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共87页文档
血细胞直方图

6.0-7.0× 1012/L 成年男性: 4.30-5.80× 1012/L 成年女性: 3.80-5.10× 1012/L
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性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 等 绝对性增多: 可分继发与原发 1 继发: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组 织缺氧所引起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和 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见于慢性心、肺疾患。红细 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 2 原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 致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但具有潜在恶性趋向。
中性粒细胞比例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白
淋巴细胞群
细
胞
直
方
图
(1-5)
%
中性粒细胞群
虚线为正常白细胞曲线
35
90
160
300
450
中性粒细胞比例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白
淋巴细胞群
细
胞
直
方
图
(1-5)
%
中性粒细胞群
虚线为正常白细胞曲线
35
90
160
300
450
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增高 直 方 图
直线方程图生成原理
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仪器对不同 体积的细胞通过小孔时产生的电脉冲大小 进行分群,将大小2~450fl的血细胞产生 电脉冲细分入256个通道,每个通道为 1.64fl。 同一类细胞产生的电脉冲相同或相 近归属为同一区域,从而显示出各类细胞 的体积直方图。
血球仪可在一分钟之内对样本同时进行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三种细胞的直方图绘制。
血细胞直方图

血细胞直方图核心提示:直方图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来表示样本各组在成分布的一种直观的图表。
如图1所示:X轴表示体积单位,Y轴表示个数(即统计学的频数),柱条表示在某个体积段内的物体个数。
将体积段无限细分下去方块图就会变成曲线图。
图1 图2_S1表示的是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红细直方图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来表示样本各组在成分布的一种直观的图表。
如图1所示:X轴表示体积单位,Y轴表示个数(即统计学的频数),柱条表示在某个体积段内的物体个数。
将体积段无限细分下去方块图就会变成曲线图。
图1图2_S1表示的是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红细胞直方图:曲线的每个点对应的坐标(X,Y)表示X体积的红细胞有Y个,而曲线与X轴围成的范围表示的是红细胞的总数。
图中显示了两个峰,A峰体积小,峰值是PLT(血小板)峰,B峰值高,显示RBC(红细胞)峰。
而A、B峰的面积显示了PLT和的RBC总量,峰值的X坐标显示了RBC和PLT体积大小,峰宽显示了RBC和PLT体积的极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峰的面积越大表示总量越多,峰越宽表示体积大小差异越大,即大小分布不均。
曲线向左移(如S2),即表示,RBC和PLT的体积较小,曲线向右移,即表示,RBC和PLT的体积较大。
因此通过红细胞分布直方图,再结合Hb、MCH、MCVH等指标就能知道,是不是贫血,是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还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以及大小分布状况等临床诊治信息。
图2同理,白细胞分布直方图(图3)也一样。
在图3_a中前一峰是淋巴细胞峰,后一峰是中性粒细胞峰,a1、a2显示了不同大小的粒细胞图。
具体分析同红细胞分布图。
图3直方图能很直观的看出血分析中的各类指标,但因为只能给人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单独一张报告单,就很难知道这个分布是不是正常,因此有许多血细胞分析仪用了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等指标来反映直方图的信息,本人认为更贴合于临床。
血细胞直方图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2-1)
% 两侧对称、正态分布曲线
100
200
300
400
红细胞左移、右移直方图(2-3)
紫红色虚线为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
蓝色曲线为红细胞左移直方图 黑色曲线为红细胞右移直方图
100
200
300
400
红细胞直方图与参数关系
35 90
160
300
450
中间细胞增高白细胞直方图(1-6/7)
% 淋巴细胞群
单核细胞群
中性粒细胞群 虚线为正常白细胞曲线
35 90
160
300
450
急性白血病直方图
白血病细胞在某一区域出高大细胞峰,同时仪器报警。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必须指出,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可 出现相似的直方图,同一标本在不同的仪器分析,其直方图也 有所差异。 患者出现白血病共性特征时须骨髓细胞学明确诊断。 (图1-8和1-9)
正常白细胞三分类直方图(1-1)
小细胞群 %
大细胞群
中间细胞群
35 90
160
300
450
白细胞直方图与临床应用
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可评价血液中 白细胞群体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的细胞图 并无特异性,某一类白细胞的增多或减低 均可使直方图产生相似的变化。
因此,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如图:14~1-16)只能提示白细胞分群之间比例 变化或可能出现异常白细胞,故必要时可 用显微镜复查血涂片(外周血细胞学分 析)。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RDW是一个较新的红细胞参数,由血液分析仪根据红细 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 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

言
血液分析仪: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操作 简便。
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体积分析直 方图,直观反映细胞的大小分布情况。
为检验师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判断检验结果 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电阻抗原理
根据血细胞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 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 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为基础,对血 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量。
谷,第一波谷值设为辨别线1。 T2: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
谷,第二波谷值设为辨别线2。
(二)辨别线的作用
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度分类
白细胞分类
LYM: WL与T1之间为W-SCR,相当于 LYM。
MEX :T1与T2之间为W-MCR,相当于 MEX(单核细胞、嗜酸和嗜碱细胞之和)。
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解析
(一)基本概念
仪器在36-360fL范围内分析红细胞。 横座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座标表示不同体积
的红细胞出现的频率。 直方图上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从50-150fL区
域有一个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 线,在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25-200fL区域的细 胞为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
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15fL内。 LD:2-6fl UD:12-30fl 固定鉴别线:12fl
血小板直方图示意图
LD
UD
血小板直方图粒度分布示意图
(二)血小板粒度异常标记
PL
PL:低鉴别线(LD)处相对度数超过设定值。 提示存在电子噪声、冷凝蛋白、破碎红细胞、 白血病性白细胞碎片等的干扰。
非病理因素:
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特点PPT课件

直方图(histogram)的形成
• 每个测量过的细胞,可同时得到细胞体积大小的信 息。根据每个细胞体积大小信息,分别累积他们的 数量,得到每个相应体积通道(channel)中累积 的细胞数量。根据仪器预先设定的域值范围,将每 个通道从小到大排列,同时每个通道中累积的细胞 数量进行堆积,得到最初的直方图分布雏形。
5
白细胞分类(分群)技术
6
三分群法血细胞直方图分析
1 红细胞直方 图和典型病 例介绍
• 红细胞直方 图:正态分 布图形。
• 临床意义参 考60~61页, 66~68页。
7
RDW的计算
8
红细胞体积大小改变
9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比较
10
小细胞性贫血
11
小细胞性贫血
12
小细胞性贫血
36
3、血小板和直方图(68页)
37
正常血小板体积直方图
38
39
40
41
42
血小板和MPV的关系
43
44
血小板聚集病例 (EDTA依赖性聚集)
45
46
47
大血小板增多病例
48
血小板增多
49
本节重点
• 直方图的形成原理 • 三种血细胞正常直方图特点 • 红细胞直方图异常改变和特点 • 三分类法白细胞直方图异常改变特点 • 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改变特点
13
大细胞性贫血
14
大细胞性贫血
15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
16
遗传性球 形红细胞
增多症
17
红细胞体积和直径
18
RDW和Price-Jones曲线
19
2、白细胞直方图和典型病例介绍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4. T1高 (1)仅T1高的粒度分布时:WBC、GRAN%、GRAN# 结果无警号,LYM%、L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 MXD%结果标有警号F2。警号F2表示T1或T2鉴别线位置 上相对度数超过预定值。常见于存在原始细胞、幼稚粒 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增高,红细
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外抗凝剂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影响细胞直方图,通常应选用 EDTA-K2,1.5-2.0mg抗凝剂抗凝1.0ml全血。
(c)样本放置时间:一般认为样本应在采集后20分钟至二 个小时内检测。若放置时间过短,可能存在血小板没有完全 解离、抗凝剂未完全溶解等情况。若放置时间过长,则易引 起细胞的变形,尤其是一些免疫功能亢进的病人,其淋巴细
冷凝蛋白干扰。
3. MP:当出现两个以上的粒度分布峰值时。提 示存在血小板聚集或血小板值过低。
解析
• (一)基本概念 • 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
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15fL内。仪器使用3条鉴别线来进行血小板的粒 度解析,分别为2-6fl和12-30fl之间自动决定的2条浮动鉴别线(LD) 和(UD),以及固定鉴别线12fl。通过对三条鉴别线对血小板直方图 进行监控,检查是否存在LD、UD相对度数的异常,分布宽度的异常 及双峰或多峰。 • (二)血小板粒度异常标记 • 当血小板粒度分布不正常时,粒度分布异常标记将标在相应结果上。 当有两个以上的标记时,将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标记。
(三)常见异常直方图及报警信号含意 1. RL:低鉴别线与红细胞直方图交点高,提示 存在电子噪声干扰,破碎红细胞,大血小板增
多,血小板聚集等情况。
2. RU:高鉴别线与红细胞直方图交点高,提示 存在电子噪 声,冷聚集素的干扰或有白细胞
解析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

解析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有些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报告单附带有细胞直方图,那么这些图有什么用,能提供什么临床的信息呢?在国内,大多数医师都不甚了了,一般都不看的,也看不懂。
在以前人工做的时代,在报告RBC、WBC、PLT、Hb等参数的时代,还附带了诸如:RBC 大小、分布等等形态学的报告,但进入自动化时代这些形态学的报告就不再出现在报告中了,因此许多医生很不习惯,总是要求做手工,但实际上在目前几乎所有的报告中都能出关于血细胞的一些形态特征,而细胞直方图就是其中的一种报告方式。
怎样解读细胞直方图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直方图。
直方图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来表示样本各组在成分布的一种直观的图表。
如图1所示:X轴表示体积单位,Y轴表示个数(即统计学的频数),柱条表示在某个体积段内的物体个数。
当我们将体积段无限细分下去方块图就会变成曲线图,如同我们的报告单上的一样。
图2_S1表示的是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红细胞直方图:曲线的每个点对应的坐标(X,Y)表示X体积的红细胞有Y个,而曲线与X轴围成的范围表示的是红细胞的总数(对于数学模型而言,就是曲线的定积分)。
图中显示了两个峰,A峰体积小,峰值也小是PLT(血小板)峰,B峰体积较在,峰值高,显示RBC(红细胞)峰。
而A、B峰的面积显示了RBC和PLT的总量,峰值的X坐标显示了RBC和PLT体积大小,峰宽显示了RBC和PLT体积的极差(极差可不是特别差^O^,而是统计学中常用来表示离散程度的指标,即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峰的面积越大表示总量越多,峰越宽表示体积大小差异越大,即大小分布不均。
曲线向左移(如S2),即表示,RBC和PLT的体积较小,曲线向右移,即表示,RBC和PLT的体积较大。
因此通过红细胞分布直方图,再结合Hb、MCH、MCVH等指标就能知道,是不是贫血,是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缺铁?),还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叶酸?)、以及大小分布状况(地海贫?)等临床诊治信息。
血细胞直方图

7
精选ppt
8
精选ppt
(四)质量控制
1.充分了解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掌握仪器的 维护.
2.在日常工作中作好仪器的校正,尽量用静脉抗 凝血,
3.原则上使用原仪器的配套试剂,测试时应注意 试剂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3
精选ppt
4
精选ppt
(二)红细胞直方图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红细胞直方图有两个细胞群体,从60fl开始到120fl之间有 一个几乎两侧对称,较为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即红细胞主群;主群右侧, 约分布在120~200fl区域有一个小细胞群,又称“足趾部”,此群含有大红 细胞、二聚体或三聚体细胞等。
血细胞直方图
杨献明 2010.10.20
1
精选ppt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 的脉冲数据根据其体积大小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 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 数量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fl为单位表示在 “X”轴上,即得到细胞直方图。
2
精选ppt
中性粒细胞增高。 (2)左侧小细胞波峰相对增高,而右侧大细胞波峰明显变低。提示淋
巴细胞增高。 (3)在90~160fl区域出现一个明显的细胞峰。提示中间细胞增多,
可有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各种幼稚细胞增多等。 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白细胞直方图的图形变化并无特异性,由于细胞体
积之间有交叉,同一群中可以包括多种细胞,其中任何一种细胞增多, 均可使直方图产生相似的变。必须时需要进一步作血图片显微镜检查化。
9
精选ppt
10
精选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