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结构
胃的解剖与生理ppt课件

精选课件
14
• 1.肝胃韧带与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胃韧带 连接肝左叶下横沟和胃小弯,肝十二指 肠韧带连接肝门与十二指肠,共同构成 小网膜,为双层腹膜结构。肝十二指肠 韧带中含胆总管,肝动脉和门静脉。
21
胃的静脉:胃的静脉与各同名动脉伴行,均汇入门静脉系统。
远端脾肾静脉吻合术能有效地为胃食道静脉曲张减压,足以证明胃内广泛的
静脉吻合网络
• (1)胃左静脉 即胃冠状静脉,汇入门静脉。 • (2)胃右静脉 途中收纳幽门前静脉,位于幽门
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前面上行进入门静脉,幽门 前静脉是辨认幽门的标志。 • (3)胃网膜左静脉 注入脾静脉。 • (4)胃网膜右静脉 注入肠系膜上静脉,也是有 用的解剖标志。 • (5) 胃短静脉 经胃脾韧带入脾静脉。 • (6) 胃后静脉 经胃膈韧带,注入脾静脉。
• (7) 左膈下动脉 由腹主动脉分出,沿胃膈韧 带,分布于胃底上部和贲门。胃大部切除术后 左膈下动脉对残胃血供有一定作用。胃的动脉 间有广泛吻合支,如结扎胃左动脉、胃右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四根动脉中的任 何三条,只要胃大弯、胃小弯动脉弓未受损, 胃仍能得到良好血供。
精选课件
20
精选课件
• 2. 胃右淋巴结区 胃幽门部、胃小弯右半的前后壁, 引流入幽门上淋巴结,由此经肝总动脉淋巴结,最后 流入腹腔淋巴结。
• 3 .胃网膜左淋巴结区 胃底左半侧和胃大弯左半分别 流入胃左下淋巴结,脾门淋巴结及胰脾淋巴结,然后 进入腹腔淋巴结。
• 4 .胃网膜右淋巴结区 胃大弯右半及幽门部,引流入 胃幽门下淋巴结,然后沿肝总动脉淋巴结,进入腹腔 淋巴
胃的解剖与生理

• (5) 胃短动脉 脾动脉末端的分支,一般4-5 支,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前后壁。
• (6) 胃后动脉 系脾动脉分支,一般1-2支, 自胰腺上缘经胃膈韧带,到达胃底部后壁。
• 2.胃底:胃的最上部分,位于贲门至胃大弯水平连线之 上。胃底上界为横膈,其外侧为脾,食道与胃底的左 侧为His角。
• 3.胃体:胃底以下部分为胃体,其左界为胃大弯,右界 为胃小弯;胃小弯垂直向下突然转向右,其交界处为 胃角切迹,胃角切迹到对应的胃大弯连线为其下界。 胃体所占面积最大,含大多数壁细胞。
• (1) 胃左动脉 起于腹腔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小分支, 而是胃的最大动脉。左上方经胃胰腹膜皱襞达贲门, 向上发出食管支与贲门支,然后向下沿胃小弯在肝胃 韧带中分支到胃前后壁,在胃角切迹处与胃右动脉相 吻合,形成胃小弯动脉弓。
• 15-20%左肝动脉可起自胃左动脉,与左迷走神经 肝支一起,到达肝脏,偶而这是左பைடு நூலகம்叶唯一动脉血流。 于根部结扎胃左动脉,可导致急性左肝坏死,手术时 应注意。
胃的位置与形态
•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上 腹部,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胃内 容物的多少及呼吸而改变,有时胃大弯 可达脐下甚至盆腔。 一般将胃分为五个 区域
• 1.贲门:食管与胃交界处,在第11胸椎左侧,其近端为 食管下端括约肌,位于膈食管裂孔下2-3cm,与第七 肋软骨胸骨关节处于同一平面。
远端脾肾静脉吻合术能有效地为胃食道静脉曲张减压,足以证明胃内广泛的
静脉吻合网络
• (1)胃左静脉 即胃冠状静脉,汇入门静脉。 • (2)胃右静脉 途中收纳幽门前静脉,位于幽门
胃的解剖医学课件

胃的黏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 胞组成,具有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功 能。
胃的神经和血管分布
神经分布
胃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主要调节胃蠕动和胃酸分 泌,副交感神经则主要调节胃的消化功能。
血管分布
胃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腹腔动脉,同时胃底部也有部分血液来自脾动脉。
03
胃的生理功能
胃通过控制食糜进入小肠的速度 ,调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避免食物过快进入小肠而引起消
化不良。
胃的化学消化功能
分泌胃液
胃液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主要包括胃酸、粘液和酶类等 成分。胃酸有助于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而酶类则有助于 分解食物中的其他成分。
促进蛋白质消化
胃酸和胃蛋白酶共同作用,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胃 酸提供了适宜的酸碱环境,而胃蛋白酶则分解蛋白质,使 其更易于小肠进一步吸收。
胃位于腹腔内,略偏左侧,紧靠胸骨 后方。
根据个体差异和体型不同,胃的位置 也会有所变化。
02
胃的解剖结构
胃的外部形态
胃的形状
胃的外部形态呈一个弯曲的袋子 ,上端连接食道,下端连接十二 指肠。
胃的位置
胃位于胸腔内,紧靠膈肌,略偏 左侧,紧靠胸骨后方。
胃的内部构造
胃壁组织
胃壁组织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 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促进其他器官功能
胃还可以通过分泌激素调节其他器官 的功能,如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调 节胆囊收缩等,共同维持消化系统的 正常功能。
04
胃的疾病与防治
胃炎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 引起,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慢性胃炎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05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Chapter
先天性发育异常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01
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胃壁薄弱,易于发生胃扩张或
胃扭转。
先天性幽门肥厚
02
幽门部肌肉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狭窄或梗阻,引起呕吐、营养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 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先 天性发育异常多需手术治疗;后天性 获得性异常则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 镜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 防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的发生。
06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不良等症状。
先天性胃重复畸形
03
胃壁内出现与胃腔不相通的囊状结构,可压迫周围器官引起相
应症状。
后天性获得性异常
胃溃疡
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酸和胃 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形成 溃疡,可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
症。
胃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 肿瘤,可引起胃痛、消瘦、贫血
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胃结石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 胃的血管、淋巴及神经分布 • 胃黏膜结构与功能特点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关系 •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Chapter
胃的形态与分部
胃的形态
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呈“J”形,分为 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四个部分 。
胃黏膜还能分泌黏液 和碳酸氢盐等物质, 中和胃酸,保护胃壁 免受损伤。
人体胃的结构与作用

人体胃的结构与作用
界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是消化道最宽大的部分,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内容物的多寡和体位变化而改变。
胃分4个部分,靠近食道的部分是贲门部,胃上部膨大部分是胃底部,自胃底部往下是胃体部,靠近十二指肠的部分叫幽门部。
在胃内壁上覆盖着一层厚约0.3-1.5毫米的胃黏膜,胃黏膜上生长着三种腺体: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
三种腺体加起来的数量是惊人的,每天分泌的胃液的数量约有1500-2500毫升,
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分泌黏液,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胃酸的强刺激和胃蛋白酶的强消化力,都不能破坏胃黏膜,主要就是因为黏液总是先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出来,并均匀地布散到胃壁上的缘故。
胃黏膜的这种巧妙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的杰作之一。
胃的功能
1.存放食物。
液体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很短,油脂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混合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约4-6个小时。
2.胃蛋白酶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3.制造内因子及吸收维生素B2。
4.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
胃内有食物时,胃的蠕动方向是由贲门向幽门进行,当胃内容物排空后、血糖也消耗到较低水平时,胃会由幽门向贲门方向逆性蠕动,这叫饥饿蠕动,使人产生饥饿感。
人体解剖消化系统胃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满足胃的消化和吸收需求。
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减轻胃的 消化负担,提高营养素的吸收率
。
合理膳食结构对胃健康的影响
适量膳食纤维
01
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预防便秘等问题。
控制刺激性食物
02
减少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对胃黏膜造
成刺激和损伤。
增加保护性食物
人体解剖消化系统 胃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胃的消化过程与机制 • 胃的常见疾病及临床表现 • 胃的检查方法与诊断技术 • 胃的保健与饮食调理 • 总结与展望
01
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胃的解剖位置及形态
位置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大部分在左 季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上与 食管下端相连,下与十二指肠球 部相连。
03
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和
水果等,有助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的修复和再生。
针对不同胃病的饮食调理建议
胃炎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 料的摄入。
胃溃疡
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选择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 鸡蛋、牛奶、瘦肉等,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胃的疾病与防治
介绍了常见的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癌 等,并探讨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研究胃的生理机制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加强胃的保健和预防研究
推动多学科合作研究
尽管对胃的生理功能已有一定 了解,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生理机制,如胃液的分泌调 节、胃排空的控制等。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之胃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之胃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续十二指肠。
具有容纳食物、分泌胃液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成人胃的容量约1500ml,新生儿胃的容量约3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形态可受体位、体型、年龄、性别和胃的充盈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胃在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高度充盈时可呈球囊形。
胃包括前壁、后壁,大弯、小弯和入口、出口。
胃前壁隆凸,朝向前上方,后壁平坦,朝向后下方。
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称角切迹,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弯的分解。
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方。
胃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入口,称贲门。
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底所形成的锐角称贲门切迹。
胃的远端接续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
在幽门表面,有一缩窄的环行沟,为幽门括约肌所在之处。
幽门前静脉常横过幽门前方,这为胃手术提供了确定幽门的标志。
通常将胃分为四部分:贲门附近的部分称贲门部,与胃的其它部分分界不明显;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为胃底,临床有时称胃穹隆;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大部分称胃体;胃体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
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称中间沟,将幽门部分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
幽门窦通常位于胃的最低部,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二、胃的位置胃的位置因体型、体位和充盈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通常,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前壁右侧部与肝左叶相邻,左侧部与膈相邻,被左肋弓掩盖。
胃前壁的中间部分位于剑突下方,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是临床上进行胃触诊的部位。
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上部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三、胃壁的结构胃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
沿胃小弯处有4~5条较恒定的纵行皱襞,襞间的沟称胃道。
幽门处的黏膜形成环形的皱襞称幽门瓣,突向十二指肠腔内,有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功能。
肌层较厚,由外纵、中环、内斜的3层平滑肌构成。
胃壁的组织学层次结构

胃壁的组织学层次结构
胃壁是由多层组织构成的,从外到内依次为浆膜层、肌层、粘膜层。
浆膜层是胃壁的最外层,由一层薄而光滑的结缔组织包裹着整个胃。
它起到保护和润滑的作用,使胃在运动和消化过程中不易受到外
界的刺激,并且使胃与周围组织相互之间能够自由移动。
浆膜层的内部是肌层。
肌层是胃壁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平滑肌组
织构成。
胃壁的肌层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呈环形排列,外层呈纵行排列。
这样的排列方式使得胃壁能够进行有效的收缩和推动食物进行消化。
粘膜层是胃壁的内层,也是最接近胃腔的层次。
粘膜层由多种不
同的细胞类型构成,包括黏液细胞、上皮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等。
粘膜
层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来保护胃壁不受胃酸的侵蚀,并且分泌胃液
来帮助消化食物。
粘膜层下方是一个称为黏膜下层的组织。
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血
管和神经,为粘膜层提供充分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以维持胃壁的
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胃壁的组织学层次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浆膜层、肌层、粘膜层以及黏膜下层。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共同协调
作用,完成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这些层次结构的组织特点和功能相
互配合,保证了胃壁的正常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和肠管之间的消化管膨大部, 贮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
位于腹前部、肝和膈的后方。
连食管,入口称贲门,出口为幽门,通十二指肠。
类型分为单室胃和多室胃。
单室胃的凸缘称大弯, 凹缘称小弯。
根据粘膜层有无腺又分为单室有腺胃(肉食类的胃)、单室无腺胃(单孔类动物)和单室混合胃(马、猪)。
单室混合胃的粘膜层在靠近食管入口处为食管型上皮, 无腺体, 称无腺部; 其余粘膜为肠型上皮, 有分泌胃液的腺体, 称有腺部。
有腺部粘膜又分三区, 贲门腺区靠近无腺部, 胃底腺区位于胃底部,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
多室胃在牛和羊有四个室,依次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图1)。
其中前三个胃相当于单室胃的无腺部,合称为前胃,皱胃是腺胃, 相当于单室胃的有腺部,同样具有三个腺区。
马胃的无腺部很大, 贲门腺区小呈窄条状(图2),猪胃无腺部小, 贲门腺区很大, 幽门部粘膜形成环行或不规则的皱褶为猪所特有的幽门圆枕。
反刍动物
图1 单胃和复胃
A.无腺部;A1.瘤胃;A2.网胃;A3.瓣胃;
B.贲门区;
C.胃底腺区;
D.幽门腺区;ES.食管;DU.十二指肠
多室胃很大,成畜占满腹腔的左半部, 小部达腹腔右侧, 前邻膈, 后达骨盆前口。
瘤胃最大, 占据腹腔的左半部及右侧腹腔下半部。
网胃位于瘤胃的前下方, 与膈为邻。
瓣胃位于瘤胃和网胃交界的右侧。
皱胃位于瘤胃右侧、瓣胃腹侧及后方。
成年牛胃的容积以瘤胃最大, 其次是瓣胃和皱胃, 网胃最小。
羊的瓣胃最小。
初生犊牛的皱胃发达,瘤胃和网胃的容积相加等于皱胃的一半,其后随着逐渐摄取植物性饲料, 前胃的容积增大, 尤其是瘤胃最显著, 皱胃发育较慢, 到一岁半时四个胃的容积已达成年牛的比例。
多室胃的通路, 贲门位于瘤胃背囊和网胃之间, 经瘤网口、网瓣口、瓣皱口到达皱胃,再以幽门连十二指肠。
在贲门附近,瘤网口的背侧形成的穹窿,称瘤胃前庭。
犊牛吸吮的乳汁,由贲门经食管沟和瓣胃直达皱胃。
食管
沟由贲门起,沿瘤胃前庭和网胃右侧壁向下延伸到网瓣口,食管沟两侧为隆起的食管沟唇,吸吮乳汁时食管沟唇闭合成管(图3)。
图2 马胃粘膜
1.贲门;
2.食管;
3.十二指肠;
4.十二指肠憩室;
5.幽门;
6.幽门腺区;
7.胃底腺区;
8.褶缘;
9.无腺部
组织结构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所组成。
不同部位的粘膜上皮类型不同。
粘膜固有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胶原、弹性和网状纤维。
粘膜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血管和粘膜下神经丛。
肌层有三层平滑肌,内斜, 中环,外纵;肌间神经丛位于中、外肌层之间。
浆膜由间皮和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胃的无腺部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没有分泌机能,在某些动物发生角化。
胃的有腺部粘膜形成许多皱褶,当胃充满食物时,皱褶消失。
粘膜表面布满小的凹陷称胃小凹,是胃腺的开口处。
粘膜上皮为高柱状细胞构成,可分泌粘液,保护粘膜不被胃酶所破坏。
粘膜固有层内充满着胃腺。
贲门腺为分支弯曲管状腺,腺体较短,但管腔要比胃底和幽门腺的宽,腺上皮细胞主要为分泌粘液的立方形细胞。
核位于细胞基部,偶尔可见到壁细胞。
所有家畜的胃底腺区都很发达,肉食动物胃底腺区占胃1/3以上,猪的约占1/4,反刍动物的约占其真胃的2/3。
胃底腺为分枝直管状腺,伸达粘膜肌层,腺体可分为颈部,很长的体部和略膨大的盲端——底部。
腺上皮含有四种分泌细胞:颈粘液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和嗜银细胞。
颈粘液细胞位于腺颈部和分散于主、壁细胞之间,为典型的粘液细胞,扁平的核偏向细胞基部,整个胞质PAS反应强阳性。
主细胞在胃腺中数目最多,呈柱状或锥形,核圆位于细胞基部,核上部充满酶原颗粒,细胞基部含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成胃蛋白酶。
壁细胞数少于主细胞,但体大,多呈锥形,位于主细胞外侧。
壁细胞核圆,胞质嗜酸性很强,含大量线粒体,但不含分泌颗粒,细胞顶部质膜向内陷入形成分枝的胞内小管,且有许多微绒毛伸入小管中,这大大扩大了膜的主动运输面积,促进盐酸的生产。
此外,在壁细胞之间还形成胞间小管。
嗜银细胞数目很少,单个地夹在基膜与主细胞之间,用银染方法可显示出其胞质内的嗜银颗粒。
胃嗜银细胞为内分泌细胞,与体内其他部位的一些内分泌细胞一起构成肠嗜铬细胞系统,其分泌物不进入胃腺腔,而进入基层下毛细血管。
幽门腺区肉食动物约占胃的1/2,但马仅占1/3,反刍动物占皱胃1/3,猪的仅占1/4。
幽门腺为
分枝弯曲管状腺,腺上皮细胞为粘液性,扁平核位于细胞基部,在幽门与十二指肠接合部,中环行肌加厚形成幽门扩约肌。
(a)
(b)
图3 前胃外形
(a)左侧观。
1. 食管; 2. 前背盲囊; 3.左纵沟; 4.瘤胃背囊;5. 后背盲囊;6.后腹盲囊;7.瘤胃腹囊;8. 前腹盲囊;9.皱胃;10. 网胃
(b)右侧观。
1.后背盲囊; 2.右纵沟; 3.瘤胃背囊;1.十二指肠;5.瓣胃;6.食管;7.网胃;8.皱胃;9.瘤胃腹囊;10.后腹盲囊
胃粘膜及腺上皮来自原肠前部的前肠内胚层, 结缔组织、肌肉、血管和浆膜来自中胚层, 神经来自外胚层。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