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之民间陶瓷

合集下载

民间陶瓷的种类

民间陶瓷的种类

民间陶瓷的种类瓷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彩绘瓷和单色釉瓷。

1.单色釉瓷分为白瓷、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釉瓷。

白瓷,它的含铁量是比较低的,所以在制作完成之后它颜色很浅,所以可以被用来做画,很多文人都曾在上面画过山水水墨画,非常的漂亮,哪怕不画画,单纯地放着,也是很有质感的。

青瓷,也被称之为绿瓷,是因为它含有比较高的氧化铁,在制作之后就变成了青绿色,好像是大自然的馈赠一样,非常的有生机。

黑瓷又称天目瓷,比青瓷颜色深是因为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铁,所以制作出来的陶瓷更有质感。

青瓷,因为它的釉色介于清与白之间,颜色比较淡雅。

色釉瓷,有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它里面有着不同含量的氧化铁、氧化铜并且烧制的温度也不同,所以它就显现了各式各样的颜色。

比如绿釉、蓝釉、红釉、黄釉等。

2.彩瓷,顾名思义,通过绘画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有人在上面画花草树木,有人在上面画龙凤,或者人。

精致程度并不比白纸上画的少,但立体感似乎更足。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能力选择陶瓷种类,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青白瓷,因为我觉得它表明了人生的淡泊和素雅,好像告诉我们生活平淡才是真。

1、紫砂陶器紫砂陶器源于宋,盛于明,是江苏宜兴鼎山的特产。

它选用当地含铁量高的甲泥中的紫砂泥。

有紫色泥、绿色泥、黄色泥等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陶器,产品呈赤褐、淡黄、绿、紫、黑等色。

由于紫砂泥具有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结合力高,缩性小(约《2%)、变形小的优点。

2、精陶陶器按其胎体的质量分为粗陶器和精陶器。

精陶器做工精致,造型规整,胎体较薄,釉面洁白晶莹润泽,装饰花纹雅致。

其坯胎结构、性质与粗陶大致相同,气孔率大,吸水率10%~l5%。

3、骨灰瓷“骨灰瓷“介于硬质瓷和软质瓷之间而偏软质瓷。

造型圆润,坯胎晶莹透亮,适宜制作茶具、咖啡具等高档日用细瓷和工艺美术陈设瓷。

它多用釉中彩装饰。

装饰釉上彩,由于釉的烧成温度低,花纹能熔入釉中,也有极好的效果。

4、长石质瓷“长石质瓷“是目前国内外日用瓷所普遍采用的瓷器,它是由长石、石英、高岭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方制作而成,其中长石起熔剂作用。

小学美术《民间陶瓷》教案

小学美术《民间陶瓷》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民间陶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民间陶瓷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点:让学生掌握民间陶瓷的定义,了解其分类及各地域民间陶瓷的特点,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
举例:如讲解景德镇的青花瓷、宜兴的紫砂壶等,强调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
(2)民间陶瓷的图案、色彩及造型:分析民间陶瓷的艺术元素,使学生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陶瓷的基本概念。民间陶瓷是指民间艺人创作的生活用陶瓷器皿和工艺品。它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民间陶瓷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美化我们的生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间陶瓷的种类、特点和制作工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对于民间陶瓷的基本概念和种类,虽然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加实例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陶瓷制作工艺的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显得手法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演示过程中讲解不够详细,或者学生的实践时间不够充分。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并加强对学生操作技巧的指导。

民间陶瓷工艺品

民间陶瓷工艺品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

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几款经典的民间陶瓷工艺品。

图:宝石釉窑变结晶之精彩天成聚宝瓶色釉花瓶宝石釉窑变结晶之精彩天成聚宝瓶-色釉花瓶,采用高白瓷材质,天球瓶型是纯手工拉胚制作成,天球瓶型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花瓶造型,球体硕大,好似从天而降,故得名天球瓶。

宝石釉窑变结晶之精彩天成聚宝瓶在1300度高温中长时间烧制而成。

宝石釉是一种流动性大,烧制过程中自然开花的特殊釉彩,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无一相同,件件孤品。

宝石釉的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极低,只有10%左右,是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宝石釉窑变结晶之精彩天成聚宝瓶身图案色彩绚丽,宝石釉结晶图案浑然天成,流光溢彩。

不同角度观赏,则有不同风景与意境。

从花瓶瓶口顶部观赏,聚宝瓶金光闪闪,辉煌大气。

从侧面观赏,旋转花瓶则会展现各种不同的意境。

放佛置身于傍晚前夕阳余晖扫过的荷塘,又或是置身于神奇梦幻般的世间仙境,亦或是置身大自然,在傍晚时分遥望远处的风景,山影模糊,余晖茫茫……图:丰硕果实葡萄图高档花瓶1906年,始创于中国名瓷古城醴陵。

成瓷强度大,无铅毒,耐酸碱,防磨损,永不褪色。

画面光亮透明,清雅明快,晶莹润泽,具有饱满的水份感。

瓷质细腻,精湛绝妙的工艺,清新雅丽,别具一格的釉下五彩瓷,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同时也是上等的工艺礼品。

图:龙泉官窑青瓷敦煌飞天仙女|工艺品摆设艺术形象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三国两晋,一直以来世代居民多以生产陶瓷为业,素有“青瓷之乡”之美称。

早在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赵炅就委派殿前承旨赵仁济前往浙江监理越州窑务兼任龙泉窑务,烧制贡瓷。

公元1127年,宋高宗南下辗转八年之后定都杭州,宫廷所需的大量瓷器犹如无源之水。

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

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

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陶瓷的国家之一。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陶瓷的制作和鉴赏。

传统民间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代表性的作品。

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的民间陶瓷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公元前8000多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陶器是由土块手工捏制而成,通常用来盛放食物和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制陶技术和陶瓷艺术。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陶瓷工艺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不同朝代的陶瓷制作工艺和形式各有特色,如东汉时期的绿釉陶、唐代的三彩陶、宋代的青瓷等。

这些陶瓷作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传统陶瓷的制作工艺传统民间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采集原料、制作胎、刻画图案、施釉以及烧制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采集原料,一般选用粘土和瓷石粉等天然材料。

接下来是制作胎,在约束环境下制作出形状各异的陶器。

然后,艺人们运用刀子或其他工具刻画出各种图案,这些图案通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有关。

随后是施釉,将颜料和调制完成的釉料涂在陶器表面以增强光泽和美观度。

最后,将陶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对于陶瓷的色泽和质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陶瓷作品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陶瓷作品。

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作品:1.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其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蓝色图案而闻名于世。

青花瓷通常以白瓷为基底,用深蓝色的颜料涂绘各种花卉、人物和山水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2.宜兴紫砂壶:宜兴是中国紫砂陶艺的发源地,它以制作出精美的茶壶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采用特殊的泥料,经过多次筛选和加工,制作出独特的壶身和壶嘴。

艺人还会在壶身上雕刻各种图案和纹饰,使壶具有观赏和实用的双重价值。

3.巴蜀剪纸灯笼:剪纸灯笼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巴蜀地区的剪纸灯笼尤为精美。

民间陶瓷的发展特征及意义

民间陶瓷的发展特征及意义

为造型 的装饰 比比皆是 , 在山东 、 陕西 、 山西等地有 大量 的青花绘制 的
鱼盘。鱼的形象生动有趣 , 写意有些很稚趣 、 卡通化 。 图2 1 .2 1 如 喜鹊是喜的象征 , 绘喜鹊落于梅花枝 头有“ 喜上眉梢” 的吉祥喻意。图 22穿莲纹运用“ ( —) 鱼穿莲” 的图案装饰
喻意多子。 图 2 3 ( —)
图21 -
图 22 —
雷 曩
图2 3 — 图 24 —
图11 —
图 12 —
民间陶瓷 匠师本着实用为主 的 目的在 实践 中不断完善陶瓷制 品的 造型 。形 态以抽象 形态 占主导地位 , 洁 、 简 概括 , 而非仿生性或 复杂性 造 型。或规整或 随意的造 型都有其巧妙 而独到 的实 用性考虑 , 体现 了 劳动人 民的智慧 。这种 设计 用心体现在 民间陶瓷 的整体 造型及每个造 型细节 当中 。如 民间有一种 把手的处理 是先将一条 泥条捏成扁 片 , 再 用两根 泥条搓 成绳索状 , 片状 泥条粘 在一起 , 于持握 , 与 便 不易 滑动 , 美观并且结实 。 图 1 1 又如民间对壶嘴的处理方法中有在壶嘴粘结处 ( -) 粘结一 个小 圈的方 式 , 固 了壶 嘴 的同时 又起 到一 定的装饰 作用 ( 加 图 1 2 。民间陶瓷多施 釉 , —) 防止渗漏 , 易于清 洁, 增加 了器物的强度 , 更耐 用, 同时 又美 观 , 提升了观赏性 。民间陶瓷的实用性功能考虑可谓是 匠 心独具 , 且人木 i分 , 品中很多用途广 泛 , 制 功能 多样 。如一种 民间j
民 间陶瓷的发展特征及意义
无锡 工 艺职 业技 术 学 院
1 成型方式与造型特征 、 11 .以手工为主的成型方式 相 对于现代 工业化 的大批量生产 下产品 的理性 、 严谨 、 冷漠 , 民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民间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而备受瞩目。

这些工艺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精神,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演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传统民间工艺为例,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

一、中国古代工艺——景泰蓝景泰蓝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一个瑰宝,它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景泰蓝是一种以铜为胎体,经过多道制作工序、采用特殊工艺的传统工艺品。

它的制作过程包括铸铜胎、描图、填彩、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工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终制成的景泰蓝作品,色彩鲜丽、纹饰精细,富有艺术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刺绣中国刺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其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刺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风格独特的刺绣技艺。

不同地域的刺绣工艺各具特色,如苏绣、蜀绣、粤绣等。

刺绣工艺的精湛之处在于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以及逼真的表现力,让人赏心悦目。

三、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陶瓷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工艺源远流长,技法独特。

无论是青花瓷、汝窑、官窑还是越窑,都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陶瓷的制作需要经历成型、放料、上釉、烧制等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匠们的精细操作和不懈努力。

最终制成的陶瓷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雅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四、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木雕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的代表之一,其技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中国的木雕工艺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艺风格。

无论是雕刻工具的选择、木材的挑选还是雕刻技法的运用,都需要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中国的木雕作品以其逼真的形象、精妙的构思和细腻的雕刻,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论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

论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

论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传统民间陶瓷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工艺技艺。

它不仅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工艺技术、代表作品和传承保护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渊源中国的陶器文化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陶器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陶器除了被用作家居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器皿之外,还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民间陶瓷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美的独特理解。

二、工艺技术中国传统民间陶瓷制作工艺复杂多样,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

不同的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传统陶瓷工艺,如景德镇的青花瓷、宜兴的紫砂壶等。

其中,景德镇的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之一,它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精湛的绘制技艺而闻名于世。

而宜兴的紫砂壶则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独特的存在,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质感而备受喜爱。

三、代表作品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的代表作品众多,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手艺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例,其代表作品包括《福禄寿喜盖罐》、《和合俑》等。

福禄寿喜盖罐是传统陶瓷中的吉祥象征,它以其精湛的绘制和丰富的寓意而备受珍视。

和合俑则是一种表达对家庭和睦、和谐生活的陶瓷艺术作品,制作精细、寓意深远,常被人们用于装饰家居。

四、传承保护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尽管近年来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技艺传承问题,许多传统陶艺工艺的传承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新一代的传承人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机会。

其次,市场需求问题,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陶瓷的需求逐渐减少,市场变得相对冷清。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传统陶瓷的文化价值,加强传承保护工作,将其发展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相关介绍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相关介绍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相关介绍陶瓷分为传统陶艺与现代陶瓷。

但是陶瓷不只有这两种分类,它有许多表达形式。

那么,关于中国的民间陶瓷,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品鉴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陶瓷艺术品来体味历史长河中的点滴。

而当代陶瓷艺术的探索者和创作者们,不仅承继着悠久的传统技艺,同时也在思索着如何发展中国当代的陶瓷艺术。

那么,什么是现代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的新亮点?又如何鉴赏中国的现代陶艺品?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有何不同,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探讨。

以时间为线先从创作时间来看。

新中国成立以后产生的第一代陶瓷艺术家因其学习背景、师承来源不同,时代的变迁使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也由于一些艺术家的留学背景,反映出了西方陶瓷艺术与中国的差异。

例如祝大年、梅健鹰、郑可、高庄的作品。

祝大年曾留学日本,他的作品装饰性强、色彩明朗,透出很强烈的人情味。

作为“建国瓷”的主要参与者,他不仅努力恢复地方名窑的生产,也从理论上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做了重要工作;高庄的作品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工艺手段,还反映出了历史时期的特征。

第一代陶瓷艺术家的学生构成了中国第二代陶瓷艺术家。

这时,新中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等一批艺术教育院校的成立,不仅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制,也使中国的学生更多地接受到了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

例如,杨永善、周国桢、陈若菊、张守智等,他们的作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承前启后,功不可没。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陶艺作者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新一代的陶瓷艺术家之中有一部分坚持传统技艺,在材质和工艺方面进行探索,作品精致、感性细腻;也有一部分在作品中体现出更多地糅合各种艺术创作的方法在作品中,探索陶瓷与其他材料的结合,不局限在传统的陶瓷造型和功能的基础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2.二龙戏珠 图为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 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 一种宝珠,可避水火。 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 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 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 安与长寿之意。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3.鱼龙变化 图案为天上 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 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 翻跃于龙门之上。 古代有 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 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 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 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 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 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 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 飞腾之意。
五.彩绘瓷阶段(元、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到元代出现了巨大的转 折:釉色品种从宋代的 百花齐放发展到以彩绘 瓷为主。宋代 “名窑林 立”、 “百花齐放”的制瓷 局面逐渐消失,全国的 制瓷中心移至了中国的 瓷都——景德镇。
陶瓷图案的分类
1、动物类题材
动物类题材有神兽类龙、凤、 常见的有牡丹、荷花、梅花、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发展简史
一.早期瓷器阶段(东
汉中晚期以前)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 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 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 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 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 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 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 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 原始瓷"。
二.青瓷阶段(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时期釉色均匀干净, 表面光滑的成熟青瓷烧 制成功。这一时期的瓷 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 佛教文化的影响。堆塑 瓷是盛行于三国西晋时 期的瓷器,早期堆塑罐 的装饰题材主要由人物、 动物、建筑三大类组成。
3、植物类题材
字纹、梵文纹等;吉祥纹样 有八吉纹、八宝纹、如意纹、 祥云纹等。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1.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
凤。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 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 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 记》,《高祖本纪》说:“是 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 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 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 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 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 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 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 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

中国民间陶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 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 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 ,都融合在一起了。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独 特的心理与审美因素来决定的。在民间陶瓷装饰的博 览中随处可发现中国民众吉祥心理的表达,这是中国 民间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陶瓷的装饰纹样是民 间制瓷艺人经过几百年传承、创造的产物,是我们传 统文化的结晶。在万紫千红的彩绘瓷器中独树一帜, 它以清新的格调、淳朴的艺术风格,显示着永恒的艺 术魅力。这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大多出自名家之手, 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书画名家还喜欢创作这 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千百年来经传不衰,不愧是中华 民族艺术的瑰宝,永世常青。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8.伯牙携琴 访友 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 。据《乐府解题》载:伯 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 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 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 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 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 。与钟子期为友,所奏《 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 之期悟出,世称知音。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还有很多陶瓷寓意文化
龙凤呈样、二龙戏珠、鱼龙变化、鹤寿龟龄、松鹤延年 、
鹤鹿同春、岁寒三友 、喜上眉梢、喜报三元、相禄寿喜、 五福捧寿 、多福多寿、福寿无边、神速齐眉、福寿双全、 福寿三多 、三多九如、福在眼前、福至心灵、寿比南山、 三星高照、流云百福 、平安如意、一路平安 、事事如意、 诸事遂心、必定如意 、岁岁平安、马上封侯、太狮少狮 、 八宝联春、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群星祝寿、万象升平、 平升三级、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四海升平、福从天降、 长命富贵 、流传百子、教子成名、官上加官、玉堂富贵、 五世同堂、渔翁得利 、英雄斗智、珠联璧合、八骏图、博 古图、麒麟图、四艺图、踏雪寻梅、伯牙摔琴……
中国民间艺术之民间陶瓷
陶瓷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守猎、野蛮状态走向文 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 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 陶瓷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 准的提高;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 陶瓷的产生,首先考虑的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 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和装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 继而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另僻一 条纯艺术的道路。 陶艺发展的开初,本属民间艺术,它根植民间的土壤,来自 民间,用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有着壮观的发展和 规模,中国陶瓷曾征服了海内外的人心、民心,震憾了海内外 的帝王将相。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4.松鹤延年 图案为鹤和松树。 《字
说》:“松百木之长”; 《礼· 礼器》:“松柏之有 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 易叶”。松,代表长寿象 征之外,还作为有志、 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 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 志节高尚之意。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5.岁寒三友 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竹,清高而有节;梅,不 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 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 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 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 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 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 三友,
10.白头偕老 明清瓷器纹饰。白头鸟 ,大小如画眉,老则白 头,又名白头翁,旧时 既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 ,又往往将之比作夫妻 恩爱终生,白头偕老。 瓷器画面上绘一对白头 翁,即寓祝愿夫妻“白 头偕老”之意。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11.如意图
流行于清代。如意,原为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6、流云百福 图案为云纹蝙蝠。 云纹
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 断。流云百蝠,即百福 不断之意。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7.八仙过海 图案为八个仙
人皆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有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 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 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 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 的记载。“八仙庆寿”、“八仙 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 八仙在庆贺王母娘娘寿辰归 途中路过东洋大海,各用自 己的法宝护身为舟,竞相过 海,以显神通。

麒麟等;瑞兽类狮、虎、马、 4、山水纹样题材 鹿等;禽鸟及其他类鸳鸯、 鹤、鸭及水族各式游鱼等。 有高山巨石、小桥流水、秋 山、寒林。亭阁民舍等。 2、人物题材
桂花、兰花、松、竹、芭蕉 等。
人物题材有宗教的神话故事、
5、文字吉祥纹样题材
文字有双喜纹、福字纹、寿
历史故事、戏曲文学名著、 儿童题材、反映农家生活的 题材。
9.三羊(阳)开泰
取材于《易经》。《易经》
载:“十月为坤卦,纯阴之 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 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 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 生于下。”故三阳为东去春 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 。明清瓷器上绘三只羊,题 三阳开泰,绘九只羊,题九 阳启泰(九阳也是《易经》 上说的九个阳数),均为岁 首称颂之辞。
僧人用具,讲经时手执之 物。后亦作为民间玩赏的 吉祥物,形状如灵芝或云 形。瓷器上绘两只柿子和 如意,称“事事如意”, 绘松柏、柿子、灵芝,表 示“百事如意”、“万事 如意”、“吉祥如意”、 “和合如意”、“新韶如 意”等图案。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12.麒麟送子 瓷器纹饰。古时将麒麟 视作祥瑞、稀有之物,用 “凤毛麟角”形容罕见而 珍贵的事物。人祝贺亲友 得子,往往在瓷器上画麒 麟送子图或寓“早生贵子 ”、“福增贵子”之意。
三.“南青北白”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 北方的制瓷业迎头赶 上,特别是白瓷的制造 水平已与南方的青瓷并 驾齐驱,打破了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 青瓷一枝独秀的局面, 形成了以“南青北白”为主 的制瓷局面。
四.“名窑林立”阶段
(宋、辽、金时期) 中国古代制瓷业到了宋 代又进入了一个更为兴盛 的阶段:窑址遍布全国各 地,已经没有所谓的烧造 中心,全国出现了八大窑 系(长江流域的龙泉窑系、 建窑系、青白瓷窑系、越 窑系,黄河流域的耀州窑 系、磁州窑系、定窑系、 钧窑系)、五大名窑(钧、 汝、官、哥、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