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精神卫生知识

一、健康与心理咨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躯体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即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咨询: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各个方面。

近二十年来,国内都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肤浅,缺乏深入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自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大减弱,人们遇到心理问题便不得不求助于

心理咨询人员。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文化水平低的地区,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们认为:生病就该吃药,就该动手术来解决。如果对他们说谈话也能治病,他们会视为天方夜谭。只有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能逐渐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一样,能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近400种。轻性精神障碍可能仅仅是心烦、失眠、情绪不稳等神经症样的患病率为35.19‰,而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患病率为13.47‰,表现则言行失常,殃及社会。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个性特征、对事物的看法、应对方式和情绪特点等。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大事、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等。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生的各个阶段。各因素之间的良性作用是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反之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危险因素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通过消除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精神健康。

三、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

法。

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青年(19-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四、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部分患者转为慢性化病程,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回避社会交往,最终可成为精神残疾。当一个人出现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变化时,应及早就诊。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策略是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社区-体化的连续治疗和康复。

抑郁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身体的疲劳衰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和无用、无助、无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伤和自杀倾向。抑郁状态下还常出现多种躯体不适,常被误认为躯体疾病。上述主要特征持续两周以上时,应及早就诊。抑郁症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知晓率、就诊率、识别率和治疗率。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和其它行为障碍。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较为常见,发生于6岁以前,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因而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的防治策略是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老年期痴呆是指老年人出现持续加重的记忆、智能和人格的普遍损害。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表现为逐渐发生记忆、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益降低,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生活不能自理。当老人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

近记忆力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问题时,应及早就诊。老年期痴呆的防治策略是早期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外伤等)、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五、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

如发现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等周围人有明显的言语或行为异常,要考虑他可能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应及时劝告其去医疗机构检查。

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会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

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

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六、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二级防治的目的是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三级防治的目的是减少

精神疾病所致的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

一级预防主要是增强精神疾病的保护因素,减少危险因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善营养状况、改善住房条件、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减少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培养稳定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社区支持网络、减少成瘾物质的危害、防止暴力、进行灾难后心理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发展个人技能等。

二级防治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疾病,降低危害。为此,需要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为骨干、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三级防治是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以减少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促进康复、防止疾病复发。为此,需要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采取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调适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人保持和促进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的社会康复:

精神病人失去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要使疾病好起来,就要求社会功能恢复。

精神疾病患者能参加工作,能像正常人一样同别人打交道,就算达到了社会康复。

使患者达到社会康复需要家属与单位、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配合,制作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精神疾病的社会康复的基本要点:

1、做丈夫像丈夫,做父亲像父亲。能关心自己也能照顾别人。使家庭与社会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这些都是人的社会功能。

2、合理的治疗是社会康复的基础,但是只有通过社会中的新的适应和训练才可达到社会康复目标。

3、家庭亲友关心和支持患者的健康愿望,在有关部门与精神科专业人员共同努力下,创造一个利于精神病人康复的家庭、社会环境。

4、要启发患者产生社会康复的动力,鼓励他们点滴进步。

5、克服精神病社会康复的阻力,不疏远、不歧视精神病人,不要使患者长期脱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自理、自主的能力,维护患者的家庭完整。减少因病造成的精神刺激。

6、精神病社会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各种渠道和设施,依不同病人加以不同训导。

精神疾病的社会康复基本内容:

1、精神分裂症病人经治疗好转后,普遍仍残留社会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胜任职业工作和学习任务,次序下降。

(2)不能共同挑起家庭的担子。

(3)不会与人交往,深居简出,独来独往。

(4)缺乏意志、要求与欲望指向、生活被动、甚至个人生活的料理也要督促照顾。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就是要扭转这个局面,要尽力减轻或消除病人残留的社会功能损害,使病人再度负担起各项社会职能。

2、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具体可包括四个内容:生活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交康复。

(1)生理康复。精神分裂症状在得到控制后,常会有较多的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疲劳、乏力、心悸心慌等。这些不适也常成为病人逃避社会职责的理由。因此生理康复可为社会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

(2)心理康复。这是全面康复的核心。精神分裂症后的社会功能损害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情感的淡漠、思维的贫乏、意志的薄弱、行为的迟钝、欲念的空无等导致了他的职业不能和社交不能。因此心理康复的好坏是社会康复的关键。

(3)职业康复。这是指在病人已有的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水平下,训练和培养他可能承担的职业能力,变单纯的社会消费为对社会能有所贡献。

(4)社交康复。这是社会康复的高水准,要求病人能如常一样在社会人群中生活交往,而不是与社会疏远的。要达到理想的社会康复,基础还在于合理的药物治疗。没有合理的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消除不彻底,身体没有轻松舒适的感受,职业康复和社交康复的质量也

不会高。在合理的药物治疗基础下,对病人进行再教育、再适应、再习惯,这是社会康复的心经之路。得了精神分裂症后,病人的内部世界及外部环境,如自身的价值感、期望欲、他人的态度、社会的要求等都发生不少变化。病人重返社会,一下子进入了角色并不容易,需要再教会他生活的技巧,重新适应环境,养成习惯,踏上社会。

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

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201X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目标人群为社会公众。为更好地贯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X年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XX市疾控、XX市残联的统一部署,我院在第二十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在XX市解放剧院举行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普及了精神卫生知识。 二、活动主题: “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X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 三、活动 201X年10月10日星期一11:00-16:00 四、宣传关键点: 1、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2、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于个人。 3、动员社会大众构筑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 4、部门协作共同防治精神疾病。 5、政府领导是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 五、活动内容:现场宣传活动: 201X年10月10日,举行“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201X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活动紧密围绕201X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宣传

防治精神疾病、处理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办法,促进社会更加理解并接纳患者,使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1、由XX市疾控中心组织,XX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专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分两组分别接受现场群众精神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睡眠问题等方面的咨询。 2、XX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在现场为市民测量血压,发放宣传资料。 3、推出为市民心理体检活动:现场发放心理测试量表,为大众做测试。 六、媒体宣传: 1、在延安电视台做宣传工作,并现场采访张院长有关此次活动的意义。 2、在延安日报做宣传,内容为活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情况等。 3、将活动照片、宣传资料做成板 报,公布在医院的宣传栏上,使全院人员及患者、家属继续了解精神卫生知识。 附送: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讲话稿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讲话稿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第**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目的是唤起全社会对精神健康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单内容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单内容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定为每年的10月10日。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单内容,供大家分享。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单内容一一、健康与心理咨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躯体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各个方面。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

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近400种。轻性精神障碍可能仅仅是心烦、失眠、情绪不稳等神经症样的患病,而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等患病,表现则言行失常,主要有认识思维活动、情感活动、行为活动异常,而产生的幻觉、妄想、抑郁、狂躁、伤人毁物、自残自杀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功能(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个性特征、对事物的看法、应对方式和情绪特点等。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5?25”心理健康日心理学知识宣传手册 一、心理学含义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的正式定义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我国心理学发展概况 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 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形势下。有的传教士来华后,学会中文,著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 这一时期约在清代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一是直接传入,一是通过日本间接传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重要城市设立“教会学校”。在1896年著名学者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时,在中国首次出

现汉译“心理学”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这时期促进西方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还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直接推动了心理系和心理研究所的设立。积极提倡和发展心理科学,对后来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是有深远影响的。 3中国心理科学的创建与早期发展 1920年前后,中国的第一辈心理学者唐钺、陆志韦、陈鹤琴、张耀翔等赴美留学,相继归国,分别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教授心理学课,使西方心理学从此广泛地传播开来。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并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在这一年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心理系改为东南大学心理系,成为当时中国有独立心理系的唯一大学。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心理学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很快地设置了心理学研究机构,重建了中国心理学会,学习辩证唯物论哲学和巴甫洛夫学说以及苏联心理学,并试图改造西方的心理学。心理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新生力量的工作都逐步开展起来,为心理学的发展打下新的基础。但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一场动乱全面扼杀了心理学。直至打倒“四人帮”之后,经过恢复又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中国心理学在整个8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范例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范例 范文一: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一、宣传主题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二、目标人群社会公众 三、宣传关键点 (一)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和谐稳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 (二)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个人。精神疾病患者要主动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患者的家庭要履行好照料和监护患者的责任,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不得遗弃患者。 (三)社会动员构筑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心理服务专业机构是网络建设的中坚支柱,学校、单位、社区、医院是承载网络的主要场所。 (四)部门协作共同防治精神疾病。 (五)政府领导是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精神卫生问题,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

领导,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投入,推进精神卫生立法及其贯彻实施。 四、活动形式与要求 首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围及主要交通口贴宣传标语,并在宣传栏上出一期有关精神病防治知识。 其次在10.10这一天向广大群众散发宣传单,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设立咨询点,对过往群众解答有关精神病防治知识。 范文二: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 20xx年10月10日是第x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围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将大力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内容,促进广大群众身心健康。同时促进社会更加理解并接纳患者,使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正常生活。章镇中心医院将开展一系列精神卫生宣传、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为广大群众服务。 二、活动主题: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宣传口号: 1、关注心理健康,收获幸福梦想 2.心理健康你我他,平安快乐千万家 3.和谐社会,从心开始 4.消除心理阴霾,绽放健康笑脸 5.和谐身心,点赞生命 6.阳光心态,幸福人生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错误一: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身体不适不意味着就是生病,心理问题不等于是精神疾病。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注意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注意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咨询师就如同运动教练和身体保健师,是人的心理运动和保健的指导者。 错误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不敢去做心理咨询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把一切心理问题付诸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对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溶的,所以来访者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错误三:心理咨询师都是算命先生 来访者往往对心理咨询师期望过高,以为通过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洞悉一切,妙手回春。实际上,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它要求来访者提供详尽的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结症,利于心理咨询师作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算命先生,以为心理咨询师不能一眼猜出自己的事就是水平不高。 错误四:心理咨询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被置身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的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心理咨询师,期待着心理咨询师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的成长的作用。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来访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改变成长的努力。 错误五: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做作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忽视或者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程序,它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识,而心理咨询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心理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者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石灰沟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

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

卫生计生委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

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 2020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倡导社会关注,提升全民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意识,我委决定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20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二、工作要求 (一)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免费服药工作相结合,及时将本地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当地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二)各地、各单位要与宣传、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微信公众号、心理援助热线、

基层社区宣传阵地,加强心理健康知识、贫困患者免费服药政策和心理疾病科普宣传报道。积极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活动,加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辅导,关口前移,预防心理疾病发生。 (三)各地、各单位要围绕宣传主题,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通过设立义诊点、咨询处,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宣传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政策,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 (四)各地要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积极动员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慰问精神障碍患者和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研究解决精神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充分挖掘典型事迹宣传,呼吁社会关注精神卫生事业。 各地、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宣传活动经验,并于2020年12月10日前将活动总结和照片报省精神卫生中心汇总。 联系人:;电子邮箱:。 xx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最新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标语大全

最新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标语大全 1、倡导心理保健,共筑精神乐园。 2、促动精神健康,社会人人有责。 3、打开心窗,畅享阳光。 4、打开心窗,共享健康。 5、抚平心灵创伤,重享美丽人生。 6、搞好精神卫生,你我携手同行。 7、搞好精神卫生,提升幸福指数。 8、搞好精神卫生工作——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9、给心灵一份呵护,让生命无限美好。 10、给心灵一片天空,让精神沐浴阳光。 11、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12、关爱精神疾病患者,共创幸福和谐家园。 13、关爱精神卫生,共建和谐家园。 14、关爱精神卫生,健康生活加分。 15、注重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16、注重精神卫生,倡导健康人生。 17、注重心理健康,共享生命阳光。 18、呵护美丽心灵,拥抱健康人生。 19、家庭是幸福的港湾,是社会基本的单元。

20、健康精神卫生,幸福精彩人生。 21、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2、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3、精神健康,用爱担当。 24、精神健康共促动,消除歧视是关键。 25、精神卫生关系大,注重惠及千万家。 26、精神卫生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27、精神卫生人人出力,健康心理个个受益。 28、精神卫生手拉手,和谐家园心连心。 29、精神卫生系万家,健康和谐你我他。 30、精神卫生一小步,健康人生一大步。 31、展开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32、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33、宽容理解博爱,追求理想。 34、理解关爱,邻里和谐。 35、理解关爱呵护,人人享有健康。 36、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关爱大众心理健康。 37、牵手心理健康,相约幸福生活。 38、人人注重精神卫生,家家享受幸福生活。 39、坦诚互信,惬意工作。 40、提倡心理咨询,促动精神健康。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精神卫生知识 一、健康与心理咨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躯体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即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咨询: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各个方面。 近二十年来,国内都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肤浅,缺乏深入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自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大减弱,人们遇到心理问题便不得不求助于

心理咨询人员。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文化水平低的地区,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们认为:生病就该吃药,就该动手术来解决。如果对他们说谈话也能治病,他们会视为天方夜谭。只有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能逐渐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一样,能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近400种。轻性精神障碍可能仅仅是心烦、失眠、情绪不稳等神经症样的患病率为35.19‰,而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患病率为13.47‰,表现则言行失常,殃及社会。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教学文稿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技能,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服务模式。以下是小编整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这种模式是发展性心理服务模式,而非单一的矫正性心理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 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服务功能的发展性 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服务形式的教育性。其中服务功能具有发展、预、矫正三方面,而发展性最为重要,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商品经济角度可以将教育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至力于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和发展。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学生心理发展,并且透过对学生心理的无形影响,给整个社会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作为现代教师,他的心理状况应是健康的,而且应比一般的人还要健康。具体有以下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和

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敏锐的观察力及了解教育对象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转换能力;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 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接纳教师职业 能了解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职业并致力于发展和创造,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 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理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4、健全的教育意志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体现在: 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沉着冷静的自制力。 5、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正确处理与学生、领导、家长以及其他教师之间的教育人际关系。 6、教育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能够适应发展、革新的教育环境,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积极改造不良环境。

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天是10月10日,是第1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xx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当天上午,XX市健康教育所、第四人民医院在市人民广场举行精神卫生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精神疾病知识,全力打造心灵净化之旅。 第四人民医院吴科长告诉记者,人们常说的“精神病”其实是不可与精神卫生化等号的,精神卫生范围更广,失眠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症、躁狂症等,这些都是精神卫生的范畴,这些情况不加重视和专业的治疗,可能会造成精神分裂症。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这些都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显示,到xx年为止全世界共有约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而全国精神卫生病发率呈上升趋势,并且趋于年轻化,比去年增加了千分之一,在我市住院病人中,最年轻的精神卫生患者是12岁,精神卫生问题年轻化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 抑郁症是神经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持续性疲劳和内在动力缺乏、精力减退。患者通常会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生不如死等,是一种危害性相当大的慢性疾病,而且致残率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易患抑郁症?又应该如何预防和祛除抑郁呢?专家告诉记者:“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建议大家在遇到压力时尽量想办法释放,比如找朋友聊天,或者找心理医生倾诉,做一些户外运动。总之,遇到压力要及时排解,在压力中更好地适应,这样不容易患精神疾病。” 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网络带给他们的好处是明显的,网络的丰富与新奇,可以大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开发大脑潜能,但是可能很多家长不明白,那些过度沉溺网络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种问题导致,比如父母不和,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或者没有让孩子感兴趣的社会活动。理性、平等、友好地和孩子对话是最重要的办法。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1992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发起“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世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工作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工作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工作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 一、活动主题:让生活充满阳光 二、活动时间:xx年5月20日-5月31日 三、主办单位: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四、承办单位:建工系心理部 五、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知识展板宣传活动、"我的心灵故事"心理征文活动、"我心我秀"主题演讲比赛、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随影动"心理电影展播与赏析活动、"5.25"大型心理广场活动。

六、宣传形式: 宣传板、横幅、海报、校广播站、学院网页等。 七、活动安排: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1.时间:5月22日 2.参加人员:辅导员、全院各班学生 3.地点:各班教室 4.班会主题:宣传" 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5. 5月24日收集整理各班级召开班会的小结,并报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二心理知识展板宣传活动 1.时间:5月26日中午 2.地点: 食堂门口

3.形式:组织学生负责出一块展板,心理协会出一块展板,放于食堂门口展览,并进行评比。 4.活动安排: 15月24日前各班设计制作展板; 25月24——26日对展板进行审查,选出好的展板进行整理。 35月26日进行展览 三"我的心灵故事"征文大赛 1.时间:5月23日-5月30日 2.参加人员:建工系各班学生 3.主题:与心灵相约,与快乐同行 4.征文要求: 1突出主题,反映生活。 2内容积极,适当融合心理健康知识。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 料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 2016年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围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将大力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结合现实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2)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3)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

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4)中青年(19-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5)中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常见心理疾病——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痛苦。引起抑郁症的两大原因 有关专家指出抑郁症的致病原因可以分为非心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种情况。 1.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非心理原因:

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策划

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策划 一、目的和意义 20**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目标人群为社会公众。为更 好地贯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年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XX市疾控、XX市残联的统一部署,我院在第二十个 “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在XX市解放剧院举行精神 卫生宣传活动,普及了精神卫生知识。 二、活动主题: “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 三、活动时间: 20**年10月10日星期一11:00-16:00 四、宣传关键点: 1、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2、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于个人。 3、动员社会大众构筑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 4、部门协作共同防治精神疾病。 5、政府领导是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 五、活动内容: 现场宣传活动:

20**年10月10日,举行“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 活动紧密围绕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承担共同 责任、促进精神健康”,宣传防治精神疾病、处理心理卫生问题的 基本知识和办法,促进社会更加理解并接纳患者,使患者顺利回归 社会,正常生活。 1、由XX市疾控中心组织,XX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专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分两组分别接受现场群众精神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睡 眠问题等方面的咨询。 2、XX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在现场为市民测量血压,发放 宣传资料。 3、推出为市民免费心理体检活动:现场发放心理测试量表,免 费为大众做测试。 六、媒体宣传: 1、在延安电视台做宣传工作,并现场采访张院长有关此次活动 的意义。 2、在延安日报做宣传,内容为活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情况等。 3、将活动照片、宣传资料做成板 报,公布在医院的宣传栏上,使全院人员及患者、家属继续了解精神卫生知识。 扩展阅读:世界精神卫生日你应当知道的几个小知识 节日由来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 报告。1992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发起“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随后 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

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汇编

2010年精神卫生日主题 主题: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宣传口号: (一)儿童青少年:赞扬鼓励快乐成长。(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思维的影响)(二)职业人群:坦诚互信惬意工作(职场人群亚健康心理状态阐述即改变)。 (三)社区人群:理解关爱邻里和谐(社会关系日趋发杂化,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论述)。目标人群: 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职业人群、社区居民(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由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精神卫生"。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一直是困扰当代人的心理难题。我们知道,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而又得不到有效改善的话,势必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呢?下面我们给出了几个小建议。 一、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失眠患者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人体是有一定的生物钟的,不规律的生活和睡眠习惯会破坏这种生物钟导致睡眠障碍,所以日常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睡眠

时间在6小时以上最佳。 二、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精神健康网睡眠专家指出,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帮助提高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促进大家的健康睡眠。不过要注意,睡前尽量避免做运动,睡前运动会干扰你的睡眠,运动时间最好是在睡前6小时左右进行。 三、阳光是睡眠的好朋友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阳光是生物钟和睡眠的好朋友,晒晒太阳可以让你的身体适应生物钟的调整。 四、享受睡前时光,有助快速入睡 睡前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自己尽快入睡。譬如洗个热水澡、阅读书籍、听些轻松的音乐等等。充分的放松,享受睡前时光,可以帮助你尽快睡着。 引起抑郁症原因的两大重点 有关专家指出抑郁症的致病原因可以分为非心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种情况。 1.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非心理原因: 1)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可以治病,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引起忧郁症。服用治高血压、心律不齐和其它类固醇药物,如果发现有忧郁症状,应立即请医生诊断2)甲状腺问题。甲状腺不正常是引起忧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前综合症。许多妇女都有经前综合症,但其中只有5%患严重忧郁症影响日常生活。主要症状有:强烈饥饿感、哭泣、行为异常。 4)缺乏运动。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会导致忧郁症。 2.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心理原因: 人生活在社会中,其寿命、健康和疾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人们观察、烦恼、幸福、悲痛、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导语:如今社会发展节奏太快,导致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关于心理健康,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编辑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

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XX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XX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策划书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策 划 书 XXX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XXX社团联合会·心理健康协会 目录 一、目录 (2) 二、活动背景 (3) 三、活动主题 (3) 四、活动单位 (3) 五、活动目的 (3) 六、活动形式及宣传口号 (3) 七、活动参与人员 (4) 八、活动目标人群及地点 (4) 九、活动内容及时间 (4) 十、前期准备工作 (5) 十一、活动流程 (6) 十二、活动经费预算 (7)

一、活动背景: 2011年的10月10日是第20届“世界精神卫生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曾有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会日益突出,提高公民对心理卫生关注意识已刻不容缓。因此,心理健康协会拟借此机会,组织相关活动,向我院师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增强全校师生精神卫生的保健意识。 二、活动主题: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三、活动单位: 主办:XXX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协办:XXX社团联合会·心理健康协会 四、活动目的: (一).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系列活动,宣传精神卫生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师生关注精神卫生、保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协调统一,并现场咨询和解答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气氛。 五、活动形式及宣传口号: (一)、活动形式:通过海报宣传、广播宣传、展示心理趣图、开展心理游戏等形式来宣传“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 (二)、宣传口号:透视心灵,关注成长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doc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 "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关注生命质量。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供大家分享。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一 使用网络应有度科学合理才健康 网络在为我们服务时,也在同我们的健康较劲。除了鼠标手、失写症等,最严重的是电脑依赖综合征,即患者如同药物成瘾,离不开电脑,时间过久会出现性格异常,如孤独、怪僻,对周围同事、国内外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人际关系不正常,甚至导致人格异常等20**症状。因此,卫生部将今年世界20**卫生日主题确定为"使用网络应有度,科学合理才健康"。 一、过度上网对身体的危害 1、颈椎病 过度上网可使颈部关节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时间过久则出现颈椎代偿性增生。颈椎增生可以压迫神经根,引起肩周炎、上肢活动受限,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颈椎增生还可导致供应大脑枕部的椎动脉受压,引起大脑枕部供血异常,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在一些学生的X光片上,医生可以看到骨刺、椎间隙塌陷等以前40岁以上人才得的疾病。

2、眼部疾患 长时间上网不仅容易使颈椎衰老,老年干眼症也会提前报到。一般的临床表现为眼睛干涩、酸胀、异物感、痛痒、易疲劳、分泌物增多等。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使用电脑的人中,经诊断有31.2%的人患有"干眼症"。一旦患上干眼症,缓解的方法只能点用人工泪液,更严重的病况就要进行手术治疗了。视觉的过度疲劳还会引起房水运行受阻,导致青光眼 3、下肢静脉曲张 长时间上网,因缺乏活动,依赖骨骼肌收缩回流的下肢静脉的压力将增高,长时间静脉管腔扩张会引起静脉瓣功能性关闭不全,最终发展成为器质性功能不全,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4、腰椎间盘突出 长期的前倾姿势加上缺乏活动,容易发生腰椎增生,并使后纵韧带紧张,失去弹性,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如果压迫了坐骨神经,则可导致根性坐骨神经疼痛,出现腰痛、下肢疼痛及活动障碍等。 5、神经衰弱持久使用电脑者,可出现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状,如情绪不稳、易躁、易怒、头晕、头痛、失眠和健忘等。 6、长时间上网还可以诱发或者加重下列疾病:泌尿系统结石、精索静脉曲张、关节炎、腹股沟疝、下消化道肿瘤、椎管狭窄、肥胖、痔疮等。 二、减少电脑对人身心的伤害应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