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报的少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5、送报的少年

5、送报的少年

5、《送报的少年》导学案
科目: 班级: 姓名: 主备老师: 组内评价:
1.认读“捷”“聊”“腼”“腆”“鞠”“躬”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送报少年懂事、向上、能吃苦的品质。

泛读课文、品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分组展示。

1、字词积累
①注音:
捷( ) 聊( ) 腼( ) 腆( ) 鞠( ) 躬( ) 啜( )饮 滂沱( )( ) 嗫嚅( )( )
【我的疑问】
1、你对两位少年有何印象?你是从文章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1、读完课文,作者写两位少年的不同是运用的什么写作手法?
2、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3、“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他可能有什么
心事呢?说说你的看法。

1、辨字组词。

捷( ) 聊( ) 鞠( ) 腼( ) 提( ) 柳( ) 菊( ) 缅( )
2、词语积累
骄阳( )( ) 大汗( )( ) 无( )无( ) 千( )万( ) ( )( )作响。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送报的少年》优秀学案(精品)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送报的少年》优秀学案(精品)

《送报的少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认读“捷、聊、腼、腆、鞠、躬”6个生字,理解“淋漓、腼腆”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送报少年与“我”儿子不同的生活,学习送报少年吃苦、勤奋、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3.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一)质疑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找出课文表示时间推移的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送报少年以及“我儿子”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比起送报的少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2.分析课文的结尾句: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讨论:儿子为什么会呆呆地站着,他在想些什么呢?
3.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生活,是否就是文中的儿子?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理解: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摔伤了,身体刚刚康复,行动可能慢一点,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3.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总是轻轻地把报纸赛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可见少年有什么品质?
4.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可见少年有什么性格?。

送报的少年

送报的少年
(引导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进一步感悟本文中心,鼓励学生学习送报少年的优秀品质。)
附件1-5
北湖区第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片段
设计表
十八中学校组别小学科目语文
教学片段标题:送报的年
学情分析:本文是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能整体把握文意,通过自读课文,能对两位少年的初步印象进行表述,但都只能停留在表面,文中通过送报少年及“我”的一系列举动刻画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少年形象,这种对比的写作方法,学生表现出陌生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适当引导生对其有初步了解。
3、PPT出示5、8自然段,分析描写“我”儿子的句子。引导生说出儿子的懒散、自大、骄傲。
4、总结,文中的儿子与送报的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写作方法,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5、讨论:你觉得文中的儿子和送报少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加深体会
1、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生活中的表现?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懂得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3、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懂得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3、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好!每年我们都会放一次暑假,在暑假里你通常想做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哥哥,他刚刚考入北京大学,他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送报的少年》。
二、精读句子,体会重点
1、学生汇报,师相机PPT出示描写送报少年相关句子(1、3、14自然段)。

送报的少年

送报的少年
师:同学们,你们好!每年我们都会放一次暑假,在暑假里你通常想做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哥哥,他刚刚考入北京大学,他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送报的少年》。
二、精读句子,体会重点
1、学生汇报,师相机PPT出示描写送报少年相关句子(1、3、14自然段)。
2、反复读句,说说这些句子体现了送报少年的那些品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送报少年的礼貌、勤奋、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
附件1-5
北湖区第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片段
设计表
组别小学科目语文学校十八中
教学片段标题:送报的少年
学情分析:本文是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能整体把握文意,通过自读课文,能对两位少年的初步印象进行表述,但都只能停留在表面,文中通过送报少年及“我”的一系列举动刻画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少年形象,这种对比的写作方法,学生表现出陌生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适当引导生对其有初步了解。
3、PPT出示5、8自然段,分析描写“我”儿子的句子。引导生说出儿子的懒散、自大、骄傲。
、总结,文中的儿子与送报的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写作方4.
法,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5、讨论:你觉得文中的儿子和送报少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三、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延伸,加深体会
1、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生活中的表现?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懂得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3、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懂得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3、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送报的少年》教学设计

《送报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送报的少年》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送报的少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能够就文学作品进行表演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活动(10分钟)2.阅读理解(2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送报的少年》,然后让他们回答一些与故事情节和人物相关的问题。

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如何送报的?为什么受到了其他人的称赞?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从文本中寻找确切的依据。

3.文学欣赏(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送报的少年》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送报过程中面临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困难的?故事中有哪些个别的动人细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讨论。

4.情感体验(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以及他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的经历或事迹。

可以设置小组演讲或分享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所欣赏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5.表演和讨论(30分钟)分为小组表演和整体讨论两个环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队,选择自己喜爱的故事情节,进行小组表演。

同时,每个小组可以准备一些问题,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就主人公的行为和故事中的冲突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对文本的解读,可以初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可以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的表演,可以初步评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1.教学资源:《送报的少年》文本、图片、小组讨论和表演所需的素材。

《送报的少年》教案设计

《送报的少年》教案设计

《送报的少年》教案设计《送报的少年》教案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报的少年》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初读文章,培养学生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用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回忆文章,畅谈感受收获,并综合运用人物的各种写法尝试写作。

4、感受送报少年的美好品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理解送报少年具有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创意:对于这样一篇文字和主题都比较浅显易懂的故事,需要在“浅文深教” 上想办法,所以,我尝试用“边读边点评”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方法:教法: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朗读、探究、品评相结合,兼用情感体验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初读文章----品读文章----回忆文章----尝试人物写作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好!每年我们都会放一次暑假,在暑假里你通常想做些什么事呢?学生:(自由发言。

没有固定要求,主要目的让学生回忆假期生活。

)教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中学生,他的暑假是怎么过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送报的少年》。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教师:请大家听录音,边读边做圈点勾划,完成扫清字词和了解文章内容两个任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圈点勾画。

)教师:刚才大家非常认真,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你们在用心读文章,那我就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阅读效果。

1、扫清字词:给加点字注音腼腆( )嚣张( )滂沱( )胳膊肘( )嗫嚅( ):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学生:(自主发言,朗读词语。

2015春湘教版语文五上《送报的少年》word教学设计

2015春湘教版语文五上《送报的少年》word教学设计

《送报的少年》教案一、教学内容: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二、教学目标:1、会认读“捷、聊、腼、腆、鞠、躬”6个生字,理解“淋漓、腼腆”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送报少年与“我”儿子不同的生活,学习送报少年吃苦、勤奋、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3、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句,体会送报少年的艰辛,学习他吃苦、勤奋、孝顺、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难点:1、理解句子“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这句话的含义。

2、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字幕投影片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师:如果放假,你会怎么度过?学生讨论、汇报。

2、学生齐读朱自清《匆匆》中的名句,体会时间的珍贵。

(多媒体呈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3、师:时间匆匆过去,那么我们该怎样度过我们的童年,是在父母、老师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是珍惜时间,学会自食其力呢?学完这篇课文——《送报的少年》后,或许大家会有所启发。

板书课题:送报的少年(名句激发学生情感,谈话揭题激发学生好奇心。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作好记号。

2、多媒体呈现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jíe liáo miǎn tiǎn jūgōng捷聊腼腆鞠躬3、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小组合作理解下列词语。

淋漓腼腆啜饮大大雨滂沱嗫嚅4、找出课文表示时间推移的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三)精读句子,体会重点。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送报少年以及“我儿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师相机用投影片出示文中描写送报少年的句子:(1)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总是轻轻地把报纸赛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2)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5、送报的少年

5、送报的少年

田江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备课人: 授课时间: 学习小组 : 学习小主人: 编号:8 等级:
课题
5、送报的少年
课时 2课时 2、通过两位少年的对比,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受益终身。

你感悟到了吗?总结一下。

【智勇闯关--拓展提升】
“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他可能有些什么心事呢?与同学交流交流。

【检测夺冠--分享收获】
1.辨字组词
捷( ) 聊( ) 鞠( ) 腼( )
提( ) 柳( ) 菊( ) 缅( )
2.词语积累
骄阳( ) 大汗( ) 无( )无( ) 千( )万( ) ( )作响
学完本课总的评价
课型
学+展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本文的六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向上、能吃苦的品质。

【扬帆起航--初读感知】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我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温馨提示: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开 端——________________ 发 展——________________ 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 【乘风破浪--品读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你对两位少年有何印象?
你了解这是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吗?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报的少年》教案
一、教学内容: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读“捷、聊、腼、腆、鞠、躬”6个生字,理解“淋漓、腼腆”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送报少年与“我”儿子不同的生活,学习送报少年吃苦、勤奋、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3、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
分析重点句,体会送报少年的艰辛,学习他吃苦、勤奋、孝顺、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句子“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这句话的含义。

2、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字幕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师:如果放假,你会怎么度过?
学生讨论、汇报。

2、学生齐读朱自清《匆匆》中的名句,体会时间的珍贵。

(多媒体呈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
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3、师:时间匆匆过去,那么我们该怎样度过我们的童年,是在父母、老师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是珍惜时间,学会自食其力呢?学完这篇课文——《送报的少年》后,或许大家会有所启发。

板书课题:送报的少年
(名句激发学生情感,谈话揭题激发学生好奇心。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作好记号。

2、多媒体呈现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jíe liáo miǎn tiǎn jū gōng
捷聊腼腆鞠躬
3、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小组合作理解下列词语。

淋漓腼腆啜饮大大雨滂沱嗫嚅
4、找出课文表示时间推移的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三)精读句子,体会重点。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送报少年以及“我儿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师相机用投影片出示文中描写送报少年的句子:(1)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总是轻轻地把报纸赛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2)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3)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摔伤了,身体刚刚康复,行动可能慢一点,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3、反复读句,说说这些句子体现了送报少年的哪些品质。

(引导学生体会送报少年的礼貌、勤奋、积极向上、体贴父母的优秀品质。


4、分析描写“我”儿子的句子,用投影片出示以下句子:
(1)8 点多钟了,他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

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嗓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
(2)儿子大笑起来:“他是干什么的?人是干什么的?我进了大学,还在攻读硕士、博士,还是出国留学!”
5、齐读句子。

让学生体会“儿子”的懒散、自大、骄傲。

6、讨论: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比起送报的少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将两个少年进行对比,体会两个少年截然不同的形象。

7、分析课文的结尾句:
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讨论:儿子为什么会呆呆地站着,他在想些什么呢?
(品味课文描写人物的句子,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人物性格,领悟课文中心。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会。

1、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生活,是否就是文中的儿子?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进一步感悟本文中心,鼓励学生学习送报少年的优秀品质,达到教学目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