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新课堂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新版)新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本实验是对前面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制取,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实验室制取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知识点一、制取二氧化碳(1)实验原理:CaCO3+2HCl CaCl2+H2O+CO2。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或如图2所示):图1 图2①发生装置:由于该反应是用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其发生装置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图3 图4②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
③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④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导管的另一端伸入集气瓶底部并将反应装滴石蕊溶液,观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此,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红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制取二氧化碳(1)实验原理:CaCO3+2HCl CaCl2+H2O+CO2↑(2)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3)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4)实验步骤:查、装、液、塞、收、验(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其是否熄灭2.二氧化碳的性质CO2+H2O H2CO3Ca(OH)2+CO2CaCO3↓+H2O图1)实验开始时,先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
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和______)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还应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___________。
)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E装置后,出现如实验现象。
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图2)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插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019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人教版

【解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空气大,易溶于水,所以选择的仪器是CEFH,组装仪器应该是先左后右,先下 后上,组装好仪器后,要检验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制取气体。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m口进,n口出。实验甲中的现象是装空气的气球上浮,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乙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变红色,说明二氧 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实验丙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能 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甲。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 确的是( B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3.[2017·沈阳]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C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3.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现 象:①中溶液为__紫____色;②中溶液变___红___色;③中溶液变为___紫___色。 分 析: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___红___;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_碳__酸___
使石蕊溶液变红;__碳___酸___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
归类探究
类型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酒__精__灯____;E__长___颈__漏__斗___。 (2)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 __用__水__润___湿___,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微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从提供的仪器中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___C_E_F_H____(填字母序号),组装仪器的连接原则是①先左后右__装__置__气__密__性___,然后加入药品,制取气体。
2020化学新课堂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分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活动之一。
这一课题的落实有助于实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要求,即“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在本课题前,学生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教学中如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及方法的掌握。
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验证和验满方法;(2)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复习和对比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验证方法,进一步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多种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分析,得出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理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还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和升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和探究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正唯物主义教。
(2)培养理科学习中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相关实验的探究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2)归纳实验室制备一般气体的规律。
难点: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知识整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教师准备了一只空饮料瓶,向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倒掉,然后迅速拧紧瓶盖,将其浸入冷水中,瓶子马上变瘪了。
然后教师又拿出一只事先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对同学们说:“刚才我用热水做的这个实验,现在改用冷水,看看能否成功。
”当教师向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后,立即拧紧瓶盖,用力振荡,发观察、思考学生们感到惊奇,但是大家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封闭的塑料瓶内盛有热空气,当它遇冷后体积缩小,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软塑料瓶自然就变瘪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语: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用品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教师请同学回答并板演。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此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研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操作步骤:“连—检—装—注—集—验”。
实验:制取CO2。
知识模块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几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烧杯中、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各有怎样的现象?讨论交流:实验操作,讨论归纳。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活动:做课本P125~P126 C O2性质的实验。
归纳总结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碳酸,CO2+H2O===H2C O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 O2===CaCO3↓+H2O。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合练”部分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检验、验满、存放CO2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设计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你能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设计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吗?实验用品:烧杯、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研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操作步骤:“连—检—装—注—集—验”。
(1)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4)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5)收集气体;(6)检验是否集满。
2.收集、检验、验满、存放的方法:(1)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集气瓶底,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规程,注意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卫生。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强调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如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安全等。
3.鼓励学生课后主动探索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告知学生下节课将深入学习二氧化碳的环保意义和节能减排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接输出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化学性质以及其在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过程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现象,如碳酸饮料的气泡、温室效应等,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已知的二氧化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结合教材,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实验素养,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目标。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
-5-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另取一支试管,向其
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
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不支持燃烧: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 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慢 倾倒二氧化碳,如图所示。观察到蜡烛
熄灭 。
-4-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能与水反应: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蒸馏 水,然后各滴入1~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 的颜色。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中通 入二氧化碳,观察到 溶液变红 ,并与静置的试 管中溶液的颜色进行对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 性质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报告】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
实验 装置
-2-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 ②在试管里放入几小块大理石(或石灰石),然
过程 后小心地注入15 mL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
及现 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
象 象:产生验满 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
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用玻璃片盖住已 收集满的集气瓶
-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二氧化碳无处不在的情境,如碳酸饮料、温室效应等,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现象,创设二氧化碳的神秘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微观结构,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性质及检验方法。
3.鼓励学生探讨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强调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环境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为学生巩固知识提供指导。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二氧化碳相关的家庭小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现象,如碳酸饮料、温室效应等,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与生活的关系。这种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