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资治通鉴《昭侯弊裤》原文及翻译
读《资治通鉴》之成事不能靠心灵鸡汤

读《资治通鉴》之成事不能靠心灵鸡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这段着重讲了韩国、齐国、秦国的变法。
韩国用申不害变法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改革,经过十五年韩国国治兵强。
改革成功之后申不害推荐自己的堂兄被韩昭侯拒绝,申不害很不高兴,韩昭侯跟申不害说:“我像你请教治国之策,就是为了富国强兵。
现在你举荐自己的亲戚是带头破坏你自己制定的法度,我该怎么做呢?”申不害赶紧请罪并送上彩虹屁:“主上,您真的是明君啊。
”韩昭侯有一条破裤子,他没有送给别人而是让下人收起来而不是送人,下人很不理解,韩昭侯这样回答:“明君的一颦一笑都是要符合法度的。
这条裤子比我的一颦一笑更重要,所以必须得有人立功我才能赏人。
”司马光用一正一反两个故事讲了韩国使用申不害的法家的“术”来治国,第一个是突出变法的优点,但是紧接着司马光就用一条破裤子恶心申不害变法有多变态,强调这次变法是很恶心的。
齐国重用孙膑强军孙膑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但是庞涓嫉妒孙膑,于是把孙膑骗到魏国然后把孙膑的两条小腿砍掉,让孙膑成了废人。
孙膑等到齐国的外交使节出使齐国的时候偷偷见到了齐国使者,并成功说服齐国使者把他带回齐国。
孙膑到齐国之后得到田忌的欣赏,并由田忌推荐给齐王,齐威王于是以孙膑来改革军队。
当齐威王打算派兵救赵国,孙膑举荐田忌为主将,而孙膑坐在车里给田忌当参谋。
于是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在桂陵打败魏国庞涓。
齐国宰相邹忌嫉妒田忌立下赫赫战功,担心田忌会取代他,于是派人到拿着重金到街市上占卜,并对算卦的人说:“我是田忌的仆人,田将军为国出征三战三胜,现在造反,能不能成功啊?”等这跟人从算卦人那里出来,邹忌就把他逮捕,立刻就把这件事做成铁案,田忌没有机会解释,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起兵攻打临淄,试图抓住邹忌,后战败逃到楚国去了。
司马光通过齐国军事改革虽然取得了成就,他紧接着又讲了邹忌、田忌之间的内乱,内涵齐国变法没有灵魂。
秦国用商鞅变法秦国用商鞅变法迁都到咸阳,并移风易俗,让父子兄弟分开房间居住,并集村并乡,设置县令、县丞管理,秦国共设立了三十一个县。
资治通鉴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
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
请曰:“以为茧丝呼?抑为保障呼?”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翻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起初,智宣子打算立瑶为继承人。
智果说:“不如立宵。
瑶有五项优点,但有一项不足。
美髯长大是优点,射箭骑马有力是优点,技艺全面是优点,巧言善辩是优点,坚强果敢是优点,然而他非常不仁。
如果他凭借这五项优点欺凌他人,却以不仁之心行事,又有谁能忍受他呢?如果真的立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将灭亡。
”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便从智氏宗族中分出,成为辅氏。
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名叫伯鲁,幼子名叫无恤。
赵简子要立继承人,却不知立谁。
于是他将训诫之辞写在两块竹简上,交给两个儿子说:“务必记住。
”过了三年,赵简子询问他们,伯鲁无法背诵那篇训诫之辞,想要找竹简,却已经丢失了。
询问无恤,他能够熟练地背诵,找竹简,却从袖中取出来呈上。
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立他为继承人。
赵简子派遣尹铎担任晋阳的地方官。
尹铎请教说:“是让晋阳成为敛取民财的地方,还是成为保卫国家的地方?”赵简子回答:“让它成为保卫国家的地方吧!”尹铎减少了晋阳的户籍。
《资治通鉴》以其详实的历史记载、严谨的编纂态度、深刻的史论,成为了我国古代史学的瑰宝。
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部著作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历史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79集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79集再平南越【原文】初,隆虑侯灶击南越,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领。
岁馀,高后崩,即罢兵。
赵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
东西万馀里,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白话】最初,隆虑侯周灶领兵攻击南越,当时正值酷暑潮湿,士兵之间瘟疫流行,军队无法翻山越岭。
过了一年多,吕雉去世,周灶遂撤兵。
赵佗因此用武力威胁和用财物引诱闽越、瓯越和骆越,使之归属于南越国的统治。
于是,赵佗坐拥东西万里的领地,乘坐黄屋左纛,称号礼制皆与汉朝相同。
【原文】帝乃为佗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①,岁时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赐宠之。
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藩于代。
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
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为变,赖功臣之力,诛之已毕。
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
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
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
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
’朕不得擅变焉。
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
服领以南,王自治之。
虽然,王之号为帝。
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
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白话】文帝遂为赵佗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父母坟墓设置守邑,每年按时祭祀。
召来赵佗的兄弟,给他们尊贵的官位和丰厚的赏赐以作为荣宠。
再派遣陆贾出使南越,赐书信给赵佗道:“我是高皇帝侧室所生的儿子,长期被搁置于外地,在北方代地驻守北部边境。
由于路途遥远,信息闭塞,而我又朴实愚鲁,故而没能写信问候。
高皇帝去世后,孝惠帝又去世了,高皇后临朝称制,不幸身患疾病,诸吕乘机作乱,仰赖功臣之力,将其全部诛杀。
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翻译原文起柔兆敦牂,尽昭阳作噩,凡二十八年。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二五五年)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
应侯日以不怿。
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
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应侯惧,不知所出。
燕客蔡泽闻之,西入秦,先使人宣言于应侯曰:“蔡泽,天下雄辩之士。
彼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应侯怒,使人召之。
蔡泽见应侯,礼又倨。
应侯不快,因让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请闻其说。
”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君独不见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何足愿与?”应侯谬曰:“何为不可?!此三子者,义之至也,忠之尽也。
君子有杀身以成名,死无所恨!”蔡泽曰:“夫人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名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
闳夭、周公,岂不亦忠且圣乎?!三子之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应侯曰:“善。
”蔡泽曰:“然则君之主惇厚旧故,不倍功臣,孰与孝公、楚王、越王?”曰:“未知何如。
”蔡泽曰:“君之功能孰与三子?”曰:“不若。
”蔡泽曰:“然则君身不退,患恐甚于三子矣。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
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危之。
”应侯遂延以为上客,因荐于王。
王召与语,大悦,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免。
王新悦蔡泽计画,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
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
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
王曰:“请问兵要。
”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卿曰:“不然。
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
《昭侯弊裤》原文及翻译译文

《昭侯弊裤》原文及翻译译文《《昭侯弊裤》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昭侯弊裤》原文及翻译译文《昭侯弊裤》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昭侯有弊裤,命藏之。
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
今裤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译文:韩昭侯有条破裤子,让侍从收藏起来,侍从说:“您真是太吝啬了,不赏给我们还让收起来。
”韩昭侯说:“我知道贤明君主珍惜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都是有感而发。
现在这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
”2、《宋史·侯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侯可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
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
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
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
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
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再调华原主簿。
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
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
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
韩畸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
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
与田颜为友。
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
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
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
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
《资治通鉴》第五卷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第五卷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第五卷原文及翻译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
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
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胁。
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
范睢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请弃箦中死人。
魏齐醉,曰:“可矣。
”范睢得出。
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遂操范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睢夜见王稽。
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
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
”如是者三。
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
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
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
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而存先王之宗庙也。
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睢拜,王亦拜。
范睢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
”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者,范睢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
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
齐王南攻楚,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
《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刘向《新序》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2] 解释:(1)出亡:失国后逃亡。
(2)鄙:边境。
(古今异义)(3)喟然:叹气的样子。
(4)所以:……的原因。
(5)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6)圣:圣明。
(7)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
(8)被:通“披”,穿上。
(9)过:过错(10)是以:因此。
(11)社稷:指国家。
(12)谄谀:奉承拍马。
(13)卒:终于。
(14)反:同“返”,返回。
[2、《宋史·宋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宋湜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
曾祖择,牟平令。
祖赞,万年令。
父温故,晋天福中进士,至左补阙;弟温舒,亦进士,至职方员外郎,兄弟皆有时名。
湜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笃学,事母以孝闻。
温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
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迁右赞善大夫。
宋准荐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馆,赐绯。
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沆并命,仍赐白金五百两、钱五十万。
加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筒同知贡举,俄判刑部,赐金紫。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四原文和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四原文和译文起柔兆涒滩五月,至九月,不满一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下◎至德元年丙申,公元七五六年五月,丁巳,炅众溃,走保南阳,贼就围之。
太常卿张垍荐夷陵太守虢王巨有勇略,上征吴王祗为太仆卿,以巨为陈留、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兼统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鲁炅。
国珍,本牂柯夷也。
戊辰,巨引兵自蓝田出,趣南阳。
贼闻之,解围走。
令狐潮复引兵攻雍丘。
潮与张巡有旧,于城下相劳苦如平生,潮因说巡曰:“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巡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潮惭而退。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馀人助思明,合五万馀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
“贼倦矣,可以出战。
”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馀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禄山大惧,召高尚、严庄诟之曰:“汝数年教我反,以为万全。
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路已绝,诸军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郑数州而已,万全何在?汝自今勿来见我!”尚、庄惧,数日不敢见。
田乾真自关下来,为尚、庄说禄山曰:“自古帝王经营大业,皆有胜败,岂能一举而成!今四方军垒虽多,皆新募乌合之众,未更行陈,岂能敌我蓟北劲锐之兵,何足深忧!尚、庄皆佐命元勋,陛下一旦绝之,使诸将闻之,谁不内惧!若上下离心,臣窃为陛下危之!”禄山喜曰:“阿浩,汝能豁我心事。
”即召尚、庄,置酒酣宴,自为之歌以侑酒,待之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