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九年级上册化学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精选

九年级上册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精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题精选1.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2.电解54克水,可得到6克氢气。
3.化学反应:5.6克A和7.3克B生成12.7克C,所需A 的质量为14.6克。
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4:3:2.5.用氢气还原+2价金属氧化物a克,得到金属b克,则该金属的原子量是4b/(a-b)。
6.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最多的是Mg。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4:3:2.8.4克氧气可跟2克氢气完全反应。
9.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5克。
10.在化学反应中,6克物中,A、B两元素质量比14:3,与足量的反应后,得34克,则化合物中A的质量为17克,B的质量为4克。
11.用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得到2克氢气,则消耗铝和铁的质量比为3:2.12.2.3克钠、2.4克镁、2.7克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按钠、镁、铝的顺序得到氢气的质量比为1:2:3.13.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2:3:2:1.1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还原8克氧化铜,应该通入氢气的质量大于0.2克。
15.托盘天平调至平衡,在两盘烧杯中各盛98克10%的硫酸,向两边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足量Mg、Zn欲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Mg和Zn的质量分别是98克和10克。
四、答案:(1)①2:1,②1:2;(2)1:14:16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各气体的___比例,从而得出质量比例。
对于第二问,可以先求出氧气的质量,再用总质量减去氧气的质量得到混合气体中CO和的质量。
五、1.答案:AD根据实际产生的氢气质量,可以判断出铁片中所含的金属是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
通过计算不同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可以得出只有镁和铝可以符合条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教新课标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3.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教学重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X(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例题:某实验室中需要氧气进行实验。
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2H 2O 通电===2H 2↑+O 2↑36 4 32x yg x 6.13236=,x=;gy 6.1324=,y= 答:电解消耗水,同时生成氢气。
常见题型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 中,反应物A 、B 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共140g 时,B 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共140g ,所以A 和B 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 。
由于反应物A 、B 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 占其中3份,B 占其中4份。
所以消耗B 的质量为140÷7×4=80g 。
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 中,已知X 和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九年级上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计算注 意事项
(1)解题步骤必须规范完整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带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 (4)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
课堂达标
在反应A+3B 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
当2.8g的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
量为( B )
A.9.6 g B.8.8 g C.6.8 g D.4.4 g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五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解题的一般格式; 3.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
【重点】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新知导入
“神舟九号”用长征系列火箭 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 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 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k,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k,2.8g的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消 耗B的质量为x,则:
A + 3B
2C+2D
7k 3×8k
2.8g x
7k = 2.8g ,解得x=9.6g,所以生成C的质量=2.8g+9.6g-3.6g=8.8g。
3×8k
x
“人工固氮”每年能产生11.9亿吨氨(NH3),反应原理为: N2+3H2 一定条件 2NH3。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及反应生成的各物质之间 的质量比始终是一个定值。
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
以碳在空气中燃烧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表示为:
初中化学_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4.3.3 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教材中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特点来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本课题中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净物的计算,在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计算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正确列出比例式。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进行化学反应相关计算的基本依据,体会到化学计算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在本册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今后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3.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已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够认识到反应物和生产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利用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此外,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化学方程式,要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时检查纠正不规范的书写。
【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简单计算。
2.通过学习例题,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的一般方法。
3.结合实际生活,初步体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重要作用,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评价任务】1.设计题目,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1)2.从例题的格式中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目标2)3.列举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写一写与生活联系的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评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评课稿1. 引言本评课稿对于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上册的《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进行细致的评估和分析。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的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对该章节的教学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估。
2. 教材内容评估2.1 教材内容覆盖教材内容全面、合理地覆盖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知识点。
包括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质量计算、体积计算和溶液浓度计算等。
教材内容还涉及了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构建和平衡等重要概念。
2.2 教材内容组织结构教材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呈现了一套系统的学习路径。
首先,教材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接下来,通过具体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使用方法。
最后,教材通过一些拓展题目,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索。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设置合理,题目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易于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教学方法评估3.1 教学方法多样性教学方法多样,既包括了传统的讲授、示范和练习,也包括了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实验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
3.2 教学方法针对性教学方法针对性强,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教学方法互动性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互动性。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合作和竞赛等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36
32
18g
x
—33—62 =1—8xg— 解得 x=16g
强化练习
3、在2A+3B=2C+4D中,3.2g A与9.6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 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1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 )
A.6 B.28 C.44 D.64
【方法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D的质量,进而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C、D的质量
48 32 80 故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48:32:80。
强化练习
2、完全电解18g水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C )
A.2 g B.4 g C.16 g D.32 g
【方法点拨】根据分解的水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产生氧气的质量即可。
【解析】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是x。 2H2O通==电=2H2↑+O2↑
解:反应后剩余3g氢气,说明氧气和氢气反应了9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是x,则氧气就是(9g-x),
点燃
2H2+O2===2H2O 4 32
x 9g-x —342—=9—gx-—x 解得 x=1g
所以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是1g+3g=4g
方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
量为12g-3g=9g
点燃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 + 3B = 2C + 2D
28 3x
14g 48g
28 3x
=
14g 48g
解得 x=32
化学方程式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1)实际质量之比(g) (2)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 比
新课讲解
【例题4】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2g,点燃充分反应后,还剩余了3g氢气,则混合气体 中含有氢气多少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10g
例2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0 g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2.注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3.注意单位和精确度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
2CaO2+2H2O=2Ca(OH)2+O2↑
(2)一位养鱼爱好者做如下实验:取少量增氧剂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称量数据如下。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钙的质量。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烧杯及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
增氧剂
15g
111.8g
水和小烧杯
100.0g
讨 论 交 流
题中所给的数据都是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在解题时要注意甄别。
点燃
1.把4.5g含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待反应停止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减少了0.1g。求: (Zn+2HCl===ZnCl2 + H2↑)①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②这种锌粒中含锌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 Zn+2HCl===ZnCl2 + H2↑65 2X 0.1g 65:2 = X:0.1g X=3.25g × = 72.2% 答:①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3.25g。②这种锌粒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7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备课时间: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
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
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
1、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方法独立观察与思考、启发引导与点拨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
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
等。
2、书写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硫的燃烧S + O2 SO2
环节
时间
5
点
点
磷的燃烧 4P + 5O2 2P2O5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O2↑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2HCl+Na
2CO
3
NaCl+CO
2
+H
2
O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
在生产生活中,我们通常要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或者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
加热分解6.3克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学生讨论计算方法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二氧化硫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
4、教师点拨
(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
困惑: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某种物质,求该物质的质量怎么办呢?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5、试一试
思路2: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学生试着计算(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