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一、标本采集

(一)血标本。

1.采集出疹后28天内病例静脉血2~3ml,加入到无菌试管中,标明采集日期和病例姓名、编号。

2.有条件地区可用1500rpm/20分钟离心机分离血清。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

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

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天内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全血标本不能冻结。

5.填写完整的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

6.对出疹3天内麻疹IgM抗体阴性者,可于出疹后4-28天再采集第2份血标本。

(二)病原学标本。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要求是在暴发疫情早期,至少采集2例(<10例病例的暴发)或5例(≥10例病例的暴发)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

1.鼻咽拭子标本

(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的鼻咽拭子标本。

(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鼻咽部和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

(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

(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常用的病毒运输液包括:

pH 7.4~7.6的Hank’s液:在9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Hank’s,

然后加入10ml牛血清和0.2ml 0.4%酚红溶液,过滤消毒。加1ml青/链霉素溶液。分装到无菌管中,于4℃储存备用。

组织培养液:DMEM液加入青/链霉素使其终末浓度分别为500~1000IU/ml和500~1000ug/ml,加入胎牛血清使其终末浓度为2%,加入谷氨酰胺至浓度为1%;加入7.5%的NaHCO3调节pH至7.4~7.6。

2.尿标本

(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内的尿标本10~50 ml。尿液应收集在灭菌容器中,2~8℃保存。

(2)尿中的脱落上皮细胞含有麻疹病毒,通常应在24小时内离心。4℃,转速500g(约1500 rpm),离心5分钟。

(3)弃上清,并用2~3ml病毒运输液悬浮沉淀,置于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

(4)在离心悬浮沉淀前不要冷冻尿液。

二、标本运送

(一)血标本。

1.标本采集后应在48小时内送到实验室,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标本标签应清晰、防水。

2.标本运送时附带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安排运送日期并通知实验室,说明标本送达时间。

(二)病原学标本。

1.鼻咽拭子、尿液等病原学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置2~8℃保存。尿液离心后重悬的沉淀可在2~8℃保存。

2. 病原学标本应尽快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否则-70℃保存。无-70℃保存条件者,可在-20℃保存,但要在1周内送达。在-7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1个月内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

3.标本应在2~8℃运输,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

4.标本保存和运送过程应避免日光照射。

5.其他送检要求与血清标本相同。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英文名称: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 汉语拼音:Mazhen Fengzhen Lianhe Jiandu Huoyimiao 【成份和性状】 本品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原代鸡胚细胞和风疹病毒减毒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按比例混合配制,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乳酪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 有效成分:麻疹和风疹减毒活病毒。 辅料:人血白蛋白、明胶、蔗糖、谷氨酸钠、尿素和精氨酸。 疫苗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 【接种对象】 8月龄以上的麻疹和风疹易感者。 【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 防麻疹和风疹。 【规格】 复溶后每瓶0.5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麻疹和风疹活病毒均应 不低于3.0 lg CCID50。 【免疫程序和剂量】 (1)按标示量加入所附灭菌注射用水,待疫苗复溶并摇匀后使用。 (2)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不良发应】 常见不良反应: (1)一般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 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 (2)一般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 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不需处理,必要时

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 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3)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12天内可能有轻微皮疹出现,出疹时间一 般不超过2天,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罕见不良反应: 重度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极罕见不良反应: (1)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 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 (2)过敏性休克:一般接种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 等抢救措施进行治疗。 (3)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 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 (4)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成年人接种本疫苗后发生关节炎,大关节疼痛、肿胀。 【禁忌】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硫酸卡那霉素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妊娠期妇女。 (4)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5)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 史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妇女。 (2)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3)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 常者均不得使用。 (4)疫苗开启后应立即使用。 (5)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 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

血液标本采集流程

注意事项: 1、 根据医嘱采集标本,根据检验目的与要求确定采集时间、方法和试 管,并通知患者准备。 2、 落实双人核对检验项目、检验时间、试管、电子条形码上的科室、 床号、姓名、年齡、住院号。标本容器准备:应根据真空采血对照表准备 核对试管 血液标本采集流程 试管准备 査对 1、 核对医嘱/执行本,检验单、患者。 2、 根据检查项目准备核对试管、检查试管质量并贴好试管上的标 签,不能遮挡试管中的刻度。 1、 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載口罩,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 2、 操作用物准备齐全,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1、 查对床号、姓名。 2、 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在进行的治疗。 3、 肢体活动情况和静脉充盈情况。 4、 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结节、疤痕、伤口等。 5、 患者的心理状态,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需求等。 1、采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需空腹采血应提前通知患 者,避免因进食而影响检验 采血 査对 ^=> 1、 核对床号、姓名、检验单检验项目、采血量、试管。 2、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上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患者握 拳。 3、載手套T 穿刺T 固定头皮针T 接采血真空试管T 根据目的采集 所需血量T 反折针头,拔 /换采血管T 松止血带、松拳T 迅速拔 出头皮针T 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1?2mi n. T 脱手套。 整理送注意事项: 1、 再次认真查对,询问并观察患者反应,交代注意事项。 2、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医疗废物按有关规定处置。 3、 标本及时送检。

3、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在正在输液或输血的肢体或针头、输液或输血穿刺点上方、皮管内采血标本,应在对侧肢体采血。标本不能溶血,因溶血会掩盖配血不合异常反应。 4、因右旋糖酐对配血有干扰,故应在病院输注前进行采血。 5、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超过3天的标本不能代表当前病人的免疫学状态。特殊情况下(如妊娠、病人血管条件差、采血困难者) 也可例外,适当延长到5天。 6、如同时采多个项目的标本,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试管T凝血标本管T其他标本管,需抗凝的试管拔出后按要求轻轻摇匀。 7、采血后知道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 当延长按压时间。 8不合格标本拒收的条件:血量过少、溶血、非EDTA抗凝的血标本, 标签模糊、字迹不清、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信息不符或对患者身份有怀疑等有输血安全隐患的情形。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采血时机:提前向病人讲解抽血化验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采集标本的时机,根据检验的不同要求,采血的时间也不同: 1)空腹抽血适宜作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验。禁食时间约12小时,时间过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 2)餐后2小时,上午8-9时抽血,可做血液内激素测定及餐后血糖测定。 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6-24小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 )达峰值;30-60小时乳酸脱氢酶(LDH)达峰值, 维持3-6d 。 4)血清淀粉酶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3~5天后下降,超过500U (Somogy 法)即有确诊价值。 5)留取血细菌培养标本时,应在病人体温达38.5度以上时抽取血标本,阳性率较高。 (2)采血部位 1)动脉采血:常用采血部位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等。由于动脉压力高,危险性较大,故采血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 2)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可选择的表浅静脉多,要求护士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可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操作成功。 3)毛细血管采血:只需很小量标本,多在手指,足趾或足跟等部位采血,如全血细胞计数,快速血糖,血脂等检验,或婴幼儿。 (3)采血器材:a, 注射器, B ,真空采血器: (4)标本的类型:血标本有三类:即全血,血浆,血清。 1)全血:用抗凝剂。 2)血清:不用抗凝剂。常用于多种生化分析,如蛋白质,脂类,无机盐,酶,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3)血浆:有多种抗凝剂。用于红细胞积数,红细胞比容,血沉,血型鉴定,血红蛋白电泳,交叉配血等。 (5)操作重点 1)止血带的应用,一般止血带捆扎不要超过1分钟,时间过长,将影响结果。 2)当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切忌在有静脉穿刺针的肢体上采集血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的真实结果。 3)注射器采血后。应先取下针头后再沿试管壁将血液缓慢地注入试管中。 4)操作完毕按要求处理注射器等污染物品。 5)有抗凝剂的血标本要充分摇匀,防止凝血。 2.尿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 (1)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尿,取10—15毫升尿业盛于无菌容器中送 检。 中段尿采集法:是临床上采用最多的方法。女性病人以肥皂水或1:1000新洁尔灭或其它消毒液等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病人应翻转包皮冲洗,用1:1000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再用灭菌纱布擦干,让病人排尿,弃去前段尿,收集中段尿10-20毫升于无菌容器内,立即加盖送检。 尿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尿常规,妊娠实验等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液为宜,因为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故应向病人详细说明。急诊病人应随时留取标本。

麻疹制度 (2)

麻疹和风疹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根据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麻疹和风疹的监测: 1、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 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得病例。 2、监测病例分类 ⑴、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⑵、临床诊断病例: A、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符合病例: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定义: 1、临床诊断病例:小于1周岁婴儿,同时具备下列两项表 现:⑴白内障和/或先天性青光眼;⑵先天性心脏病; ⑶听力损失;⑷色素视网膜病;

或伴上述表现之一,且伴下列之一者:⑴紫癜;⑵脾大; ⑶小头畸形;⑷智力缺陷;⑸脑膜脑炎;⑹放射性骨病;⑺ 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 2、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三、科室职责 (一)防感控办职责: 1、作为麻疹、风疹主动监测科室,每旬对内科门急诊、专家门诊、胃肠疾病康复中心、神经疾病康复中心、心肺疾病康复中心、老年疾病康复中心、肾内科、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五官科、儿童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检查。 2、防感控办负责进行麻疹、风疹的全员培训工作。 3、每旬通过门急诊医生工作站查阅门急诊日志并通过与医务人员沟通进行麻疹、风疹主动搜索监测; 4、每旬至少一次到病案室对住院病历进行麻疹、风疹的主动搜索监测; 5、每旬与相关科室主任联系,核实麻疹搜索监测结果,各临床科室设传染病报告监督员。 6、每旬按时对医院麻疹主动监测结果进行汇总,上报区CDC. (二)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职责: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做为麻疹、风疹责任报告人,当发现有麻疹(或疑似麻疹)、风疹病例时应及时电话报告防感控办、医务科,经相关专家会诊、确诊后再进行网报。同时做好隔离消毒及必要的治疗工作。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职责:当发生麻疹或风疹爆发和突发疫情时,及时报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和风疹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 麻疹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 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传播途径 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对麻疹和风疹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 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3 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 4 做好个人卫生,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勤洗手,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5 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如有需要,则用纸巾扔垃圾筒。 6 不要到人群密集、不通风的场所去。 7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如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办公室和居室,白天在室内停留1-2小时后要外出呼吸新鲜空气。 8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多喝水,加快机体代谢功能。 学院卫生所宣

麻疹与风疹的区别

风疹的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发热半天至一天后出诊(没有说1天内出齐);麻疹的说发热3-4天后出诊,出诊期为发热高峰期。(相比之下也许这个更接近点) 解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常用标本采集方法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 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 (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 cm 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 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 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

麻疹与风疹的区别

麻疹与风疹的区别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风疹的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发热半天至一天后出诊(没有说1天内出齐);麻疹的说发热3-4天后出诊,出诊期为发热高峰期。(相比之下也许这个更接近点) 解析: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

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传染性疾病标本采集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传染性疾病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 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 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 24 h 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 5 cm 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 30 s 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1 / 10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 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 在 24 h 内取血 3 次,每次间隔不少于 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 2 次。 5.采血量: 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 10: 1 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 8~ 10 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 2 ml。 四、运送要求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 2h 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MMR) 疫苗 - Ministry of Health …

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MMR) 疫苗 疫苗 (或免疫针或婴儿皮下注射) 是防止某些非常严重感染的最佳方法。加拿大儿科协会和全国免疫顾问委员会强烈推荐例行的免疫。 MMR疫苗是一种三合一的免疫针,防止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德国麻疹)。本疫苗应在孩子一周岁后尽快接种,并在他们开始上学时(四岁至六岁之间)再次接种。根据法律,所有在安省上学的儿童都要接种防止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疫苗 (除非得到豁免)。 成人如果没有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也应该接种本疫苗。孕妇如果没有预防风疹,应在产后尽快接种MMR 疫苗。 麻疹 麻疹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它会引起高烧、咳嗽、皮疹、流鼻涕和流眼泪。麻疹持续一至两周。在感染麻疹的十个儿童中,有一个会引起耳感染或肺炎的并发症。麻疹还会引起脑炎并发症,这是一种脑感染,在1,000名患上麻疹的儿童中大约有一名会引发脑炎。脑炎会引起脑损伤和智力障碍。在极其个别的情况下,麻疹会引起一种叫做SSPE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疾病,这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一直是致命的脑感染。麻疹还会使孕妇流产或早产。 麻疹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它通过咳嗽、打喷嚏甚至交谈从一个已感染的人传给其他人。在麻疹疫苗广泛使用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得麻疹。现在,由于疫苗的普及,在加拿大几乎很少有儿童会得麻疹。SSPE已几乎彻底消失。 腮腺炎 腮腺炎能引起发热、头痛、面颊和颌骨的肿胀。肿胀是由唾液腺的感染引起。腮腺炎会引起脑膜炎,这是脑脊液一种感染。在感染腮腺炎的每十个人中大约有一个会得脑膜炎。幸运的是,腮腺炎性脑膜炎通常不会引起永久性损伤。某些人会因腮腺炎而耳聋。在4个男孩或成年男人中,大约有一个会因腮腺炎而引起睾丸的剧痛和肿胀。二十个妇女中有一个会因腮腺炎而引起卵巢炎。在怀孕头三个月中,如果感染腮腺炎将会增加流产的风险。人们因周围受感染的人咳嗽、打喷嚏或只是与其交谈而得腮腺炎。它还通过与受感染人的唾液接触而传播。 风疹 (德国麻疹) 孕妇得了风疹非常危险。一个妇女如果在怀孕初期得了风疹,她怀的孩子很可能会胎死宫内或严重残障。最普通的残障是失明、失聪、智力残障和心脏缺陷。 风疹如果发生在儿童身上,通常都是轻微的疾病;约有一半感染风疹的儿童不出皮疹。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特别是妇女,如果感染风疹,病情会更严重。风疹会引起发热、咽喉炎、颈淋巴结肿胀、面部和颈上出现皮疹。在青年和成年人中,特别是妇女,关节的暂时疼痛和肿胀是常见的。得了风疹后会患慢性关节炎。它还会引起暂时的凝血障碍和脑炎 (脑肿胀)。 风疹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与之交谈而传播。它还通过与受感染人的唾液接触而传播。 MMR疫苗在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方面的效果如何? 对那些接种了两针麻疹疫苗的人来说,本疫苗的预防率大约是99%。本疫苗对腮腺炎的预防率是95%,风疹的预防率大约是98%。在接种疫苗后,或许可以终生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对那些可能感染这些疾病的人而言,疫苗还可以缓和这些疾病。 MMR 疫苗安全吗? 1

标本采集与运送知识考试题全

标本采集与运送知识考试题 一、填空(20分,每空格1分) 1、采集血培养要从不同的部位获得_2~3套_套血培养,最好在_5_分钟内采集 2、从静脉取血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取血,除非怀疑_导管相关血流感染_;若从 导管取血,必需同时从_静脉_取血 3、尿液标本尽量采集晨起第一次尿,且应在膀胱内停留_6~8_小时以上,所以夜间最 好_少_饮水。尿液培养标本宜立即送检,_2_小时内接种。 4、膀胱穿刺适应症_有尿感表现但中断尿菌落数很低,而又难以确定感染源者_、_婴 幼儿、新生儿不能用导管者_、_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_,穿刺部位_耻骨联合距脐1/3处_穿刺针型号宜选_19或20号_号针头 5、冷藏保存过的尿标本不能用于_淋病奈瑟菌_菌培养 6、脑脊液标本送检时应注意_保温_,防止_防止干燥_ 7、胃液和胆汁采集后应立即送检,绝对不能注入_血培养瓶_内送检 8、疑有宫腔内感染剖宫产时在留取宫腔分泌物的同时需采集_婴儿耳拭子_一同送检 9、未破裂的脓肿留取标本时需同时留取_渗出液_和_脓肿壁标本_ 二、单选题(16分,每题2分) 1、一个静脉穿刺点可以采集几套血培养?(A) A、1套 B、2套 C、3套 D、N套 2、婴幼儿采血量不能超过全血量的(A) A、1% B、2% C、3% D、5% 3、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需要(D) A、20秒 B、30秒 C、40秒 D、60秒 4、血培养标本延迟上机的时间不能超过几小时?(D) A、2小时 B、4小时 C、10小时 D、20小时 5、留置导尿管吸取尿液可先夹住导尿但不能超过(C)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60分钟 6、怀疑肾结核时应连续几天采集晨尿?(B) A、2天 B、3天 C、5天 D、7天 7、以下那份尿标本可以做培养?(D)

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一、标本采集 (一)血标本。 1.采集出疹后28天内病例静脉血2~3ml,加入到无菌试管中,标明采集日期和病例姓名、编号。 2.有条件地区可用1500rpm/20分钟离心机分离血清。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 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 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天内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全血标本不能冻结。 5.填写完整的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 6.对出疹3天内麻疹IgM抗体阴性者,可于出疹后4-28天再采集第2份血标本。 (二)病原学标本。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要求是在暴发疫情早期,至少采集2例(<10例病例的暴发)或5例(≥10例病例的暴发)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 1.鼻咽拭子标本 (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的鼻咽拭子标本。 (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鼻咽部和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 (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 (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常用的病毒运输液包括: pH 7.4~7.6的Hank’s液:在9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Hank’s,

然后加入10ml牛血清和0.2ml 0.4%酚红溶液,过滤消毒。加1ml青/链霉素溶液。分装到无菌管中,于4℃储存备用。 组织培养液:DMEM液加入青/链霉素使其终末浓度分别为500~1000IU/ml和500~1000ug/ml,加入胎牛血清使其终末浓度为2%,加入谷氨酰胺至浓度为1%;加入7.5%的NaHCO3调节pH至7.4~7.6。 2.尿标本 (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内的尿标本10~50 ml。尿液应收集在灭菌容器中,2~8℃保存。 (2)尿中的脱落上皮细胞含有麻疹病毒,通常应在24小时内离心。4℃,转速500g(约1500 rpm),离心5分钟。 (3)弃上清,并用2~3ml病毒运输液悬浮沉淀,置于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 (4)在离心悬浮沉淀前不要冷冻尿液。 二、标本运送 (一)血标本。 1.标本采集后应在48小时内送到实验室,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标本标签应清晰、防水。 2.标本运送时附带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安排运送日期并通知实验室,说明标本送达时间。 (二)病原学标本。 1.鼻咽拭子、尿液等病原学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置2~8℃保存。尿液离心后重悬的沉淀可在2~8℃保存。 2. 病原学标本应尽快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否则-70℃保存。无-70℃保存条件者,可在-20℃保存,但要在1周内送达。在-7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1个月内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 3.标本应在2~8℃运输,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 4.标本保存和运送过程应避免日光照射。 5.其他送检要求与血清标本相同。

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学检验又称临床检验,是指通过感官观察,试剂反应,仪器分析等,对离体标本如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进行的检验。它为临床诊断,病情判定,疗效观察,预后评估等提出实验数据。 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与病人采样前的状态,准备,取样方法和标本携带等因素有关。临床护士必须掌握各种检验标本采集的方法,时间,饮食的要求,药物的影响,标本的存放温度及采集标本时的体位等状况。为此,护士要有对病人负责的精神,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地做好临床标本的采集工作,并根据本地区或本医院所提供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表现进行结果判断,为治疗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各种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的重要意义 护士承担着大多数标本的采集任务,由于标本的来源,性质,采集方式不同,将直接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护士必须熟悉自己所在单位有关实验室的情况,明确采集标本的要求,以保证标本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1 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采血时机:提前向病人讲解抽血化验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采集标本的时机,解除病人的恐惧或焦虑,安慰病人,使之处于安定状态,避免因精神-体液变化影响检验的结果。根据检验的不同要求,采血的时间也不同: 空腹抽血适宜作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验。禁食时间约12小时,时间过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 餐后2小时,上午8-9时抽血,可做血液内激素测定及餐后血糖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6-24小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达峰值;30-60小时乳酸脱氢酶(LDH)达峰值,维持3-6d。 急性胰腺炎发作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上升,12-72小时达高峰,4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留取血细菌培养标本时,应在病人体温达38.5度以上时抽取血标本,阳性率较高。 采血部位 动脉采血:常用采血部位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等。由于动脉压力高,危险性较大,故采血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 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可选择的表浅静脉多,要求护士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可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操作成功。 毛细血管采血:只需很小量标本,多在手指,足趾或足跟等部位采血,如全血细胞计数,快速血糖,血脂等检验,或婴幼儿。 采血器材:a,注射器,瓶塞,玻璃或塑料试管,防腐剂,抗凝剂,标签等。B,真空采血器:以不同彩色标记各种试管盖,用于不同实验。(我院常用的真空采血管规格及标志) 添加剂:一般分防腐剂和抗凝剂二类。常用抗凝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甲抗凝,枸橼酸盐,草酸钠(钾)均系与钙作用而抗凝;肝素则抑制凝血酶活性而有抗凝作用,用于血PH,血气,内分泌激素,氨基酸,药物浓度,6-磷酸葡萄糖,染色体等检查。用抗凝试管时,每管的抗凝剂与采血最大量有关,要求与血液充分混匀,不够可致血液凝固。 标本的类型:血标本有三类:即全血,血浆,血清。 全血:用抗凝剂。 血清:不用抗凝剂。常用于多种生化分析,如蛋白质,脂类,无机盐,酶,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血浆:有多种抗凝剂。用于红细胞积数,红细胞比容,血沉,血型鉴定,血红蛋白电泳,交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告知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告知 麻疹、风疹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咳嗽、流涕等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和脑炎;风疹表现为低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使用麻疹、风疹二联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述两种传染病的发生; 【疫苗品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作用】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抵抗麻疹、风疹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接种对象】大于8月龄麻疹和风疹易感者。 【价格】免费 【用法剂量】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皮下注射0.5ml。 【不良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局部反应。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接种禁忌】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缓种;对鸡蛋有过敏史、妊娠期妇女、对新霉素过敏及既往接种后发生过敏者、免疫力低下者、活动性未经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禁用。为了保证您的孩子能够安全有效地接种,请向医生提供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 【接种后注意事项】接种后请在接种地点观察15到30分钟;注射当天不要洗澡,防止注射部位的感染;宜多饮白开水:注射后发生任何不适均可与接种医生咨询电话0745-870299。 以上内容已告知儿童家属,儿童家属对此表示理解,确认无以上禁忌症,自愿接种麻疹风疹疫苗,并表示愿意承担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反应所产生的风险。预约接种日期: 同意接种本疫苗□不同意接种本疫苗□ 接种儿童姓名家长及监护人签名: 接种日期:接种医生接种部位广坪中心卫生院 打预防针后发烧是正常现象,因疫苗本身就是一种减低了活性的病毒,接种后必然会起一定的副反应。要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还可以用薄薄的生土豆片贴在针眼上吸收肿块。注意观察若高烧38.5度以上,请去医院诊治。 洗澡对于因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低热可能会起到降温的效果,但打预防针后最好不要洗澡,至少4小时内不要洗澡,可以擦身。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范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范(护理) 一、血液常规采集与运送规范 (一)、常用真空采血管的种类 1、促凝管/分离胶促凝管(橙色/黄色):用于医学检验中生化学、免疫学、 血清学、各种病毒检测及血库检查血液标本的采集与盛装。管壁经特殊处理,防止挂壁及溶血现象。 2、枸橼酸钠1:9(蓝色)管:用于凝血机制等检查,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 1:9设定的真空采血管,具有准确的血液量与抗凝剂总量,配比精度较高。 3、肝素钠/锂(绿色/墨绿色)管:用于急诊生化、血液流变学、全血铅测定 的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成份干扰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具有血浆分离速度快,与血清标本指标兼容性强等优点。 4、EDTA(紫色)管:抗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量292)及其盐, 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不适用于凝血试验及血小板功能检查,亦不适用于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铁离子,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测定及PCR试验。 (二)多管采样时采集次序 多管采血时一般按下列顺序:凝血试验→血沉→血常规→其它。以防止凝血因子活化,或者血小板聚集而影响检验结果。 多项检测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采血:①血培养;②无添加剂管或促凝管;③凝血管;④有添加剂管的顺序为:a.橼酸盐管;b.肝素管;c.EDTA管;d.草酸盐/氟化钠管。 (三)各种血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1、血常规检验标本 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 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采血注意事项: 1)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静脉血至2ml。 2)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 春末夏初温差较大,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相继进入高发期,在学校也发现了个别风疹疑似病例,为了提高广大师生自我防病意识,维护校内安全和师生健康,我们整理了一些关于麻疹风疹的知识以便大家了解。麻疹和风疹都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一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病后大多数人能获得终身免疫。接触麻疹患者后一般在8-14天左右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红,流泪,在口腔两颊处出现小白斑,面部及全身出现斑丘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常可并发肺炎,脑炎和心肌炎等危及生命。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通过咳嗽。喷嚏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他人。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风疹经呼吸道传播,风疹潜伏期一般在10-23天左右。风疹的早期明显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咳嗽、打喷嚏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的症状,可持续6天。发热一两天后,面、颈部首先进入出疹期,呈红色或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很快蔓延到全身(一般掌心、足底不出疹),面部、四肢及躯干均累及。背部皮疹密集,类似猩红热。面部出疹是风疹的特征之一。皮疹一般持续3天后消退,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完全恢复正常则常需数周,疹退一般无色素沉着。由于全身症状较轻,病程较短,常不被重视,但近

年风疹暴发流行中的重症病例时有报道,尤其是怀孕初期的孕妇如果感染风疹病毒,90%的胎儿可能出现畸形,因此风疹防治极为重要。师生若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病人,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病人通过咳嗽,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他人。目前,麻疹和风疹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那么如何预防麻疹和风疹呢 1、预防风疹的关键是尽量减少与风疹病人的接触,避免与其面对面讲话,当周围同学发病后应避免到医院进行探望。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遮盖口鼻;不随地吐痰;应用流动水,肥皂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 3. 风疹是一种抵抗力很弱的病毒,多开窗通风可加速空气中风疹病毒的死亡。因此,学校内的教室、宿舍和食堂等避免门窗禁闭,要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寝室卫生,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营养,并尽量到空气流通处活动。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5、如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不要到私人诊所看病或自行服药。 6、一旦被诊断为风疹,为避免传染给其他同学,应隔离治疗至出疹后7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正常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 7.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病人员接触,发现疑似病人后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学校大型集会活动,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尽量减少窜班、窜门。

麻疹和风疹的区别

麻疹和风疹的区别 *导读:麻疹和风疹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但是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而麻疹是由副黏液病毒引起的,它们并不是同一种病症。因为麻疹和风疹都有出疹和发热以及一些相似症状,所以经常容易将二者混淆。…… 麻疹和风疹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但是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而麻疹是由副黏液病毒引起的,它们并不是同一种病症。因为麻疹和风疹都有出疹和发热以及一些相似症状,所以经常容易将二者混淆。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会出现发热、结膜炎症、上呼吸道炎症等特征。麻疹病毒的体外抵抗力很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很敏感,但是他在寒冷和干燥的情况下能保持1个月。麻疹的传染性很强,麻疹病毒分布在患者的口、鼻、眼和咽喉的处,一般经过呼吸道传播。麻疹一年四季都会发病,其中冬季和春季是麻疹的流行高峰。 麻疹患者的症状如下:患者首先出现发热状况,持续几日后开始出疹,此时患者发热状况加重,体温常达40摄氏度左右。患者精神不振、渴睡、面部浮肿。麻疹出疹时一般从耳后的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面部、躯干和四肢。麻疹的疹团是淡红色且充血的,按压时会褪色。 风疹是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风疹患者在发病时先是在耳后出现粉红色的细小皮疹,然后发展成大片的红色斑块,并逐渐向全身蔓延。风疹会导致淋巴结肿大,常见耳后和颈后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按压时有轻度痛感,消退较慢。风疹的疹团消退后不留疤痕,也没有脱屑症状。 麻疹和风疹的症状相似,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麻疹和风疹有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

标本采集和运送指南

第一篇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依据二甲要求制定本采集指南) 血液标本采集法 1.血清标本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非蛋白氮,尿素氮等)。 2.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 3.血培养标本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培养等)。 一般常规检验用毛细血管采血法,这种采血法由检验人员执行,血清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因需要较多量的血液,一般由护理人员协助采血。目前不少生化项目检验已采用微量测定法,故也可采用毛细血管采血法采标本。 (二)静脉采血法 1.用物同静脉注射法,备干燥注射器(5-10ml),7号针头,标本容器(按需要备干燥试管、抗凝管或血培养瓶),酒精灯,火柴等。 2.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按静脉穿刺法采取所需血量,立即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而造成溶血。因血液中细胞的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如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是细胞外的20倍,细胞内的某些酶含量也较细胞外高,如发生溶血,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如需全血、血浆,可将血液如上法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需作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时,抽取血液后,应立即注入有石蜡油的抗凝试管中,注入时针头应插入石蜡油面以下,以隔绝空气,立即送验。否则血液中二氧化碳逸出,使检验结果降低,影响准确性。 (3)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止污染。静脉采血后,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内,一般培养标本用肉汤培养瓶,如做伤寒杆菌培养则备胆汁培养瓶。 临床常用的培养瓶有两种,一种是密封瓶,瓶口除橡胶塞外另加铝盖密封。瓶内盛培养液约50ml,经高压灭菌,使用时将铝盖剔去,用2%碘酒和70%酒精消毒瓶盖,更换针头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摇匀后送验。另一种是三角烧瓶,瓶口以棉花塞子及纸严密包封,使用时先将封瓶纸松开,取血后将棉塞取出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将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再将棉塞经火焰消毒后盖好,扎紧封瓶纸送验。一般血培养取血5ml,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因血中细菌数目较少,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应取血10-15ml. (4)采血完毕,连同检验单及时送验,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应经消毒液浸泡集中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所需血量视检验目的而定,各医院检验方法不同,其采血量也各异。下面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