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孟子三乐:君子有三乐》作文: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合集下载

君子有三乐的作文

君子有三乐的作文

君子有三乐的作文
咱们来聊聊那君子三乐的事儿,这可是古人智慧里头的宝贝疙瘩,听着就让人心里头热乎。

首先啊,头一乐,那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你想象一下,早晨醒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老爹老娘慈祥的笑脸上,一家人围坐一桌,热腾腾的早饭,边吃边聊家长里短,那画面多温馨啊!兄弟姐妹们,虽有小打小闹,但关键时刻总能拧成一股绳,这种亲情的力量,比啥都让人安心。

这不就是俗话说的,“家和万事兴”嘛!
再来说说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这话说得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咱得堂堂正正做人,做事儿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晚上睡得着觉,白天走得直路。

不偷不抢,不坑不骗,心里头敞亮得很。

走在街上,遇见熟人,不用躲躲闪闪,能大大方方打招呼,那种感觉,比啥都自在。

这就叫“身正不怕影子斜”,活得坦荡,乐得逍遥。

最后这第三乐,可就有意思了,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这可不是说非得当大官儿、当老师才有的事儿。

咱们每个人,在生活的舞台上,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比如,你教会了孩子骑自行车,他学会了,那份成就感,比你自己骑得飞快还高兴。

再比如,同事遇到难题,你伸把手,帮他解决了,看着他感激的眼神,你心里头是不是也美滋滋的?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教育他人,不一定非得是书本知识,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就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所以说啊,这君子三乐,其实就在咱们身边,触手可及。

珍惜家人,坦诚待人,乐于助人,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欢笑。

咱们不妨都试试,看看自己能不能也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江西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1篇

江西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1篇

江西2011年高考作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与人,二乐也;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 蒙自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

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无愧天地,快乐之枕(满分)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

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

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

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

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

抵御诱惑,不趋炎热,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

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的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江西2011零分高考作文 《孟子三乐》

[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江西2011零分高考作文  《孟子三乐》

[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江西2011零分高考作文《孟子三乐》【--高考祝福语】话说,圣人孟子在圣坛享了两千多年的清福,天天是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难免心中苦闷。

一日,孟子他老人家心中苦闷,就突发奇想:穿越时空去现代感受感受他们的社会。

孟子投胎到一户老百姓家里,他出生后,他的父母又相继生下三个男子。

孟子的大弟叫孟丑,孟子的二弟叫孟寅。

孟子长大以后告诉给了父母他的“三乐”心愿后就奔前程去了。

孟子很幸运第找到一份很好的差事,在一直偏远的山区教书育人。

虽然日子过的苦心里却感觉不亦乐乎。

可是,他的大弟孟丑,因为人长的丑,加上家里贫困,一直找不到对象。

为了找老婆,大弟是费尽了心思,可是还找不到对象,这一晃就到了三十来岁。

最后想出了一高招,出名。

可怎么出名呢?孟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自身优势做“如花”,可是影坛已经有个如花了,他折腾了小半年,没戏。

失败之后,孟丑又想到了《没有车,没有房》,可是当娱乐台找到他家的时候,看到他家的寒酸样后懒都懒得采访就走了,临走前还问他索取了来回的车钱和误工费,这一招又以失败而告终。

最后,孟丑在家反省,老是抄袭别人是行不通的,这年头一定得搞原创。

他是绞尽脑汁,得到犀利哥的启发后,他找到了灵感,觉得要出名一定要靠装备打天下。

于是在家翻箱倒柜,最后发现家徒四壁的家实在是没什么装备给他用,只剩下一顶破草帽。

孟丑心一横想:草帽就草帽吧,总比啥都没有强,经过不少时日的折腾总算是出名了。

出名后,孟丑心想不然犯以前装穷的错了,因为自己本来就很穷,索性就满嘴胡说八道地鼓吹自己有多富裕,后经记着追踪暗访,露了底,被派出所强行关进了精神病医院,没两年就死了。

孟子的二弟,孟寅,是个老实人,他的工作是扫大街,扫到快把自己的青春扫没的时候总算是攒够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首期款。

那一天晚上,他高兴,和同事们喝完了两瓶二锅头后兴高采烈的哼着小曲往出租房里赶。

心理想着,明天以后总算是可以有个毛坯房住了。

可不巧,在路上被一车给撞了,孟丑被撞的很重,但是他一转念,突然又高兴地挣扎起来,这回怎么也得给赔个几千上万的吧?嘿嘿,因祸得福。

孟子三乐作文范文三篇

孟子三乐作文范文三篇

孟子三乐作文范文三篇篇一:孟子三乐孟子在我心中向来是个有几分仙风道骨、精神健硕、白胡子飘飘的老头,会让人油然生出敬意的形象。

这段话他说出来,立刻有隐隐浩然之气在其间流荡。

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永远不过时,不随时间而褪色。

两千多年前说的话仍掷地有声,响如金石。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看来简单,意却深远。

父母兄弟,常伴左右时不觉有什么特别。

争吵、笑闹、赌气、远离,多少年匆匆一聚。

不曾想生命无常,父母有一天会老去,会离开这个世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兄弟姐妹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未来会发生些什么。

到那时,一人颠沛流离,没有家可供这风挡雨之时,悔之晚矣。

所以,不如,拥有时就开始珍惜。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大气磅礴,坦坦荡荡。

另有一人,司马光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古往今来,能在年老时坦然说出这句话的人,没几个。

再数,要算上保尔。

柯察金。

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谁都希望做这样的人。

然而慢慢长大后,步入社会,再怎么要洁身自好,却难免从俗。

光明磊落四字,说出来也气若游丝,不敢高声语。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境界,非凡夫俗子可以到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所能的就是如此,足矣。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乐”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的,我有幸,得天下英才不敢说,但育人倒是真的。

虽然暂时苦比乐多,但相信光明的极乐世界终会到来。

篇二:孟子三乐作文所谓孟子三乐,概括讲就是亲情之乐,一家人身体健康和睦相处;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教育之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

第一乐,是家乐。

家人都健在,可以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这也体现了他崇尚孔子的“孝悌之道”。

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再幸福,而自己的亲人却不在身边,那也只会是有残缺的幸福。

就像现在的孩子们,在遭遇到父母去世或是离异的情况下,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

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对家有无限的依赖,因为那里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

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一览

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一览

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一览写作佳苑06-07 1832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一览1.2011江西语文大作文题要求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700字左右;小作文要求根据印象对鲁迅进行评价,要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字数200字左右。

附:孟子三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2.2011浙江高考作文题:“我的时间”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

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3.2011江苏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庸”人可平凡但不可平庸,人平庸不能创造……要坚持,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800字文章。

4.2011重庆高考作文题:“情有独钟”5.2011上海高考作文题:“与大自然的悄悄话”6.2011广东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

“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7.2011湖南高考作文题:“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某知名歌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说起面对观众的第一句话,原来是说“大家好,我来了”,现在是说“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这种类似情况发生你和你身边,你对此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和记述文。

8.2011安徽高考作文题: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2011四川高考作文题:“总想有一种期待”10.2011山东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11.2011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期待成长”12.2011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诚信”13.2011辽宁高考作文题:“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14、2011全国高考作文题(新课标)15、美国发布10大新闻,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都排在第一位。

关于君子有三乐乐的作文

关于君子有三乐乐的作文

关于君子有三乐乐的作文
问我人生何求?曰:君子有三乐。

一乐家庭和睦,笑语欢声绕
梁上,晨昏无间,家和万事兴;二乐朋友相知,知己二三,或品茶
论道,或煮酒论英雄;三乐心中有道,秉持正义,行止由心,不忘
初心,方得始终。

此三乐者,足矣。

君子之乐有三重,一在内心清净,无忧无扰,此为心灵之乐;
二在于见贤思齐,与志同道合之友共成长,此为情意之乐;三乃天
下太平,人民安乐,我虽微薄之力,亦能为这盛世添砖加瓦,此为
抱负之乐。

此三者皆为君子之乐,我亦有小乐在其中。

身为君子,吾有三乐。

一乐,读书沉思,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学完各种学问,倍感充实与愉悦。

二乐,亲朋相聚,把酒言欢,
笑声连连,暖意融融,此乐何极!三乐,助人为乐,雪中送炭,解
他人之忧,收获感激与笑颜,心中自然也是舒坦欣慰。

此三者,皆
我之乐也。

作为一个君子,我觉得乐在其中有三。

一是知足常乐,懂得感
恩和珍惜;二是助人为乐,帮助他人让别人感到温暖,自己也收获
快乐;三是悟道之乐,理解人生真谛,心胸豁达,轻松自在。

这三
种乐,让我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身为君子,我有三乐。

一乐者,读书之乐。

书中自有黄金屋,
字字句句皆智慧,读来令人陶醉。

二乐者,交友之乐。

得一二知己,
共话天下事,琴棋书画皆相投,乐也融融。

三乐者,助人之乐。

俯首甘为孺子牛,助人一臂之力,看他笑逐颜开,我亦乐在其中。

此君子之三乐也,吾乐之矣!。

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

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

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参考思路:引言: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三乐”的概念,即“生而知之者乐,不知而求之者乐,知而行之者乐”。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第一段:生而知之者乐1. 学习的意义:学习是人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具备了知识,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学习的乐趣: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取到新知,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第二段:不知而求之者乐1. 探索的重要性:人类通过不断地探索,才能发展出各种科学技术,解决种种难题,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2. 探索的乐趣: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会面临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种挑战和困难激发了人们的动力和创造力,使人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从而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第三段:知而行之者乐1. 实践的意义: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

2. 实践的乐趣:当我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条件时,自然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体验到知行合一的乐趣。

结尾:通过对孟子三乐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是生而知之、不知而求之还是知而行之,我们都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乐趣,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为了未来的成功和幸福,让我们牢记孟子的教导,努力实现人生中的三重乐趣。

第一段:生而知之者乐生而知之者乐是指天生聪明才智的人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从而获得快乐和乐趣。

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还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探索人类文明的宝库,进一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每当我们解开一个难题、探索一个新领域、理解一个深奥的知识点,都会感到内心深处的愉悦和满足。

这种乐趣不仅在于学习的过程,更在于学习的成果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七写作专题第2讲大作文写作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七写作专题第2讲大作文写作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专题七写作第2讲大作文写作2011年高考(江西卷)2012年高考(江西卷)考题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

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向分析2011年是江西省实行新课标教材高考的第一年,在写作这一块的考查上略有变化。

由原来的60分,减少到50分。

字数由原来的“不少于800字”降至“不少于700字”,目的是提高语文试卷的效度和区分度,同时便于在小作文考查了某一文体的基础上再对考生进行其他文体写作的考查。

2012年仍然考查了材料作文,并且继续对文体作了要求,再次体现了江西省对“议论文”文体考查的重视。

连续两年的作文试题,体现了江西省作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的命题趋向。

第一节审题,咬定青山不放松审题,就是认真审视、思考作文题目,弄清题目要求的立意范围,为符合题意的写作提供保障。

审题的基本任务,是作文题的命意范围,并在这个范围之中确立自己行文的主旨,即考纲要求的“符合题意”。

【经典试题】(2011·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三乐:君子有三乐》作文: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在《孟子·尽心》篇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孟子所说的“君子三乐”指的是这样的三种人生乐趣: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没有什么灾病事故,从而得以躬行孝悌,这是第一乐;为人处事合乎道义,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于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第二乐;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

“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孟子认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也就是说,君子和常人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能够把道德良知存放在自己心里,时刻不忘,而这是常人做不到的。

因此,孟子的“君子三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上的主体内心体验,也就是说,这是君子才能获得的快乐。

父母兄弟都健康平安、没有事故,从而得以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普遍自然的期望。

这也就是“君子三乐”的第一乐。

它的更深一层涵意是:躬行孝悌会给人带来道德的满足和快乐。

因为这是人内心
道德本性的需要。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也就是说,人天生就具备了各种道德本性,只要返回自身寻求,做到诚实无欺,就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因此,言行举止能合乎自己的良心本性要求,做到问心无愧,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这便是一大快乐。

这也就是君子的第二乐。

能得到天下英才,启发他们的心智,解答他们心中的各种疑惑,传授给他们知识,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并通过他们把真理遍传天下,为社会所用,泽惠百姓,这对君子来说,无疑也是人生一大快乐。

【二】孟子在我心中向来是个有几分仙风道骨、精神健硕、白胡子飘飘的老头,会让人油然生出敬意的形象。

这段话他说出来,立刻有隐隐浩然之气在其间流荡。

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永远不过时,不随时间而褪色。

两千多年前说的话仍掷地有声,响如金石。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看来简单,意却深远。

父母兄弟,常伴左右时不觉有什么特别。

争吵、笑闹、赌气、远离,多少年匆匆一聚。

不曾想生命无常,父母有一天会老去,会离开这个世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兄弟姐妹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未来会发生些什么。

到那时,一人颠沛流离,没有家可供这风挡雨之时,悔之晚矣。

所以,不如,拥有时就开始珍惜。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大气磅礴,坦坦荡荡。

另有一人,司马光说,“吾无过人者,但平
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古往今来,能在年老时坦然说出这句话的人,没几个。

再数,要算上保尔.柯察金。

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谁都希望做这样的人。

然而慢慢长大后,步入社会,再怎么要洁身自好,却难免从俗。

光明磊落四字,说出来也气若游丝,不敢高声语。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境界,非凡夫俗子可以到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所能的就是如此,足矣。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乐”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的,我有幸,得天下英才不敢说,但育人倒是真的。

虽然暂时苦比乐多,但相信光明的极乐世界终会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