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三5.1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优选整合】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2) (共22张PPT)

3.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三、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
1、原因: 1)清算极左路线: 2)贯彻执行“双百”方针:
3)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1)短篇小说: 2、表现: 2)长篇小说: 3)报告文学: 4)艺术领域:
1987年9月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
《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 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 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 “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 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知识结构
“ 双 百 ” 方 针
提出
活力初现
贯彻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56年
文革时期
1978年
课堂训练
1.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 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 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 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事业的教 训
1962年 第一届百花奖最佳电影女演员 ——祝希娟 《红色娘子军》中饰吴琼花
百花奖的设立 体现了党和国家 什么样的科学艺 术发展方针?
第 14 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课标: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 验和教训。
【北师大版】高中必修三历史讲课课件: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B版)

社会主义的“百家争鸣”: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 是文化方针 反映学术民主
在“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和学术界出现怎样的景象 呢? 文学艺术领域:生机勃勃
杨沫
话剧《雷雨》
经典名作《雷雨》、《日出》、 《原野》、《北京人》在千百 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 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 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 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 颠峰时期。
材料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什么问题?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双百”方针的破坏
原因:(1)政治运动扩大化,“文革”的影响 (2)根本:“左”倾错误
表现: ⑴学术观点被当作错误的政治主张 ⑵优秀的文艺作品被错误的批判,知识分子受迫害 ⑶“文革”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八个样板戏一统天下
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 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 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 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 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观焚 音烧 被古 判籍 死字 刑画 各故 路宫 大被 仙改 不成 能血 幸泪 免宫
“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
3、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 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高中历史(3)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9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含解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称“双百”方针,是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作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而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
“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特别是文艺领域出现好戏连台、异彩纷呈的局面。
但是,“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
文革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冠以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进行批判,大批学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惨遭迫害,从而背离、抛弃了“双百"方针,严重影响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和进步。
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1。
1957年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
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2、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科学文艺工作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4、“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由于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 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以及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 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的影响,建国初期,在科 学文化领域内,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 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 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 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 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 任务是不适应的。
批斗:小说《组织部新来的 青年人》、寓言诗《蝉的 歌》、昆曲《李慧娘》、电 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 等
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批斗
红灯记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5、“双百”方针的春天(文革结束后)
(1)恢复“双百”方针
(2)清算“左”倾错误
(3)总结经验教训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 美”)
毛泽东在最 沫若和范文澜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 主义史学家,郭沫若认为春秋战国是奴隶封 建社会分期,范文澜认为西周是奴隶封建社会 分期,虽然毛泽东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 向于郭沫若一些,但他确实不好做出孰是孰 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由争 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泽东就中国 历史问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茶馆》、《蔡文姬》、 《青春之歌》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电影《五朵金花》剧照
1957年周恩来观看著 名戏剧家梅兰芳演出后, 与演员亲切交谈
话剧《关汉卿》剧照
话 剧 茶 馆 剧 照
郭 沫 若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
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
用。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关于正确处 2.提出:1957年,毛泽东在《____________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报告中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义 (1)百花齐放:_______ 艺术 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
图文探究
材料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
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 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
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 ,在 现代基本上就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 ,资 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
(1)春秋战国时期是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 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背景 (2)代表不同利益和 阶层的思想家发表 自己的政治观点, 相互诘难、批判
项目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中的 “百家争鸣”
内容
各家各派就自己的政治主 “双百”方针中的“百 张进行宣传,他们之间即 家争鸣”指的是在学术 相互诘难、批判,又相互 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吸收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双百”方针的 破坏 1.原因:“双百”方针受到“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极左思潮的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
做__________ 政治问题 进行批判。
2.表现
北国江南 》《早 (1) 大批文艺作品如电影《__________ 春二月》《林家铺子》《怒潮》《红日》等
高二历史必修3_名师教案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是我国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教学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和教训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的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图片以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由来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
PPT展示本课标题及学习目标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从百花奖的兴衰可以看出“双百”方针贯彻实施经历的哪几个阶段?PPT展示材料: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有11.7万人参加评选;第二届(1963)增至18万多人,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
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
但由于种种原因,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撤消了这次评奖。
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1980年举办了第三届,有70多万人参加评选,此后每年举行一次(直到2004年),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百花奖逢偶数年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引出本科知识线索问题二、(自主探究):结合教材分析得出“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提出、地位、内涵、前提是什么?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附: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必须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3、地位:是我国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4、内涵:(1)“百花齐放”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2

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会主义的积极性—。—1956年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科学2进.材在步料意的二方识:针形百,花态是齐领促放域进、我中百国,家的某争社鸣些会的争主方论义针文混,化淆是繁了促荣进不的艺同方术针性方。质针的和
3.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老舍《茶馆》剧照
情境创设
20 世 纪 50 年 代 …… 当 他 读到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一 幕的时候,就兴奋得像个小孩 儿,不但拍案叫绝,而且大声 疾呼:“这是经典!经典!”他 还说:“我的心怦怦然,几乎 要跳请出思来考。:我当处时在为一什种么狂会喜出之现 被《茶曹中品馆,的禺》这心称?正情之是。为我这“一第经旦一典读幕到是”了古的好今剧作中作 外剧20作世中纪罕50见年的代第,一“幕双。百””方 针 的 提 出—极—大摘地自调梁动秉了垄广、大东知冉识 分子《创老作师的曹积禺极的性后。半生》
术上从来并无精心构建的痕迹,它们从根本上说就不是正常的
人艺民术作的品,,具更有不艺用术说是价有值生。命力的艺术品。 这种评价只能是—在—“摘文自化朱大寿桐革《命样”板结戏束的艺后术,缺特失别》
材料二:样板戏是对传统艺术的革新,它的唱词唱腔极富
艺 是术在感改染革力开,放取得后了,一通定过的拨艺乱术成反就正。,样“板双戏百之所”以方被针广重为新传
请思考: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春秋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有何主要 不同?“双百”方针中所说的“自由”,同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的自由 争论和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政治主张 的不同。
高二历史知识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高二历史知识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泽东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3、结果:”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代表人物及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1、“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的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受到政治批判的人物及作品: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
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结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1、出现的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
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繁荣的表现: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