏 纤维囊性骨炎(棕色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弥漫性减低,为本病早期唯一的征象,贯穿 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然而骨质疏松可见于多种疾病,对
诊断本病无特异性,影像科医生仅凭此征象难以对疾病做 出诊断。
由于PTH分泌过多,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大量骨钙 外移进入体液,从而出现高血钙、高尿钙,甚至引发泌尿 系统结石;
甲旁亢骨病
SPECT双期扫描 可对甲状旁腺肿瘤及全身骨骼检测
鉴别诊断
转移性骨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嗜酸性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肿
骨转移瘤
好发>5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中 老年人群中,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最高 的恶性肿瘤。 原发肿瘤多见于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及前列 腺癌等。 多发转移瘤约占60%以上;其中溶骨性转移可 占80%以上。 主要是以血行转移为主要途径,红骨髓丰富性 中轴骨多见,常侵犯胸腰椎骸骨、骨盆、肋骨、 胸骨、股骨及肱骨干近端及颅骨。肘、膝关节 以下少见,手足骨罕见。
②纤维增生骨化期:表现为骨破坏减少,增生多;经过治 疗的病灶可缓慢愈合,也有不治自愈者。
嗜酸性肉芽肿:
颅骨是最容易累及的部位,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穿凿样骨 质破坏,多无硬化边及骨膜反应,X线可见“双边征”, 也可伴“纽扣”样或斑点状死骨,病变从板障向内外板 累及,可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可跨越颅缝生长,CT 上肿块多呈稍高密度(与肌肉组织对比)。
肺癌骨转移患者,股骨干形成Codman三角
肺癌骨转移
肾癌切除术后骨转移
单发骨转移
肩胛骨骨转移
多发骨转移
成骨性骨转移
肺癌多发椎体骨转移
嗜酸性肉芽肿:
是一种属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的肿瘤样病变,约占 郎格汉斯 组 织 细 胞 增 生 症 的 60%,约 占 骨 肿 瘤 样 病 变 的1%。 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成人嗜酸性肉芽肿少见,85%为单发,多发病变多见于 5岁以下儿童,男多于女。
病例讨论
漯河医专二附院 孙英杰 2016· 11· 22
患者病史
患者,男性,29岁;
左侧肩部不适近8个月,近期加重; 既往史:一月前右侧锁骨骨折
2015· 05· 07 2016· 09· 01 2016· 10· 25
OAX T2WI FS
COR T1WI
COR T2WI
血常规(—) 髂骨骨穿刺(—)
早期或活动期肉芽肿表现为骨内溶骨性破坏,可有膨 胀性及软组织肿胀; 在病变修复时周边可有不同程度骨质 硬化增生或骨膜反应。
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质病变的进展和消退都非常迅速, 即所谓的“暂时现象”其与病理演变有密切关系。
①囊变期和炎性肉芽肿期: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 形单囊或多囊伏溶骨性破坏,患骨轻度膨胀,可形成软组 织肿块。病理上以嗜酸性粒细胞及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 为主;
嗜酸性肉芽肿
嗜酸性肉芽肿
图A T1WI;图B T2WI “纽扣征”
嗜酸性肉芽肿
图A 首次CT检查 图B 三周后CT 图C TIWI平扫呈等T1信号,侵及内、外 层颅板 图D TIWI增强显示不均匀明显强化,并 出现硬脑膜强化(箭头)
嗜酸性肉芽肿
女性,11岁;头颅正侧位平片提示多发骨质破坏; TIWI增强后显示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强化
椎旁见软组织肿块,信号类似于椎体内病灶,认为是病灶周围反应性 水肿及黏性变所致,称“袖套征”。
嗜酸性肉芽肿
A
B
C
T1
T2
D
E
F
26Y,女性,右侧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图A 虫噬样改 变;图B,C 呈长T1长T2信号,伴软组织肿块 图E 治疗后3月,病灶缩小,周围硬化; 图F 治疗后6月,病灶硬化明显。
CT 平扫
CT 增强
甲旁亢骨病
甲旁亢骨病
甲旁亢骨病
X 线
T1
T2
T1 +C
女性,41岁;骨盆多发囊性棕色瘤,伴液-液平面
X线示肱骨中上段囊性 骨质破坏,边界模糊,骨 皮质变薄,并可见病理骨 折。 肱骨近端高低混杂信号, 部分病变T1呈等信号、 PD-FS呈高信号,表明病 灶内的囊变、液化部分。 T1、PD-FS序列上均为低 信号,为病灶内纤维组织 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所 致。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纤维囊性骨炎
也称为“棕色瘤”,此征象的出现标志着本病变进 入到了中晚期阶段。以下颌骨、长骨、扁骨及肋骨等多 发大小不等之囊肿为突出表现。 常位于骨皮质下, 当骨内膜吸收速度大于骨外膜骨生成速度时,大量纤维 组织增生置换骨组织充满囊腔,巨大多核的破骨细胞衬 于囊壁,形成膨大的囊肿样破坏灶。 随着骨溶解区域不断扩大形成囊样骨缺损,其内部纤 维组织变性、出血,囊内组织即呈棕(褐)色得名。
治疗前
治疗后3月
T1
治疗前
治疗后2年
治疗后3年
治疗后4年
嗜酸性肉芽肿
CT特征:
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区,病变范围常较局限,其内呈 明显高于骨髓的均匀软组织密度,部分病例病变内可见骨 靖及磨玻璃样密度影。 棕色瘤CT平扫时密度较高,可见分层征象。增强扫描 时,可见棕色瘤内部显著强化。较小病变表现为显著的均 匀强化,而面积较大的病变呈现不均匀边缘强化。 当棕色瘤发生囊变时,CT可清晰显示液-液平面。
约85%是由于孤立性甲状旁腺腺瘤所致,其余由多发
性甲状旁腺腺瘤、弥漫性甲状旁腺增生或甲状旁腺腺癌所 引起。少部分可由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继发性甲状旁腺
激素过多所致。
患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因骨骼疼痛或发 生病理骨折就诊,异常骨骼影像又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 延误诊治。
PHPT主要病理表现
PTH分泌增加
嗜酸性肉芽肿
右侧下颌骨嗜酸性肉芽肿
嗜酸性肉芽肿 图2a 腰3椎体内低密度骨质破坏区。 图2b CT轴位T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 图2c CT矢状位,椎体内溶骨性破坏病灶边缘不规 则骨质硬化缘。 图2d T1WI:椎体略楔形变,信号欠均匀,呈低信号。 图2e T2WI:椎体高信号,高信号的病灶与水肿带之 间可见稍低信号环,为病灶周围骨质硬化。 图2f ECT:椎体核素浓聚L3椎体。
破坏,椎间隙多保持正常,常为单发或多发骨质破坏,可轻度膨 胀或边缘硬化,破坏广泛者可使椎体塌陷,可累及椎弓根,也可
伴椎旁软组织肿胀,晚期,椎体高度压缩变扁呈致密的盘状改变。
股骨、肱骨和胫骨常见,好发于骨干和干髓端,很少累及骨骺, 呈斑片状或囊状溶骨性破坏,髓腔扩大,骨皮质变薄,甚至引起 骨皮质内缘外膨,或穿破骨皮质形成肿块;多伴薄层状或葱皮样 骨膜反应;而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范围多广泛 。修复期病灶边 缘清楚,可见硬化边。
PHPT纤维囊性骨炎——影像
MR影像特征:
根据棕色瘤内纤维、囊变及出血的成分不同,可 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类似囊变样信号 区; 也可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类似陈旧出 血的信号区。 棕色瘤多膨胀性生长,可继发病理性骨折;囊变 伴发出血时,可产生液-液平面,MRI可清晰显示。
可发生于骨骼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颅骨、脊椎、长骨和 骨盆等,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程的组织学表现有所不同, 其影像学表现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