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纠纷案例分析张佩超
护理典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进步,护理工作在保障患者健康、促进疾病康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护理工作中也时常伴随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护理典型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案例背景某市一家综合医院,护士小王在为患者小李进行护理时,因操作失误导致小李的伤口感染,病情加重。
小李及其家属认为医院和护士小王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过错,遂将医院和小王告上法庭。
二、案例分析1. 法律责任认定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承担无过错责任。
在本案中,护士小王在护理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伤口感染,根据法律规定,医院和小王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护理过错分析(1)护士小王在为患者小李进行护理时,未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存在操作失误。
(2)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疏忽,未对护士进行充分的培训和监督,导致护士小王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
3. 法律依据(1)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承担无过错责任。
(2)我国《护士条例》第24条:护士应当遵守护理技术规范,对患者实施护理,确保护理安全。
(3)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8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技术规范,对患者实施医疗救治。
三、案例启示1.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发的法律纠纷。
2.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医院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规程,降低护理风险。
4. 加强医患沟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护患产生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女,45岁,某市居民。
被告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2018年5月,张某某因突发心脏病入住被告医院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被告医院及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张某某病情加重,最终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张某某及其家属对被告医院的诊疗行为提出质疑,要求被告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双方协商未果,张某某将某医院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被告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2. 被告医院的诊疗行为与张某某的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3. 被告医院应承担多少赔偿责任。
三、法院审理过程1. 庭审调查庭审中,原告张某某及其家属陈述了事发经过,提供了相关证据,包括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用单据等。
被告医院承认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过错,但辩称该过错与张某某的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2. 证据质证原告对被告提供的病历、诊断证明等证据进行了质证,认为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诊疗行为无过错。
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行了质证,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的诊疗行为与张某某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 法院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1)被告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
根据病历记载,被告医院在治疗过程中未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导致张某某病情加重。
被告医院未能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对张某某的病情发展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存在过错。
(2)被告医院的诊疗行为与张某某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病历记载,张某某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与被告医院的诊疗行为存在直接关联。
(3)被告医院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被告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合考虑被告医院的过错程度、张某某的损害程度等因素,法院判决被告医院赔偿原告张某某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30万元。
四、案例评析1. 医疗纠纷案件中,医院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护患沟通案例及分析

护患沟通案例及分析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着与患者进行沟通的重要责任。
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可以增进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和配合度,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位护士在护患沟通中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某医院的护士小张在接诊一位患者时,发现患者情绪低落,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和消沉,对治疗也缺乏信心。
小张在与患者交谈时,没有直接询问患者的情绪状态,而是先从患者的生活、家庭、工作等方面展开话题,逐渐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
在听完患者的倾诉后,小张没有简单地安慰患者,而是耐心倾听,表达理解和同情之情,让患者感受到了关怀和支持。
随后,小张向患者介绍了治疗方案,并详细解释了治疗的必要性和效果,让患者对治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期待。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张在护患沟通中做得非常出色。
首先,她没有直接询问患者的情绪状态,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交谈,让患者慢慢打开心扉。
其次,小张展现了高度的耐心和同情心,让患者感受到了护士的关怀和支持。
最后,小张对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患者对治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期待。
在这个案例中,小张的成功之处在于她不仅仅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倾听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关怀打动了患者,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这种护患沟通的成功不仅可以增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形象和职业满足感。
因此,我们在护患沟通中可以借鉴小张的经验,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更要关注患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要善于倾听,表达同情和支持之情,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温暖。
同时,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患者对治疗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期待。
护患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我们才能在护患沟通中做得更好,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希望我们每一位护士都能像小张一样,用真诚和关怀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满意。
护士医疗纠纷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医院护士小李在为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受伤,引发医疗纠纷。
患者家属认为小李的护理操作存在过错,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该案例的具体经过及法律分析。
二、案例经过1. 患者情况患者张先生,男,65岁,因患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治疗。
入院后,张先生被分配到某医院内科病房,由护士小李负责日常护理。
2. 纠纷发生某日,小李在为张先生进行静脉注射时,操作失误导致注射部位皮肤受损,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张先生及家属认为小李的护理操作存在过错,要求医院赔偿。
3. 医院处理医院接到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后,对小李进行了调查。
经查,小李在为张先生进行静脉注射时,未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导致患者受伤。
医院对小李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4. 患者诉求患者及家属要求医院承担以下责任:(1)赔偿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经济损失;(2)对小李进行严肃处理,追究其法律责任;(3)公开道歉,消除对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影响。
三、法律分析1. 医疗纠纷的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纠纷属于侵权责任纠纷。
在本案中,小李的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受伤,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行为。
2. 医院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承担无过错责任。
在本案中,医院未能尽到对护士小李的管理和培训义务,导致其操作失误,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医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患者的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患者张先生有权要求医院承担以下责任:(1)赔偿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经济损失;(2)公开道歉,消除对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影响。
四、案例分析1. 医院在医疗纠纷中的责任本案中,医院未能尽到对护士小李的管理和培训义务,导致其操作失误,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护士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其中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引发法律纠纷。
本文通过对一起护士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问题,以期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保障患者权益。
二、案例背景2018年,患者李某因急性胰腺炎入住某医院,由护士张某负责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张某因操作不当,导致李某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张某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过错,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及张某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例分析1. 案件事实认定根据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张某在护理李某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操作,导致李某出现严重并发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张某在给李某进行静脉注射时,未能准确掌握注射速度,导致药物过量注入,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2)张某在给李某进行血糖监测时,未能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导致病情恶化。
(3)张某在给李某进行护理操作时,未能充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导致病情延误。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合法权益予以保护。
本案中,张某作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未能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导致患者李某死亡,构成医疗事故。
(1)张某作为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未尽到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管理和监督职责,导致医疗事故发生,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3. 赔偿责任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法院依法判决医院及张某承担赔偿责任,包括:(1)赔偿患者李某因医疗事故死亡所造成的各项损失,如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
护患沟通案例及分析

护患沟通案例及分析
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
信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护患沟通案例,来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某天,护士小玲在医院病房工作时,遇到了一位患者家属情绪激动的情况。
患
者家属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了质疑,并对护士小玲进行了抱怨。
护士小玲虽然尽力解释医生的治疗方案,但由于语气不够平和,患者家属情绪反而变得更加激动,最终导致了一场不愉快的沟通。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护士小玲虽然努力解释,但是她的语气和态度并不够温和,这使得患者家属感到被忽视和不尊重,导致了沟通的失败。
改进建议,首先,护士在面对患者家属的质疑时,应该保持冷静和温和的态度,尊重患者家属的情绪,倾听他们的诉求。
其次,护士在沟通时应该使用平实、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让患者家属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
最后,护士在沟通中要注重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同情,让患者家属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在医患沟通中,护士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因此,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和理解,做到真正为患者着想,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和改进建议,我们可以看到护士在医患沟通中的重
要性,以及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希望护士们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护患产生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女,45岁,某市居民。
2021年8月,张某某因头晕、乏力等症状到XX医院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贫血”。
医生建议张某某进行输血治疗。
张某某同意后,于8月15日接受了输血治疗。
输血后,张某某出现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医院立即进行了紧急处理,但张某某的症状并未得到缓解。
经过多次抢救,张某某最终因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张某某的家属认为,医院在输血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张某某死亡。
因此,张某某的家属将XX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二、案件经过1. 原告方陈述:张某某的家属认为,医院在输血过程中存在以下过错:(1)未对输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导致输血者携带的病原体感染了张某某;(2)输血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输血反应;(3)对张某某的过敏反应处理不及时,延误了病情。
2. 被告方答辩:XX医院辩称:(1)医院对输血者进行了严格的筛查,输血者身体健康,不存在携带病原体的情况;(2)输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3)医院对张某某的过敏反应进行了及时处理,但病情恶化速度过快,医院已尽到了救治义务。
三、案件审理1. 证据审查:法院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审查,包括病历资料、检验报告、证人证言等。
(1)病历资料显示,医院对输血者进行了筛查,输血者身体健康;(2)检验报告显示,张某某体内未检测到输血者携带的病原体;(3)证人证言证实,医院在输血过程中操作规范,对张某某的过敏反应进行了及时处理。
2. 责任认定:法院认为,医院在输血过程中不存在过错,对张某某的过敏反应也进行了及时处理。
但考虑到张某某病情恶化速度过快,医院在救治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疏忽。
因此,法院认定医院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XX医院赔偿张某某家属医疗费、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20万元。
五、案例分析1.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本案中,法院认定医院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医院在救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疏忽,如未对病情恶化速度进行有效评估和干预;(2)张某某的病情恶化速度过快,医院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护患矛盾案例法律法规(3篇)

第1篇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护患关系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护患矛盾不仅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护患矛盾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
案例背景:某医院ICU病房,患者张先生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
由于病情严重,张先生需要长时间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李女士因操作失误导致张先生发生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家属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护士工作不认真,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随后,患者家属与李女士发生争执,甚至出现了肢体冲突。
医院在了解情况后,对李女士进行了停职处理,并对患者家属进行了安抚。
案例分析:1. 护士李女士的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在本案例中,护士李女士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氧饱和度下降,虽然对患者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并未造成患者死亡、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因此不构成医疗事故。
2. 患者家属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本案例中,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争执,甚至出现肢体冲突,扰乱了医院正常秩序,构成违法行为。
3. 医院的处理是否合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本案例中,医院对护士李女士进行了停职处理,是对其违规行为的合理处罚。
同时,医院对患者家属进行了安抚,体现了医院的社会责任。
法律法规解读: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处理程序、赔偿标准等内容,为处理医疗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法规•
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纠纷案例分析
061001沦州市河北省沦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张佩超贾汝福黄玉华白洪敏
摘要目的避免或减少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的发生。
方法分析在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纠纷的诸多因素。
结果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基本功不过硬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
结论认为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掌握过硬的基本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护理;临床工作;护患纠纷;防范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A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病人的不满或投诉[2]。
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处理好护患关系,达到患者满意的高质量的护理,是目前护理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就我院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浅谈如下:
1护患纠纷原因
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工作态度不严谨,语言不当个别医护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在抢救病人时,不注意讲话的方式,说一些与治疗无关的话题,当着患者或陪人的面将该患者医疗护理方面的不全或明显的医疗缺陷暴露出来,有意无意的随便发表议论,引发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怀疑。
正是这种漫不经心,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使病人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引发各种纠纷。
例1: 一位肾衰的患者在抢救时期,一名护士看了看氧气流量表说:哎呀,氧气什么时候没了”例2: —名护士在给一个病情危重的病人吸痰时,因吸痰器负压小,就说:®破玩意儿,早就该淘汰了!” 就因为这么几句话,便造成了病人的投诉。
带教不严格,护生的法律身份不明确护生是正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在校生或毕业前进行专业实习的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工作的权利,必须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既护生没有独立开展工作的权利。
但个别带教老师对一些实习后期的学生,既放手又放眼,单独让学生做一些操作,还有个别实习同学,未经带教老师的批准,擅自做一些操作,护生一旦操作不当,便给病人造成不良影响或给病人造成损害。
例:一名实习护士在无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给一名神经根炎的患儿静脉加药胰岛素4个单位,众所周知,吸取胰岛素药液必须用至少1毫升的蓝心空针,药量才能够准确,但是这位同学未用1毫升的蓝心空针,而用20 毫升的空针吸取药液,虽然在配药过程中采取了稀释的方法,但是仍然致胰岛素的量不准确,使患儿家属误认为是导致患儿昏迷的原因而形成纠纷。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一丝不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而有的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细。
例:某天的一个夜班,一个3岁烫伤的患儿正处于休克期间,值班护士没有按分级护理的要求,主动按时巡视病房,待患儿病情有了新的变化时,陪伴人去找护士,护士又去找医生,这样延误了抢救时机。
虽然这不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引起了护患纠纷。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过硬,不扎实护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服务性工作,一名护理人员除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外,还必须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
基本功掌握的不扎实,不仅影响高精技术的发挥,工作也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护理效果,形成纠纷。
例:一名助产人员助产技术欠熟练,助产要领掌握不好,致使一名女婴在助产过程中造成产伤,导致右侧臂丛神经损伤,此次纠纷时间长达2 年之久。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利,服务态度欠佳病人在住院期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和护士打交道,在这频繁的交往中,每一位病人都会以个人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位护士的工作,如对某一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或质疑,都易造成矛盾纠纷。
尤其在儿科,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作为父母情愿病的是自己,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一丁点委屈,孩子病了,家长就会焦躁不安,情绪不稳,激惹性增高,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向护士发泄,这时,护士的服务态度欠佳,沟通不利,就易造成纠纷。
例:一名护士为一名患儿输液时,未能一针见血,不是向患儿家属说:‘对不起,让孩子受委屈了。
”而是去责怪患儿不合作,怪罪家
长未约束好患儿,或说:‘血管太细,血管太滑”之类的话,把责任推给病人,使患儿的家属产生不快的情绪,而对护士不满,发生冲突。
2防范措施
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护患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法律关系,彼此间有法律义务,应让病人对护理人员有信任感,友好感,对护理工作充分理解,杜绝个别护理人员不分场合,当着病人或者家属的面谈论病人的诊疗问题,以免引起病人的误解,减少纠纷的发生。
严格执行带教制度,加强对实习护生的法律及职业道德教育对护生法律法规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让其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3]。
护理部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首先了解护生对护理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的范围、程度,再选择培训课题。
通过培训,让护生明确自己只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
施护理。
在实习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带教老师的职责,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对护生坚持放手不放眼。
”给护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同时,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指导,做到既对护生实习中的行为负责,也对患者身心健康负责[4]。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规范服务行为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医德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个宗旨是调节护患之间,医护人员之间,及医务人员之间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则。
这就要求我们文明行医,待病人如亲人,痛病人之所痛,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理解病人,尊重病人,关心和体贴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生命和痛苦看得高于一切,自觉地维护患者的基本权益,并尽一切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病人树立起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和尊重,以实际行动赢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要讲宄言谈艺术和沟通技巧,做到既关心体贴病人又坚持原则,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医疗护理效果出自精湛的技术,精湛的技术又来自过硬的基本功,护理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防止差错事故,避免护理缺陷的基本保证,只有掌握适应时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德术并举,是减少或杜绝纠纷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加强管理,增强护理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各级领导都来关心医疗纠纷的防范,是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的关键,护理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护理专业与法律的相关知识,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活动的准则,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和防止差错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三查七对,,制度;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都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并要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把全体护理人员都规范在法规之下,以保证护理工作紧张、有序、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吕建华.从举证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g):350_
2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中华护理杂志,(35): 611
3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法律法规教育对减少护生实习差错的研宄.中华护理杂志,(3;): 172.
4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中华护理杂志, 42): 949-951.
引发夜间护理纠纷的成因及对策
475002开封市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陈淑凤霍金华
摘要针对夜间护理的特殊性分析发生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包括护士责任心不强,抢救不及时,服务态度生硬,护理人员不足,患者不能理解夜间护士的护理方式等问题,提出护士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法制观念及业务学习,增强体质,强化服务意识,协调好护理关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夜间:护理纠纷;成因;对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有了显著的变化,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正在加强,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惯性工作流程及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往往导致病人投诉,引起纠纷。
因此,笔者就引发夜间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纠纷原因
责任心不强夜间值班因为没人监督,思想上比较松懈、不及时巡视病人,不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各种操作及护理,或者在夜间疲劳的情况下,三查七对执行不严,打错针、发错药等,导致护理差错、事故,造成纠纷。
还有个别护士自身素质低,观察病人不仔细,不能全面预见疾病的先兆、并发症等意外情况,延误了最佳治疗抢救时机等这是引发纠纷的内在原因业务水平低如年轻护士夜间单独值班,缺乏经验,遇到病人病情突然变化,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再加上思想紧张,采血和输液不能一针见血,或者使用各种抢救仪器不熟练,造成病人家属不满,产生纠纷。
服务态度生硬夜班护士情绪往往比较低落,加上女护士自身生理特点,特别是在月经前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态度生硬,回答问题简单导致病人误解,或者晚间护理时动作粗暴,引起病人反感,造成纠纷。
护理人员不足由于护士严重缺编,长期不规律的三班倒,人体生物钟”受到影响,加上她们白天还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