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合集下载

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


第二次金融风波
主因:由国内“信任危机”引起
第一阶段
• 97年3月23日原政府被解散 原总理被解除
• 新总理年纪轻、资历浅、缺乏财团和政党支持 • 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部分撤资、减少购买国 债
第二阶段
俄自92年来一直 存在财政赤字 民众不了解 98年大笔债务到期
债务增加
政府公布财政 状况
借新债还内债和财政 缺口
加大税收
俄生产、财政收入 基础下降
第三阶段
议会修改私有化政策
市场波动 股票、国债价格下跌 政府负担加大


第三次金融风波
• 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今措施 • 投资者对政府失信心 • 总统退位,加重危机严重程度 • 投资者不买债券,抛售股票;卢布贬值
• 新政府垮台•Biblioteka 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 97年10月28日-11月中旬
第二次 98年5月-6月 第三次 98年8月

第一次金融风波
• 主因:由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
俄罗斯对外资开放
大家纷纷投资股市、债市
直接投 资
韩国金融危机 撤资救国
短期投 资
俄罗斯大量股票被抛售 股市、债市、汇率市场下跌
其他外国投资者纷纷跟进

1998金融危机运用经济模型解决

1998金融危机运用经济模型解决

1998金融危机运用经济模型解决
摘要:
1.1998 年金融危机背景
2.经济模型在危机中的应用
3.危机解决的效果和影响
4.对当前经济的启示
正文:
一、1998 年金融危机背景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国、印尼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系相继崩溃。

在金融市场的混乱中,俄罗斯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其金融市场、货币体系和经济基本面都遭受重创。

二、经济模型在危机中的应用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俄罗斯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货币政策、实施财政刺激以及进行经济结构改革。

其中,经济模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整、财政政策的支出和税收调整等。

三、危机解决的效果和影响
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成功地度过了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解决的效果显著,不仅使得俄罗斯金融市场恢复稳定,还为俄罗斯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危机解决的过程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贫富差距扩大等。

四、对当前经济的启示
回顾1998 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金融市场的风险不容忽视,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其次,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危机应对中起到关键作用,需要灵活运用;最后,危机解决过程中要关注社会问题,减轻负面影响。

总结而言,1998 年金融危机是俄罗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挑战。

在危机中,经济模型的应用和政府应对措施的成功实施,使俄罗斯经济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陈新民2008年对于俄罗斯太具戏剧性变化,可以说从经济奇迹陷入经济危机。

上半年还是欣欣向荣,经济形势看好;下半年就从经济增长的高峰跌落,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俄罗斯在10年之内遭遇两次金融危机,但这两次金融危机却不尽相同。

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一些经济学家来说未必出乎意料,有人不止一次提醒金融危机将会到来。

关于危机根源的流行观点认为,这是外部困难所致,可是事实上,本次危机具有系统性再生产障碍之特性,只是全球金融危机把俄经济体的弱点暴露出来而已。

通过分析2008年与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我们可以判定,2008年危机并不是10年前危机的简单重复,其中有些是过去问题的加重,有些却是新问题的出现。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可以缓解危机程度,但是解决深层次问题则需要长期努力。

一工业整体状况恶化2008年,俄罗斯工业整体状况,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生产能力持续下降。

该行业许多部门一直持续着萧条景象,虽然最近几年出现明显改进,但是考虑到某些类型机械制造产品生产下降的事实,很难认同工业生产年增长5%—6%的说法。

个别部门,如交通运输设备、通讯和国防工业的确发展较快,但工业整体状况却比1998年有所恶化。

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命运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企业现已变成音乐广场或贸易集市。

1998年以来,整个工业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不仅没有缓解,而且还有恶化趋势,许多生产活动要么停止运转,要么恢复极其缓慢。

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从1998年的42.2%上升到2007年的46.3%[1]。

而且最赢利行业的固定资产(地下开采业上升到53.3%)磨损程度最严重,固定资产恢复更新速度最近几年每年不到2%。

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因为许多企业进人2000年以来只是为了降低纳税基数在形式上提高折旧率,实际上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投入很少。

这个时期固定资产的增长几乎都是依靠建设众多的商场和写字楼取得的。

二宏观经济对于出口行业依赖性更大工业整体状况不佳,直接后果就是投资活动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在萎缩,低附加值能源原材料出口行业则欣欣向荣,并成为经济体基础。

98年俄危机

98年俄危机

危机造成的后果(表现)
1、外资抽逃 2、卢布急剧贬值 3、国债收益率飙升 4、银行挤兑 5、居民抢购
解决方案


1.以货抵债,即以商品抵债; 2.以股抵债,让本国外债转换为俄罗斯企业的 股权,但是由于债权和债务两国出价相差甚远, 该方法效果不明显(这相当于卖国,也就是中 国清末的“不平等条约”); 3.外债资本化。
1果及影响
原因

继承的大规模前苏联外债 财政危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畸形的经济结构 97年俄罗斯动荡的政局 亚洲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
俄罗斯中央及地方债务在最高峰时占 GDP10%,而税种收入归属也不合理,中央 政府占据税收总额大的增值税,总额低的个人 财产税等归地方政府,而许多地方基础建设又 由地方政府负担,入不敷出让地方政府被迫截 留联邦税款,甚至直接向欧洲国家发债。 1998年8月短期国债已超3500亿。整个90年 代,俄罗斯各级财政事权财权可用“混乱不堪” 形容。
畸形的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畸形。自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逐步走向以 资本密集型为基础工业的经济结构,第一和第三产业 受到冷落,人力物力财力所有资源都被分配至重工业 的发展,俄罗斯解体后,轻工业几乎消失,冷战的 “军备竞赛”结束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点则基本依 赖能源产业。 2.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过高。俄罗斯70%出口为能源和 初级产品(原油价格可以说是衡量俄罗斯经济血脉质 量的重要指标),30%以上进口是视频和日用消费品 (牟其中罐头换飞机让人瞠目结舌)。
评价: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是比较 成功的
特别是 2001 年之后由于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为俄罗斯偿还外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这一期间,俄罗斯经济形势转好、政治稳定, 各项指标较前期都有明显好转。随着经济的恢 复,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作为新 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并称为“金砖五国”。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一、案情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

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

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2.延期清偿内债。

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

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

升值150%。

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

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

俄罗斯经济危机

俄罗斯经济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怎样崩溃卢布贬值或蔓延全球发表时间:2014-12-16 14:06:28昨日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创五年半新低,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跌逾10%。

俄罗斯央行连夜开会决定加息650个基点,这是1998年债务违约以来最大幅度加息。

分析人士警告称,俄罗斯可能重演1998年的金融危机。

经历昨日的“莫斯科保卫战”,这种隐忧更有可能成真,更有必要回顾1998年俄罗斯怎样陷入危机。

普京与叶利钦(右)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共有三波。

第一波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大量外资撤离俄罗斯市场。

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俄罗斯股票市场大跌30%,殃及债券和外汇市场。

俄罗斯央行救市后仍有100多亿美元外流。

第二波发生于1998年5-6月。

当时俄罗斯内债和外债余额高达2000亿美元,那年政府预算中债务还本付息额已占到财政支出的58%。

同时国会又修法改变了外资持有俄罗斯公司股份的比例,加剧了国际资本外流。

俄罗斯国债收益率狂飙至80%,卢布大幅贬值,金融资产无人问津。

第三波源于俄罗斯政府的试图稳定金融市场的干预措施:将卢布对美元汇率的浮动上限由1:6.295扩大到1:9.5(即主动贬值50%);到期外债延期90天偿还;短期国债展期为3年期国债。

投资者信心因此彻底丧失,股市、债市、汇市统统暴跌,引发银行挤兑和居民抢购,1998年那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也连带伤害了其他国家。

在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德国,商业银行产生大量坏账。

在同为独联体国家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本币分别贬值35%和70%。

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受波及。

为什么俄罗斯会发生这样的金融危机?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归纳了四大经济根源:1、1990年代俄罗斯独立初期,叶利钦政府选择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休克疗法”,意图一步到位完成从前苏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种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全面衰退。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始于2014年的俄罗斯卢布暴跌,不免让人想起1998年该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形。

那场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之大、危害之深,堪称空前,在俄罗斯人的心底留下深深烙印,成为俄罗斯人不愿回忆、更不愿重演的噩梦。

政府危机点燃导火索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在泰国率先爆发,但俄罗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卢布没有出现大幅贬值,金融市场上也没出现大量抛售股票和债券的现象。

反而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近7年的持续衰退后,于1997年出现稳定迹象,当年GDP增长在改革以来首次出现正数(0.4%)。

正当国内外期待1998年“经济回升年”到来的时候,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风波。

1998年3月23日,叶利钦总统不顾国家杜马反对,坚持把以稳重著称的切尔诺梅尔金总理革职。

有分析称,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形势趋稳以及叶利钦个人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叶利钦认为自己有资本参加2000年的总统竞选,于是把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切尔诺梅尔金革职,这一决定在俄罗斯引起巨大争议,围绕新总理人选,各方争执不下。

4月24日,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

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俄罗斯政府相当于宣布破产,少收税款30亿美元,令原本就拮据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只有35岁,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虽然1997年俄罗斯在治理恶性通货膨胀、遏制经济下滑等方面取得成效,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但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严重困境,国家预算年年入不敷出,赤字剧增,债台高筑。

最终政府发生支付困难,严重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证券市场剧烈动荡,引起金融恐慌。

股市频现“黑色交易日”从5月13日开始,俄罗斯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市暴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27日达到高潮,被称为俄罗斯的“黑色星期三”。

在恐慌心理影响下,人们纷纷抛售卢布,争购美元。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它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然后影响到全世界,包括我们中国。

那是相当可怕的一场危机。

但是我作为经济日报的常驻莫斯科的记者,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亲历过一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损害,却是触目惊心的。

那是1998年的8月17日,当时的基里延科政府为稳定金融市场采取了一些断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扩大卢布汇率的浮动幅度。

为此,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年至2000年的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

而从这一年的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为6至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将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中央银行的官方汇率。

第二,延期清偿内债。

凡是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劵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而偿还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在此之前,俄罗斯政府曾号召持有国债劵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债劵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劵,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廖廖,同意转换的债劵,仅有44亿美元,没有解决内债清偿问题。

第三,冻结部分外债。

凡是俄罗斯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外汇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一律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转入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即国债。

刊登政府有关决定时,莫斯科各大报纸所加的标题是:《允许卢布下滑》、《措施别出心裁》、《政府束手无策》、《俄罗斯宣告破产》等等。

反应是消极的,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已意识到,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而来。

(一)危机起因这场危机的爆发应在预料之中。

凡是注视俄罗斯经济情况,特别是金融情况的人,早已估计到,政府至今执行的财政金融政策难以为继,必将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金融危机
一、危机的发生
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各国经济和金融正加速朝着国际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所谓金融开放就是指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各国实施对外开放的金融政策,拆除各种金融壁垒,放松外汇管制,解除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促使本国金融市场实现国际化。

金融开放一方面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便利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开展,为跨国公司的金融活动拓展了天地,促进了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加重了经济和金融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削弱了有关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增强了短期资本流动的投机性和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从而威胁到各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并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世纪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金融开放加快了步伐,但国内金融制度和金融监管的完善却未跟上金融开放的步伐。

因此,在国内宏观经济失衡和国际投机资本的内外冲击下,接连不断地发生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如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

年月至月间俄罗斯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了俄罗斯严重的经济衰退,引起剧烈的政治动荡,还波及到了美国、东西欧、独联体甚至拉丁美洲,使这次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含义。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次金融危机是在俄罗斯经济开始出现复苏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就促使人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更多地思考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战略问题。

加入已经五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金融开放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

由于中国一直没有完全解除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所以此前尽管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其他历次国际金融动荡的冲击,中国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形势基本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但今后中国将履行入世时开放服务贸易的诺言,金融开放就要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金融市场的大门会进一步打开,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也将逐步实现,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成为中国金融开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这方面,由于俄罗斯与中国同属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教训,很值得中国引以为鉴。

研究俄罗斯金融危机发生的经过、原因和俄罗斯政府的对策,对于探讨中国在金融开放的进程中如何采取正确的保护策略保障自身的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的全过程
自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经济就不断发出告急和求援的信号。

年月,由于国家外汇储备短缺,卢布贬值的压力日益增大,俄罗斯金融局势开始发生动荡,突出表现是卢布兑美元的比价由:下跌到.:以及短期国债收益率突破%。

但谁也没料到,俄罗斯的金融体系此时已到了濒危的边缘。

年月日,俄罗斯政府由于无法支付巨额到期债务,总理
基里延科与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提高“外汇走廊”上限,将卢布与美元的比价由原来.至卢布兑美元的限制,提高到至.卢布兑美元,卢布实际贬值幅度高达%。

这一决定无异于打开了“泄洪口”,凶猛的洪水几乎摧毁了俄罗斯的整个金融体系,并在短期内迅速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实际上,俄罗斯金融危机是由从年月到年月期间的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

其特点是,金融波动的周期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并波及全球,引起全球的金融动荡。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年月日至月中旬之间。

俄罗斯自年初推行“休克疗法”改革后,经济出现连年下降,直到年才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小,只.%。

由于年起实行对外资开放政策,年成为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达多亿美元。

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左右,%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年月间,外资已掌握了%%的股市交易量、%%的国债交易额。

年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起初对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但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在俄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在俄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

韩国国内发生金融危机,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跟着撤资。

结果,自年月日到月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股市殃及债市和汇市,后者也纷纷告急。

当时央行拿出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来留住外资。

后来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但外资依然撤走了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风波发生在年月至月间。

这次金融风波的诱因主要是国内的“信任危机”。

年月日总统出于政治考虑,突然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及解除其总理职务,引致政府、总统与杜马在新总理任命问题上的争斗。

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

在这一个月的政府危机期间,国内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政府少收税款多亿美元,使拮据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俄罗斯国内经济连续多年下降,财政收入锐减,政府原先一直采取发行国债、举借外债、拖延支付等所谓“软赤字”办法加以弥补,掩盖了财政赤字的严重程度。

但年大笔债务陆续到期,拖欠需要偿还,新政府要承担偿债任务,责任重大,才如实公布了财政债务危机的严重情况。

原来到基里延科接任总理时,俄内债已达亿美元(其中国债达亿卢布),外债达亿美元。

年预算中偿旧债和补赤字加在一起,占国家开支的%。

以致当时财长不得不承认,年至少需再借亿亿美元才能渡过难关。

本来,由于新任命的总理基里延科年轻,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和治国经验,就已影响了投资者对新政府的信心。

再加上此时俄罗斯累积多年、严重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更引起了投资者的心理恐慌,致使部分投资者开始撤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