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 2023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 2023年版2017年发布的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乳腺癌诊疗质量,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专家们终于推出了2023年版的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旨在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本文将对该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诊断准则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23年版的诊疗规范对乳腺癌的诊断准则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包括对临床症状、体检、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二、分期和分级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是指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阶段和等级,以便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3年版的规范对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增加了一些新的指标和判断标准,提高了分期和分级的准确性。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2023年版的规范对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化。
规范中明确了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力求实现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四、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
2023年版的规范对这些辅助治疗的使用指标、疗程、剂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同时,规范还对辅助治疗的联合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
五、随访管理随访管理是乳腺癌诊疗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2023年版的规范对乳腺癌术后的随访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随访的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力求提高随访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多学科协作乳腺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外科、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个专业的医生。
2023年版的规范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并对不同学科的医生进行了指导和培训,以提高诊疗的协同效应。
乳腺癌诊疗规范(一)2024

乳腺癌诊疗规范(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的诊疗,制定乳腺癌诊疗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将以乳腺癌诊疗规范为主题,分为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包括乳腺癌的基本知识、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乳腺癌的术后恢复以及乳腺癌的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1. 乳腺癌的基本知识- 乳腺癌的定义和发病率- 乳腺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分类和分期-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乳腺癌的预后和生存率2. 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和准确性- 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检查手段- 乳腺癌的组织学检查和病理诊断-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标记物和遗传检测3.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乳腺癌的放疗和化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4. 乳腺癌的术后恢复- 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 乳腺癌手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 乳腺癌术后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乳腺癌术后的美容和整形修复- 乳腺癌术后的复发监测和随访方案5. 乳腺癌的预防措施- 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筛查与预防- 生活方式和饮食对乳腺癌的影响- 遗传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 乳腺癌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乳腺癌预防保健的指导意见总结:乳腺癌诊疗规范是确保乳腺癌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治疗的重要指南。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了乳腺癌的基本知识、筛查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术后恢复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加强对乳腺癌诊疗规范的理解和遵守,才能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保障女性健康的里程碑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疗乳腺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应运而生。
该标准版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等环节进行了科学规范化的要求,为医生提供了规范操作和治疗的指导,对于保障女性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强调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乳腺癌,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乳腺癌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非常关键。
规范版中明确了乳腺癌的各个分期的划分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该标准版还要求医生进行多学科综合讨论,包括外科、放疗、化疗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对手术治疗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中,根治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
规范版中明确了根治性切除病灶的要求,包括切除范围、切除方式、淋巴结清扫等。
这些规定能够确保在手术过程中彻底清除肿瘤,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同时,规范版还提到了保乳手术和乳房整形手术,为一定条件下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此外,规范版还强调了手术的安全性,要求医院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此外,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还对辅助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
辅助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规范版中明确了不同治疗方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案。
此外,规范版还强调了辅助治疗的合理应用,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副作用。
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规范版还提到了靶向治疗的应用,这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重大突破之一,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最后,乳腺癌诊疗规范标准版还对患者的随访和健康教育进行了要求。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C50.900x001)二、诊断依据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
诊断标准:1.定性诊断:采用空芯针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等方法明确病变是否为癌、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特殊分子表达情况等与乳腺癌自身性质和生物行为学特点密切相关的属性与特征。
应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Ki-67、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免疫组化染色,HER2 2+病例应进一步行原位杂交检测。
2.分期诊断:乳腺癌的分期诊断主要目的是在制订治疗方案之前充分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特点,以便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模式提供充分的依据。
乳腺癌的严重程度可集中体现在肿瘤的大小、累及范围(皮肤和胸壁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等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分期诊断信息。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不能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但是在制订诊治策略时,应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合并症及伴随疾病会对整体治疗措施产生影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
四、计划住院天数为9天内五、计划住院总费用为8000元内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凝、肿瘤六项、CA125、CA153、传染病筛查、性激素六项;(3)胸、腹部CT、腋窝淋巴结彩超。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乳腺超声、乳腺MRI、骨显像、头颅MRI。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外科手术治疗:乳房切除手术(TNM分期中0、Ⅰ、Ⅱ期及部分Ⅲ期且无手术禁忌,患者不具备实施保乳手术条件或不同意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局部进展期或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经全身治疗后降期,亦可选择全乳切除术);保留乳房手术(适用于患者有保乳意愿,乳腺肿瘤可以完整切除,达到阴性切缘,并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可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外科手术;乳房修复与重建;2.放射治疗: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放射治疗;乳腺重建术后放射治疗;局部区域复发后的放射治疗;3.化疗:新辅助化疗,推荐含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辅助化疗,首选含蒽环类药物联合或序贯化疗方案,以蒽环类为主的方案(如CA(E)F、A (E)C、FEC方案),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方案(如TAC),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如AC→T/P(P:紫杉醇)或FEC →T);晚期乳腺癌的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类、长春瑞滨、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铂类);4.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不建议与辅助化疗同时使用,一般在化疗之后使用,可以和放疗及曲妥珠单抗治疗同时使用;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氟维司群、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孕激素或托瑞米芬、亦可考虑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5.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进行靶向治疗,国内主要药物是曲妥珠单克隆抗体,一般不与阿霉素化疗同期使用,但可以序贯使用,与非蒽环类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治疗可同期应用;6.支持对症治疗:唑来磷酸、钙剂、奥美拉唑、氨基酸、铁剂、叶酸、维生素B12、EPO、羟考酮、吗啡、恩丹司琼、甲氧氯普胺、甲地孕酮、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介素-11等;4.出院医嘱:每周复查血常规,3周后再次入院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乳腺癌诊疗的指南,依据最新的2023年版规范。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诊断规范
1. 实施乳腺癌筛查,包括乳腺自检、临床乳腺检查和乳腺超声等。
2. 对于可疑乳腺肿块,进行乳腺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钼靶片、乳腺磁共振等。
3. 针对乳腺病变进行活检,确定是否为乳腺癌。
4. 对于确诊的乳腺癌,进行病理分型和分级,以指导后续治疗
方案的制定。
治疗规范
1. 根据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程度采取乳腺保留手术或乳腺切除手术,并酌情进行淋巴结清扫。
3. 放疗治疗:根据病变情况进行乳房放射治疗或深部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4. 药物治疗:包括药物靶向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根据病
理分型和分级确定合适的药物方案。
5. 辅助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可以考虑行辅助化疗和辅助内
分泌治疗,以预防局部或远处复发。
6. 随访观察:定期进行随访,监测复发和转移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
1. 提倡良好的生活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2.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加强心理咨询和支持,
提升生活质量。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乳腺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的要点,旨在指导医
生和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时做出准确和有效的决策。
请医务人
员和患者共同遵守本规范,以提高乳腺癌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诊疗规范版-V1

乳腺癌诊疗规范版-V1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诊疗规范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影响
非常大。
针对当前乳腺癌诊疗方面的需求,医学专家制定了“乳腺癌
诊疗规范版”,本文将对这一规范进行重新整理。
一、乳腺癌的分类
乳腺癌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乳腺癌是指起源于
乳腺组织的肿瘤;继发性乳腺癌是指由原发癌病灶转移而来的乳腺癌。
二、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通过体检、影像学(乳腺X线摄影、彩超等)和病
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来确定。
三、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一)外科手术
1. 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肿瘤较小、没有转移的患者。
2. 乳腺切除术:适用于乳腺癌较大的患者,或有转移的患者。
3. 淋巴结清扫术:针对存在转移的患者,需要清理淋巴结区域。
(二)放疗
放射治疗可以扩散到乳腺、胸壁和区域淋巴结,以杀灭残留癌细胞。
(三)化疗
化疗是通过给药物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癌细胞的复制,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四)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其主要通过使用类固醇制
剂或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来防止癌细胞生长。
四、乳腺癌的康复
乳腺癌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营养补充、运动
康复等。
综上所述,乳腺癌诊疗规范版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全面规范的诊疗指导,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乳腺癌诊疗规范

乳腺癌诊疗规范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
2.乳头溢液。
3.皮肤改变。
4.乳头、乳晕异常。
5.腋窝淋巴结肿大。
(二)乳腺触诊绝经前妇女最好在月经结束后进行乳腺触诊。
(三)影像学检查。
1.乳腺X线摄影。
2.乳腺超声。
3.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四)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是通过综合分析临床各种信息及病理形态得出的最后诊断。
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时,需要临床医生提供完整、确切的临床情况,及时、足量的组织标本。
三、乳腺癌TNM分期B.1 原发肿瘤(T)原发肿瘤的分期定义,不管是临床还是病理都是一样的。
如果肿瘤的大小由体检得到的,可用T1、T2或T3来表示。
如果是由其他测量方法,如乳腺X线摄片或病理学测量得到的,那么可用到T1的亚分类。
肿瘤大小应精确到0.1 cm。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is 导管原位癌Tis 小叶原位癌Ti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cmT1a 肿瘤最大直径>0.1cm, 但≤0.5cmT1b 肿瘤最大直径>0.5cm, 但≤1cm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 但≤2cmT2 肿瘤最大径大>2cm, 但≤5cmT3 肿瘤最大径>5cm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T4a 肿瘤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 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或溃疡,或不超过同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T4c 同时包括T4a和T4bT4d 炎性乳腺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版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版1.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以发生在男性,其诊疗水平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乳腺癌诊疗规范,以指导临床医生在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过程中进行决策。
2.乳腺癌的分期和病理学特征2.1 分期系统2.1.1 TNM分期系统2.1.2 分子分型系统3.乳腺癌的临床表现3.1 乳房肿块3.2 乳房疼痛3.3 乳房皮肤改变3.4 乳房溢液3.5 远处转移症状4.乳腺癌的辅助检查4.1 乳腺X线摄影、超声和磁共振成像4.2 组织学检查4.3 检测遗传因素5.乳腺癌的治疗原则5.1 外科治疗5.1.1 乳腺癌手术切除范围5.1.2 乳腺癌保乳术与乳房重建5.1.3 淋巴结清扫5.2 放射治疗5.2.1 术后放射治疗5.2.2 提前为术后放射治疗适应症5.3 化学治疗5.3.1 新辅助化疗5.3.2 辅助化疗6.乳腺癌的术后系统治疗6.1 内分泌治疗6.2 靶向治疗6.3 免疫治疗7.乳腺癌的随访7.1 随访时间和间隔7.2 随访内容8.附件8.1 影像学检查结果8.2 病理报告8.3 术前术后相关记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房切除范围:乳腺癌手术切除时,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手术中切除的乳房范围,包括包膜切缘和复采切缘。
2.乳腺癌保乳术:即手术中只切除乳腺癌肿瘤,保留剩余乳房组织的手术方法。
3.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手术中,切除受影响的腋窝淋巴结,以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4.新辅助化疗:指在乳腺癌手术之前进行化学治疗,旨在降低肿瘤体积,改善手术切除的效果。
5.靶向治疗:通过干扰乳腺癌生长发育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6.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以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乳腺癌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
(1)家族有患乳腺癌者;
(2)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者;
(3)未婚、未育或高龄初产者;
(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
(5)患乳腺增生病者;
(6)放射性大剂量或长期接触者;
(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
2.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无痛;
3.乳头溢液、溢血,乳头皮肤脱屑、长期摩烂。
【体格检查】
1.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抬高或内陷,肿物有无溃烂,肿块表面皮肤有无凹陷或呈“桔皮样”改变;
2.肿物位置、大小、性质、与皮肤及胸大肌是否粘连;
3.同侧液窝及锁量上淋巴结有无肿大。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钼靶X线摄片;
2.B型超声检查;
3.近红外线扫描;
4.ECT全身显像检查有无骨转移;
5.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乳头溢液者做反复涂片寻找癌细胞;
6.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胸部平片。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多能确诊,术前未能确诊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瘤、脂肪坏死结节和乳腺导管扩张症。
本病诊断应注意临床分期。
1.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1)第一期:癌瘤完全位于乳腺组织内,直径< 3cm,与皮肤无粘连;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2)第二期:癌瘤直径< 5cm,尚能活动,与覆盖皮肤有粘连;同侧腋窝有数个散在而能推动的淋巴结;
(3)第三期:癌瘤直径> 5cm,与覆盖皮肤有广泛粘连,且常形成溃疡,或癌瘤底部与筋膜、胸肌有粘连,同侧腋窝或锁骨下有一连串融合成块的淋巴结,但尚能推动;
(4)第四期:癌瘤广泛扩散至皮肤或与胸肌,胸壁固定;同侧腋窝淋巴结成块且已固定,或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常伴有远处转移。
2.乳腺癌TNM分期法:
TO: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侵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
T1:癌瘤长径< 2cm;
T2:癌瘤长径2~5cm;
T3:癌瘤长径> 5cm,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T4:癌瘤大小不计,但浸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肌、前锯肌);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成块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把乳腺癌分为以下各期:
O期:TisN0M0;
I期:T1N0M0;
Ⅱ期:T0T1N1M0、T2N0N1M0、T3N0M0;
Ⅲ期:T0T1T2N2M0、T3N1M0、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包括M1在内的任何TN组合。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乳腺肿块不能排除乳腺癌者,住院手术治疗,术中先作局部切除并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者,按以下原则处理:
(1)I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保留乳房的肿块局部切除,术后加放疗;
(2)Ⅱ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范围加放疗;
(3)Ⅲ期:无禁忌者可行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有手术禁忌者,可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进行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4)Ⅳ期:不宜手术治疗,可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和中药治疗;
(5)位于内侧象限的乳腺癌可考虑作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或根治术后加胸骨旁放疗。
2.药物化疗:
常用的抗癌药有环磷酰胺(C)、氨甲喋啶(M)、氟腺嘧啶(F)、阿霉素(A)、复方新水仙(CO)等,多主张联合、分次、足量使用,推荐的化疗方案如下:(1)术前化疗常用方案:CMF、COC方案;
(2)术后常用方案:CMF、CAF方案;
(3)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
(4)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包括去势治疗和内分泌药物治疗;去势治疗主要用于绝经前或闭经5年以内者,手术去势用于全身情况较好,急需内分泌治疗生效者;放射去势用于全身情况差,难于耐受手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