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简洁版

合集下载

北宋晏殊蝶恋花原文

北宋晏殊蝶恋花原文

北宋晏殊蝶恋花原文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北宋 晏殊蝶恋花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北宋晏殊蝶恋花原文: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 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 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1/5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 作“无”。

赏析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上片重在写景, 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 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 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 正是抒情主 人公悲凉、 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罗幕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 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 感。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我爱古诗词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我爱古诗词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晏殊《蝶恋花》全诗蝶恋花宋·晏殊作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蝶恋花》注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作“无”。

鉴赏析晏殊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

古今写离愁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

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

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

如果说词上片对愁刻画是内倾幽深,那么词下片对愁展现则是外向悲壮,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诗词。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③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桓宣武:指桓温。

②袁彦伯:袁宏。

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

③足韵:补足一韵。

译文: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

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

如果用‘写’字足韵,就会更好。

”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桓温对王珣说:“当今不能不因为这件事推重袁氏。

”《袁彦伯作《北征赋》》3、《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蝶恋花 晏殊》

《蝶恋花 晏殊》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双燕离》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明月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有怀子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应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 床帏。忧愁不能寐,揽 衣起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 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 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 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 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 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 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 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 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 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 耆宿。有《珠玉词》。
拓展阅读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笔落惊风雨:
从词中任选一句, 做一赏析。
要求:符合诗词赏析的要求,不少于50字。
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 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 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 全词的警句。
独上高楼,依然无法排遣忧愁,因此欲寄情于 书信之中,却又无处可寄。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 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 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 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 “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 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 致。
“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所 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晏殊的《蝶恋花》全词及出处赏析

晏殊的《蝶恋花》全词及出处赏析

晏殊的《蝶恋花》全词及出处赏析晏殊的《蝶恋花》全词及出处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的《蝶恋花》全词及出处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晏殊的《蝶恋花》全词及出处赏析篇1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寒,③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点拨: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

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原文:
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
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

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

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

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

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

想寄一封信。

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原文及赏析

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宋] 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作品赏析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谭献《谭评词辨》)上阕从春光写起。

“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

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

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也惊起了双燕,穿帘而去。

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闺中的冷清;由筝声的惊燕,可知声音之激越,弹筝者心情之郁闷也可见一斑。

尽管全部是写景,但闺中人独处的难堪之情已经隐约可见。

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

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

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

“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

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最后一句由春光缭绕归结到春闺的愁思,一个“乱”字说明了心绪之乱,“无寻处”则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

经过这两句一点化,前面的景语全都变成了情语,令人回味不已。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

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

蝶恋花晏殊译文

蝶恋花晏殊译文

蝶恋花晏殊译文 导语:《蝶恋花 》 是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曲, 本采用于梁简文帝: “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以下是小编整理蝶恋花晏殊译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 考。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 何处。

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 温婉的格调、 谨严的章法, 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 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 凄 室内。

“轻寒”, 即是作者身之所感, 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 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 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 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孟郊 《古怨别》 :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 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 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 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 》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 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 鸟鸣这些动的景物, 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孤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 出了春涧的寂静。
对比
对比的手法容易和衬托混淆。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都是通过两个事物来 写的,用一个来突出另一个的特征,有主次 之分(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更加突出)。 而对比虽然也写两个事物,事物之间有不同, 但是诗人不是重在彰显一个事物,而是突出 两个事物的不同。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骨”,使得“朱门”的奢靡, 与贫者的“窘困”都得到表现。再如:李白 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 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飞。
请分析《蝶恋花》中的烘托手法
正衬:“槛菊愁烟兰泣露”,菊花笼罩着一层轻 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默默含愁;兰花上沾有露 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哭泣。以悲景烘托女子的 哀愁。
反衬:1.“燕子双飞去”,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 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以燕子双飞,反 衬出女子的孤独。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无 知无情,但主人公却埋怨明月的这一行为,有力 地反衬出女子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 境。
朗读鉴赏
蝶恋花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 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 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 知何处。
朗读全词
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词,初步体会词中的情感。 找出文章的词眼
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 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
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用了什 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槛菊愁烟兰泣露。
对比和烘托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 象 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 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 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 4.身临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于辛弃疾的 《青玉案》,谈欣喜 。
请分析《虞美人》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
诗人看到眼前美好的春花和秋月,感受到昨夜 吹进小楼的东风,是实写。由此想到不堪回 首的往事,雕饰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应该孩 子,只是那时的宫女已经不在了。虚实结合, 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
2、比喻和夸张
作者把无尽的哀愁比作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 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抒发作者怀念故国的无 尽悲哀之情,
燕借写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赏析“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 到晓穿朱户” ?
运用拟人和反衬。明月无知无情, 但主人公却埋怨明月的这一行为, 有力地反衬出女子在离愁别恨的煎 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境。
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
月亮无情反衬人有情 月圆人不圆
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起句写菊花笼罩着一 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 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愁”、“泣” 二字,借外物抒写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拟人手法 寓情于景(移情手法)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思考: “双飞”有什么意味?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双燕离》
蝶恋花
晏殊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词人。七 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 出身。多年身居要位,官拜宰相,范仲 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他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 有“宰相词人”之称,他吸收了南唐花 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 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 初祖” 。作品集有《珠玉词》。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 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 析。 (2)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 “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 “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 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 活泼有趣(析效果)。
景:碧树凋零 情:孤寂凄苦
孤独无依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拟人、烘托、反衬、寓情于景等。
总结全词
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将主人 公的主观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深 婉而含蓄地表现了临秋怀人那种执 著而真挚的感情, 深刻地
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
抓住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 3.揣摩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