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综述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综述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概述区别于传统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指的是跨境流动的服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服务贸易也逐年增长。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解读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所具备的能力和优势。
其核心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声誉等。
本章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三、市场规模和市场增长率市场规模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的总体规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市场增长率指的是每年的服务贸易增长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是否趋于成熟的重要指标。
此章将围绕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四、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含量指的是服务贸易所需的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人才。
技术创新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能力。
在如今的服务贸易市场中,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愈加重要。
本章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五、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产业结构指的是服务产业结构,政策环境是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都会对服务贸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章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探讨。
案例分析:一、中国医疗服务走出去在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医疗服务成为了迫切需要提高的领域之一。
从2018年开始,国家逐步开放了医疗服务对外合作。
中日医疗合作服务项目、中韩医疗合作服务项目等合作深入发展,逐渐成为未来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案例突出了在新的背景下,海外医疗服务将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领域。
二、中国支付服务“走进”世界支付服务一直是我国面对的难点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支付服务迅速发展,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深入我国消费者的生活中。
这使得我国支付服务在国际市场中迅速走红。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力生产要素禀赋现状
劳动 力资 源丰 富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以典型的劳动力 资源丰富,但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稀缺 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在服务 贸易发展所需的基本要素上还是具有优势。 因为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的 支持,人力资源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必要要 素,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我国, 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还比较稀缺。据统 计,2006年我一国25-64岁人口中高中以 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为17.99%,大学以上文 化程度者的比重仅为8.13%,两者分别相 当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37%和34%, 相当于美国的27%和36%,这在一定程度 上也反映出我国人力资源层次偏低,与发 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4建 立和 谐均 衡的 世界 经济 新秩 序
在当今这个全球相互依赖的世界上,更为 均衡的经济秩序,将使所有的国家受益。 当代有2/3的人生活在低发展和越来越落 后的国家里,有1/4的人营养不良和失业。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系统是岌岌可危 的。更为均衡的秩序致力于弱化两极分化 以及由此引起的冲突和矛盾,致力于资源 分配、资金流动、市场分割和利益共享方 面,促成南北之间、东西之间的更加公平 合理。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 序,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提 供从全球化中获益的机会;应当以诚信为 基础,以此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为经 济和社会活动有序地开展提供保障;应当 以合作为途径,各国之间取长补短,互利 互惠,发达国家应该做出更大的让步以促 进发展在国家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为发展 中国家服务贸易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应 当以发展为核心,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 步、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与促进,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优 化。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随 着全 球 经济 一 体 化 的发 展 服 务 贸 易 已成 为 当今 国 际 贸 易 指 数分 布 在 0 8到 1 5之 间 , 明这 两 国在 服 务 贸 易上 具 有较 强 2 说 中发展 最 为 迅 速 的领 域 . 际 服务 贸易 的 发展 及 其 在 国际 贸 易 中 的竞争 力. 国 但荷兰的显性比较优势有所减弱 . 日本虽然在2 0 年~ 01 的 比重 臼益 上 升 。尤其 是 在 发达 国 家 .服务 业 的 产值 占 G P 比 20 年 间 .其 R A指 数都 小 于 0 8 但 自 20 年 起开 始 超过 0 8 D 的 04 C ., 05 .. 重 已经 超 过 了 6 % .其 经 济 已经 进 入 了 “ 工 业化 阶 段 “ O 后 。全 球 显 性 比较 优 势逐 步 显 现 中 国 和德 国 的 R A指数 一 直 小于 O 8 而 C . 服 务 贸 易总 额 从 18 年 的 3 5 美元 增 长 到 20 年 的 6 20亿 而 且 中 国 的 R A指数 显 现 出 一定 的下 降 趋 势 , 性 比较 劣 势进 一 0 9 60亿 07 30 C 显 美 元 . 长 了 1 倍 。 务 业 已经 成 为 各 国政 府 关注 的焦 点 为 国 步 凸 显 增 7 服 成 家 经 济 活动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 我 国 的服 务 贸 易 自改革 开 放 以来取 得 了 长足 发 展 。服 务 贸 易 总 额 由 18 年 的 4 亿 美 元 增加 到 20 年 的 20 亿美 元 . 5 增 2 9 3 07 59 2年 长 了 5 倍 .年 均 增 长 1 .% 。2 0 年 .服 务 贸 易 总额 占我 国全 7 6 7 07 部 对 外 贸易 总 额 的 比重 从 18 年 的 94 上 升 到 1 % ,占世 界 2 9 % 03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本文将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目前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服务业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存在一定不足。
二是人才短缺。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一些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依然需要引进。
三是制度环境相对滞后。
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发经费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服务业创新型企业。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对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增加高水平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力度。
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三是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服务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进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起来,要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和人才培养体系,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社会要加强对服务贸易的认知和理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在当前国际经济的形势下,作为新兴产业的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已经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相对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更需要借助服务贸易参与国际竞争,摆脱加工业下滑的困境。
要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就必须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地分析。
标签:对外贸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外汇贮备据世界第一。
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服务贸易也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而增长。
据统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七。
但是,总量的增长并不表示质的提高。
和世界经济强国相比,中国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薄弱,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还不到一半,而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所产生的利润在经济总量中都超过了70%,美国更是高达8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也达到了50%。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低,所以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无足轻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
和美国等经济强国的服务贸易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集中在传统领域里,其中以旅游服务居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运输服务。
这两项服务贸易所创造的产值占了整个服务贸易产值的60%。
和世界经济强国的服务贸易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在保险、通信、咨询、管理输出等技术和知识密集行业里,依然处在初级阶段。
中国的服务贸易依然处在提供劳动力的原始阶段,在资本和技术领域劣势明显。
2.国内服务需求的水平不高。
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一,但是经济规模大并不等于经济实力强。
反应在国内的服务需求上的表现就是国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差距大,国内市场对服务需求低,导致国内服务市场狭小,影响了本国服务市场的水平和国家对外服务贸易的水平低下。
3.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有国内服务业的水平高低决定的。
在我国的经济总量中,传统出口加工业占据主力位置,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长期不受重视,得不到发展,导致我国服务业水平落后。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服 贸易的 国际竞争力研 究 务
张 岚
4 06 ) 3 0 2 ( /J 武 Y E工大 学经济 学院 湖北 武汉 , .
摘 要
我 国服 务 业在 入 世 后 的 5年 中取 得 了很 大 的发 展 , 同时 也存 在 着很 多 问题 。从 总 体 到 行 业探 讨 但
了 中 国服 务 贸 易 的发 展 现 状 , 绍 了服 务 贸 易的 两 种 新 型模 式 : 包和 众 包 , 介 外 以及 它们 在 中 国的 发 展 状 况 。 运 用 波 特 的 国 家 竞争 优 势 理论 对 中 国服 务 贸 易的竞 争 力作 了分析 和研 究 , 并提 出 了相 关 的政 策建 议 。
务 贸 易 收 入 90亿 美 元 . 长 2% ; 出 2 增 4 支 速 却 是 2 % , 远 远 高 出 了 旅 游 服 务 的 I O(nomain T c n lg Ousucn ) 6 T Ifr t e h oo y o t rig ; o l0 8亿 美 元 , 长 2 %; 差 8 0 增 0 逆 8亿 美 元 , l %。运 输 服 务 出 口 比重 上 升 的主 要 原 因 4 另 一 类 是 业 务 流 程 外 包 . 即为 B O( u i P Bs —
年 是 逐 年递 增 的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说 明 了 展 壮 大 .其 出 口增 速 分 别 为 3 %和 4 % . 根 据 服务 协 议 在 自己 的 系统 中对 这 些 职 能 8 1 中 国 服 务 贸 易 占 全 球 的 比 重 是 不 断 上 升 超 过 了其 他 部 门 。也 超 过 了 发 达 国 家 相应 进 行 管理 。 些 B O合 同是 根据 服务 水平 一 P
比重 豹 变 化情 况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概述服务贸易是指国际上通过提供服务而进行的贸易活动,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服务贸易也日益增长,并且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1.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贸易数量、贸易结构、贸易价格、贸易技术水平等方面,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反映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
2.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服务贸易已成为继货物贸易之后的第二大贸易类型。
中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也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数量增长迅猛。
中国的服务贸易额稳步增长,已连续多年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2)贸易结构优化。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例如金融服务、咨询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这些领域的贸易额也在不断增长。
(3)贸易技术水平提升。
中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二、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1.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例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降低贸易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可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2. 人力资源因素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中国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专业技能,但在一些高附加值服务领域,仍然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
3. 技术创新因素技术创新是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中国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
中国“服务贸易”研究热点综述

中国“服务贸易”研究热点综述中国的服务贸易研究热点涵盖了多个领域,以下是对其中一些重要研究方向的综述。
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是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也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
研究通过跨境电商的模式,推动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并探讨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于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另一个研究热点。
旅游服务在中国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究旅游服务的热点包括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消费行为等方面。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旅游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
人力资源服务也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关注热点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人力资源服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服务贸易形式。
研究人力资源服务的热点包括人力资源服务的供需关系、人力资源服务的创新模式以及人力资源服务的国际合作等方面。
这些研究将为提升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教育和医疗服务也是中国服务贸易研究的重点。
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作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增进人民福祉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热点包括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国际教育和医疗合作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国服务贸易的研究热点涵盖了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旅游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热点问题,可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产品为基础的竞争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转变,服务业在维护一国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WT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强,1980年到2007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30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8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3。
在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达到了3659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3。
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受益颇丰,此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的原因,发掘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在优势以及探究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即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无需人员、物资和资金流动,而是通过现代通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缔约方境内任何向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第三,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即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第四,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提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的,服务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增加值并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
在此,不仅强调出口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2.国外学者相关研究2.1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方面的研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竞争力与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用一个形似钻石的菱形图表示出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
后来,有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发现该理论不仅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服务贸易格局进行解释与总结,而且对一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因此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
对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方面,联合国贸发会国际贸易高级专家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固然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但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还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以及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服务要素的禀赋诸如投资于现有产业和技术方面的研发费用、教育等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相关法规的状况等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高级经济顾问及总统顾问James·R Lee和David Walters认为一些国家的要素优势往往可以决定该国服务贸易的变化。
一些国家由于其具有的要素优势,其服务贸易与别国相比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由于挪威濒临海洋,所以他50%服务贸易项目来自船运;墨西哥近2/3服务贸易收人来自旅游,则是因为它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同样的,资本的富足和电信业的优势可帮助解释许多发达工业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中的优势。
萨皮尔和卢茨(Sapir&Lutz,1981)在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要素配置对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重要影响。
理由在于回归分析表明:有形资本禀赋充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业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在保险和其他私人服务业拥有比较优势。
此外,大卫(2001)等人探讨了贸易领域中服务与竞争力的关系;菲利普(1998)等人研究了保险业的竞争力;保罗(1999)等人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等。
2.2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方面的研究国外很多经济学家尝试用实证方法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来源进行分析研究。
较有代表性的是Sazanami&Urata(1990)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做了个详尽的分析。
他们用不同国家的横截面回归分析框架,囊括了旅游、知识产权工程管理服务、货物及其他运输、保险服务等服务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因素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我国对服务贸易研究的关注始于90年代初,最初限于对西方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性研究上。
GATS的签署和中国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极大推动了服务贸易理论在中国的研究进程。
总体上,服务贸易研究还处于开端,而且焦点集中在GATS与中国服务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战略选择上,90年代中期以来的博硕士论文检索显示,有关论文中GATS的相关性研究占近九成。
国内有些学者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服务贸易研究框架和研究体系,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关注。
3.1对于国际服务贸易及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方面的研究。
霍景栋,夏杰长(2007)通过对世界各国服务业研究与开发(R&D)的相关数据的比较,对现代服务业研究与开发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提高我国服务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注重培养服务业各个部门的研发人才(我国金融业甚至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在重视研究与开发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服务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支持力度,以保证产业的各个环节不至脱节。
另外,还要加强研发成果的转化,加大研究与开发保护体系等。
程大中、陈宪的《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现实基础、总体状况及初步设想》,总结了西方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总体状况,并在些基础上对中国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提出设想。
杨圣明、刘力的《服务贸易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认为目前全球服务贸易呈现平均增速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和工业增长速度的趋势;服务业与第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国际服务外包大发展的趋势等,我国虽然进入服务贸易10大国之内,但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却是最低的,这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有着紧密联系。
因而,我国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升竞争力,就要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服务业的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培养与使用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2对于国际服务贸易及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方面的研究姚战琪(2009)运用两个指标(服务贸易全球化指标STRG和服务业外商投资全球化指标SFDG)来测算我国服务全球化程度,得出我国服务贸易全球化和服务FDI全球化程度都较低,指出我国在服务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申朴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研究,以服务贸易出口为因变量,以物质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为自变量,尝试用90多个国家1980-2000年的相关数据对世界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和要素积累进行横截面回归分析,并做了美国、中国和印度的国别研究。
他基于H—O理论,根据要素和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贸易量等于本国生产和消费之间差额的一般逻辑,借鉴Leamer&Bowen在1981-1984年提出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推导并构建了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要素贡献度之间关系的估计方程,他的结论是,现代服务贸易总体及大多数服务部门都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密集型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的增长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人力资本是国家增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特别对物质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陈宪,殷凤(2009)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分析的方法,基于14个国家或地区1990-2005的数据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王绍媛(2005)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一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竞争力还比较弱。
4.综述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相对于历经200多年历史的商品贸易理论体系,服务贸易理论不过近30年的积累,甚至90年代中期才开始涉及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
国内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仍处于开端,且多表现为零散的部门研究和整体的初步探入,尚未从服务贸易的产业特征出发,从总体上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作系统研究。
本文通过对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以及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概述,通过相关测评体系和方法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及各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力求了解和掌握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在全球的竞争力优势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1.王绍媛:《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3一28.2005(1)。
2.刘庆林.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5;3.薛荣久,刘东升。
国际贸易竞争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89-94;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31-66;5.Rubalcaba,Luis,Gago,David.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Case of SpanishTrade[Jl.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1,(2):34-61;6.Hardwick,Philip,Dou.The Competitiveness of EU insurance Industries[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998,(8):39-3;7.Windrum,Paul,Tomlinson,Mark.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 Four Country CoParison[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1999,11(3):391-408;8.廖承东.《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1(3):36-8;9.霍景栋,夏杰长(2007):《现代服务业研究与开发的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0期;10.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1.姚战琪(2009):《服务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和对策》,[J].《国际贸易》2009年第4期;12.殷凤、陈宪(2009):《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2期;13.董有德、马力(2009):《我国不同部门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1982——200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