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堆载预压设计
堆载预压施工方法及工艺

堆载预压施工方法及工艺预压法处理路基的目的是加快地基土沉降变形,减少路基运营后的工后沉降量,降低工程投资。
采用预压地段应先安排路堤施工,保证路堤填土竣工后不少于一年以上的预压时间,路基剩余沉降量控制在无砟轨道路基要求的沉降允许范围内。
路基填筑施工至基床表层底面后,开始填筑预压土方,堆载预压土方的底面应铺一层土工布,设计超载预压土的高度一般不大于2.5m。
预压完成后达到沉降控制要求后,清除预压土及土工布,并采用重型机械追密碾压后再填筑基床表层。
堆载预压施工工艺见图2.5.1-18。
路基填筑施工至基床表层底面铺设土工布填筑预压土方至设计高度沉降观测沉降稳定或达到控制要求卸载重型机械追密碾压堆载预压施工工艺框图沉降观测施工方法及工艺路基沉降观测是路基工程施工的程序之一,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内容:地表变化、路堤基底沉降观测、路基面沉降观测、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观测、松软土路堤填筑变形监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级水准测量。
具体观测方法如下:①人工巡回观察地表变化:由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沿着线路巡回观察路堤外貌的微小变形、微小裂缝及其发展情况;路堤坡脚附近地面的微小隆起和出水现象等。
若有以上现象,则考虑缓填或停填。
②地面沉降及边桩位移观测:采用沉降观测板配合观测桩的方法进行地面沉降及位移观测。
③观测的频率:在填筑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观测,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
填筑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监测1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监测一次,以后每个月监测一次至验交运营。
观测后及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进行沉降及位移结果分析。
堆载预压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XX地区,施工范围包括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内土层主要为松散填土、粉质黏土、黏土等,地基承载力较低,需进行地基处理。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本项目采用堆载预压施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堆载预压施工工艺,了解施工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 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堆载预压材料,如砂石、土工布、排水板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设备准备:提前准备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施工人员准备: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三、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1. 施工流程:(1)场地平整:清除场地内的障碍物,平整场地,确保地基表面平整。
(2)铺设土工布:在平整好的场地上铺设土工布,确保土工布拉直、平整、紧贴地基表面。
(3)铺设排水板:在土工布上铺设排水板,排水板应紧贴土工布,并留出一定间距。
(4)堆载预压:根据设计要求,将砂石等材料分层堆载于排水板上,严格控制堆载高度和荷载。
(5)沉降观测:在堆载过程中,定期进行沉降观测,确保地基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6)卸载:预压期满后,按照设计要求卸载,并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
2. 施工参数:(1)堆载高度:根据设计要求,堆载高度一般为2.5~4.5m。
(2)堆载材料:选用中砂、粗砂等材料,含泥量不大于5%,渗透系数宜不小于0.01cm/s。
(3)堆载速率:堆载速率控制在每天0.5~1.0m,确保地基均匀沉降。
(4)沉降观测周期:预压期间,每10天进行一次沉降观测,预压期满后,每周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 材料检验: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过程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路基预压施工技术方案三篇

路基预压施工技术方案三篇篇一:路基预压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我标段的起止桩号为K90+200~K91+851,从K91+371~K91+851为安乡河引桥,路基主要为安乡互通立交,互通立交的起止桩号为K90+200~K91+260。
全线图纸设计堆载预压方量:138029m3。
主线路基标准宽度26米,0.75米(路肩)+11.25米(行车道)+2米(中央隔离带)+11.25米(行车道)+0.75米(路肩)。
互通立交范围内主线和匝道的交叉处有渐变段,施工时要注意逐桩宽度。
A匝道设计双车道,起点到收费站段路基标准宽度15.5米,收费站至AK0+680段路基标准宽度21米,AK0+680-AK1+341为12米;B、C、D、E匝道为单车道,路基标准宽度8.5米。
匝道交叉处有渐变段,施工时要注意逐桩宽度。
我标段路基预压处理方法有超载预压和欠载预压。
超载预压材料采用黏土预压。
预压段落高程具体布设见附表。
二、施工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我标段超载预压的施工路段为:K90+200~K91+373、AK0+488-AK1+341、BK0+000-BK0+130、CK0+126-CK0+411、DK0+130-DK0+430;欠载预压段为:K91+321-K91+386 、AK0+000-AK0+488、EK0+093-EK0+402计划首项预压施工段落为:K90+888~K91+210;计划开工时间:20XX年3月20日开工,20XX年4月30日结束。
4、施工任务划分根据我标段工程特点、交通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总工期等因素作总的施工部署,我合同段投入2个工区预压施工队同时展开施工,总体由副经理曾俊雄组织生产全面安排。
5、主要人员:(一)路基预压施工方案:利用普通粘土进行堆载预压;工艺流程:路床顶交验——申请预压——施工放样——加载——沉降观测——补载(如果预压期内沉降大于15cm)——预压土的验收——卸载路床顶交验: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标高后,由我标段项目部质检体系对上路床压实度、路床高程、横坡、边坡等进行自检,合格后报驻地监理进行抽检;并由总监办、项目公司工程处、质检处、工作组共同验收。
道路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设计

道路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审批: __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__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部年月曰目录1、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3)3、主要工程量 (3)4、施工工艺流程 (3)5、施工准备 (4)6、工期安排 (4)7、路基堆载预压施工 (5)8、安全保护措施 (9)9、环境保护措施 (9)10、堆载预压质量控制措施............................... 10 附表:路基堆载预压施工进度计划表1、编制依据1.1施工合同;1.2施工图纸及勘察工点报告;1.3现行施工规范及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4相关文件及业主要求。
2、工程概况2.1 (工程情况简介)。
2.2 (地质报告描述),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固结缓慢的特点。
设计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分段采用了超载预压地基处理和超载预压结合排水板地基处理等地基处理方式。
3、主要工程量根据设计图纸,_______ 各共有段软土路基超载堆载预压处理段。
路基超载堆载预压总长度为_____ ,超载堆载预压段落路基断面形式为路堤以及浅路堑,地基处理措施为冲击碾压。
各段处理范围及数量见下表:施工准备f测定施工范围f清表或清淤整平路基f填筑cm厚碎石垫层f开挖排水沟―铺钢塑格栅一填筑石渣一超载预压一卸载5、施工准备5.1人员准备成立2个路基堆载施工队,其中施工员2人,技术负责人2人,工点技术员2人, 沉降观测小组1个,专业负责路基堆载工程的施工。
作业人员除各种机械操作手外,配备熟悉铺设土工布的技术工人10人,其他普通工作人员20人,负责防止污染层的铺设和清除,堆载工作面的修整,以及清除预压土时,需要人工作业的部分。
5.2机械配置5.3 材料准备5.3.1钢塑格栅:型号TGSG808型,材料技术指标:格栅纵横向拉伸力均》80KN/m断裂延伸率w 3%结点强力》50M5.3.2石渣:路床(结构底0〜80cm)范围内粒径w 100mm路堤(结构底80〜120cm)范围内粒径w 150mm路堤(结构底〉120cm范围内粒径w 500mm超载部分(设计路基顶以上0〜80cm)粒径w 100mm超载其余部分w 500mm5.4场地准备5.4.1供电电源就近由施工现场配电箱供给。
路基堆载预压解读

5.2.3较高段路基堆载要求 在区间路基堆载土较高的地段,沿路基横断
面两侧纵向呈1:1的斜坡,堆草袋码边,防 止边坡垮塌污染路基。先把编织袋装好预压 土,注意不要装的太满,草袋口朝路基内侧 方向堆码,且与区间路基预压土同步施工, 砂袋堆放要整齐、密实,并相互交错压实。 5.2.4非AB组填料堆载预压要求 在非运架梁通道上的路基预压采用隧道弃碴 进行施工,隧道弃碴级配要大小搭配均匀, 填筑方法同A、B组填料施工,
5.2.7施工注意事项 (1)预压土填筑横断面边坡坡率为1:1、
纵向边坡坡率为1:2。 (2)站场内岔区正线路基的预压必须连同 侧股范围内的路基一起进行,防止道岔范围 内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影响高速道岔安装 质量。 (3)未经设计书面同意,严禁擅自采用超 载预压方式代替(或减少)预压时间。 (4)注意沉降板测杆和PVC管的接长,处 于运梁通道上的路基,应考虑露出预压土面 的高度。
(5)压实检测 在每一填层碾压三遍后即用K30 平板载荷仪、Evd、 核子密度湿度仪分别按检测频率检测地基系数K30、 动态变形模量Evd、孔隙率n。在使用核子密度湿 度仪进行检测的同时,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 进行平行对比试验,以核准核子密度湿度仪的测 试数据。压实标准为地基系数K30≥15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40Mpa,孔隙率n<28%,压实 系数不小于0.89(压实后湿容重不小于 18.2KN/m3),检测频率按《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 规定,确保预压荷载的压实与稳定。
⑵位于运架梁路基段预压土必须使用AB组
填料,预压土底层压实标准为:地基系数 K30≥130Mpa/m、动态变形模量 Evd≥40Mpa、孔隙率n<31%,其表层铺设 20cm厚级配碎石+5%水泥,压实标准为: 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 Evd≥50Mpa、孔隙率n<28%。
铁路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

铁路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6、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7、TB10018-2003《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8、《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路基通用图》;9、《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施工图》。
二、工程概况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6标段自DK930+329.68至DK1015+000,线路长度84.670km,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瓜州县境内。
线路自瓜州县柳园乡DK930+329.68引出,大致平行既有兰新铁路南侧布线,引线于峡口车站附近至本段终点DK1015+000,沿线设柳沟南站和石板墩南站。
本工区管段起讫里程DK955+600~DK983+693,全长28.093公里,根据设计要求,管段内所有路基均需进行堆载预压,堆载预压段落路基断面形式为路堤以及浅路堑,地基处理方式为重夯、强夯以及挖除换填渗水土。
路基段经过地基处理后,进行路堤填筑作业,当路基的基床底层填筑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应进行堆载预压,变形观测和路基沉降分析评估,待路基沉降稳定后,卸载预压土,进行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施工。
三、堆载预压的设计要求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堆载预压措施加速沉降的发生,堆载预压土方采取顶部宽度为8m、高度为3m、边坡坡度为1:1的梯形断面。
在堆载预压实施前应先在基床底层顶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150kg/m2,CBR顶破强度不小于2.0KN),施工中应防止破坏土工布,以防止地表降水渗入基床底层。
四、堆载预压目的列车与轨道荷载在工后沉降计算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不采用堆载预压地基处于欠载状态,路基在上部轨道结构和列车荷载加上后,势必要产生沉降。
路基堆载预压

6.3施工监测频次及要求 ①成立专门观测小组,按照定人、定仪器、
定测法的原则管理,测量精度达到二级水准 测量标准,并定时复核工作基点。 ②沉降观测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 测量精度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预压土 填筑期间每天观测一次;运架期间前一周每 天观测一次,一周后按正常的预压观测频次 进行。当路堤中心地面沉降每昼夜大于 1.0cm、坡脚水平位移每昼夜大于0.5cm或 沉降量突变时,应停止填筑或梁车运行,分 析原因,采取加固措施,并加密观测频次。
⑶充分投入劳动力、机械设备和物资。提前
准备施工需要的各类材料;保证进入施工现 场的人员为熟练工、机械机况良好,数量足 够;物资备料充足,满足施工需求。 ⑷充分了解工程技术难点,针对技术难点采 取切实可行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做到技术 准备先行,技术交底超前。
7.2 质量保证措施 ⑴选择优质的预压土,合适的碾压机械,填筑过 程中,分层碾压,确保压实厚度,填筑过程中, 安排专人进行试验检测压实度; ⑵施工过程中,做好临时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浸 泡预压土; ⑶在填筑预压土之前,在基床底层顶铺设土工布, 隔离路基防止预压土污染路基,预压土顶面必须 反包,确保路基填筑不被污染; ⑷做好工后沉降桩的保护,确保路基工后沉降观 测的及时和数据准确,为预压土卸载提供合理的 依据; ⑸充分保证预压时间,在沉降观测数据合格,通 过沉降观测结果评估完成后,方可卸载。
(5)压实检测 在每一填层碾压三遍后即用K30 平板载荷仪、Evd、 核子密度湿度仪分别按检测频率检测地基系数K30、 动态变形模量Evd、孔隙率n。在使用核子密度湿 度仪进行检测的同时,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 进行平行对比试验,以核准核子密度湿度仪的测 试数据。压实标准为地基系数K30≥15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40Mpa,孔隙率n<28%,压实 系数不小于0.89(压实后湿容重不小于 18.2KN/m3),检测频率按《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 规定,确保预压荷载的压实与稳定。
堆载预压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占地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工程主要建筑物为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包括地下车库、商业裙楼和塔楼。
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本项目采用了堆载预压施工技术。
二、施工目的1. 通过堆载预压,加速地基土的固结,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减少地基沉降,降低地基变形,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 优化地基土的应力状态,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
三、施工工艺1. 堆载材料选择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地基土主要为粉质黏土,堆载材料应选择砂石等粗粒材料,以加速地基土的固结。
堆载材料粒径应控制在20-50mm之间,含泥量不大于5%。
2. 堆载厚度设计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建筑物荷载,堆载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堆载厚度应大于地基土层厚度的2/3。
(2)堆载厚度应使地基土的固结度达到80%以上。
(3)堆载厚度应考虑施工期间地基土的变形。
根据以上要求,本工程堆载厚度设计为6米。
3. 堆载施工工艺(1)场地平整:首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场地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2)铺设排水系统:在堆载区域铺设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井等,以排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积水。
(3)堆载材料运输:采用自卸汽车将砂石等堆载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堆载。
(4)堆载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对堆载材料进行压实,确保堆载厚度均匀,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5)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堆载厚度、密实度、地基沉降等指标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全面管理工作。
(2)设立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施工过程监督等工作。
(3)设立质量安全管理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4)设立物资供应部,负责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工作。
2. 施工管理(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四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一标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编号:版本号:发放编号:编制:复核: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铁四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一标项目经理部八分部年月目录1 编制依据和原则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2)3 施工部署 (3)3.1 施工准备 (3)3.2 人员配置 (4)3.3 机械设备 (5)4 进度计划 (5)5 施工方案 (6)5.1 技术要求 (6)5.2 堆载预压 (6)6 施工监测 (9)6.1 施工监测目的 (9)6.2施工监测内容 (9)7 进度、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5)7.1 进度保证措施 (15)7.2 质量保证措施 (16)7.3 安全保证措施 (16)1 编制依据和原则1.1 编制依据⑴合福铁路路基工点设计图及设计交底等设计文件;⑵《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⑶《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⑷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施工图设计路基工程参考图集;⑸《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实施细则》⑺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资源。
1.2 编制原则⑴京福公司和局工程指挥部要求的总体工期、质量目标的原则;⑵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认真核对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⑶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要求,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⑷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工艺,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⑸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原则;⑹遵循本企业贯标机制的原则。
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2 工程概况区间路基(DK25+000~DK32+058)堆载预压情况统计见下表。
表1 区间路基堆载预压情况统计表上述表中的路基地段,地基处理分别采用CFG桩、钻孔桩、旋喷桩或挖除换填加固处理,路基本体和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为解决地基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上述路基采用堆载预压方式处理,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根据工后沉降观测结果,分析和推算卸载时间。
3 施工部署3.1 施工准备首先,测量放出路基基床底层边线,按照设计宽度,对其进行刷坡。
保证路基宽度,定位出堆载预压宽度。
其次,为了保证路基预压土填筑的线形,在两侧堆码袋装土。
准备好线和坡度尺,做好堆载预压土的坡度。
准备足够数量的堆载预压土,我管段堆载预压土源于区间路基路堑开挖段弃土,根据设计数量计算,挖方弃土数量满足堆载预压土数量。
弃土场位置平面图如下:弃土场平面布置图表2 土方调配表3.2 人员配置区间路基堆载预压土填筑施工的管理人员见人员配置表。
表3 路基预压土填筑施工管理人员表3.3 机械设备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
具体的配备方法是: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协调配备挖、装、运、平整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表4。
表4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4 进度计划根据京福公司和局工程指挥部节点工期要求,我分部路基2013年7月30日应具备无砟轨道施工条件。
堆载预压2013年2月前完成,以此作为节点工期,制定我分部路基堆载预压节点工期,根据实际情况,并根据我分部施工现场情况,具体施工进度安排见表5。
表5 堆载预压施工进度安排5 施工方案5.1 技术要求路基堆载预压是高速铁路路基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之一,位于软土地基、土质地基上的区间路堤均需要进行堆载预压,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以控制工后沉降。
无碴轨道正线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一般路基不大于15mm,路桥交界过渡段沉降不大于5mm。
堆载预压荷载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
5.2 堆载预压5.2.1铺设土工布当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完成后,先在填筑面上铺一层土工布(幅宽不小于5m),并考虑10%搭接,以防止预压土污染路基,然后进行预压荷载填筑。
预压土填筑过程中第一层填筑土采用轻机具摊铺后压实,防止压破土工织物。
5.2.2预压土填筑(1)工艺概述自卸汽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检查含水量,含水量适宜时推土机摊铺初步整平,然后用平地机精平,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按规定碾压。
堆载预压荷载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
预压土填筑每层厚度不大于0.4m,填筑完成后采用中型碾压机具压实。
预压土柱高度应根据应严格按设计原则进行控制,预压土柱高度指土柱顶面相对于基床表层顶面的高差。
预压土填筑横断面边坡坡率为1:1、纵向边坡坡率为1:4,填筑完成后将土工布回折于预压土顶面每侧不小于3m,并用土压好,防止预压土流失,污染坡面。
堆载预压土处理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地面线堆载预压处理纵断面设计示意图(2)卸料控制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20 延长米范围内的卸料车数,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地。
(3)压实后湿容重不小于18KN/m3 (1.8t/m3)。
5.2.3预压土卸载预压达到六个月时,由建设单位组织,根据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确认,分层进行卸载,卸载过程中不得污染已施工完成的路基。
卸载完成后进行基床表层和轨道结构施工。
5.2.4施工注意事项(1)未经设计书面同意,严禁擅自采用超载预压方式代替(或减少)预压时间。
(2)在填筑期间注意对沉降板测杆的保护,按设计要求设计临时沉降板和沉降监测桩。
(3)施工中注意临时排水,预压土填筑时每层填土表面填成2~4%的向外排水横坡,及时排除路基表面雨水至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内。
6 施工监测6.1 施工监测目的(1)预压期间应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连续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地基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评估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是否卸载进入下一道工序。
(2)预压填土、预压期内及运架梁期间,必须对路基沉降和边桩位移进行观测,及时掌握路基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6.2施工监测内容表6 沉降和位移观测断面有预压时沉降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型-2)A型沉降监测断面说明:1、当路堤基底存在压缩层时采用A型沉降监测断面。
2、元件组成:(1)有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面中心设置1个沉降板;路堤基底中心及两侧(路肩处)分别各设置1个沉降板;路基并于两侧坡脚外2~10米处埋设位移边桩。
图(A型-1)(2)无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路堤基底中心及两侧(路肩处)分别各设置1个沉降板;路基并于 两侧坡脚外2~10米处埋设位移边桩。
图(A型-2)3、位移边桩仅于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地段设置。
有预压时沉降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B型-2)B型沉降监测断面说明:1、当路堤基底无压缩层时,采用B型沉降监测断面。
2、元件组成:(1)有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面中心设置1个沉降板。
图(B型-1)(2)无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
图(B型-2)基底存在压缩变形层有预压时沉降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D型-1)基底存在压缩变形层无预压时沉降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D型-2)D型沉降监测断面说明:1、当路堑基底存在压缩层地基时,采D型沉降监测断面。
2、元件组成:(1)有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面中心设置1个沉降板;于路基面的中心处换填基底埋设1个沉降板。
图(B型-1)(2)无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于路基面的中心处换填基底埋设1个沉降板。
图(D型-2)(1)基底沉降监测:延用施工期的中心沉降板监测系统。
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临时沉降观测板和沉降监测桩,每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
随着预压土柱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加高,填土、碾压过程中采取围护措施进行保护,测管出露预压土顶面控制在30cm以内,预压卸载时分段拆除,观测连续。
(2)路基面沉降监测:在预压土方底部(即基床底层顶面)布置临时沉降板,埋置要求和构造同正式中心沉降板,随预压土填筑而接高,位置尽量靠近基底中心沉降板,便于集中进行观测、管理、数据对比等。
预压卸载时分段拆除,观测数据接入后续的正式路基面观测桩。
注意正式中心沉降板与临时沉降观测板的区分,利用红漆进行喷涂区分。
(3)沉降板的埋设:沉降板由300×300×8mm的沉降板、测杆(φ40mm渡锌铁管)及保护测杆的φ75mm铁管组成。
沉降板埋设在路基基底面上。
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逐段接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在埋设点地面挖300×300mm的土坑,坑内铺5cm左右的黄砂,整平压实,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黄砂填实并用水准尺校正板面水平,再回填10cm厚土整平夯实,然后将铁管垂直套住测杆置于土面上,使其与沉降板保持10cm以上距离,在套管四周用土堆实,使其稳固,用水准仪连续数日观测测杆顶端的高程,确定初始高程。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使沉降板(杆)不受破坏,沉降板周围1m范围内采用人工填筑,小型夯实机压实。
6.3施工监测频次及要求⑴成立专门观测小组,按照定人、定仪器、定测法的原则管理,测量精度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并定时复核工作基点。
⑵沉降观测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
预压土填筑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填筑完毕后第1个月每周1次,第2、3个月每2周1次,3个月以后每月1次。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
⑶对测量结果及时计算整理,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进行分析研究。
7 进度、质量、安全保证措施7.1 进度保证措施路基堆载预压,由于工期紧张,且施工受雨季影响较大,因此施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以保证总体进度目标的实现。
为此制定相应的措施:⑴认真分析,编制预压土填筑计划,做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⑵选用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施工队伍施工,确保施工过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