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答题格式这首诗的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二)、体会意境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赏析技巧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四)、锤炼语言答题格式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意象情感/ 思想例句及出处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必备技巧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必备技巧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考中,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往往是考生展示自己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题型,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古诗词鉴赏的必备技巧。
1. 熟悉常见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熟悉常见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对于鉴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备考阶段,我们应该广泛阅读经典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从而更准确地鉴赏古诗词。
2. 注重整体把握,突出核心意义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注重把握其整体意义,寻找核心主题。
古诗词往往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应该通过读懂整首诗词的情感脉络和修辞手法,找出其中的核心意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词句运用和艺术特色等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3. 注意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古诗词往往采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关注其中蕴含的意象和象征含义。
诗词中的意象有时候是借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哲理,有时候是描绘感觉和情感。
我们需要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去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从而揭示古诗词背后的意蕴。
4.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古诗词往往有着严格的韵律和节奏。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注意把握诗词的格律和韵脚,从而更好地领会其音乐之美。
诗词中的押韵和平仄往往能够增强诗词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我们应该通过朗读和欣赏,体验其中的律动和韵味。
5. 多做练习,提高鉴赏水平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并非空谈能够提高的,关键还是要通过多做练习,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古诗词鉴赏题,通过认真研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诗词朗诵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

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科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古诗词赏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语文成绩。
本文将总结一些在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中应用的有效方法。
一、把握诗词的基本意义在进行古诗词赏析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诗词的基本意义。
古诗词往往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所以,要仔细阅读诗词,理解字面意义和背后的含义,揣摩作者的用词和构思。
其次,还要注意把握诗词的整体意义,即整个诗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通过分析诗词的开头、结尾、中间等部分,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并从中找到诗词的主题。
二、研究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研究这些艺术特点可以更好地欣赏诗词。
首先,要研究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了解古诗的呼应和押韵规律,掌握古体诗的各种形式。
其次,还需要研究诗词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在诗词中的运用,从而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三、注重诗词的背景和时代特点古诗词是历史、文化和时代的产物,所以在赏析古诗词时,要注重了解诗词的背景和时代特点,理解诗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通过对作者的生平和所处时代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同时,还可以将诗词与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等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四、善于运用工具书和辅助资料在进行古诗词赏析时,可以运用工具书和辅助资料来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解释。
例如,古代诗词辞典可以查找生字、生词的解释;古代文化辞典可以查找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专门的古诗词研究资料和评论文章,从专家学者的角度来进行解读和欣赏,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这些工具书和辅助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古诗词赏析。
综上所述,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积累,不断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202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

202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古诗词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熟悉古诗词的内容和赏析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在此,我将总结以下古诗词赏析的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在进行古诗词赏析之前,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
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意义,同时,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考生对诗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二、研读古诗词的字词和句式结构对于古诗词的赏析,考生需要仔细研读古诗词的字词和句式结构,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熟悉古诗词的字词可以帮助考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词的含义,而研究古诗词的句式结构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古诗词通常通过意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来构建独特的意境,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并分析古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解读古诗词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古诗词往往以一种抒情的方式表达主题和中心思想,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解读古诗词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和意境等方面来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五、比较古诗词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在进行古诗词的赏析时,考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古诗词来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可以比较古诗词的主题和意境、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价值。
六、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修养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考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修养。
可以多读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多参与古诗词的欣赏和朗诵活动,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以上的总结,希望考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赏析,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美学价值,提高语文考试的成绩。
同时也希望考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诗词所包含的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美丽的艺术情感。
中考古诗词赏析技巧

中考古诗词赏析技巧对于中考来说,古诗歌赏析是语文考试的一大考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古诗赏析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中考古诗赏析(一)形象意境类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二、情感主旨类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5种情感类型: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中考古诗赏析(二)表达技巧类【设问方式】手法类: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大——小高——低俯——仰虚——实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1.抒情方式: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
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
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
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如上面讲到的06年成都市中考题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反衬),有以人衬人的如《秦罗敷》借行者少年的反映来烘托秦罗敷的漂亮,也可以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用典。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
虚实。
如曹操的《观沧海》。
另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比兴、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等。
3.修辞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及答题技巧都在这里了,收藏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及答题技巧都在这里了,收藏了!【答题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赏析名句【答题指导】1.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2.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题步骤】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者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
【答题格式】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例2(2017年毕节12题5分)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指导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成为中考必备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励志类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画面描述、内容品读,常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主客观兼顾,思维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成为常态。
除了复习时加强有效训练外,一些鉴赏的思路也有必要帮助学生厘清,解题的技巧更需要合适时点拨。
一、鉴赏思路点拨(一)鉴赏字词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可以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味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备考2013
(一)、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
(1)咏物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
(2)思乡怀人诗: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
(3)送别诗: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诗成了古典诗歌的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的淋漓精致。
(4)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到唐代发展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5)边塞诗:盛唐时期积极用世的时代气氛,催生了边关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
(6)怀古诗: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的作用。
(7)闺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8)即事感怀诗: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9)哲理诗: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沉而含蓄。
(二)、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云:“枯藤,老树,昏鸦。
(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郦道元《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山,山河。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羌笛)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
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水)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鸿雁)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月亮)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
李煜《虞美人》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柳树)“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青鸟)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三)、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
(6)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
(7)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平淡、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等。
(8)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
(四)、锤炼语言
1、古诗的语言特点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潜的诗的特点主要是平淡。
(2).平淡或称质朴,其特别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
平淡而有思致往往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再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前一联色彩清淡,形象优美;后一联则色彩绚丽,形象生动。
(4).明快其特别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
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
例如他的《忆江南》。
(5).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别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再如《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句,表面上是对桥边芍药发问,实际上含蓄写出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的萧条冷落景象。
(6).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中把问话----“师往何处?”、“采药于何处?”等全都省略,用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完成了全诗,全诗仅有二十字,相当简练。
(7).精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
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戈北,狐塞接云中”句,一“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之北;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与云中郡连成一体的。
语言相当精练。
(8).生动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
“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0).工丽“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
(11).自然指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
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句,自然中显出生机,很有意
2、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郊寒岛瘦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