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典故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了许多典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典故总结归纳:
1.望庐山瀑布: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比喻看见瀑布的壮丽景色,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江畔独步寻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比喻在困苦的境遇中
寻找快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3.夜泊牛渚怀古: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比喻在旅途中思念故
乡和亲人,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登鹳雀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逝,
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5.赤壁怀古: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比喻历史兴衰无常,表达对历
史和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6.青玉案·元夕: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
逝,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7.静夜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比喻在寂静的夜晚思考人生,表达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8.登高: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逝,表达对时光
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喻离别之
情难以割舍,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10.春夜喜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比喻春雨滋润万物,表达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古诗文的内涵,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典故荟萃(2)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典故荟萃(2)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典故荟萃(2)基础试题2009-12-13 1233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典故荟萃(2)《陈情表》李密成语: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含义: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

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成语:气息奄奄。

出处:《陈情表》:“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含义:呼吸十分微弱。

形容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的样子;比喻事物到了消亡阶段。

成语:朝不虑夕。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早晨不能考虑晚上该怎么办。

形容形势危急或事情紧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也作“朝不谋夕”。

成语:乌鸟私情。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含义:鸟雏长大后,衔食哺其母。

这里比喻子女奉养长辈的孝心。

典故:死当结草。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

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含义:死后也要报恩。

成语:日薄西山。

出处:《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六国论》苏洵典故:抱薪救火。

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六国论》苏辙成语:远交近攻: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功。

”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入秦后,说服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强大起来,征服了韩国含义:结较远的国家,进攻近的国家。

成语:心腹之患:出处:《后汉书*陈藩传》:“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含义:心腹:比喻要害。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祸患。

《窦娥冤》关汉卿典故:苌弘化碧,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高中语文课文成语汇总

高中语文课文成语汇总

课文成语: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典故荟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含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请求对方的宽恕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气愤到极点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后赤壁赋》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含义:天所宠爱的人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出处:《国风》《离骚》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导读投笔、长亭、鸿雁、阳关……我们在朗诵古诗的时候,经常遇到这些典故,古人用典,不仅使诗歌语言更加精炼,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在我们所学的课本中,也涉及到了很多很有名且有趣的文学典故,你能说出几个呢?今天王老师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掌管的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长亭】古代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掷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庭,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又称为相思子。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豆蔻】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课文背后的历史典故

课文背后的历史典故

课文背后的历史典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课文。

这些课文不仅仅是为了教我们语言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典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一个个深刻的故事。

本文将以几个经典的课文为例,探讨这些课文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典故。

一、《论语·学而》《论语·学而》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名著,课文内容充满智慧和哲理。

这篇文章背后的历史典故来自于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提倡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他的弟子记录下了他的言行,这就是《论语》的来源。

在《论语·学而》中,有一句"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和理解。

孔子认为,知识和学习是人类进步和成长的源泉,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将学习作为一种习惯,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这个思想教导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学子们,使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二、《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被视为西方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个作品背后的历史典故可以追溯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正经历着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

《哈姆雷特》的故事发生在丹麦国王的宫廷,通过描述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心理斗争和复仇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价值观。

这个作品既是一个悲剧故事,也是对当时英国社会背景下权力和腐败的激烈批判。

三、《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一位普通人的奋斗历程。

这个小说背后的历史典故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农村发展和社会变革。

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以鲜明的个人命运为中心,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矛盾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小说中描绘了中国农村贫困、教育、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化。

四、《アフリカの風》《アフリカの風》是日本作家野坂昭如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背后蕴含着对非洲大陆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的描写。

高中语文必修的成语典故

高中语文必修的成语典故

高中语文必修的成语典故具有传承性、定型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要求服务于社会的语言做相应的发展,自然也就造成了成语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的成语典故篇一:师出无名公元前220xx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不久,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杀了秦朗的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

接着,他派人向他所拥立的楚怀王禀报了入秦的情况。

怀王表示,按以前的约定办:谁先打败秦军、攻人咸阳,谁就当秦王。

项羽虽然是后进咸阳的,但他倚仗自己兵马强大,所以自封为西楚霸玉;而将刘邦封为汉王,让他到道路险阻、人烟稀少的巴蜀之地去。

同时,给了楚怀王一个徒有虚名的尊号——义帝。

但不久,又暗中指使人把义帝杀死。

项羽的这些举动,引起了诸侯王的强烈不满。

汉王刘邦领兵到了洛阳,董公对刘邦说:“我听说顺德的昌盛,逆德的灭亡。

没有正当理由,做大事就不能。

项羽无道,杀了他的君王,为天下人所怨。

您乘此率军征伐,四海之内都会仰慕你的德行。

这样,您就同从前的周武王讨伐殷纣王一样,兴的是仁义之师。

”从此,刘邦与项羽进行了长期战争。

高中语文必修的成语典故篇二:始作俑者战国时,有一次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高中语文必修的成语典故篇三:集思广益公元220xx年,蜀主刘备去世,临死前他把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丞相。

(完整版)高中语文课文典故汇总

(完整版)高中语文课文典故汇总

课文典故搜理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了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7、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8、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世人景仰,时陈蕃为豫章太守,平素不接宾客,只待徐孺来访时,放下榻,平日将榻挂起。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共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10、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

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1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

初高中作文素材 中学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请收藏!

初高中作文素材 中学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请收藏!

初高中作文素材 |中学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请收藏!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借“闻笛赋”这个典故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抒发了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

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诗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诗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典故集
三径: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人来往。

以“三径”指隐士所居。

徐孺下陈蕃之塌: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
种,德行为人所景仰。

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置一塌,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

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竹园,他常和一些文士在此饮酒作赋。

彭泽:指陶渊明。

邺水朱华: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

临川之笔:南朝诗人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

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深夜。

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

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他已九十多岁,再难做官。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到齐鲁一带逃避。

孟尝:东汉人,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

阮籍:晋朝诗人。

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

投笔:班超投笔从戎。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里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皇宫门前。

宗悫:南宋人,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谢家之宝树:指谢玄。

晋朝谢安曾问侄子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弟子好?侄子谢玄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孟氏之芳邻:孟子的母亲为寻找好邻居而三次搬家。

叨陪鲤对:叨,惭愧地承受。

鲤对,孔鲤,孔子的儿子,接受父亲教诲。

杨意不逢:杨意,蜀人杨得意,任掌管天子猎犬的官,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是由他推荐给汉武帝的。

抚凌云而自惜:凌云,司马相如的赋。

《史记·司马相如传》说,相如献《大人赋》。

“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

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说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

遂成知音。

请洒潘江,名彻陆海云尔:潘岳,陆机晋朝人。

南宋梁人钟嵘《诗品》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周景王之无射:《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铸成“无射”钟。

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给晋大夫魏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三顾频烦天下计: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对此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卒于五丈原军中。

两朝开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

庄公晓梦迷蝴蝶: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甚哀。

蓝天日暖玉生烟:《长安志》云:“蓝天山在长安县求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


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南海鲛人得故事。

《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被宋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梦入神山教神妪:在听众的幻觉中,仿佛李凭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箜篌。

死当结草:晋大夫魏武子与临死时,嘱咐他儿子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

魏子没
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

后魏子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纬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梦这个老人,说他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

心较比干多一窍:商朝纣王的叔父。

《史记·殷本经》载,纣王淫乱,比干曰:
“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迺(乃)强谏纣。

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

”剖比干,观其心。

飞霜六月邹衍:邹衍,战国人。

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了。

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

望帝啼鹃:望帝,蜀王杜宇。

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来为止。

东海曾经孝妇冤:事见《汉书·于定国传》,记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我仰望它,愈望愈高,我钻研它,愈钻愈坚。

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

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

回到梓潼的时候,看到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

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花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

宫女们为得到
皇上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

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阙氏,元帝派昭君去。

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无法挽回。

云中谁寄锦书来:云中,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天上飞来。

锦书,写在
锦帛上的信。

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处凅辙:原指鲋鱼在水干涸了的车辙里,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

《庄子·外物》有鲋鱼在干涸的车辙力求活的寓言。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仲谋,孙权的字。

他曾在京口建立乌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军队。

素衣莫起风尘叹:意思是自己不会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

语出陆机《为顾彦章赠妇》:“京洛多风尘,素(白)衣化为缁(黒)。

”比喻人受环境影响变坏。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仓皇失措。


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归去。

南朝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

文帝说:“闻王玄谟称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

赵王想在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
体状况。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喜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

’赵王以为老,虽不召。


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一本作“湘娥”,舜之二妃,舜崩,二妃以泪挥竹,竹尽斑。

素女,古代神话中女神,善鼓瑟。

乌鸟私情:乌鸟反哺之情。

游刃有余:《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意为,骨节之间有空隙,刀刃很薄,用薄薄的刀刃游动与孔隙中是又有回旋余地的。

现在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轻伯夷之义:商朝末年诸侯孤竹君的长子认为武王伐纣不义,商朝灭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义,饿死在首阳山上。

陶朱猗顿之富: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