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地面流水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及其堆积物(工程地质课件)

➢ 侧蚀向河岸方向侵蚀,使河流变宽变弯 ,破坏原有河岸。
➢ 下蚀和侧蚀是同时进行的,但河流上游 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
河流的侵蚀作用
➢ 下蚀作用: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底的 冲刷作用,又称为底蚀作用。
➢ 1.峡谷急流瀑布-在河流上游,河底纵 坡降大,水流速度快,底蚀作用最为强 烈。加上岩石性质构造条件的影响,常 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洪流的冲刷作用
冲沟形成过程示意图
洪流的冲刷作用
➢ 冲沟发育地区施工,应查明冲沟形成条件 和原因,研究冲沟的活动程度,有针对性 地进行治理。
➢ 剧烈发展阶段的冲沟:上部截断水源, 沟头、沟底和沟壁加固。
➢ 衰老阶段的冲沟:植物加固沟壁,以免支 沟重新复活;工程施工应尽量少挖方,新 开挖的边坡则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 剧烈发展阶段的冲沟:上部截断水源, 沟头、沟底和沟壁加固。
➢ 衰老阶段的冲沟:植物加固沟壁,以免支 沟重新复活;工程施工应尽量少挖方,新 开挖的边坡则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洪流的堆积作用--洪积层
➢ 洪积物: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搬运 力急剧减弱,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 呈扇形堆积下来,称洪积物。
洪流的堆积作用--洪积层
➢ 洪积层有下述特征: ➢ ①锥状时,称洪积锥,呈扇形时称为洪积扇。 ➢ ②洪积层成分较复杂,由沟谷上游汇水区内的岩
石种类决定。
➢ ③沟口附近堆积多,厚度大,颗粒粗大,越向外 堆积越少越薄,颗粒细小,具明显的分带性
➢ ④略具分选性和层理,洪积物具有一定磨圆度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 3.沉积的主要类型
➢ 三角洲——河水在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 ,动能明显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积 淤,其形状一般是呈向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 平地,称为三角洲。三角洲是重要的油气田分布区
描写流水流淌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流水流淌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流水流淌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1. 清晨的阳光如流水般洒在大地上。
2. 雨后的小溪,流水潺潺地流淌着。
3. 水流缓缓地流淌在石头之间,发出悦耳的声音。
4. 河水沿岸流淌,将岩石柔化成了浑然一体的艺术品。
5. 流水流淌,仿佛唱着一首动人的小夜曲。
6. 在小桥上静静地坐着,看着流水流淌,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
7. 清澈的流水从山间流淌而下,如同一条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
8. 流水绵绵不绝地流淌,似乎讲述着大自然的诗篇。
9. 流水在秋天的阳光下泛起微微的金色光芒。
10. 静静地坐在河边,看着水波荡漾,心中涌动出一股宁静的力量。
11. 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小溪的水流是如此清澈,仿佛洗去了尘埃的困扰。
12. 湖水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流淌出一幅动人的画卷。
13. 流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宛如天籁般的美丽。
14. 小溪流淌在花丛间,花瓣随着流水飘落,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15. 黄昏的时候,湖水倒映着夕阳的余晖,流淌出一份温暖的寄托。
16. 河水潺潺地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恩赐。
17. 流水从山坡间流淌而下,将草地染成了一片翠绿。
18. 清风拂过湖面,湖水泛起涟漪,流淌出一种恬静的美感。
19. 流水在林间流淌,伴随着鸟儿的欢呼,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20. 轻轻地踩在流水上,触摸到的是一种心灵的触动。
21. 月光洒在流水上,映射出一道银色的光芒。
22. 流水缓缓地流淌,给人一种安抚心灵的感觉。
23. 湖水波光粼粼,流淌着美丽的记忆。
24. 流水从高山奔流而下,汇聚成一道壮丽的飞瀑。
25. 清晨的露珠在太阳升起后流淌到地面上,如同黄金的液体。
26. 流水流淌,像是为大地奏响了一曲无与伦比的交响乐。
27. 河水沿着山间流淌,带走了大地的疲倦和尘埃。
28. 潺潺的小溪流淌在石头间,散发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9. 流水无声地向前奔流,宛如时间的步伐。
30. 水波荡漾的湖面,流淌出一份宁静与安详。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① 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枯水 位时的平直河湾。在中枯水位时这种河湾中的水流 一般来说中部流速快,两岸流速慢,形成微下凹的 水面,两岸表层水流向河中心汇聚,底层水为了补 充两岸流失的水量,向两岸流动,形成底部辐散型 的双向环流。 ②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平直 河道的洪水期。在洪水期河床横剖面上河床中部的 水量往往比两岸的水增加的快些。这时的水面略呈 上凸形,表层水从河流中心流向两岸,而两岸水为 了补充河流中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向中心,构造 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河流: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 狭长形凹地。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 河流地貌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水流 运动 特征
2)弯曲的河道中单向环流
在弯曲部分,由于水的流动呈弧形,那么 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其方向指向凹岸。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 这样就造成在弯曲边的水流横剖面上水面 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凸岸附近水 面低,比降的存在降造一个超压力,超压 力的方向指向凸岸。这个超压力正比于横 比降In
三、片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的变化,自上而下,一般将 坡地分为: (1)不明显冲刷带 (2)冲刷带 (3)淤积带 在坡面径流的作用 下,冲刷带和淤积 带将逐渐向上移动, 使坡积裙向上发展, 导致整个地区的地 势日趋和缓。
(1)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 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冲刷量顺坡随径流 的增大而逐步加大,使浅凹地在具有一定纵向 倾斜凹槽的下端逐渐变深,转化为深凹地。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悬浮 式
悬浮式搬运的主要是颗粒细小的砂和黏性土,悬浮于水中或 水面,顺流而下,如黄河中大量黄土颗粒就是悬浮式搬运。
1)物理搬运
跳跃 式
跳跃式搬运的物质一般为块石、卵石和粗砂,它们有时被急 流、涡流卷入水中向前搬运,有时则被缓流推着沿河底滚动。
滚动 式
滚动式搬运的主要是巨大的块石、砾石,它们只能在水流强 烈冲击下,沿河底缓慢向下游滚动。
在雨季或冰雪融化时,特别是在暴雨之后, 片流汇聚到沟谷中,常常形成汹涌的洪流。因水 量和流速大增,剥蚀力量增强,洪流以本身的水 体动力连同携带的泥砂和石块不断冲击沟底和沟 壁,使沟谷加深变宽的过程,称为冲刷作用。
洪流一旦冲出沟口,水流失去沟壁的约束 而散开,由于坡度和流速突然减小,搬运物迅速 沉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如图6-2所示。在洪积 扇上进行工程建设时,要注意洪积扇的活动性。 正在活动的洪积扇,每当暴雨季节,仍将发生新 的洪积物沉积。
图6-3 侵蚀基准面示意图
2)侧蚀作用 当流速较小或河道弯曲时,流水冲刷两岸,则形成侧蚀。这种侵蚀能使河床逐渐加宽。河水 在运动过程中横向环流的作用,是促使河流产生侧蚀的因素。此外,如河水受支流或支沟排泄的 洪积物及其他重力堆积物的障碍顶托,致使主流流向发生改变,引起对岸产生局部冲刷,这也是 一种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河流侧蚀现象。 在天然河道上能形成横向环流的地方很多,但在河湾部分最为显著,如图6-4(a)所示。当 运动的河水进入河湾后,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表层流束以很大的流速冲向凹岸,产生强烈冲刷, 使凹岸岸壁不断坍塌后退,并将冲刷下来的碎屑物质由底层流束带向凸岸堆积下来,如图6-4(b) 所示。
片流比较均匀地冲洗破坏斜坡表层的过程称为 洗刷作用。由于片流水流分散、水量小、流动慢、 动能小,一般只能冲走细小的碎屑物质,但它作用 面积大,故对地表的剥蚀作用非常显著。洗刷作用 的强度与气候、地面坡度、岩性和植被有关。
第二、三节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
谷底沉积作用谷底包 括两部分。一部分是 被河水所覆盖的河床, 在河床上产生的沉积 作用称河床沉积;另 一部分是平水位时谷 底未被河水所淹没的 平坦地形——河漫滩。
侧蚀作用的横向环流
河流的侧蚀作用
由于河水惯性离心 力的作用使河水冲向弯 曲河床的凹岸,造成凹 岸被侵蚀。而凸岸水流 减缓,在凸岸河水携带 的泥沙就会沉积,河床 不断加宽,河曲的曲度 变大,形成蛇曲河。蛇 曲河最后会裁弯取直。 废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 轭湖
凹 岸 侵 蚀 凸岸沉积
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侧蚀作用
工程地质特征 与残积层的区别 工程评价
坡积物(山地坡积物、山麓平原坡积物)
坡积物特点: ①碎屑棱角分明、分选性不好、磨圆度差
②矿物成分单一,山上为何岩石,其坡积物就为其碎屑
③厚度变化大,一般中下部较厚,向上部歼灭变薄 ④坡积物与下伏基岩没有成因上的直接关系 ⑤孔隙度大,渗透性好,承载力差,且容易产生滑动
河漫滩沉积
心滩地貌
谷底沉积作用
河 床 中 的 地 貌
黄 河 流 经 黄 土 高 原 段 卫 星 图 片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口沉积作用河口是河流最主要的沉积场所。当河流 入湖泊、海洋时受湖水或海水的顶托,流速迅速减小, 使河水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大量机械搬运物质在 河口沉积下来。另一方面由于湖水、海水中富含有电 解质,当河流中以胶体搬运的溶运物与湖水、海水相 混合后,海水中的电解质破坏了胶体的稳定性,致使 胶体凝聚,而沉积在河口。 在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的地方,河流沉积物常形 成锥形的沉积地貌(其外形象三角形)称为三角洲。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洪流的搬运作用:洪流以自身的动力将堆积物及侵蚀产物搬离原地的 作用。其特点为:以机械搬运作用为主、大小混杂,但略具层理。
洪积扇:当洪水出沟口后,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迅速下降,
洪流的活力急剧降低,所挟带的碎屑物迅速堆积下来组成扇状的沉积 地形,称为洪积扇 。其沉积物称为洪积物。
(冰期),致使河床抬高或侵蚀基准面降低,下蚀复苏;二是气候变化, 如由干燥转为潮湿,结果水流量增加,河流得以重新进行下蚀。
河流阶地的类型
2、河流阶地的类型 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和地形特征的不同,可将阶地分为堆
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三种类型。
●堆积阶地:阶坡与阶面都是冲积物 ●基座阶地:阶坡是基岩,阶面为冲积物
的顶托作用,使河流的下蚀作用停止,此时的湖水或海水的水面是河流
下蚀作用的极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侧蚀作用
2、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流通过自身的动力及裹挟的砂石对河床两岸或谷坡的破坏作用。
侧蚀作用主要由于弯曲的河道处形成的单向环流不断对凹岸侵蚀, 使其后退。同时将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搬运至凸岸堆积,使凸岸不断延
第三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一、河流概述
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
然水道的通称。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
统,这就是水系。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
陆湖泊或沼泽,或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 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 破坏,这个过程称侵蚀作用。 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一个线状延 伸的凹地,称为河谷。河谷由下列 要素构成。 谷底:河谷底部较平坦的地方。 包括河床:河谷底部常被水流占据 的部分;河漫滩:河水泛滥时才会 被淹没的谷底部分。 谷坡:河漫滩两侧向上延伸到顶 部的斜坡部分。 谷岸(河岸、谷缘):与谷坡相 连的顶部两岸部分。
地面流水的概念

地面流水的概念地面流水是指地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流动状态。
这种流动是由于降雨或融化的雪水等形成的大量水分在地表上聚集而形成的。
地面流水是水文循环中的一部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面流水的形成主要受到降水量、土壤渗透性、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地面流水的形成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山区,由于地形起伏,地面流水较快地向低洼处流动,形成山间溪流和河流。
而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面流水会较为均匀地分散流动,形成河川、湖泊和浅滩等。
地面流水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面流水对地表和土壤的侵蚀作用是一种自然力量。
当降雨较为剧烈时,地面流水会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和植被覆盖,造成土壤贫瘠和水土流失。
其次,地面流水还是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面流水聚集的地方,往往形成湖泊和河川,这些水源对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地面流水的分布和流向也会对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重要的影响。
地面流水的管理和利用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利用地面流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建设水库、灌溉系统和水源保护区等设施,可以将地面流水有效地收集、存储和利用,满足农业灌溉和人类生活用水的需求。
其次,加强对地面流水的治理和保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现象的发生。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植被恢复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减少地面流水对土壤的冲蚀,保护农田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加强监测和预测地面流水的分布和流向,可以提前预防洪涝等水灾事件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结来说,地面流水是地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流动状态,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面流水的形成和流向受降水量、土壤渗透性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地面流水的管理和利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保护生态环境和减轻水灾的影响。
施工流水段划分

第1节施工流水段划分根据结构特点,平面尺寸和工程量,来对地下室结构和地上结构划分流水段。
结构施工时,根据结构设计形式和工程量,以及后浇带的位置等来划分各自相应流水段,以取得相同的流水节拍,均衡流水。
见地下结构、地上结构流水段划分图。
3.2.1 结构施工顺序及流水段划分总体工艺流程:底板下独立柱基挖土→钎探验槽→柱基垫层、底板垫层下焦渣、垫层砼→独立柱基钢筋、模板、砼→独立柱基四周回填土(柱基较深部分)→底板钢筋、模板→底板砼→铺250 厚级配石→地下室地面钢筋、砼→地下室墙柱钢筋、模板、砼→地下室顶板模板、钢筋、砼→扇形无地下室部分独立柱→基槽回填土→外脚手架搭设→首层墙柱钢筋模板砼→梁板模板、钢筋、砼→二层结构、三层结构、四层结构、屋凸部分结构→屋凸部分局部钢结构→扇形部分屋顶网架安装由于施工工期紧迫,地下室底板上铺250 厚级配砂石以及地下室地面,由于占用工期时间较长,且地面需养护,决定在结构施工中后做,先保证结构地下室底板的支模和施工,待地下室拆模后,再组织专门的作业队进行施工,这样安排不会占用工期,可加快施工进度。
另外考虑到结构施工进行至首层时,地下室外回填土工序有可能尚未完成(如下雨造成回填土工序滞后时),但地上结构施工又不能停止时,考虑采用备选方案为:首层结构施工时采用挑架(具体见脚-03 图所示),这样既可以保证地上结构的连续施工又不影响地下室回填土的施工。
回填土完成后,再正式搭设外双排脚手架。
(1)地下部分结构流水段划分:基础底板、柱基、外墙按照后浇带的位置自然划分为七个流水段(见流-1,流-2 图所示)。
地下一层梁板划分为10 个流水段(见流-3,流-4 图所示)。
地下结构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底板下独立柱基挖土→钎探验槽→柱基垫层、底板垫层下焦渣、垫层砼→独立柱基钢筋、模板、砼→独立柱基四周回填土(柱基较深部分)→底板钢筋、模板→底板砼→地下室墙柱钢筋、模板、砼→地下室顶板模板、钢筋、砼→扇形无地下室部分独立柱→基槽回填土(2)地上部分结构流水段划分:一、二层平面结构按照10 段进行流水(见流-5,流-6 图所示),立面结构按照10 次周转完毕;三、四层平面结构按照9段进行流水(见流-9,流-10、流-11、流-12 图所示),立面结构按照9 次周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等的变化,河流的水文状况控制了河流的 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
河流的类型
曲流河 辫状河 网状河
河流的侵蚀作用
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包括水流的 冲蚀作用和其所携带的碎屑物的磨蚀 作用。
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 (vertical erosion):使河谷加深;侧蚀 作用(lateral erosion):使河谷拓宽。
坡积物(diluvial):片流携带的碎屑物堆积 下来形成的沉积产物称坡积物,由于坡积 物散布的形态呈衣裙状,因此通常称“坡 积裙”。
坡积物的特点:①成分与组成斜坡的基
岩大体一致(近源);②以细粒沉积物为 主,包括(细粒的砂、粉砂和粘土等), 当坡度较大时也可夹带较粗大石块;③磨 圆度差,分选性不好(因搬运距离不远) ;④常见粗碎屑组成的透镜状层理顺斜坡 分布。
洪积扇的特点:①粒径以沟口向外逐渐变
细(具一定的分选性);砾石→砂→粘土; ②具一定的磨圆度,粗大砾石与沟底和沟壁 撞击和摩擦,棱角被磨圆;③大砾石的扁平 面往往向沟口方向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河流概述
河流(river):是陆地表面有固定水道的常年 流水。 一、河谷和水系 1.河谷(river valley):被河水改造和开凿的 线状谷地; 2.河谷要素:谷坡(valley wall):河谷两侧的 斜坡; 谷底(valley bottom):谷坡限定的平坦部分; 河床(河槽,stream bed):谷底中常年有水 的部分。
下蚀作用
下蚀作用强度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流速, 组成河床的岩石性质、流水中的泥沙含量, 山区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形成“V”形 谷(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底宽度)。 向源侵蚀作用(retrogressive erosion):下蚀 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 有向源头方 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向源头使河流延伸的 侵蚀作用,称向源侵蚀作用
单向横向环流:当水流进入弯曲河段岸壅水,底流从凹岸流向凸岸,形 成单向横向环流。
涡流(eddy current):当水流在前进 道路上遇到障碍时,会发生一种 与水流方向垂直的螺旋状水流, 称涡流。
地面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 片流的流速和流量较小,只能对山坡上的松散 土层产生较均匀的破坏作用,称洗刷作用 (sheet wash)。 斜坡的不同部位的洗刷强度不一样: 坡顶只能发生溅蚀(rain erosion); 斜坡的中部是主要的洗刷作用地带; 斜坡的下部坡度缓,是主要的沉积作用地带;
10地面流水
第七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面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二、河流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 2、河流的搬运作用 3、河流的沉积作用 4、河流阶地、准平面和夷平面
一、地面流水(flowing surface water) 的分类
1、按水源补给特点 常年流水(permanent flowing water)(稳 定水源)
裂点(knick point);瀑布(water fall);急 流(rapids)。
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指河 流注入水体的水面,一般代表下蚀作用 的极限。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海平 面;支流注入主流时,主流河面是支流 的侵蚀基准面;一些阶梯状的河床,每 一个阶梯平台可以认为是其上游河 段的侵蚀基准面。
紊流(lurbulent flow):质点运动轨迹是不规 则状态
环流(circular current):水质点作螺旋形运动,在过 水横切面上的投影为环状。
横向环流:环流轴线与水流方向一致的环流。 双向横向环境:顺直河道的主流线一般位于河床中
央,平水期水流在河面形成由两岸向中央壅水的表流 ,沿床底形成由中央向两侧幅散的底流,形成发育于 主流线两侧的对称双向横向环流,洪水期则相反,形 成反向双向横向环流。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洪流较片流具较大的侵蚀能力和搬运 能力。
冲沟(gulch):洪流侵蚀沟底,冲刷沟 壁(冲刷作用(scouring)),由于冲刷使沟 底加深,沟壁崩塌,形成有清晰沟缘和 较陡沟壁的冲沟——洪流侵蚀结果。
洪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洪流具有较 大的搬运能力;
洪积物(diluvium)和洪积扇(diluvial fan):洪流 流出沟口后,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 骤然减弱,会使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洪积 物。洪积物常堆积成倾斜的扇形,称洪积扇。
深切河谷
黄果树瀑布
维多利 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尼加拉大瀑布
河流的袭夺(river capture):当分水岭两侧 河流的侵蚀能力不同时,侵蚀能力强的水 系可以把侵蚀能力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 流袭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袭夺。
袭夺弯(elbow of capture):当河流袭夺现 象发生后,被袭夺河的上游或支流以急转 弯的形式流入新的水系,这个急转弯称袭 夺弯。
暂 时 性 流 水 ( temporary flowing water)(不稳定季节性水源)
片流(sheet flow):无固定水道; 洪流(flood flow):洪水期沿沟谷流动 的水流。
二、地面流水运动状态分类
按内部质点的运动轨迹:
层流(laminellar flow):质点的运动轨迹彼此 平行,并且平行水流方向。
3.水系(drainage system):由河流和注入它的支 流组成的地面水流网。 分水岭(water divide):相邻两个水系的分界。
水系分区(据地质作用类型):支流汇聚
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干流运输区:以搬运 作用为主;散流堆积区:以沉积作用为主。
水系类型:树枝状水系、格子状水系、放 射状水系、平行状水系和羽毛状水系。
断头河(beheaded river):被袭夺的河流
侧蚀作用
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两侧和河谷谷 坡的破坏作用,称侧蚀作用。 侧蚀作用的结果是使河谷展宽,河床变弯曲。
河曲(meander):由于侧蚀作用使河床产生的 连续弯曲;
蛇曲(自由曲流)(free meander):极度弯曲 的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