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欣赏论文

合集下载

国宝鉴赏

国宝鉴赏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中国传世国宝鉴赏中国传世国宝鉴赏》》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国宝文物鉴赏 之玉器篇学 院 名 称: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 业 班 级: 2011级自动化1班学 生 姓 名: 周志强学 号: 2011060400342014年 6 月摘要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众多门类、不可胜数的文物。

但是在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许多文物年代不明。

真正价值未能揭示,只有通过鉴定,才能判明年代,确定价值。

玉器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从古至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如何区别玉石真假好坏成了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

许多文化的价值是隐藏于实物遗存的深层结构之中。

鉴定就是揭示文物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玉石精神、品种、伪造、鉴赏玉器之我见玉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魅力,无论是皇家玉玺的华贵,还是市井百姓玩赏的小配件,都与玉器分不开。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是将玉的的物质属性上升为精神品格,成为无数贤人引以为傲的寄托。

从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玉器有着自己的层次,等级高低。

随着历史的发展,玉器也延伸出了越来越多的分支,怎样鉴赏玉器就渐渐成为了一门学问。

当然,以大学生目前的阅历与见闻,所及之处自然只能是玉器鉴赏之皮毛,然而,在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及课下的查阅之后,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玉器的发展演变玉器历经唐宋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从规模到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

明清玉雕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又有被视为“杂玉”的玛瑙、水晶、翡翠、琥珀、绿松石等,其中清早期在宫廷始见的翡翠应用更为历代之冠。

明代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

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

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导论

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导论

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导论【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重要性。

文章解释了文物的定义与分类,以及艺术品的种类与特点。

接着,探讨了收藏文物艺术品的方法与技巧,以及鉴赏文物艺术品的要点。

论述了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到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实践意义,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传统文化遗产,促进艺术品的传承和发展。

文物艺术品作为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对于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文物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导论的学习与实践。

【关键词】文物,艺术品,收藏,鉴赏,导论,重要性,定义,分类,种类,特点,方法,技巧,要点,保护,传承,实践意义1. 引言1.1 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导论的重要性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导论的重要性在于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对文物的收藏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艺术品则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通过鉴赏艺术品,人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通过学习文物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导论,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文物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类,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收藏与鉴赏活动。

掌握收藏文物艺术品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帮助人们辨别真伪、保护文物艺术品,避免受到假货和破坏。

鉴赏文物艺术品的要点则是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为了保存物质财富,更是为了传承人类智慧和文化遗产,让其永久流传。

掌握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导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文物的定义与分类文物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经过一定年代的物品,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见证。

根据传统文物保护法的定义,文物主要包括古代物品、历史文献、古代书画、古代器物等,这些物品可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生活情况。

文物鉴赏论文

文物鉴赏论文

越窑瓷器的鉴定与鉴赏摘要越窑的研究,可以说,从浅层次而逐步向深层次的深度、广度拓展。

鉴定的水平,也是由表及里,从一般的古玩角度,逐步向考古类型学研究入手,对瓷器进行科学的总审。

使鉴定的结论更符合历史事实。

关键字越窑瓷器鉴定识别纹饰铭文釉色装烧体胎二、越窑的鉴定越窑分为早期越窑、越窑、越窑仿品识别三个方面。

(一)早期越窑的鉴定(1)造型与装饰艺术。

造型与装饰往往密切联系。

东汉晚期瓷器的造型,多来自原始瓷制品的延续。

主要有:垒、五联罐、钟、虎子、香熏等,井、灶、等冥器制品东汉晚期虎子的造型,基本上承袭了西汉时铜虎子形象。

造型是比较简单,横卧圆筒体,前面向上有一个突出的,微微向上翘的圆形口,背部装提梁,没有虎形装饰(2)胎釉与装烧工艺早期越窑的装烧工艺,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第一,明火迭烧。

第二、泥点间隔支烧。

第三、间隔窑具的支烧。

(3)铭文及纪年器早期越窑器上的铭文,这为我们鉴定提供了直接的可靠的依据。

在接触的制品中,鄞县东汉瓷钟底书“王尊”隶书两字,绍兴东吴瓷灶灶面上书“鬼灶”两字,上虞县东吴虎子上铭(纪年)“赤乌十四年(251)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二)越窑器物的鉴定越窑的鉴定也必须掌握五大要素。

这就是制品的造型与文饰、装饰艺术与方法、釉色与胎体,铭文与款式五个方面。

1、器物造型与纹饰。

造型与纹饰两者密不可分,是鉴定越窑瓷器的关键。

再结合釉、胎、支烧工艺和款铭更为精确。

唐代越窑的造型,从总体上看廓线明快,秀雅端巧。

碗的造型,从早期越窑的深腹型,逐步演变为敞口(侈口)、斜腹的浅腹型。

初唐的平底器或假圈足,到了中唐时,假圈足中挖一个小浅孔,圈足形似玉璧,俗称玉璧底,同时开始出现矮圈足的环底碗。

晚唐时碗的造型,不但延用了玉璧底、大环底外,而且出现了端巧美观的花口。

特征是口沿作成四缺、五缺不等,在腹部与缺口相对位置压有突筋。

总之从底足的变化,发展到口沿的变化,使碗的造型轻巧端雅,线条流利美观。

2、装烧工艺的特点在鉴定中,辨别器物的装烧工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窑口,装烧工艺除共性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就越窑的装烧工艺而言,恰恰为我们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明显的依据匣烧工艺,有二个明显的特点:(1)早期越窑出现的器内支烧印痕(包括中唐以前),使用匣烧后,从此器内的印痕消失了,使器内光洁美观。

浅析艺术本质——以湖北博物馆的藏品战国双龙玉佩为例

浅析艺术本质——以湖北博物馆的藏品战国双龙玉佩为例
美 的实践 。 “ 抽 象美 ” 的艺术 形象是 完全 由人 1 制 造 出来 的, 其艺 术形象 是
艺术审美追 求不 只仅限于一般 艺术美 , 一般 的形 象美 塑造 上 , 因 为艺 术的形象 美并不 都是艺术 典型美 , 要 达到典 型美 , 还需 要创作 主 体进 一步进行 艺术攀登 ,典型美 是艺术 美和形象 美的理想 境界 。因 此 ,艺术家在 追求艺术 美创造 时 ,不仅 仅停 留在一 般艺术美 的水 平
面来阐述艺术本质问题。文中还穿插了一些我的图形手绘稿 , 希望通过手绘的实践过程感受“ 美” 。
正因为这 一规 定性 , 才让艺 术呈现出与 其它事物 的差异性 。 因此 , 在谈 艺术 的本质 的时候 , 不可能孤立地 去看艺术 。 对 于艺术 的本质 的论述 , 有从 艺术 的起 源来 看 , 有从 意识 形态来 谈 , 也 有从艺术 的特 征来说 。由于本 人有幸观湖北 省博 物馆藏 品, 深得 一字 感 受“ 美” , 因此 我想从 自 身对 艺术品 的审美感受 来谈艺术本 质
以湖北博物馆 的藏 品战 国双龙玉佩为例
一文/ 李玲
摘要 :
通过从审美 的角度来谈艺 术的本质 , 美是艺术 存在 的基础 , 一切事物 首先必须使人感受到美才有可能 成为艺 术。不管是从广
义还是从狭义上来说 , 艺术的本质与美 的本质 两者是息息相关的 。本人以湖北省博物 馆文物 双龙玉佩为例 , 从审 美本质的三个 方


艺术是形象美与典型美的统一
图 1江 陵望 山 3号墓 出土的战 国时期 的龙形玉佩手 绘稿 ( 于 湖北 省博物馆 )
艺术必定 要通过 一定具体可 感 的形象 表现 出来 ,美就其 本身 来 讲 必须是形 象的 , 然 而形象美 又总是 和艺术典 型问题联 系在一起 的 , 艺 术的典 型美 实质上 就是艺术 的特征之 一典型性 。典型美 不仅在 文 学创 作的范畴 , 同时在艺术创作 的领域具有鲜 明的代表性 。 无论是 以 中外美术史 中各个 流派的艺术 风格和艺 术特色 还是 以一件 具体 的艺 术 品来分析 , 我们都 可以迅速感 受到艺 术形象 中的典型 美。例如 , 在 湖北 省博物馆 艺术藏 品之 中 ,江陵望 山 3 号墓 出土 的战 国时期 的龙 形 玉佩 , 玉料 是青 黄 色 , 两件器 形 造 型相差 不 大 , 龙 身 细长 , 伸出四 足, 头部作俯首 张 口状 , 独角 , 整 个形体呈 “ S ” 状 回旋 。龙体周 边阴 刻 轮廓线 , 龙身遍 饰谷纹 ( 图 1 手 绘稿 ) 。龙形 玉饰造 型生动 , 充满活力 , 装饰 性强 , 艺术 性高 , 正跃然而起 腾空欲 飞的瞬 间姿 态表现 得活灵 活 现, 栩栩如生 , 给人 以强烈 的艺术 冲击感 染。值得关 注 的是 战国时期 这种 龙形玉器 不管是造 型还是龙 身上 的装 饰纹样都 具有 同时代艺术

宝玉石鉴赏论文----钻石

宝玉石鉴赏论文----钻石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摘要: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

古代对钻石的记录充满了神秘、传奇与浪漫,有人说钻石是星星坠落的碎片,也有人说是由天水或天露而来,甚至有人说是天神的眼泪在地上的结晶。

其实,钻石非但不是由天而降,相反是破地而出。

它纯净、璀璨,独一无二的特性,使钻石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关键词:钻石特点鉴别 4“C”发现世界名钻正文:钻石的英文名称diamond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为不可征服。

在我国称为金刚石,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1005年,在古代为中国玉雕文化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据《本草纲目》载:“金刚石砂可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

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1)钻石的特点、鉴别与质量评价;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的天然物质。

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故古籍有:“金刚石,金中之刚,利而能断,是石,监而无比,故名金刚。

”其次,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而且折射率高(2.417),且其色散强(0.044),这使得钻石的光泽耀眼夺目,赢得众人的喜爱。

钻石除了耀眼的无色之外,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黄钻、蓝钻、红钻、绿钻等。

钻石的化学成分有99.98%的碳,也就是说,钻石其实是一种密度相当高的碳结晶体,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无论强酸、强碱都不能腐蚀。

这也就使得钻石更具有了收藏价值,更易保存,正如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鉴别:由于天然钻石是在地球上地幔的硅酸盐岩浆中慢慢结晶出来的,而合成钻石是在实验室或工厂从石墨与金属熔体中快速结晶形成的,因而导致天然和合成钻石在晶体形状、包裹体特征、发光性、吸收光谱和磁性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异,色带大多数较均匀颜色分布不均匀,有时呈斑块状购买钻石,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买了仿冒品。

收藏品知识与藏品鉴赏

收藏品知识与藏品鉴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理学院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姓名:卢慧学号:200940204214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收藏糖纸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2011 年 6 月8 日浅谈收藏糖纸学生:卢慧摘要:糖纸,记载了中国糖果业的发展历程;从“ABC”、“塔牌”到“三喜牌”的沿革,品牌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上海爱民糖果饼干厂的沿革轨迹;著名的“西区老大房”,文革期间一度曾被改名“新风尚食品厂”。

看到这些,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扇通向往昔岁月的窗。

由于糖纸太容易被丢弃,一段段往事就这样湮灭。

因此,在收藏者的藏品里,一张标注着“1966年12月27日”的手绘设计图稿格外珍贵,标价达1500元,各地糖票等相关藏品也颇有身价。

这些可能被随手丢弃的糖纸中藏着离我们很久远的东西,翻出它还能勾起一代人的回忆,包含着一段动人的故事;看到它们能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奇妙或是我们人类的智慧。

关键词:糖纸;收藏价值;文化背景;制糖业;乐趣前言:集糖纸是人们的爱好之一,这一爱好如今看起来十分奇怪,但对很多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市民来说,集糖纸是他们少年时代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糖果对他们还是一件很稀罕的东西,只有在过年或者谁家有人结婚时,才有希望吃上几颗。

因为喜欢糖果,糖纸也就成了孩子们的心爱之物。

不少孩子会把糖纸清洗干净,找一本书夹起来压平,如果谁有大家都没有的“精品”,那也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上几天。

一:糖纸文化糖纸,是指糖的包装装潢用纸,包在糖果外面的一层纸,一般印有花纹和图案,也写上产品名称。

一些漂亮的纸可以做收藏,有的人就喜欢收藏各种花花绿绿的彩色糖纸。

糖果的纸有玻璃纸,绵纸,塑料纸,防水纸或普通的纸作成,用来保护糖果不脏和受潮以及暴晒。

糖纸所反映的题材大多与社会发展进步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小窗口,是方寸天地间的文化反映。

上面的图案既有花、鸟、虫、草,又有脸谱、名人肖像、双喜字等等,传统文化跃然其上。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青铜艺术拾隅——关于青铜器的纹饰铭文的欣赏与研究学校:上海财经大学院系/专业:金融学院/10金融实验班姓名:尹笑谈学号:2010113318【摘要】本文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青铜器的纹饰的类别及各类别的特点,简要介绍了青铜器铭文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色与分类,并总结了隐藏在这些特色背后的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背景,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整理;第二部分应用第一部分的知识描述和鉴赏了大克鼎的纹饰、铭文和构造;第三部分发表了笔者个人对古物鉴赏应用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铭文大克鼎应用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青铜器大多不是光滑朴素的,它们大多都镌刻着复杂而精美的纹饰与铭文。

其上的纹饰铭文之精美独特,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古人想象力之丰富,雕刻技巧之高超,锻造技术之精巧成熟。

其中的一些工艺,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难于复制的。

之前我就对青铜器的这些精美构造有些许肤浅的认识并常常感慨祖先之智慧,通过这学期对青铜器的更深层次、更系统的学习以及我针对自身知识要求而进行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我更发现青铜器原来还有这么繁杂的学问。

在此,我将针对青铜器的纹饰与铭文,从审美与艺术角度,对我这学期的学习做个小结。

青铜器上的纹饰也不是这些器物生而就有的,它们始于夏代晚期,而且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虽然动物纹在器物上的表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黑陶片中也有刻划,但在青铜器上出现却要更晚一些。

早期青铜器的纹饰虽然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及其重要的表现,但它不是崛然而起的,而是吸收了远古时代各种新石器文化,经过长期融合、选择而产生的。

同样,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青铜器的锻造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青铜器表面的纹饰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人物画像纹、火纹等类型。

动物纹中也有许多小类别。

兽面纹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有的还有眉或两耳或爪子。

艺术品鉴论文模板(10篇)

艺术品鉴论文模板(10篇)

艺术品鉴论文模板(10篇)1.文物。

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当代中国根据文物的特征,结合中国保存文物的具体情况,把“文物”一词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

2.艺术品。

艺术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商品。

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是通过流通才得以体现。

在流通中体现价值,提高价值,实现价值的巨大飞跃是艺术品的特性。

艺术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上,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来完成艺术品本身具有的文化意义。

艺术性:艺术品的原始用途是为审美而创造的作品,其艺术质量包含着文化质量、思想内容和制作工艺等,蕴涵其中的是高超的文化艺术性。

价值不确定性:艺术品的价值见仁见智,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面世之后若干年都无价值可言,但一些作品却一问世就价值连城。

历史性:艺术品成为后人了解历史进程的证物,凝结了其中一个时期的一般人类劳动。

以文物艺术品为例,其价值就体现在可供教育借鉴和科学研究。

3.纪念往事或是纪念历史。

例如在2004年5月5日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一亿四百万美金的天价成交的毕加索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

如此高昂的拍卖价,刷新的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名震一时。

但直到后来,通过媒体的曝光,世人才看到天价成交幕后的“真相”――这幅画不仅是出自名家之手,其背后还深深隐藏着一个跨世纪的爱情故事。

三、文物鉴赏1.鉴赏的定义。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工学院班级:09机制四班
姓名:王修善学号:200940614412 课程论文题目:《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课后学习体会
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课后学习体会
学生:王修善
工学院09级机制四班,学号200940614412
摘要:这学期通过上《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了解了有关收藏的一些知识,明白了收藏品的定义与大致分类方法,欣赏了一系列的收藏品,学会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收藏品欣赏方法,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欣赏藏品的作用,特别是收藏与审美的关系。

关键词:收藏品审美分类境界
收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活动,它需要收藏者有渊博的知识与独特的审美能力来保证,而收藏品的欣赏要求就更严格了。

所以,在这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学会了收藏和欣赏藏品,以下是学习了本课程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明白了收藏品的定义与主要分类方法
收藏品是指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并且能够反映一定历史层面的实物。

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的日益兴盛,收藏品种类越来越多,从过去的古玩工艺品、名人字画收藏已经发展到现在火花、票证、奇石、连环画等,连神州飞船的一些实物都被爱好者收藏。

收藏品分为自然历史、艺术历史、人文历史和科普历史四类,具体分为文献类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钱币类邮票类、文献类、票券类、商标类、徽章类、标本类、陶瓷类、玉器类、绘画类。

施根生将我国的民间私人藏馆分为自然历史、艺术历史、人文历史和科普历史四类。

自然历史包括昆虫标本、海洋生物及标本、雨花石、奇石以及翅画,即以自然界的各种物品为主;艺术历史类包括烟标、烟具、火花、微雕、茶具、瓷刻、工艺美术、书画等;人文历史以图书、报刊、资料、民俗等类物品为主;科普历史类包括算具、钟表、钥匙、藏酒等类。

这种分类法因其有较大的包融性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仅限于私人藏馆而非针对收藏品所做的分类。

而一些收藏家又把藏品分为文物类,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钱币类邮票类,文献类,票券类,商标类徽章类,标本类,陶瓷类绘画类,玉器类等类。

当然这种分类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收藏情况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节,以期既能反映当代收藏的状况,具有一定稳定性,又能对民间收藏起指导
和引导作用。

通过对藏品的分类,就可以更加系统的比较欣赏各类藏品了。

二、明白了艺术收藏的四种境界
通过学习本课程与查阅其他资料,我认为艺术收藏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首先是爱好者。

此类人大多是初入门或多关心而少实践的收藏者,他们虽然十分关心收藏信息和注意市场上的热门收藏,但由于“心无真赏”而欠缺主见,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习惯在旧货市场上购藏一些零零碎碎的民间工艺品,有时也会收藏一些价值低廉的书画或古玩;也有的是由于经济或时间的局限,仅靠报刊、杂志和书本等去了解收藏知识,但极少下“藏海”搏击。

他们对收藏常常抱有“奇遇”、“撞彩”的捡漏心理,所以收藏上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专门的品类。

(二)其次是行家。

他们主要是具有一定收藏知识和鉴别能力的艺术品经营商或经纪人(俗称掮客)。

他们购藏的目的在于贩卖和赢利。

他们有穿街走巷到处搜集的;也有设店候客、既收也卖的;他们经常和一些藏家及艺术家联络并代理买卖;也经常到拍卖场和旧货市场上去捡漏。

他们的购藏就像买股票,十分关注藏收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活动,它需要收藏者有渊博的知识与独特的审美能力来保证,而收藏品的欣赏要求就更严格了。

所以,在这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学会了收藏和欣赏藏品,以下是学习了本课程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此类人大多是初入门或多关心而少实践的收藏者,他们虽然十分关心收藏信息和注意市场上的热门收藏,但由于“心无真赏”而欠缺主见,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习惯在旧货市场上购藏一些零零碎碎的民间工艺品,有时也会收藏一些价值低廉的书画或古玩;也有的是由于经济或时间的局限,仅靠报刊、杂志和书本等去了解收藏知识,但极少下“藏海”搏击。

他们对收藏常常抱有“奇遇”、“撞彩”的捡漏心理,所以收藏上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专门的品类。

他们主要是具有一定收藏知识和鉴别能力的艺术品经营商或经纪人(俗称掮客)。

他们购藏的目的在于贩卖和赢利。

他们有穿街走巷到处搜集的;也有设店候客、既收也卖的;他们经常和一些藏家及艺术家联络并代理买卖;也经常到拍卖场和旧货市场上去捡漏。

(三)再者是玩家。

他们以赏玩为目的。

往往购藏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贩卖,而是希望自得其乐、陶冶情操和提高修养。

在不断的收藏实践中,他们通过学习、考证和藏友之间互相赏析、评价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随着赏析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对已购或未购的藏品有所甄别和有所筛选,加上经济能力等其他原因,他们也会把一些藏品拿出来流通,乐于“以藏养藏”。

他们既感受着藏品增值、经济得益的乐趣,也不断为拥有新的藏品和淘到难得的精品而欢欣鼓舞,并不断地在扬弃与交流中逐步提高自身收藏的综合水平。

(四)另外就是大藏家。

他们具备充裕的金钱和丰富的素养,他们对艺术理论和收藏知识以及市场规律都有较高的理解,具备辨识优劣真伪的眼光。

拍卖会往往是他们藏品的主要来源。

他们以拥有稀世珍品为荣耀且极少转手买卖,他们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而专于一类或某几类的收藏,并深入研究甚至著书立说。

在某些条件下,他们不惜向国家或社会收藏机构捐献藏品,甚至设立个人艺术博物馆,从而自觉与不自觉地为传承传统文化、为后世留存艺术精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更好的体会了收藏与审美的关系
这一点以前也听到或看到过,但没亲身经历,所以体会没这么深刻,通过这学期的课程学习,有了更好的体会。

综观人类自古至今的收藏活动,可以分析出收藏大概产生于原始信仰和宗教、实用、审美、经济、归属、科学及其他原因。

审美的原因与其他收藏的起因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历史证明人们对大自然和对人类本身,都在不断进行创造,反映着人们对美的企求。

人们善于把美贯穿到生活的一切领域中。

各种史前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装饰品,如穿孔的贝壳,磨制的钻孔石珠等。

各种原始信仰及宗教文化中也渗透着审美意识。

在日常用品和工具上,也无不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由于审美的需求而收藏往往同其他收藏的起因混杂在一起,及至艺术品的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后,艺术品的收藏才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收藏的陶冶情操、赏心悦目的功能中也具有审美的意义。

收藏蕴含了审美情趣。

在收藏这种群众易于参与而又高雅的活动中,人们受到的是文化艺术的熏陶,在对藏品的选取、护养、交易中,人们的审美观得到提高。

而且,审美观与藏品的价值密切相关。

任何收藏都可以成为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向往。

在古陶瓷这一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称作老窑瓷器,另一类是明清瓷器。

这样划分的原因一个跟历史有关系,一个就是与陶瓷艺术的审美有直接的关系。

元朝是一个分水岭,之所以这么分,实际上是它们陶瓷艺术的美学风格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区别。

现在人们审美观实际上是受到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陶瓷审美艺术的影响比较多。

什么样的藏品才是美的?对个别藏品作出感性审美判断或是经验性的描述是不
困难的,但是让你从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藏品中,抽象出带有普遍性的、得到大众认可的美的本质,恐怕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

大家知道,藏品的欣赏是通过对藏品的观察、体味其内涵并为之付出情感的过程,而美学正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知、情、意三部分中“情”的学问,通过自然美、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使赏析藏品更加出神入化、水乳交融,从而达到崭新的境界。

创造美需要想象与灵感,发现美、收藏美需要眼力与恒心。

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在收藏投资中更是如此。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审美特性,独创性是构成一件艺术品的必要条件,某种程度上说,独创性是作品的本质属性,它不仅仅要求作品是独立创作完成的,更要求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个性或达到一定的创作高度。

五、结束语
收藏需要广博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绘画知识、艺术史知识、市场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民俗知识、美学知识等等。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收藏家,就必须扩充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而收藏的过程与欣赏藏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参考文献
[1] 刘国界.收藏品市场的历史变迁 [J].收藏品,2007,(06)
[2] 何日希.浅谈收藏与审美观[N]. 江南都市报,2006,10,24 [ 3] 卞兆明. 收藏入门 [M] .重庆出版社,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