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认识数的整数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认识数的整数概念数学是一门关于数和运算的学科,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首先需要认识数的整数概念。
整数是数的一种形式,它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正整数是大于零的整数,用来表示我们常见的自然数,如1、2、3、4等等。
在数轴上,正整数位于原点的右侧,从而形成了一个递增的序列。
正整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物品的数量、人的年龄等。
负整数是小于零的整数,用负号"-"来表示,如-1、-2、-3、-4等等。
在数轴上,负整数位于原点的左侧,同样形成了一个递减的序列。
负整数在实际问题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温度的表示、负债的计算等。
而零是一个特殊的整数,用0来表示。
在数轴上,零位于原点的位置,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零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乘法中的性质、减法中的规则等。
认识数的整数概念,可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在课堂上,老师会通过举例和练习来帮助我们理解整数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趣味的游戏、实物的演示等方式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
除了认识整数的概念,我们还需要学会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整数的加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整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在加法运算中,正整数与正整数相加的结果仍然是正整数,负整数与负整数相加的结果仍然是负整数,正整数与负整数相加的结果可能是正整数、负整数或零。
例如,2 + 3 = 5,-2 + (-3) = -5,2 + (-3) = -1。
整数的减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整数相减,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在减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正整数与负整数的相减规则,即正整数减去一个较大的负整数,结果为正整数;负整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正整数,结果为负整数。
例如,5 - 2 = 3,-5 - (-2) = -3,2 - (-3) = 5。
在学习整数的运算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和策略,比如利用数轴、计算器等工具来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2. 数的读法:掌握从零到一百的数字读法。
3. 数的表达方式: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4. 数的顺序关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如比较大小、前后关
系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组合:掌握数字的组合方式,如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
4. 数量的增减: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如加一、减一等。
三、数的应用
1. 计数: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计数物体的个数。
2. 数的使用: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 数的表示:学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几个、多少等。
四、数的认知和计算策略
1. 工作记忆:训练记忆和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 综合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解决数学问题。
3. 归纳总结:总结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中。
4. 灵活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如下:1. 数字与数的概念:- 数的概念:理解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概念。
- 数的顺序:通过数线、数列等形式来理解数的顺序关系。
- 数字的认读与写写:认读并正确写出各类数字。
2. 加减法:- 加法:掌握加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加法运算。
- 减法:掌握减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减法运算。
- 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器等进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单位与长度:- 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并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 长度的比较: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长度的大小关系。
- 长度的换算:通过计算和解题,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 钱币与购物:- 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并能正确读写。
- 认识常见的货币符号,如¥。
- 进行购物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找零的概念。
5. 二位数与三位数:-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二位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三位数。
-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6. 分数的认识:- 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 半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半分之一。
- 分数的比较: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的一些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知识点
一、整数概念和运算
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零、负整数
2. 整数的比较和大小:绝对值的比较和大小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二、分数与小数
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
2. 分数的化简和扩展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通分后相加、相减
4. 小数的概念: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5.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三、简便计算
1. 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应用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
3. 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图形与推理
1. 几何图形的认识:点、线、线段、射线、平行线、直角、四边形、三角形、圆等
2. 图形的对称性和轴对称图形
五、面积和体积
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时间与日期
1. 时、分和秒的概念
2. 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转换
3. 日、周、月、年的关系和计算
七、应用题
1. 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
2. 简单的物理量的计算和换算
八、数学思维与逻辑
1. 数学推理和证明方法
2. 逻辑思维与数学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加油!。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汇编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将学习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1.数的概念:学生将学习数的基本概念,如自然数、整数、连续数等。
他们将学会使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和比较数。
2.加法和减法:学生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他们将学会使用加号和减号来表示和计算加法和减法运算。
3.乘法和除法: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他们将学会使用乘号和除号来表示和计算乘法和除法运算。
4.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确定它们的顺序关系。
他们将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等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5.数的进位和退位: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进位和退位运算。
他们将学会在加法和减法中进行进位和退位操作。
6.数的认识和表达: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和表达数。
他们将学会使用数字和图形等表示数的概念。
7.长度、重量和容积单位:学生将学习长度、重量和容积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他们将学会使用厘米、千克和升等单位来度量长度、重量和容积。
8.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和分类图形。
他们将学会识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常见图形。
9.简单的分数概念:学生将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他们将学会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如半、四分之一等。
10.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时间和进行时间的计算。
他们将学会读表和计算一天或一周的时间。
11.数字的应用: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将学会通过应用数字来计算物品的价格、数量等。
通过以上的概念和知识点的学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将逐渐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整理
数的认识
初步认识1~99之间的整数,能够把物品按照一定的数目分组,并能正确地用数字表示出来。
加法
掌握两数相加的方法,理解加法法则:加0不变,数的交换律、结合律。
减法
掌握两数相减的方法,理解减法法则:减0不变,数的交换律、消去律。
乘法
初步掌握数的乘法,理解乘法法则:乘1不变,0与任何数相
乘都得0,数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除法
初步了解两个整数间的除法关系,掌握用除法算出商和余数的
简便方法。
小数
初步了解小数的概念,会用小数数位表示有限的小数。
分数
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会用分数表示一个数是若干份中的几份,会用分数比较大小。
金钱
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
长度、面积和体积
初步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学会用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进行测量。
几何图形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和立体图形(立方体、正方体)。
时间
初步认识钟表的指针,会读整点和半点,会区分上午和下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全册概念公式大全

1.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称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数字分解成质数(1以外的最小自然数)乘积的一种方式。
2.立方体体积:立方体体积是指立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V=a×a×a,其中a表示立方体的边长。
4.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是指三角形表面积的大小,可用公式表示,S=1/2×a×b,其中a和b是三角形两边的长度。
5.角度的换算:角度的换算是把角度以一定单位来表示的一种方法,把角度用弧度表示时,1°=π/180;把角度用圆周率表示时,
1°=π/180×π=2π/360。
6.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指的是由定义、象征和表示的几何图形,包括圆形、矩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多种形状。
7.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连续等差的一组数,即数列中的各数和数列的第一项、第二项之差相等,等差数列的公式是A=a+(n-1)d,其中a表示等差数列的第一项,n表示数列的成员数,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汇编
一、计量单位以及进率应用
1.计量物体的长短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1公里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两个长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单位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是10。
)
2.计量物体有多重时用重量单位,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生活中一般说一颗鸡蛋、一个苹果、一粒图钉等用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袋洗衣粉、一个人的体重等用千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辆车的载重、一只大象的体重用吨做单位。
3.计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时、分、秒。
a.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5小格,钟面一圈就是60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
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秒针。
他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
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时针。
它走一小格式12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中间那根针叫分针。
它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
钟,走一圈是60分钟。
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要走2圈。
)
1时=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
1分钟=60秒(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
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
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
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
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几小时几分钟)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几时几分)(几时几分)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4、单位转化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是乘进率。
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是除以进率。
二、关于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1、
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长方形的周长=2×长+2×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宽)×2
长=长方形周长÷2-宽 正方形边长=周长÷4 宽=长方形周长÷2-长
3、已知周长要求设计边长:周长÷2=长+宽 例如:周长是12厘米的图形可以怎么设计? 周长÷2=长 + 宽 12 ÷2= 6 6=1 + 5
6=2 + 4
6=3 + 3
4、给你12个小正方形怎么摆出长方形? 想:12 = 1 × 12
12 = 2 × 6
12 = 3 × 4
5.如何在一个长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通常以长方形的长为正方形的边长。
三、关于计算 1、有余数的除法。
a.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如:21÷4=5……1 (余数要比除数小;反之除数要比余数大。
)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如:21=4×5+1 b .包装问题。
注意是取少不取多。
如:一束鲜花需要6枝玫瑰、8枝满天 星、7枝百合,那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 几束?
33÷6=5(束)……3(枝) 26÷8=3(束)……2(枝) 44÷7=6(束)……2(枝)
3(束)<5(束)<6(束)
答: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3束。
c.坐船、坐车问题。
注意是使用进一法。
如:一条船最多坐5人,那么37个人租几条船合适?
37÷5=7(条)……2(人)
7+1=8(条)
答:至少租8条船合适。
四、关于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