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文化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陕西关中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讨的开题报告

陕西关中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讨的开题报告

陕西关中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讨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主题公园在国内逐渐兴起,成为旅游
业的新亮点。

民俗主题公园不仅是一种旅游模式,也是民俗文化的传承
和推广,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而陕西关中地区作为中
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关中民俗主题公园的建设有着非常好的条件和前景。

因此,以陕西关中
地区的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是十分必
要的。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陕西关中地区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实践经验和设
计方法,为今后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是对陕西文化的宣
传和推广,以期形成有其特色的关中文化,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三、研究范围
本文主要研究陕西关中地区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实践经验和设
计方法,主要包括景观设计的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研、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专家
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深入了解陕西关中地区
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具体情况。

五、预期结果
本文将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陕西关中地区民俗主题公园景
观设计的实践经验和设计方法,并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进而提出
相应的改善和优化方案,以期为今后关中地区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提
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也将为关中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中地区秦汉陶仓初探的开题报告

关中地区秦汉陶仓初探的开题报告

关中地区秦汉陶仓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陶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礼泉县境内,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军事物资制造基地。

考古发现,陶仓遗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遗址内保存有大量的遗址、遗迹、文物和历史文献。

因此,对陶仓的研究对于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陶仓遗址进行初步的探讨,探讨其历史背景、总体规划和建筑特点等方面,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现状和问题阐述陶仓遗址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历史,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背景:陶仓在秦汉时期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制造基地,但关于其建造的具体历史背景和目的,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看法。

2. 总体规划:陶仓遗址的总体规划至今仍未得到完整的揭示,尤其是在规划和布局方面,还需要深入探讨。

3. 建筑特点:陶仓采用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具体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又是怎样的,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1. 历史背景:通过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了解,对陶仓的建筑目的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的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和探讨。

2. 总体规划:研究陶仓遗址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情况,包括城墙、街道和建筑群等方面,以期完整地揭露其整体结构和建筑布局。

3. 建筑特点:通过对陶仓遗址中各类建筑遗址的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和建造的技术特点、建筑风格并进行比较、分析。

四、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陶仓建筑的历史背景、总体规划和建筑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对学者们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解释和分析。

2. 通过对陶仓遗址的分析,揭示了秦汉时期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为今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为今后研究其他古代建筑遗址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湘西自治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文化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湘西自治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文化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湘西自治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文化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湘西自治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文化问题研究
背景:
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湘西自治州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并不仅仅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还需要关注中文化问题。

在湘西地区这
样一个拥有独特文化背景的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推广,中文化的问题更
是需要被重视。

本研究旨在研究湘西自治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的中文化问题。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湘西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中文化问题,比如在人员招聘、资料编写、宣传推广、社区参与等环节中,如何更好地解决
中文化问题,加强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效力。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研、个案分析、访谈问卷等。

通过深入了解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社区习俗、语言特点等方面,制定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推
广措施。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湘西自治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的中文化问题,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力,促进乡村振兴,推动
湘西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形成一份关于湘西自治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文化问题的调研报告,本报告将为地方政府和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提供有效的推广方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推
广效力。

同时,本研究还将扩大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关中文化概论

关中文化概论

关中文化概论(原创实用版)目录1.关中文化的起源与历史2.关中文化的特点3.关中文化对社会的影响4.关中文化的未来发展正文关中文化概论关中,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本文将从关中文化的起源与历史、特点、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关中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关中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关中地区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随着历史的演变,关中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辉煌文化。

尤其是周、秦、汉、唐四个朝代,都曾在关中建立都城,使关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二、关中文化的特点关中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悠久:关中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为关中文化提供了深厚的底蕴。

2.政治中心:关中地区在古代曾多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如周、秦、汉、唐等朝代,使关中文化具有显著的政治色彩。

3.民族融合: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关中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4.礼仪之邦:关中地区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关中文化讲究礼义仁信,注重道德修养。

三、关中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关中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关中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政治方面:关中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周朝的礼乐制度、秦朝的法制等,都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2.经济方面: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尤其是汉唐时期,关中地区的经济繁荣达到了巅峰。

关中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文化方面:关中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关中文化中的诗词、书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关中文化的未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中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秦汉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其遗产保护

秦汉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其遗产保护

秦汉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其遗产保护秦汉关中地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非常活跃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

然而,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入手,探讨其遗产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古代,这里就是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交汇处,东启灵武山,西达嘉峪关,南自秦岭,北与黄河流域相连。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这里设立了县官,标志着关中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中央政治和文化中心,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非常活跃。

后来,在汉朝时期,关中地区更是历经了数百年的辉煌和繁荣。

汉朝时期,关中地区成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中心,汉代的铜器、瓷器、纺织品、冶金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水平。

在政治方面,关中的长安成为海内外之间的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批文化人才前来。

在文化方面,汉朝时期陕西涌现出了很多著名文人墨客,代表有司马迁、班固、班昭、蔡伦、张衡等。

二、关中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逐渐失去保护和价值。

目前,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投入。

另外,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旅游开发中,为了迎合游客越来越高的需求,一些景区倾向于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智慧、时尚和艺术元素,这样做的后果是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正在失去原本的样貌和魅力。

另外,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管理部门的能力和精力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三、关中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发展为了保护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对待其保护工作抱有足够的重视。

其中,最主要的思路是进行系统化经营。

这就意味着,对文物、景观、氛围等多重因素开展保护和经营,优化人流、车流的动线,清理服务设备等等,让景区有序、便捷地为游客提供服务、整合社会力量。

关中文化概论

关中文化概论

关中文化概论摘要:1.关中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关中文化的起源与发展3.关中文化的代表性元素4.关中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传承正文:关中文化概论关中,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对关中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起源与发展、代表性元素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传承进行概述。

一、关中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关中文化是指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了民间风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建筑风格等多个方面。

关中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历史悠久: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关中文化伴随着历史的演变,不断发展和传承。

2.地域特色鲜明:关中文化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3.多元融合:关中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种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

二、关中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关中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在商周时期,关中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如周礼、儒家学说等。

秦汉时期,关中文化开始向全国传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时期,关中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诗歌、绘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明清时期,关中文化逐渐融入全国文化体系,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仍然得以保留。

三、关中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关中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包括:1.关中民间风俗:如关中民间故事、民间舞蹈、民间工艺等。

2.关中历史文化:如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3.关中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在关中的传播与发展。

4.关中建筑风格:如关中民居、城墙、城楼等。

四、关中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传承在现代社会,关中文化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一方面,关中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中文化概论

关中文化概论

关中文化概论摘要:一、关中文化的概述1.地理位置及特点2.历史背景3.文化影响二、关中文化的代表1.关中文学2.关中艺术3.关中民俗三、关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现代关中文化的发展3.关中文化对我国的贡献四、关中文化的展望1.未来关中文化的发展趋势2.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关中文化正文:关中文化,是指位于我国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关中文化进行概述,并探讨其代表、传承与发展,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关中文化的概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南倚秦岭,北濒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独特。

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农业发展。

关中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孕育而生的。

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关中文化融合了多种民族、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中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距今已有7000 多年的历史。

自西周、秦、西汉、新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等13 个朝代在此建都,关中地区成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使得关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二、关中文化的代表1.关中文学关中文学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作品,描绘了当时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

后来,司马迁、杜甫、白居易、杜牧、王之涣等文学巨匠先后在此创作,为关中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关中艺术关中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多种形式。

其中,秦腔、眉户戏、关中道情等地方戏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受群众喜爱。

此外,关中地区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泥塑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关中民俗关中民俗丰富多彩,融合了多种民族、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西民间艺术中的“秦俑”,展示了关中地区古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

关中优秀乡土文化价值传承研究

关中优秀乡土文化价值传承研究

关中优秀乡土文化价值传承研究关中优秀乡土文化价值传承研究一、引言关中地区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关中的乡土文化,是在这片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方文化形态,在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关中优秀的乡土文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价值与意义。

本文将从关中的历史背景、传统乡土文化的内涵,以及相关的价值传承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关中地区乡土文化的历史背景关中地区是中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关中地区就有人类聚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随着历史的演进,关中成为了周秦汉等重要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孕育出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学说。

比如,在周朝时期,管子的学说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在关中地区盛行,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关中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 都市和农村的交融:关中地区既有古老繁华的都市,如古都西安,又有广袤的农村。

乡土文化在这种城乡结合的环境中形成,体现了都市和农村的交融与一体化。

2. 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关中地区一直以来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农耕文化在关中乡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表现为对土地、农田、种植和收获的崇拜,体现了中国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3. 建筑与艺术的独特风格:关中地区的建筑和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如关中古建筑中常见的“四合院”和精美的壁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既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观念,也体现了关中地区在中国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关中优秀乡土文化的价值传承研究1. 价值传承的重要性:关中乡土文化代表了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是关中人民的文化根基。

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乡土文化,对于关中地区的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以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传承方法的研究:为了将关中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给后代,我们需要研究适合的传承方法。

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民间组织和学校教育等途径,将关中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实现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撰写内容要求(可加页):
1.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及研究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3.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关中西起宝鸡,东到撞关。

注:1、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2磅。

2、开题报告装订入毕业设计(论文)附件册。

附件(本页不打印):
参考文献注释格式
1.学术期刊: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页次
如果作者的人数多于3人,则写前三位作者的名字后面加“等”,作者之间以逗号隔开。

例如:
[1] 李峰,胡征,景苏等.纳米粒子的控制生长和自组装研究进展. 无机化学学报,2001,17(3):315~324
[2] J.Y.Li, X.L.Chen,H.Li. Fabrication of zinc oxide nanorods.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1,233:5~7
2.学术会议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文集编者姓名.学术会议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
例如:
[3] 司宗国,谢去病,王群.重子湮没快度关联的研究.赵维勤,高崇寿编.第五届高能粒子产生和重离子碰撞理论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96:105
3.图书: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如果该书是第一版则可以略去版次。

例如:
[4]韩其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01
4.预印本:作者.论文题目.预印本编号(出版年份)
例如:
[5]Xiaofeng Guo and Jianwei Qiu.The leading power corrections to the structure functions.hep—ph/9810548(1998)
5.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学士(或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
[6] 陈异.纳米粒子形貌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2002
6.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
例如:
[7]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
7.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
例如:
[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