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变频发射机与接收机检验规范
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的介绍

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的介绍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十六章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一、前言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检测工作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生产、进口、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维护正常的空中电波秩序,从源头上减少干扰源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台前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检测以及日常的年检是监测工作及进行合理的台站面局的基础性工作。
对各类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频段、信号特征、杂散发射、占用带宽以及其它一些重要参数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监测及查处干扰的效率和质量,是从事无线电管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近年来,无线通信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加上传统的各类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发射机的种类十分繁杂,相应的无线电管理文件、国际、国内的技术标准众多。
本文力争从基本原理出发,对涉及到的一些共性的设备检测的方法做一说明,并尽量涵盖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所关心的检测项目。
二、技术各词解释2.1频率容限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允许偏差。
单位为相对值或绝对值。
2.2发射功率发射功率依据其测试位置或发射途径不同分为:——端口传导功率(匹配状态)——辐射功率(包括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有效辐射功率,前者比后者大2.15dB) 根据发射类别或信号特征发射功率亦可分为:——峰包功率(调制包络最高峰一个射频周期内的平均功率)——平均功率(发射机在调制中以所遇到的最低频率周期相比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功率)——载波功率(无调制时载波的平均功率)2.3必要带宽对于给定的发射类别,恰好确保进行规定条件下要求的质量和速率的信息传输所需的带宽。
2.4占用带宽此带宽外的上、下限频带所对应的发射功率分别为一确定发射总功率的β/2。
一般取β/2为0.5%。
2.5非意愿发射(unwanted emission)杂散发射域:在必要带宽外但不包括杂散域对应的频率范围,这里带外发射通常占主导地位。
无线电计量常见仪器计量校准及设备标准

无线电计量常见仪器计量校准及设备标准广电计量杜亚俊广电计量装备了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数字信号发生器、数字调制分析仪、测量接收机、示波器校准仪、通信传输分析仪、失真度测量仪、功率校准因子校准装置等国内领先程度的计量标准,测量范围覆盖了从直流到微波频段,从模拟到数字领域,可开展S参数、频谱、功率、衰减、脉冲参数失真、射频信号、电视信号、数字传输、数字调制等参数的校准。
常见仪器计量校准:高频电压、高频功率、接收机、衰减:高频探头、滤波器、测量接收机、衰减器、功率放大器、大功率计等。
模拟信号发生器、集中参数阻抗:扫频仪、LF/RF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源、高频信号源、音频分析仪、标准信号发生器、微波信号源、电平振荡器、扫频信号发生器、扬声器Fo测试仪、噪声信号源、信纳表等。
PCB参数、射频网络参数:频谱分析仪、阻抗分析仪、调制度、失真度、电磁兼容EMI接收机等。
综合测试仪、矢量信号分析仪、数字信号发生器分析仪:分析检测设备等。
传输分析仪、数字通信网络分析仪、基站测试仪:综合测试仪、手机基站测试仪逻辑分析仪、视频参数、调制度:视频参数、电视信号发生器、AM/FM调制度仪、电视场强仪等。
网络分析仪、射频参数、脉冲参数〔示波器〕抖晃、Q表:各类示波器、示波器校准仪、脉冲参数/示波器、示波器校准仪、抖晃、CD抖晃、频谱分析仪、综合分析仪、扫频仪、滤波器等。
高端仪器设备标准:名称型号实图功能指标频谱分析仪/数字调制分析仪N9030A 校准频域信号:功率、频谱、谐波、三阶互调、占用带宽、单边带相位噪声; 校准数字调制信号〔含GSM、CDMA、 WCDMA、CDMA2000、 TD-SCDMA、WLAN、 BLUETOOTH、GPS〕:星座图、波形质量因素、EVM、幅度/频率/相位误差频率:1×10-7°数字信号发生器N5182B 校准数字调制分析仪〔含GSM、CDMA、 WCDMA、CDMA2000、 TD-SCDMA、WLAN、 BLUETOOTH、GPS〕频率:1×10-6电平:±0.6dBEVM:1%相位误差:1°频率误差:12Hz网络分析仪N5230A 校准元器件S参数:插损、驻波、阻抗、相位、延迟传输:±0.2dB驻波:±示波器校准仪9500B 校准示波器:垂直偏转系数、程度扫面系数、带宽、上升时间电压:±0.1%时标:±×10-5快沿:70ps功率座校准装置1827 校准同轴小功率计:功率校准因子功率因素:±〔0.08~1.1〕%〔100kHz~18GHz〕测量接收机N5530S 校准信号发生器:频率、电平、模拟调制AM/FM/PM频率:1×10-7电平:±0.13~0.46〕dB调幅:±1%调频:±1%调相:±1%通信分析仪37718A 校准数字传输分析仪:速率、抖动速率:Urel=1×10-7抖动发生:Urel =2%抖动测量:Urel =2%〔k=2〕。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是指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核准检验时需满足的相关标准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准检验标准要求。
1.电磁兼容性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应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以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对于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以确认其在预设场景下的工作稳定性。
2.无线电频带使用规范:无线电发射设备在进行核准检验时需要满足相关频带的使用规范。
这包括国家标准或者国际协议所规定的频率范围、带宽,以及功率等参数。
设备需要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工作,并且不应超过允许的功率限制。
3.产品电气安全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需要满足相应的电气安全要求,以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电源电压、绝缘阻抗、接地和设备外壳的测试,以确保设备在正常使用时不会对用户造成电击、火灾等危险。
4.辐射辐射危害和电磁辐射限值: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核准检验要求也包括对其辐射辐射危害和电磁辐射限值的测试。
这是为了保护用户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避免超出国家或者国际规定的辐射限值。
5.设备技术参数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技术参数也是核准检验的重要内容。
测试包括频率范围、工作模式(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传输速率、调制方式等。
设备需要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其在使用时的可靠性和性能。
6.产品标识和文档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在核准检验时还需要符合相关的产品标识和文档要求。
这包括设备的型号标识、生产厂商标识、合规标志等。
另外,设备还应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用户手册、技术规格书和其它相关文档。
总结起来,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试过程,旨在确保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或者国际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以保证其在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这些标准要求包括了电磁兼容性、频带使用规范、电气安全、辐射危害和电磁辐射限值、技术参数、产品标识和文档等方面的要求。
变频器验收规范

1.目的本技术规范用于变频器验收规范,确保验收规范具有通用性。
2.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工业设备中,各类型变频器验收规范。
3.权责本规范书由电控设备技术组技术专案工程师制订,电控设备技术组组长审查,电控处副处长核定;修订与废止时亦同。
4.变频器验收规范4.1.变频器验收主要依据4.1.1变频器的安装环境要求4.1.2安装方式及要求用螺栓垂直安装在坚固的物体上。
正面是变频器文字键盘,请勿上下颠倒或平放安装。
周围要留有一定空间,上下10cm以上,左右5cm以上。
因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必需保持冷风畅通,如图(2). 控制柜中安装控制柜中安装时,在变频器的上方柜顶安装排风扇,不要在控制柜的底部安装吹风扇。
4.1.3 变频器在多粉尘现场的安装要求在多粉尘(特别是多金属粉尘、煤粉、絮状物)的场所使用变频器时,正确、合理的防尘措施是保证变频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1).安装设计要求在控制柜中安装变频器,最好安装在控制柜的中部或下部。
要求垂直安装,其正上方和正下方要避免安装可能阻挡进风、出风的大部件;变频器四周距控制柜顶部、底部、隔板或其它部件的距离不应小于300 mm,如图中的H1、H2间距所示。
(2).主电路控制开关及导线线径选择要求4.1.4 安装布线要求合理选择安装位置及布线是变频器安装的重要环节。
电磁选件的安装位置、各连接导线是否屏蔽、接地点是否正确等,都直接影响到变频器对外干扰的大小及自身工作情况。
变频器与外围设备之间布线时应注意:(1)逆变输出端子U、V、W连接交流电动机时,输出的是与正弦交流电等效的高频脉冲调制波。
(2)当外围设备与变频器共用一供电系统时,要在输入端安装噪声滤波器,或将其他设备用隔离变压器或电源滤波器进行噪声隔离。
(3)当外围设备与变频器装入同一控制柜中且布线又很接近变频器时,可采取以下方法抑制变频器干扰:(4)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线平行布线或捆扎成束布线;易受影响的外围设备应尽量远离变频器安装;易受影响的信号线尽量远离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电缆。
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1]
![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1]](https://img.taocdn.com/s3/m/5bf74dd0240c844769eaee93.png)
及
无线电发射设备测试中的不确定度分析
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
一、前言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检测工作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无线 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生产、进口、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维护正常的空中电波秩序, 从源头上减少干扰源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在设台前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检测以及日常的年 检是监测工作及进行合理的台站面局的基础性工作。 对各类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频段、信号特征、杂散发射、占用带宽以及其它一些重要参 数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监测及查处干扰的效率和质量,是从事无线电管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基 本素质。近年来,无线通信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加上 传统的各类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发射机的种类十分繁杂,相应的无线电管理文件、国际、国内 的技术标准众多。本文力争从基本原理出发,对涉及到的一些共性的设备检测的方法做一说明, 并尽量涵盖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所关心的检测项目。 二、技术各词解释 2.1 频率容限 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允许偏差。单位为相对值或绝对值。 2.2 发射功率 发射功率依据其测试位置或发射途径不同分为: ——端口传导功率(匹配状态) ——辐射功率(包括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有效辐射功率,前者比后者大 2.15dB) 根据发射类别或信号特征发射功率亦可分为: ——峰包功率(调制包络最高峰一个射频周期内的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发射机在调制中以所遇到的最低频率周期相比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功率) ——载波功率(无调制时载波的平均功率) 2.3 必要带宽 对于给定的发射类别,恰好确保进行规定条件下要求的质量和速率的信息传输所需的带 宽。 2.4 占用带宽 此带宽外的上、下限频带所对应的发射功率分别为一确定发射总功率的 β/2。一般取 β/2 为 0.5%。 2.5 非意愿发射(unwanted emission) 杂散发射域:在必要带宽外但不包括杂散域对应的频率范围,这里带外发射通常占主导地位。 带外发射:由调制处理产生的恰好落在必要带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发射,但不包括杂散发 射。通常其落在距中心频率±250%必要带宽以内。必要带宽以外的非意愿发射 看作为带外发射。但对于非常窄或宽的必要带宽,带外发射域和杂散发射域边 界的限定需参考 Rec.ITU-R SM.329-8 Annex 8。杂散发射域可能存在带外发射, 同样,带外发射域也有可能存在杂散发射。 杂散发射:落在必要带宽之外,但减少其电平不会影响相应的信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发射, 它包括除了带外发射外的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和频率转换产物。 三、部分发射机参数的通用检测方法 3.1 功率 3.1.1 载波及平均功率测量 测试方框图如上: 频谱仪 或功率计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的检验依据含参考标准12页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的检验依据(含参考标准)(一)调频收发信机1.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350 MHz频段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的通知》(国无办频〔1996〕93号)使用频段:336-399.9MKz(1)360MHz:基站发射频段:361-368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51-358MHz同频单工频段:358-361MHz(2)380MHz:基站发射频段:382-389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72-379MHz同频单工频段:379-382MHz2.《关于重新调整336-399MHz频段移动通信频率配置及管理办法的通知》(信无函【2019】85号)频率配置: 频率配置分为12.5kHz信道间隔和25kHz信道间隔两种方式频率分配及审批管理:(1)部门规划使用频率: 1)351-356MHz/361-366MHz2)356-358MHz/366-389MHz3)376-379MHz/386-389MHz4)358-361MHz5)379-380.5MHz上述各段频率由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分别配给军队、武警部队和公安系统,用于组建各系统指挥调度通信网。
(2)共用组网频率: 1.372-376MHz/382-386MHz2.380.5-382MHz3.信息产业部《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19】869号)工作频率(单位:MHz):409.7500; 409.7625; 409.7750; 409.7875; 409.8000;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409.8750; 409.8875; 409.9000; 409.9125; 409.9250;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 409.9875。
(共20个)4.信息产业部《关于400 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信部无【2019】793号工作频率同35.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450 MHz频段内增加农村无线接入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国无办频[2019]66号使用频率范围:基地台发射频率:460.500-461.975MHz用户终端发射频率:450.500-451.975MHz6.信部无〔2019〕10号《关于900 MHz频段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关使用频率有关问题的通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192—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193—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160-94《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体制》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939-1995《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说明: 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的技术指标要同时参考文件“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信部无 [2019] 793号)”以及三个参照标准。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的参考标准

⽆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的参考标准⽆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的检验依据(含参考标准)㈠调频收发信机1.国家⽆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件《关于350 MHz频段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的通知》(国⽆办频〔1996〕93号)使⽤频段:336-399.9MKz(1)360MHz:基站发射频段:361-368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51-358MHz同频单⼯频段:358-361MHz(2)380MHz:基站发射频段:382-389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72-379MHz同频单⼯频段:379-382MHz2.《关于重新调整336-399MHz频段移动通信频率配置及管理办法的通知》(信⽆函【2001】85号)频率配置: 频率配置分为12.5kHz信道间隔和25kHz信道间隔两种⽅式频率分配及审批管理:(1)部门规划使⽤频率: 1)351-356MHz/361-366MHz2)356-358MHz/366-389MHz3)376-379MHz/386-389MHz4)358-361MHz5)379-380.5MHz(2)共⽤组⽹频率: 1.372-376MHz/382-386MHz2.380.5-382MHz3.信息产业部《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2001】869号)⼯作频率(单位:MHz):409.7500; 409.7625; 409.7750; 409.7875; 409.8000;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409.8750; 409.8875; 409.9000; 409.9125; 409.9250;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 409.9875。
(共20个)4.信息产业部《关于400 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信部⽆【2001】793号⼯作频率同35.国家⽆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件《关于450 MHz频段内增加农村⽆线接⼊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频[1998]66号使⽤频率范围:基地台发射频率:460.500-461.975MHz⽤户终端发射频率:450.500-451.975MHz6.信部⽆〔2002〕10号《关于900 MHz频段⽆中⼼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关使⽤频率有关问题的通知》7.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线电话机通⽤技术条件》8.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192—1990《移动通信调频⽆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法》9.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193—1990《移动通信调频⽆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法》10.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160-94《⽆中⼼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体制》11.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939-1995《⽆中⼼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规范》12. 信⽆函〔2005〕53号《关于进⼀步推⼴应⽤900MHz频段⽆中⼼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说明: 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的技术指标要同时参考⽂件“信息产业部⽆线电管理局《关于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信部⽆ [2001] 793号)”以及三个参照标准。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一)调频收发信机1. 工信部无[2009]66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150MHz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2. 信部无[2001]793号《关于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3. 信部无[2005]423号《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4. 国无办频[1996]93号《关于350MHz频段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的通知》5. 使用频段:336 MHz~399.9MHz(1)360MHz:基站发射频段:361 MHz~368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51 MHz~358MHz同频单工频段:358 MHz~361MHz(2)380MHz:基站发射频段:382 MHz~389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72 MHz~379MHz同频单工频段:379 MHz~382MHz6. 信无函[2001]85号《关于重新调整336~399MHz频段移动通信频率配置及管理办法的通知》频率配置: 频率配置分为12.5kHz信道间隔和25kHz信道间隔两种方式频率分配及审批管理:(1)部门规划使用频率:1)351 MHz~356MHz/361 MHz~366MHz2)356 MHz~358MHz/366 MHz~389MHz3)376 MHz~379MHz/386 MHz~389MHz4)358 MHz~361MHz5)379 MHz~380.5MHz(2)共用组网频率:1)372 MHz~376MHz/382 MHz~386MHz2)380.5 MHz~382MHz7. GB/T 21646-2008《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8. 信息产业部《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1】869号)工作频率(单位:MHz):409.7500; 409.7625; 409.7750; 409.7875; 409.8000;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409.8750; 409.8875; 409.9000; 409.9125; 409.9250;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 409.98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规范
产品名称:ABE4变频系列 文件编号: 制作日期: 页次:
审核: 项 目 1、多功能电源一台; 2、成品测试架一台; 3、聚焦显示器一台; 检 验 内 容
制作: 缺失判定 所用工具 CR MAJ MIN
所 需 4、ABE接线夹具一个接收夹具的端子为:①为空脚;②为电源正极;③为电源负极;④⑤为常闭报警输 设 出;⑤⑥为常开报警输出;⑦⑧为防拆开关。 备 5、将ABE4变频发射机固定在测试台对面墙壁上。 6、将ABE4变频接收机固定在测试台对面墙壁上。 7、给对面发射机与接收机接通16.5±0.5V电源。 1、按动摇杆,对面ABE4变频发射机电源指示灯(绿色)亮启,发射机工作。 2、取下接收机滤光外罩。 3、面对发射机方向固定在测试台上。 4、夹上专用夹具(将测试台电源调为30V档),测试台上NO灯亮。 5、机上ALARM、GOOD、LEVEL灯和测试台上NO灯亮,调整光轴角度直至信号强度指 ○ 示灯(10只白发红LED)应全部点亮,接收机处于故障报警状态。 6、电流为43±6mA。 ○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测试台 ○ ○ 发射机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测试台 手工操作 测试台
检验规范
产品名称:ABE4变频系列 文件编号: 审核: 项 目 检 验 内 容 制作日期: 制作: 缺失判定 所用工具 页次:
项 目
检 验 内 容 CR MAJ MIN 14、用手遮住任两个透镜测单管电压,电压值应在1.8伏以上。 15、将遮光时间旋钮顺时针旋到底,设定为快速步行探测模式。 16、在距接收机0.1米处用纸板完全遮断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辐射光束。 17、纸板的遮断时间在20±2ms时应无报警。 18、纸板的遮断时间在40±4ms时发射机/接收机应产生大于3秒的报警输出。 19、完全遮断时观察测试孔电压值降为0.01V以下(噪音测试)。 20、接收机上信号强度指示灯会全部熄灭。 ○ ○ ○ ○ ○ ○ ○ ○ ○ ○ ○ ○
无线电变频发射机与接收机检验规范
产品名称:ABE4变频系列 文件编号: 审核: 项 目 检 验 内 容 CR MAJ MIN 1、核对《入库单》与生产制令单一致(件号、产品名称、生产批量、送检 ○ 数量等)。 2、外箱、内箱、彩盒尺寸包装后空隙≤2MM。 3、彩盒尺寸不符,字迹模糊。 4、彩盒无爆裂、无划伤。 5、彩盒离缝不超过2MM;彩盒外观无明显颜色偏差、变形、皱褶。 6、每批做一次振箱实验,检验本体及包装有无不良情形(参照振箱实验作 ○ 业指导书)。 包 装 7、摇动接收机或发射机,机内应无异物响动。 检 查 8、螺丝无滑牙、生锈、无漏装。 9、与成品机配套的附件(说明书、保修卡、反馈卡、合格证、五金配件、 ○ 取付型纸等)必须齐全。 10、说明书印刷良好,无破损、缺页、脏污、重影。 11、贴纸无漏贴、错贴。 12、易碎日期标签、QC “PASS”标签贴在PCB板上面。 13、3C标签、防伪标签、日期标签、CE标签、型号标签贴在底座上。 14、标签不可以漏贴或字迹模糊。 1、外罩与底壳不得有污点、顶白、烫伤。 2、外壳与底壳不得有手指纹或其它脏物。 3、塑胶上下壳缝隙不得大于0.5MM,且能达到一致性。 外 观 4、瞄准镜孔位被遮挡住部分不得大于5%;瞄准镜应能把目标影像落入视窗中 检 心位置。 验 5、透镜不得有手指纹或其它脏物。 6、打好螺丝后机体转动力度要一致,不得过紧或过松。 7、同一位置的相关指示灯焊接高度要一致,偏差应在±0.2MM以内。 ○ ○ ○ ○ ○ ○ ○ ○ ○ ○ ○ ○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 ○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 ○ ○ ○ 卷尺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制作日期: 制作: 缺失判定 所用工频率做开启、熄灭循环,此时发射机/接收机不应产 生报警。 29、测试完毕,将变频开关设为出厂默认状态,即4档置ON,其余置OFF。 1、聚光测试: ①、将待测机拿到发射机功能检测站,接通30V直流电源。 发 射 机 功 能 室 内 测 试 ②、发射机绿灯亮启。 ③、在距显示器约1米的地方和前方30米处的接收机平行相对,调整光轴角度,使 ○ 三个发射管所发出光的三个聚集点重合。 ④、显示屏上显出发射焦点直径为30±2MM的亮斑。 ⑤、电流为:机型为50/75米、电阻为0.75欧时12±2mA;机型为100/125米、电阻 为0.62欧时13±2mA;机型为150/250米、电阻为0.58欧时18-23mA。(变频开 关1档置ON时的测试情况)。 ○ ○ ○ ○ ○
夹具/测试 台
接 7、把接收机的变频开关拨至一档,同时把摇杆1档开关置ON,3秒后ALARM灯灭;机 收 ○ 机 上GOOD、LEVEL灯亮;测试台上NC灯亮,NO灯灭。 功 能 8、将接收机2档至ON,同时拨摇杆2档开关,3秒后ALARM灯灭,GOOD、LEVEL灯亮; ○ 室 NC灯亮,NO灯灭。 内 测 9、将接收机3档至ON,同时拨摇杆3档开关,3秒后ALARM灯灭,GOOD、LEVEL灯亮; 试 ○ NC灯亮,NO灯灭。 10、将接收机4档至ON,同时拨摇杆4档开关,3秒后ALARM灯灭,GOOD、LEVEL灯 ○ 亮;NC灯亮,NO灯灭。 11、以上第7、8、9、10步测试消警后的电流均为44-52mA。 12、将红黑表笔插入测试孔。 13、调整光轴角度使MONITOR栏显示电压值在1.9-2.2V;CURRENT栏显示整机电流 ○ 为44-52mA。 ○
所用工具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纸板 纸板 测试台 目视 测试台 目视 测试台 目视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
接 收 机 功 能 室 内 测 试
21、测试台上报警模拟指示灯NO亮启,NC熄灭; 22、接收机上报警红色指示灯ALARM亮启,GOOD、LEVEL灯熄灭。 23、测试台上CURRENT栏电流值为18±2mA。 24、拿开阻挡物后,接收机应能消除报警,并立即恢复到警戒状态。 25、按下里面的微动开关,测试台上TAMPER灯应随之亮启。 26、松开微动开关,TAMPER灯应随之熄灭。反复测试2-3次。 27、按动外面的微动开关,机上10只白发红信号级别指示灯全灭。 28、抗干扰试验(每批次抽3Sets) 抗电灯光干扰:用100W的电灯在距接对射机1.5米的地方,与红外辐射光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