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气机的升降可治百病

合集下载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气,是中医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人体内在运行的基本物质。

中医认为,“气为先,血为随”,强调气的调畅与均衡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机调摄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调节人体气机的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从中医气机调摄法的相关理论、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医气机的基本概念气机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涉及到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多个方面。

中医认为,气贯通整个人体,运行不息。

正常情况下,气机流畅,经络通畅,脏腑功能正常。

一旦气机不畅,则会出现各种病证。

因此,中医强调调摄气机的重要性。

气机调摄法的基本原则顺势调适:根据四时变化、阴阳盛衰等自然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饮食起居。

和为贵:强调在情志、饮食、作息等方面要讲究和谐平衡,避免过犹不及。

因势利导: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情因势因候施治。

活血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是中医常用的气机调摄法之一。

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使气血畅通、营卫互济,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例如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穴位按揉等手法进行治疗。

药物调摄法药物调摄法是指通过吃药来调节气机。

常用的有一些温经散寒、益气固表、祛风透窍等方剂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气机运行状态。

饮食调摄法“药食同源”是中医饮食调理的重要理念。

利用一些具有温补、清热等功效的食材配伍制成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膳,来辅助调摄身体的气机。

气功养生法通过练习气功来调摄身体的气机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比如太极拳、气功疗法等,都可以帮助人体改善气机运行状态。

注意事项谨慎使用药物:在使用药物进行调摄时要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或者依赖药物。

合理饮食:饮食调摄应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避免过于偏颇。

定期锻炼:适量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总之,中医气机调摄法是一门宝贵而丰富的传统医学疗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适当方式来进行体验和实践,以期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功效。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是指人体内部的气机能够正常
地升降运行,从而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在中医治疗中,根据气机升降的失调情况来进行
治疗,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达到治疗杂病的效
果。

气机升降理论主要包含气机升、降、出、入四个方面。

气机升指的是人体内的气机从
下至上的升动过程,如呼吸、消化等;气机降指的是人体内的气机从上至下的降落过程,
如排尿、排便等;气机出指的是人体内的气机从内至外的排除过程,如汗液排泄等;气机
入指的是人体内的气机从外至内的吸收过程,如食物的消化吸收。

在中医治疗中,根据气机升降的失调情况来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

如果人体
的气机升降失调导致头痛、眩晕等症状,可以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来调节气机的升降运动,从而改善症状。

还可以采用草药内服的方式来调节人体的气机,比如通过食疗,服用一些
有助于气机升降的草药,从而达到治疗杂病的效果。

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机
所在,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从而
增强治疗的主动性。

它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任之堂说)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任之堂说)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任之堂说)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有一次十堰来了一位终南山的老道长,这位老道长100多岁,身着古朴,胡须飘冉,他不单精通道家养生之术,更善于用中医中药来帮人疗疾治病,是一个典型的传统道医。

你是如何看病的?老道长问老师。

面对这位百岁道家高人,老师说他真不知如何用最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自己是如何治病的——我是如何治病的呢?沉默了几秒后,老师告诉道长,我是通过调气机来治病的。

说完这句话,老师继续说道,其实人体原本没什么大病,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人体气机的逆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体内气机阻滞,从而出现身体的很多不适。

老道长默许,示意继续说下去。

老师接着说,人体气机运行,如同城市里的交通,这生病就好比出现交通故障,导致交通拥塞。

当交通障碍时,交通警察一来,让大家各自靠右走,不要拥挤和抢道,这样交通拥塞就会很快缓解。

老道长微微笑了笑,点了点头。

老师接着说,交通阻塞是往来车辆的阻塞,而人体内可以理解为清气与浊气的升降阻塞,升清降浊出现异常,自然就生病了,所以我的理解,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

老道长用鼓励的眼神,让老师继续说下去。

老师接着谈他的用药心得,用药上我最喜欢用枳壳配桔梗,一升一降,调理气机。

比如血府逐瘀汤,其中的枳壳配桔梗就非常关键,有了这一个升降相配,整个方子就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活血药方了……这升降气机调理疾病是老师治病用药的灵魂,《此事难知》里头有句话很符合内经的宗旨,里面说,大凡治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

老师也说了,疾病不可怕,最怕它气机郁滞,若五脏元真通畅,气机周流,升降有序,人即安和。

这升降气机法,不单运用理气药来调理一般的肝脾病,它更广泛地运用到五脏六腑乃至周身,理顺疏通上中下三焦气机。

有个小孩子感冒发烧后,在医院输液,输了一个星期,烧是退了,但一直咳嗽,咳了半个月多好不了。

老师说应给他升降肺气,用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加上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并没有刻意去止咳化痰,小孩子吃完一付药,就不咳了,三付药吃完,就痊愈了。

气顺百病消

气顺百病消

气顺百病消1、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进行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正常进行,反之气机失调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失常,机体新陈代谢失衡,势必百病丛生。

因而在病理情况下,必须注重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采取“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的方法,使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如《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景岳全书》“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

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变态,莫可名状。

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

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

但所贵者,在知气之虚实,及气所从生耳”。

由此看来,“百病生于气”的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在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强调“调气为要”的疾病治疗观。

同时还应保养精神,益气全形,形与神俱,尽终天年,使气不“上”不“下”,不“缓”不“消”,不“收”不“泄”,不“结”不“乱”,从而使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归于正常,以达到《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调“气”可使病理产物顺利排出体外气机失调会导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的淤积,而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杂多变的病理基础,所以在疾病的治疗中调“气”为首要,正如《丹溪心法》所说“顺气为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根据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可知,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气行则可以解郁导滞。

《素问·调经论》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病理产物的堆积还可以壅塞经隧,所以调“气”时亦应宣通府气,开窍道,给邪以出路。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气”的调理和“机”的升降。

气机升降理论被视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它在治疗杂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机升降理论强调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平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中医在治疗杂病时,注重调理患者的气机升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气机升降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

气机升降过程中的不畅或紊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强调调节气机升降,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恢复人体气机的协调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在于精准辨证。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而在气机升降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师需要精准辨别患者气机升降的状态,并结合病情进行治疗。

对于气机下降不畅引起的病症,可以选择益气健脾、导引上升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气机升降紊乱引起的病症,可以选择调和气机、疏通经络的治疗方法。

只有准确把握患者气机升降的特点,才能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在于调理气机升降,以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

气机升降理论关注的是人体的整体调节和平衡,而不是简单地治疗某一种病症。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饮食、作息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疗,以调理患者的气机升降,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第四,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在于个性化治疗。

气机升降理论强调患者气机升降的个体差异,因此治疗也需要个性化。

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变化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的治疗能够更好地调理患者的气机升降,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要求中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精准辨证,精准施治,调理患者的气机升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医药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理论博大精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治疗杂病的重要心法之一。

气机升降理论是指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理论指导之一。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医师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气机升降的规律、气机升降与脏腑关系、气机升降与疾病的关系等。

气机升降是指脏腑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是中医医师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从中医的角度看,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经络运行、气血运行、形神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之一。

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蕴藏机体精华的重要器官,脏腑功能的协调运行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在脏腑功能活动中,气机的升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主疏泄,气机升发;肺主呼吸,气机降摄;心主血脉,气机升降调节;脾主运化,气机升降协调。

了解气机升降对于掌握脏腑功能运行规律、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气机升降与经络运行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经络是脏腑功能和气血活动的通道,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

气机的升降对经络运行有着直接的调控作用。

气机升降与经络畅通有关,气机升降与经络瘀阻有关。

在临床上,中医医师可以通过气机升降的理论来调节经络运行,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有许多重要的临床经验。

中医医师可以根据气机升降的规律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诊断时,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脉情况,来了解气机升降的状态,以及脏腑功能、经络运行和气血运行的情况,从而确定病情的性质和轻重。

在治疗时,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经络运行、气血运行等,来改善气机升降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是中医传统理论的核心之一。

气机升降理论是指人体内的气机(气血运行的规律)有升有降,升降之间相互调节,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疾病,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恢复人体的生命活力,达到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一、气机的升降规律气机的升降规律是指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有升有降,升降之间相互调节,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气机的升降规律涉及到人体内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四肢百骸的运动、新陈代谢的变化等方方面面。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天地相应,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气机的升降也受到阴阳五行的调控。

在人体内,气机的上升主要包括气和血循环、水液代谢、精神活动等方面,而气机的下降则包括排泄、新陈代谢、进食等方面。

气机的升降规律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对于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气机升降理论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运用胃肠疾病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如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胃是水谷精气之源,具有宰牲、制气的功能,属于上升的气机。

而肠是水涎脏府,具有传导、化余的功能,属于下降的气机。

对于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医常常运用升降法则,通过调节脏腑的升降功能,恢复其正常活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心脏具有主导气机运行的功能,血液则随着气机的升降而流通输送。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通过调节心脏的升降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神经系统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中枢,如头痛、失眠、抑郁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大脑是气机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受到气机升降的调控。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通过调节气机的升降规律,疏通气机的运行通路,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华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机升降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是由气机升降失调所致。

因此,调整气机的升降是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一、认识气机升降气机升降是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升和降。

气升形成了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血液的升降则形成了机体的供应和代谢。

气机升降理论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是由气机升降失调所致。

调节气机的升降,可以使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得以恢复,从而有效治疗疾病。

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之一。

中医治疗杂病时,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特征,综合辨证施治。

辨证总共有六个方面即整体辨证、病位辨证、病因辨证、病机辨证、病邪辨证和病情辨证。

只有对症治疗才能有效地调整气机的升降。

三、药食同源中药和食疗是两种可以相辅相成的治疗方法。

中药在调节气机升降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食物治疗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但是,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在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中,药食同源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辅助治疗。

四、合理运用针灸和按摩针灸和按摩是中医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

这两种方法是调整气机的升降的重要手段。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机的升降。

按摩则通过按压的方式,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气机升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中,合理运用针灸和按摩是非常重要的。

五、运用中医药中的辅料中医药中的许多辅料有特殊的作用,可以达到调整气机升降的目的。

例如露蜂窝能够清热解毒,芒硝能够醒脑提神等。

在中医治疗杂病时,运用中医药中的辅料可以更好地调整气机的升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包括认识气机升降、辨证论治、药食同源、合理运用针灸和按摩、运用中医药中的辅料。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调整气机的升降,有效治疗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理气机的升降可治百病
发表者:赵东奇2119人已访问
调理升降气机,是调理五脏六腑疾病的一大法则。

而调理气机关键在调理三焦。

其理如余在《杂病纲要》中所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为水谷之道,属性从上、中、下焦统属的脏腑确定。

主升降出入,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司决渎,主行气。

据现今研究,三焦不畅,气滞血阻,气肿、血肿、出血;情志抑郁、胸闷、失眠、头痛;胸腹胀满,痰肿;小水不利、隆闭、昏迷......可涉及到三焦统属的脏腑出现的症候,故有“善治三焦可愈百病”之说。

三焦主病涉及到五脏六腑、水液代谢至今仍需深研。

善治三焦可愈百病,是以十一脏取决于决渎也。

治三焦关键是通调三焦使气血通调,十一脏功能恢复,抵抗疾病的功能增强,故可愈百病,而治三焦通调气的升降为首要,气为血之帅,气通则血也随之调顺,气血顺则十一脏的功能方可正常。

现收集专主升降的方剂:
1、柴胡、升麻、人参、当归、枳壳、陈皮;
2、柴胡、升麻、白术、获苓、陈皮、枳壳。

柴、升与陈、枳之间添加各脏的药物,可调各脏腑。

李东垣构方善用此法。

3、白僵蚕、蝉衣、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此亦升降也,其与(1)的理一致。

此方由杨栗山所创,取其清热解毒攻下逐秽,以降阴中之浊阴矣。

4、白僵蚕、蝉衣、片姜黄、天竺黄、远志、合欢花具有调理气机紊乱,升降失常的功能。

肝胆火旺加柴胡、黄芩、川楝子、山栀、龙胆草;
心肝火旺肾阴不足加黄芩、白芍、炒枣仁、夜交藤;
心胆虚怯加竹茹、枳实、半夏、获苓、郁金、浮小麦;阳明燥结加大黄、杏仁、桔梗;
胃不和加神曲、莱菔子、连翘、陈皮
5、白僵蚕、蝉衣、姜黄、大黄、苍耳子、羌活、细辛、川芎、赤芍;
4、5两方可能是3方的加减,都具有升降气机的作用,用于耳聋、喉痹、沙哑、鼻渊等。

病例1:李某某女46岁干部
面色苍白,乏力,纳差。

后得一怪症,看书报只能垂目阅之,不能仰视。

经西医诊断为;玻璃体混浊,用药多种未能收效脉虚弱舌质淡白时愚正读《续名医类案》,知此中气不足,清阳不能上举所致。

愚用李东垣方,调整脾阳升降之方:
人参12克灸甘草10克当归12克升麻15克柴胡12克陈皮10克黄芪18克白术15克枳彀10克生姜二片为基本方加减,前后服百余剂,视力恢复正常,人也吃胖。

病例2:黄某某男幼童关帝山林区黄技术员之子
三十多年前,患儿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省城大医院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就诊,愚先用调整脾阳方加减,服至卅多剂,诸症皆失,后嘱服人参归脾丸,服廿多盒,化验检查正常。

那时木材供应紧张,黄技术员送木料一立方半,愚按当时价付之。

此事印象深刻,以供同人临证参考。

病例3:王某某女70岁居民
自述二十余年睡不好觉,有时竟一夜失眠,服西药见效,但停药又失眠,白天头晕乏力,十分苦恼脉弦舌质红此肝阴虚火,用调整肝阴升降方加减:
白僵蚕10克天竺黄6克蝉衣10克远志12克合欢花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当归12克黄芩8克片姜黄8克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三剂一日一剂
二诊服药当夜入睡四、五小时,三剂尽,睡七、八小时。

有时白天也有睡意,仍头晕脉缓去黄芩加桑叶12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菊花15克。

巩固疗效。

病例4、双某某女47岁家庭妇女
近三月来,只能睡两、三小时,时彻夜失眠,白天多说多道,面色憔悴。

脉虚数舌质淡红尖尤红,苔腻细问知月经周期紊乱,知是更年期之故,前心、肾阴虚,现三焦功能失调,挟痰浊。

用药:山茱萸15克生地15克山药15克淫羊藿15克丹皮12克郁金12克白僵蚕10克天竺黄3克远志12克片姜黄10克合欢花15克夜交藤15克云苓15克蝉衣12克半夏12克
陈皮12克竹茹12克炒枣仁15克浮小麦二两甘草12克大枣五枚三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二诊:言一剂晚上有睡意,二、三剂能睡三、四个小时。

效不更方,三剂。

三诊,已能睡五、六个小时。

舌尖不红,苔腻减,前方去天竺黄、竹茹三剂。

四诊:能睡七、八个小时,但仍多说多道苔尽,脉缓上方去二陈汤,三剂
五诊:不多言多语上方三剂,巩固疗效。

体会:用方意在滋肾阴,缓心,祛火、痰浊,此为常法。

此方重在调理三焦,三焦者乃西医之内分泌也,余曾写《三焦者内分泌》,方中用调理三焦的升降汤,故诸药配合,取得良效。

从而印证了三焦者乃内分泌。

病例5、刘某某女10岁学生
发热恶寒,嗜睡,四日无大便,胸有前隐隐约约红点脉数舌质红邪入营血清热解毒逐秽
白僵蚕12克蝉衣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黄柏10、大黄12后下银花50克连翘15克石菖蒲9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
二剂热退、便下,三剂神清六剂愈
如今此女已在学毕业多年,无后遗症。

讨论:纵观这些方中的柴胡、升麻、白僵蚕、蝉衣、连翘等味都是升清之品;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药苦寒降浊。

枳觳、陈皮、姜黄、细辛具有疏导作用,为升清降浊的基本方,然后根据病或健脾、或补气血、或活血化瘀、或安神、或醒神开窍……,辨证施治,达到升清降浊恢复气机的功能,故遇到疑难杂症具有三焦病的症候,不妨选用这些方头治之,或是配合应用往往会取得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