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乙肝小三阳(004)
茵陈五苓散临床运用-曾荣修ook

茵陈五苓散临床运用-曾荣修茵陈五苓散出于《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条中。
原文:黄胆病,小便不利者,茵陈五苓散主之。
此方是五苓散加茵陈,化裁之方,其病机由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久则发黄,故以通阳利水为主,加茵陈以清其湿热,湿热清则黄疸自消矣,此方非通治黄疸方。
方药:茯苓20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10g,茵陈30g方义:茯苓、猪苓、泽泻均属淡渗利水之品,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利水,气化膀胱,茵陈为清湿热之要药,故加入方中合用,则燥湿健脾,温阳利水兼清湿热,令湿热从小便排出,故黄疸退矣。
凡属小便不利而黄变证各异的症候,俱投以此汤。
举案如下:刘某某,女,22,住劳动路95号1982年8月3日,初诊:上月下旬开始胃脘痞塞,厌油,溲黄少,乏力,医院检测小便:尿胆元阳性,胆红质0,肝功能7/8月报告:SGPT500以上(正常值170以下),ZNTT13(正常值2-12),巩膜发黄,脉濡缓,苔白辨证:湿蓄于内,郁久化热。
治宜:清热利湿方药:茵陈3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10g,二付。
1982年8月14日,五诊,之前共四诊,八剂均原方未减,目前胃脘痞塞消失,但白带多不黄,仍疲乏,目前转治下焦湿邪。
方药:苍术15g,法夏12g,茯苓12g,陈皮10g,茜草12g,乌贼骨12g,牡蛎30g,淮山30g,防己12g,惹仁12g,共四剂。
1982年8月18日,白带愈,精力复常,纳可,溲清长,查肝均正常。
此案寒湿壅塞中下二焦,中焦化热形成黄疸,先以清热利湿的茵陈五苓散治愈湿热,因下焦寒湿未去,故改用温化寒湿之法治之。
唐某某,男,53,放射科医生1981年4月14日,近来疲乏、纳减、溲黄、腹满、厌油、恶寒。
4月13日肝功能检查结果:TTZnTT正常,SGPT500以上,A/G=4.2/265,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脉浮无力苔腻。
辨证:湿热内蕴,兼太阳之邪传入膀胱。
治宜:清热利水方药: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三付1981年4月22日,感冒愈,腹胀减,小便增多黄减,疲乏减。
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有重 要 的临床 意义 ,故笔者 所在 医院 2 0 1 3 年1 月一 2 0 1 4 年 共 治疗 2 个月 。
1 月对 5 0 例非酒精性脂 肪肝患者予 以茵陈五苓散疗法 ,
效果 满 意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 一 转肽酶 ( 一 G T ) 、碱性磷酸酶 ( A L P ) 、谷草转氨酶 ( A s r I 1 ) 、谷丙转氨酶 ( A u 等生化指标
d o i :1 0 . 1 4 0 3 3 / j . c n k i . c f mr . 2 0 1 5 . 0 5 . 0 1 8
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 病 ( N A F L D ) 是指 除肝损害 因素 、
组成:猪苓 1 0 g ,白术 1 0 g ,茯苓 1 0 g ,泽泻 1 5 g ,茵陈
者 的 肝 功 能 。探 究 治疗 非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的最 佳 方 法 具
花粉 2 0 g ,生地 2 0 g ;痰湿型加荷叶 l 0 g ,山楂 2 0 g ,草
决明 2 0 g 。水煎 服 ,1 剂/ d ,早 晚分服 ,共 治疗 2 个月。
1 . 2 . 2 对照组
水 平进 行 检测 ,比较 治疗前 后肝 功 能指标 变化 。 1 . 4 评价 标 准 本 研 究 各 观 察 指标 的正 常 范 围如 下 , 一 G T正 常 范
选 取 笔者 所 在 医 院 2 0 1 3 年1 月一 2 0 1 4年 1 月 收治 的 1 0 0 例 非酒 精 性脂 肪肝 患 者作 为研 究对 象 ,其 中男 6 9 例,
2 0 g 。随证 加 减 :阴虚 燥热 型加 葛根 1 0 g ,沙参 2 0 g ,天
用“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报告

值 笔者 随 田师抄方 , 父鼻 衄 复发 , 家 遂求 治 于 田师 。就
散》 加味 治疗 “ 乙型肝 炎” 效果 满 意 。 病案 1 张某 , ,4岁 , 河 南 方 城 杨楼 人 ) 学 : 男 2 ( 上 时体 检 为“ 三小 阳 ” 。病 人 自述 : 整天 无 力 , 光想 睡 , 小 便经 常 发 黄 。观 面 部 色 暗青 , 珠 稍 黄 。本 人 在 “ 眼 茵 陈 五苓 散 ” 中加 入 叶下 珠 、 骨 草 、 杖 、 草 、 胡 、 鸡 虎 甘 柴 郁金 、 皮 、 青 炒枳 壳 、 大黄 、 黑 白芍 、 味 子 、 五 西洋 参 、 黄 芪、 蚂蚁 等制成 水丸 , 1 3服 。服 药 3个 月 , 3 已无症 状 ,
种传染 性疾 病 。如果 不 能 有效 控 制 病 毒 , 情将 持 续 病 进展 , 最终 发展 成为肝 硬化 或肝癌 , 危及 生命 。急性肝
炎临床 表 现为 : 发热 、 怠 、 欲不 振 、 倦 食 黄疸 等 。慢 性肝
炎则无 明显 症状 。部分 急性 肝炎 病人 最后也 会转 为慢 性肝炎 。有 些病 人 , 病 时 已是 慢 性肝 炎 , 发 一经 体 检 , 即是 “ 大三 阳或小 三 阳” 。 “ 仲景 ” “ 在 黄疸 病 脉 证 ”中, 黄 疸 、 疸 、 疸 、 有 谷 酒 女劳疸 等 名称 ; 从其证 治 内容来说 , 湿盛 、 有 热盛 、 湿热 俱盛 的不 同 ; 治疗 上有 解 表 发 汗 、 热 利湿 、 在 清 润燥 逐
北 中 医药大 学教授 、 国第 一批 、 二批 名老 中 医师带 全 第 徒 指导 老师 ,0 1年荣 获 “ 21 湖北 中医大 师 ” 号 。 田教 称
年 内鼻 衄未 发 ,0 2年夏 复发 1次 , 又求 治 于 田师 , 20 遂
茵陈五苓散对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茵陈五苓散对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作者:杨建桥严清和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第20期[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通过复合因素造成小鼠慢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病理模型,观察茵陈五苓散对肝纤维化小鼠肝脾指数、血清ALT、AST水平及HA、PCⅢ、LN、Ⅳ-C含量的影响。
结果茵陈五苓散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脾指数、血清ALT、AST水平及HA、PCⅢ、LN、Ⅳ-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或P<0.05)。
结论茵陈五苓散对复合因素致小鼠慢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茵陈五苓散;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中图分类号] R96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13-02Study on Protective Effects of Yinchenwuling Powder on Fatty Hepatic Fibrosis in MiceYANG Jianqiao1YAN Qinghe2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Meilin Community Hospital of Ninghai County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Ninghai 315609,China;2.Department of Digests,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Ningbo 315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Yinchenwuling powder on fatty hepatic fibrosis in mice. Methods Fatty hepatic fibrosis model was made by multiplex factors in mice. The liver weight index,the spleen weight index,the levels of ALT,AST,HA,PCⅢ,LN and Ⅳ-C in serum of mice were measured. Results All dose groups of Yinchenwulingsan could decreased the liver weight index,the spleen weight index,the levels of ALT,AST, HA,PCⅢ,LN and Ⅳ-C in serum. Compared with model control group,high and moderate dose grou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 or P<0.05).Conclusion Yinchenwuling powder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fatty hepatic fibrosis in mice induced by multiplex factors.[Key words] Yinchenwuling powder;Fatty hepatic fibrosis;Mice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肝脏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1]。
茵陈五苓散治疗药物性肝病5例

曲等天然药物,其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抑制肝脏HM D 2COA 还原酶,从而阻止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调脂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具有降低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 G )、低密度脂蛋白(LDL 2C )及升高高密度胆固醇(HDL 2Ch )的作用。
本资料表明口服地奥脂必妥疗效达8816%,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幅度明显高于烟酸肌醇酯,且无副作用,是治疗高血脂症的理想药物。
表2 口服地奥脂必妥、烟酸肌醇酯对血脂的影响项目组别用药前(Xϖ±S )用药后(Xϖ±S )差值(d λ±Sd )P 值TC 地奥脂必妥6107±01905140±01741131±01953<0101(mmo l L )烟酸肌醇酯6177±01795192±01550185±0193<0101T G 地奥脂必妥2127±01521157±01530170±01793<0101(mmo l L )烟酸肌醇酯2114±01561188±01590127±0160<0105HDL 2Ch 地奥脂必妥0182±01201128±01230146±012833<0101(mmo l L )烟酸肌醇酯0182±0115111±01220124±0110<0101茵陈五苓散治疗药物性肝病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李 玲福州市第二医院 李丽娜 随着结核病的死灰复燃,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药物性肝病,临床上也常有发生。
异烟肼、利福平作为联合化疗的首选方案,它的负面效应——药物性肝损害,在抗结核药物中占了一定的比例。
我们应用中药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5例药物性肝损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女,40岁。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1. 茵陈五苓散简介茵陈五苓散,又称“茵子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剂,由茵陈、泽泻、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药组成。
茵陈五苓散具有祛湿利水、健脾渗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脾胃湿滞、腹泻、尿频等症状。
2. 茵陈五苓散的组成成分•茵陈:具有行气、理气、解毒的作用。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渗湿、益气升陷的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气、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3.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茵陈五苓散具有多种功效,常用于以下症状的治疗:3.1 脾胃湿滞•腹胀:茵陈五苓散可以行气、理气,消除脾胃湿滞引起的腹胀不适。
•厌食:茵陈五苓散有益气升陷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湿滞引起的厌食症状。
3.2 湿热下注•尿频:茵陈五苓散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减轻湿热下注引起的尿频症状。
•口渴:茵陈五苓散中的茯苓具有利水的功效,可以缓解湿热下注引起的口渴症状。
•腹泻:茵陈五苓散可以健脾渗湿,缓解湿热下注引起的腹泻。
3.3 尿道感染•尿道灼痛:茵陈五苓散具有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尿道感染引起的灼痛症状。
3.4 泌尿系统结石•尿路结石:茵陈五苓散具有利水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结石的形成和滞留。
•肾结石:茵陈五苓散具有渗湿作用,有助于肾结石的排泄。
3.5 其他症状•毛囊炎:茵陈五苓散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毛囊炎引起的症状。
•皮肤湿疹:茵陈五苓散具有调和药性、解毒作用,可以改善皮肤湿疹的症状。
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如下:•口服,每次3-9克,一日2-3次。
•冲服,每次3-10克,一日2-3次。
•可酌情调整用量或根据医生建议使用。
5. 注意事项茵陈五苓散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忌辛辣、腥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忌与硫酸铁、贝达因、巴比妥类药物同服;•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茵陈五苓散能够祛湿利水、健脾渗湿,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中医经典方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肝炎、肝硬...

中医经典方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肝炎、肝硬...
中医经典方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
(治湿大于热。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中毒)。
原方:茵陈蒿10分五苓散5分
中医大师黄煌方:茵陈蒿10~20g 猪苓10~20g 泽泻15~30g 白术10~20g 茯苓10~20g桂枝6~12g/肉桂5~10g
1.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见轻度黄疸(胆红素偏高),兼下肢浮肿、大便不成型者
若有腹水者→加怀牛膝20~40g、赤芍20~60g
若无黄疸者→去茵陈蒿
2.本方可治【脂肪肝(主要是因为有五苓散),即湿、水、渎身困重】
酗酒者,或伴有腹泻者→可加葛根30~60g
(比较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
3.如血清白蛋白低下、浮肿时,白术可重用至60g
白术→天然白蛋白(苏州某名老、南中医孟景春…等→善重用白术保肝)
4.五苓散服法:“上五味,捣为糊,以白饮(米汤)和服,方寸匕(量器单位),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期间多饮温热水,忌生冷
5.建议使用散剂(五苓散)→疗效较好、易服、便宜。
#快问中医超能团# #埋头加班苦了肝#。
用“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报告

用“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
报告
陈学广;李淑珍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1(26)11
【摘要】乙型肝炎是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毒,病情将持续进展,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危及生命.急性肝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倦怠、食欲不振、黄疸等.慢性肝炎则无明显症状.部分急性肝炎病人最后也会转为慢性肝炎.有些病人,发病时已是慢性肝炎,一经体检,即是“大三阳或小三阳”.
【总页数】2页(P2316-2317)
【作者】陈学广;李淑珍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报告
2.治疗乙肝“大小三阳”获最新突破独创“七二中药转阴丸”配以针灸,穴位按摩清除乙肝病毒——记国营广州市博爱医院乙肝研究中心专家叶剑教授
3.治疗乙肝“大小三阳”获最新突破独创“七二中药转阴丸”配以针灸,穴位按摩清除乙肝病毒——记国营广州市博爱医院乙肝研究中心专家叶剑教授
4.国内首创“净血转阴丹”治疗乙肝大小三
阳圣医——记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总院华南乙肝研究协会会长谢国行教授黄其祥副会长5.国内首创“净血转阴丹”治疗乙肝大小三阳圣医——记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总院华南乙肝研究协会会长谢国行教授黄其祥副会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茵陈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乙肝小三阳(004)
茵陈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黄疸病脉症并治第十五。
原文为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茵陈五苓散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疸;泽泻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之功;白术健脾补气而运化水湿;;桂枝既可外解太阳之表,又可内助膀胱气化。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健脾和胃化浊之功。
茵陈五苓散以身黄,目黄,小便黄少,色泽鲜明如橘子色,形寒发热,肢体困倦,腹满,食欲不振,苔腻等为应用指征。
茵陈五苓散辨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的阳黄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非酒精性脂肪肝、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小三阳症、高血脂及痛风性关节炎等病症。
病位偏上,热重于湿者,用栀子大黄汤;湿热俱盛,病在中焦,用茵陈蒿汤;病情急重,里热成实,病位偏于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