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任务书
城市设计任务书[终稿]
![城市设计任务书[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b0404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0.png)
城市设计任务书一城市设计背景:随着成都现代田园城市理念的实施,即将成为成都一区的华阳也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支撑,全力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
设计地段位于成都市与华阳县交界处,东临天府大道,西临府南河有着美好的滨河风光,是城乡交接的核心。
优越的区位条件及发展机遇将带动该片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塑造城市特色空间的潜力。
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成都市某区域城市设计2项目背景该地段位于成都市与华阳县交界处,东临天府大道,西邻府南河,规划功能以住宅为主。
总用地面积:12.3407公顷。
见地形图一、规划设计要求1、规划应满足城市规划编制有关规定和国家、省、市、县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成果需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方案阶段),符合滇中新区与寻甸的实际情况,课操作性强,便于规划管理,指导新区建设。
2、规划应挖掘和提升城市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充分体现整体与局部、现代意识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考虑全局又注重局部,既体现时代特征又突出地方个性。
3.注意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以及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把握人的行为模式和活动规律,展现公共空间场所精神和安全保障,从历史、环境、文化等角度入手,确定清晰合理的功能结构,塑造富有特色的建筑群整体空间形态;4.组织基地内外有效的交通系统,尤其是步行体系与机动车疏散问题的解决;提供安全宜人的开放空间与绿地系统,营造错落有致的景观界面。
风格、功能、区域上要相互协调,品味高雅,有艺术特色。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居住功能设有不同大小的高,中,底层住宅用房,解决城市人口居住问题,同时提供安逸,舒适的居住条件。
总建筑面积:166599.45㎡(2)商务办公功能设有大型商场,办公楼,人性商业街。
会所等商务办公空间,提供居民购物,办公等日常生活需要。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时带动该片区的经济发展。
总建筑面积:77129.375㎡(3)文化休闲功能设有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博物馆,体育馆,学校等),还设置一些室外休闲娱乐空间。
2014-2015城市设计任务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建筑学(四年级下)课程名称:城市设计B课程设计题目:苏州市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学分数 3.5学时数56起迄周数:9—16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指导教师:张曦刘皆谊于淼陈渝顿明明王孟永教研室:建筑设计第二教研室2015年3月题目名称:苏州市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一、设计任务及其总体要求通过该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城市设计工作中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使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操作程序和研究过程,为学生未来进行城市规划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根据课题所设定的苏州古城平江路仓街片区城市设计任务和相关基础资料,拟定计划、配置相关人员,进一步收集素材,研究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并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课题所涉问题的自然、社会、经济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向和路径。
能够结合苏州市金阊新城建设目标尤其是苏州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定位,制定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正确的方案策略,并进行商业、办公、公共空间创新、用地功能深化、历史文脉传承、滨水空间形态规划以及城市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专题研究,全面系统的考虑城市设计对苏州市金阊新城片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整合与影响,符合现代文化、旅游、休闲等要求的生活空间。
二、规划背景1、区位与背景金阊新城位于苏州老城区西北部的白洋湾地区,占地面积11.2平方公里,东至沪宁高速公路与相城区相连,南沿苏虞张连接线和苏州著名的虎丘风景区相邻,西临京杭大运河与苏州高新区隔河相望,北接苏州高新区浒关工业园。
金阊新城内汇集了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交通网络发达。
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干线纵贯新城,区内设有苏州铁路货运西站,12条铁路专用线延伸其中,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

迎宾路西段(荔枝沟片区)综合商业区开发设计基地条件位置:迎宾路以西,琼州学院西南角。
规划总用地:75029.7平方米(7.5公顷)+周围道路用地。
周边条件:东侧为高速公路联络线(学院西路,主干道),南侧南新横三路(主干道),西侧南新纵三路(次干道),北侧学院南路(支路),地块之间为南新纵四路(支路);西测与北侧为商住混用地,南侧为商住混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东侧为教育科研、商务设施、社会停车场以及部分商住混用地。
规划要求:新建影剧院、游乐场、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层、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主要出入口后退城市干路红线的距离为5-10米,后退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为3-6米;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层建筑不宜小于5米、低层建筑不得小于3米,大型公共建筑不得小于8米;建筑后退用地边界应同时满足日照距离和消防间距的要求,多层建筑后退不小于3米,高层建筑后退不小于6米。
设计内容1)功能定位重点提供为游客和本地居民服务的各种城市和旅游商业设施,商业用地集中布置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市场、酒店等占地较大的城市级商业服务设施;南新路等沿线集中布置为本地居民服务的零售商业、餐饮设施、金融信息、休闲游憩、娱乐等服务设施等。
2)道路交通组织基地交通与周边交通相呼应;建筑单体自身交通与基地整体流线协调一致;地块内车行交通和城市交通的衔接,地上和地下交通的转换;满足消防要求。
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4-30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0-16米。
道路红线内用地为道路及道路绿化专用,任何与道路交通无关的建筑和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均不得占用道路用地。
3)建筑风貌总体要求:建筑尺度适宜,色彩宜清新淡雅。
整体形态风貌以体现热带城特色、现代城市功能的风格为主,商业文化街区建筑应突出地域传统文化特色。
形式风格:宜采用现代并且体现热带海滨风貌特色的建筑形式,鼓励运用具有本土特征的如门廊、骑楼等建筑元素。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市中心区域城市设计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市中心区域城市设计2、项目背景设计地段位于城市中心,北侧为城市中心广场及一处大型地下超市,南侧及东侧为居住区,西侧为商业区,此区域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金融中心。
总规划面积20.68公顷。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安路道路红线宽度60米,通江街道路红线宽度40米,其他道路宽度可自定。
3、经济技术指标(1)规划建设用地:20。
68公顷(2)容积率小于等于5(3)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4)绿地率大于等于30%二、城市设计依据1、规范、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标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本设计在原则上以上述规划为基本依据,如需对上述规划内容进行必要的或重要的变更,必须详细阐明理由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三、设计原则与要求(一)设计原则1)先进性原则。
在借鉴其它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地方适应性的城市设计理念,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本设计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2)特色性原则。
规划重点展示区域城市形象,深化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增加该区域的整体感、秩序感,提升土地价值,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地方特色这个主题,综合考虑现状建筑的保留与利用,突显地方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达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振兴城市经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的要求。
3)功能性原则.明确地区功能定位,完善城市功能。
从城市结构的整体性出发,着眼于城市机能的改善;着重文化产业空间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文化环境、当地历史文化以及空间环境,创造鲜明的城市特色.4)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应充分重视对人的关怀,注重创造细节设计。
设计应从景观的参与性、服务性、趣味性、可达性、公平性等一些特性出发。
5)生态性原则。
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把握,挖掘城市地区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采用自然化设计,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的结构,创造自然生态的城市环境。
晋阳湖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任务书

晋阳湖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任务书晋阳湖周边地区是太原市重点打造的功能板块,该地区历史遗存丰富、生态条件良好、交通便利,是省会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该地区东部已有项目陆续落地,但建筑风貌不尽统一,存在差异化与碎片化现象,且未体现出该地区的区位特点及功能重要性。
下一步,该地区内将有晋阳湖公园、太化工业遗址公园、城中村改造、一电厂搬迁再利用等工程项目陆续开展,为更好地引导该地区未建设区域的风貌协调及有序开发,需开展针对该地区的城市设计研究工作,提出适合该地区的设计引导及发展策略。
一、区域位置项目用地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研究范围北起南中环街、南至南环高速、西起山前一线、东至滨河西路,用地面积约30.82平方公里。
该地区交通通达性较好,外围区域近期可通过高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方便到达,远期可通过规划地铁线快速连接。
高速路环绕项目用地西边界和南边界,沿线有4个出入口与项目用地内城市道路连接;两条城市快速路,南中环西街和滨河西路分别沿项目用地北边界和东边界穿过,可快速联系城市其他区域;主干道旧晋祠路、环湖西路、环湖东路(新晋祠路)等穿越项目用地中部,连接项目外围南北相邻区域;规划地铁4号线经“新晋祠路—龙城大街一线”穿越项目用地东北部,规划地铁7号线经“南中环西街—旧晋祠路一线”穿越项目用地北部和西部。
项目用地内部根据山水格局及现状道路情况,以四条环湖路为核心骨架,形成“五纵五横”的路网体系。
二、文脉特色该项目用地以华北最大的人工湖晋阳湖为中心,辐射周边。
湖区及其周边区域位于“晋阳文化生态区”,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背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质的生态景观资源。
项目用地中部规划的晋阳湖公园,用地面积约836公顷,其中规划湖面面积约530公顷;西部规划的太化工业遗址公园,用地面积约173公顷,其中核心区工业遗产保护面积60公顷;东部有现状我省大型综合体育活动场所—奥体中心。
项目用地外围,西侧紧临西山的蒙山大佛、开化寺旧址、连理塔、太山龙泉寺等历史遗存景点,太山植物园、康培城郊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用地;南侧与晋阳古城遗址相接,并可通过旧晋祠路与明太原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晋祠公园方便联系;东侧与贯穿南北方向的城市绿轴—汾河公园相邻。
《城市设计》任务书

城市设计任务书:“地方营造、有机更新”——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城市设计一、设计主题围绕“地方营造、有机更新”这一主题,选定武汉市某一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作为设计对象,进行基地和主题的解读,自行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解析主题的内涵,以全面、系统的专业素质进行城市设计。
地处发达城市中心区的老城区,以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标准来看,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邻里关系的缺失、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
导致老城区缺少活力。
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是最能体现武汉老城区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街区,随着武汉市开发建设,城市中心转移,单核心的城市结构向多核心的城市结构转变,削弱了街区吸引辐射能力,导致了其逐渐衰败,因此对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二、规划设计要求1.紧扣“地方营造、有机更新”主题、立意明确、构思巧妙、表达规范(注意图纸的深度与比例),鼓励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2.根据城市发展及地块周边情况,自行设定各地块具体建设项目及建设规模,并不得与规划条件相冲突;3.规划设计总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结构清晰、流线顺畅、联系便捷;4.充分考虑周边主干道的景观效应;5.营造完整的能够体现地方建筑文脉与城市发展的城市空间;6.合理考虑整个规划区域的建筑高度、建筑空间形象;7.形成连续的统一性的场地景观,营建室外空间完善的绿化休息系统;三、规划设计范围(以下三个基地任选其一):(1)汉口“六合路片区”约8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2)汉阳“汉钢片区”约10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3)根据下图“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分级图”所示范围内(四种区域类型范围),自主选定某一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作为设计对象,基地规模10~30公顷。
四、设计内容(图纸比例供参考,可根据具体地形大小进行调节):1、区位条件分析2、现状条件分析3、设计概念分析4、总平面规划设计1:1000(含鸟瞰图及街景立面)5、功能交通景观分析图1;20006、各类设计分析图7、中心地块建筑一层\地下一层平面简图1:500(不做)8、重要节点空间环境设计1:500(含透视图或剖面分析)9、文字说明总体规划及单地块设计说明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城市设计任务书

广州花地河地区城市更新设计A地块:黄大仙祠及周边地区城市更新设计B地块:石围塘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城市更新设计1.城市设计课题的定位基于对城市设计有着多个层面的理解和实践,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拟定城市设计课题的教学定位。
基于整体观的城市形态设计作为基本工作内容与方法,同时适当了解公共政策和管理控制层面的城市设计内容与方法。
2. 城市设计课题的教学目标A.学习从宏观、城市角度思考设计问题的思维方法;B.建立对城市及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解;C.建立公共空间的意识;D.理解城市设计的一般成果框架与操作方法;E.通过具体个例设计,增进对旧城改建等问题与程序过程的了解。
3.城市设计课题的教学重点A.合理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资料调研,分析整理并形成报告;B.建立系统性思维与过程设计观念,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开展设计并编制完整设计成果;C.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设计工作,培养协调工作能力;D.阶段性工作汇报与成果展示,培养逻辑清晰的表述能力。
5. 城市设计课题的教学进度6.城市设计成果构成A.A4调研报告B.工作模型C.阶段性汇报PPTD.A3设计文本E.A1展示图板7.城市设计成果内容A.工作框架拟定B.场地调研概述C.规划对策与构思发展D.总体设计a.总平面图b.形态模型c.规划结构d.土地利用规划e.交通系统规划f.绿地系统规划g.景观系统规划E.空间节点设计F.地块控制性导则编制(可选)8.城市设计课程讲座A.开题与调研方法B.城市设计的理解框架C.案例研究:文德路的故事D.旧城改建专题E.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方法内容9.城市设计参考文献A.吉伯德:城镇设计B.王建国:城市设计(现代城市理论与方法)C.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D.凯文.林奇:城市意向E.凯文.林奇:城市形态附录1:一、案例调研相关案例的收集,分析。
二、场地调研对场地的实地踏勘,场地模型制作三、问题的提出结合案例调研和场地的现状提出存在问题。
2013-2014城市设计任务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建筑学(四年级下)课程名称:城市设计B课程设计题目:苏州古城平江路仓街片区城市设计学分数3。
5学时数56起迄周数: 9-16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2学期指导教师:洪杰张曦胡炜周曦沈德泉徐永利教研室:建筑设计第二教研室2014年3月题目名称:苏州古城平江路仓街片区城市设计一、设计任务及其总体要求通过该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城市设计工作中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使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操作程序和研究过程,为学生未来进行城市规划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根据课题所设定的苏州古城平江路仓街片区城市设计任务和相关基础资料,拟定计划、配置相关人员,进一步收集素材,研究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并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课题所涉问题的自然、社会、经济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向和路径.能够结合苏州市古城保护及旅游建设目标尤其是苏州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定位,制定苏州古城平江路仓街片区城市设计正确的方案策略,并进行商业,展示空间创新、用地功能深化、历史文脉传承、滨水空间形态规划以及城市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专题研究,全面系统的考虑城市设计对苏州市古城传统文化历史资源的整合与影响,符合现代文化、旅游、休闲等要求的生活空间。
本轮设计强调协作精神,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课题的前期准备、基础调研工作和所有的现状图纸,并以此能够独立提出规定的城市设计成果。
二、规划背景1、地理位置苏州平江路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
在改造前,该地块是苏州市唯一一块没有遭到重大破坏的传统城市空间,较为完好地保存了苏州古城水陆双棋盘的空间格局,街道、巷弄空间尺度亲切宜人,同时重要古迹例如藕园、全晋会馆等等保存良好.更为难得的是每一条小街每一条小巷背后无数的故事.从2002年至2004年,苏州政府实施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拆除违章建筑、10类管线入地、铺设石板路、疏浚河道、维修老房子等,共耗资1亿多元,使平江路从北塔东路到干将路的主要部分(全长1090米)再现原来的面貌,这个保护工作做得很出色,因而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任务书:
“地方营造、有机更新”——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一、设计主题
围绕“地方营造、有机更新”这一主题,选定武汉市某一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作为设计对象,进行基地和主题的解读,自行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解析主题的内涵,以全面、系统的专业素质进行城市设计。
地处发达城市中心区的老城区,以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标准来看,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邻里关系的缺失、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
导致老城区缺少活力。
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是最能体现武汉老城区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街区,随着武汉市开发建设,城市中心转移,单核心的城市结构向多核心的城市结构转变,削弱了街区吸引辐射能力,导致了其逐渐衰败,因此对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二、规划设计要求
1.紧扣“地方营造、有机更新”主题、立意明确、构思巧妙、表达规范(注意图纸的
深度与比例),鼓励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
2.根据城市发展及地块周边情况,自行设定各地块具体建设项目及建设规模,并不得
与规划条件相冲突;
3.规划设计总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结构清晰、流线顺畅、联系便捷;
4.充分考虑周边主干道的景观效应;
5.营造完整的能够体现地方建筑文脉与城市发展的城市空间;
6.合理考虑整个规划区域的建筑高度、建筑空间形象;
7.形成连续的统一性的场地景观,营建室外空间完善的绿化休息系统;
三、规划设计范围(以下三个基地任选其一):
(1)汉口“六合路片区”约8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2)汉阳“汉钢片区”约10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3)根据下图“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分级图”所示范围内(四种区域类型范围),自主选定某一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作为设计对象,基地规模10~30公顷。
四、设计内容(图纸比例供参考,可根据具体地形大小进行调节):
1、区位条件分析
2、现状条件分析
3、设计概念分析
4、总平面规划设计 1:1000(含鸟瞰图及街景立面)
5、功能交通景观分析图1;2000
6、各类设计分析图
7、中心地块建筑一层\地下一层平面简图1:500(不做)
8、重要节点空间环境设计 1:500(含透视图或剖面分析)
9、文字说明总体规划及单地块设计说明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五、设计步骤:
1、场地调研,包括基地现状、周边城市建筑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情况汇总、城市发展历程及建筑文脉来源发展;
2、文献综合,包括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相似类型城市中心区域更新改造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
3、具体各地块建设项目的类型和规模的设定,需有一定的功能与行为分析;
4、在整体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空间体量的塑造;
5、通过构建草图模型来检验设计构想,分析城市建筑之间的合理关系;
6、区域总平面图设计,充分考虑各地块建筑的朝向、出入口、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
7、各地块的具体设计,包括简略的一层平面图,要求具有平面上的功能排布可行性;
8、地下空间的整体设计;
9、建筑形象的细致设计;
10、地面环境的设计与梳理,要求形成连续的步行空间系统与休憩活动节点;
11、正式成果的绘制。
六、课上作业图纸要求
1.作品分析及调研报告(第二周)
形式: ppt演示文件+手绘图纸
内容:
1.案例分析(目标定位、功能业态分析、建筑空间组合及造型等)
2.设计地段及周边用地进行功能分析、交通分析、景观分析、图底分析、典型空
间分析
3.分析报告,总结调研结果,对设计地段的功能定位及规划构思分析,并提出保
护更新措施的设想(不做)。
现状调研内容参考:
(1)历史沿革——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和当地居民进行了解
(2)区位研究——对地块在城市中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的分析
(3)业态分析——地块商业业态现状;周边商业业态;对已改造地块及新建项目、未改造地块综合进行考虑
(4)居民构成——对居民的年龄、职业、家庭构成状况的分析
(5)城市肌理——周边城市空间现状,区内空间特征,节点构成
(6)建筑特征——建筑界面构成特征(构造、色彩、材质肌理、尺度),建筑破损状态,使用状况
(7)动线分析——区内及周边行人的动线及行为模式,周边及用地内部城市交通分析(道路交通,公交,停车场等)
(8)绿化分析——地块现状及周边的绿化系统分析
2.一草评图(第三周)
形式:手绘图纸
内容:
⏹区位条件分析:图示结合文字
⏹设计理念及目标
⏹规划概念分析
⏹规划结构及功能定位、功能分区
⏹总平面规划设计(交通体系、街区尺度、开放空间、活动组织)
⏹方案各类分析图:结构分析、交通分析、景观分析、控制高度分析、图底分析3.二草评图(第五周)
形式:手绘图纸结合电脑模型
内容:
⏹总平面图(道路、开放空间、街区设计)
⏹设计分析图:道路交通、绿地景观、天际线、土地使用、空间模式等
⏹重要节点空间环境设计设计
⏹空间效果图
4.三草设计(第七周)
形式:手绘或电脑图纸皆可
内容:
⏹总平面图
⏹街景立面
⏹深化、精简、提炼方案各类分析图,要求表达清楚简洁
⏹深化重要节点空间环境设计(含平面图、透视图或剖面分析)
⏹核算经济技术指标
⏹构图设计
5.绘制正式图纸:841×594mm (第八周)
时间:课程最后一次课收图
图纸内容:四张
⏹区位条件分析
⏹现状条件分析
⏹设计概念分析
⏹总平面规划设计(含鸟瞰图及街景立面)
⏹功能交通景观分析图
⏹各类设计分析图
⏹重要节点空间环境设计(含透视图或剖面分析)
⏹文字说明设计说明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七、正式图纸提交要求
(1)展板文件:设计作业JPG 格式电子文件1 份,共四张。
图幅设定为A1图纸(84.1×59.4cm)。
(应保证出图精度,分辨率不低于300dpi。
勿留边,勿加框);
(2)网评文件:设计作业PDF 格式电子文件1 份(4 页),文件量大小不大于10M,文字图片应清晰);
八、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城市设计》,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
2.《城市设计》,王其钧,机械工业出版社
3.《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
4.《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建筑工业出版社
5.《美国城市设计案例》,理查德·马歇尔,建筑工业出版社
6.《城市设计新理论》,C.亚历山大,知识产权出版社
7.《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
8.《城市意象》,凯文·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