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高考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鉴赏.

合集下载

对比鉴赏

对比鉴赏
•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 子。
• • 这里要求赏析两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 的感情。
• 答案: • 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 作。 • 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两首 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 扣住《送》诗“不觉”“一道”“何曾” 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 乐观、豪爽的感情; • 扣住《黄》诗“烟花”“孤 帆”“尽”“唯见”等词反复品味,就能 理解到诗中表达的惆怅、难舍、牵挂的感 情。
•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 •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 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 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 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达技巧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 行。 •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 “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 柳 李商隐 咏柳 曾巩 •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乱条犹未变初黄, • 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倚得东风势便狂。 • 如何肯到清秋日, 解把飞花蒙日月, • 已带斜阳又带蝉! 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 可俯瞰长安全城。②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 销魂。
强化练习
• 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两诗中为 什么都写到雁。 • 闻雁 韦应物 寒塘 赵嘏 • 故园渺何处? 晓发梳临水, • 归思方悠悠。 寒塘坐见秋。 • 淮南秋夜雨, 乡心正无限, • 高斋闻雁来。 一雁过南楼。
• 这里要求分析意象“雁”的内涵,两 首诗借助“雁”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因为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 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 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 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016年高考江苏卷古诗文鉴赏试题评析

2016年高考江苏卷古诗文鉴赏试题评析

2016年高考江苏卷古诗文鉴赏试题评析作者:姜有荣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6年第10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评析]古诗词鉴赏考查的是宋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词作的名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篇幅长,内容多,且语言前后多有脱节,需要同学们有很强的整体判断能力。

在试题设计上,命题者更加注重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思想情感的把握。

与2015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古诗词鉴赏没有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而是将考查重点集中在对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把握上,旨在引领同学们细致而扎实地研读文本,力求能够读懂,读进,读深,读透。

第10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要求同学们分析上阕选材的表达效果,这在诗歌鉴赏中极少涉及,我们既要明确作品中选了人物的哪些事迹,还要对这些事迹加以分析,挖掘其对表达作者情感等的作用,这是亮点,当然也是难点。

2016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2.ppt

2016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2.ppt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 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
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 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 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题指导
①正面回答,观点要鲜明,至于孰优孰劣,一般 可自由选择。
②比较鉴赏时应有所偏重,可采用正反对比的方 式进行鉴赏,得出一有一无的结论。
答题步骤 词语比较题: ( 表态度)①析词义。②描画境。③点作用。( ) 诗比句较比词劣较势 题: ( )①析词义。②明妙处。③点作用。( )
(14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对比问题: 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 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 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形式: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贾诗 为问答体,以答为主;魏诗为自问自答。
内容:贾诗有目标可见,特意寻访,童子知其去 向,“只在此山中”;魏诗中所寻者无具体行踪, “采芝何处未归来”。贾诗主要是对话,通过对 话体现诗意;魏诗写景抒情都有。
真题演练
(14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陈与义: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刘禹锡: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2018年:(全国卷Ⅰ)《野歌》李贺: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全国卷Ⅲ)《精卫词》王建: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苏轼: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②鉴赏诗歌形象(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二、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1.选材不拘一格。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3.技巧角度——手法技巧比较 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 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思想情感——内容感情的比较 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 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读懂诗词,理解内容、把握 情感是前提。
备考•关键能力
比较鉴赏要注意“四角度” 1.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比较 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一般来 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 “境”。
2.语言角度——炼字炼句的比较 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字 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对字、词、句 进行比较。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整体风格比较题 主要是对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进行考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
பைடு நூலகம்
比较鉴赏
题点•必备知识
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题更有利于考查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 力。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相同或 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都是从诗歌的形 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贰 古诗 语 言 异 同 比 较
语言异同比较
古诗
语言异同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 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考生首先要选好比较点,如比较描写的情景,比较思 想感情,比较表达技巧,比较语言的风格,等等。其 次,考生要结合诗歌相关内容,把理由阐述清楚。
一、语言异同比较题类型
古诗 ③作答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二、思想感情比较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
思 想 2.答题规范
感 答: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诗人××的心


情。

②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


古诗
四、诗歌比较鉴赏类命题解题技巧总结
1.整体感知诗歌(关注标题、背景、注释、意象、注释) 2.定位比较区间、方式以及比较点 ①区间:是全诗的比较还是局部的比较,研读诗作对应的品评区; ②方式: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还是辨析异同? ③比较点:景境情?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3.分清条理、组织答案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 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 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 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②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 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 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 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 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 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罢,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 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 二是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鉴赏型。比较鉴赏题之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一是能很好 地考查考生阅读面的宽度;二是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发展 考生的思维品质。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答(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城东早春杨巨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汉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宫苑这里代指唐代长安(1)杨诗中出现了两类赏春的人他们分别是和诗中所描绘的新春景象是(2)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杨诗重在描写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歌颂了早春的美丽B王诗重在议论以生动的词句、明丽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认识C杨诗意在表明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D两诗均寄情于景;杨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王诗则以尾句直接抒情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答(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答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讲解

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讲解

9.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 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情。羁旅 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 相望的青山竞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牵起无限 乡思之情。(3分)徐诗诗人借黄莺来表达自 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2分)
5、【广东执信中学2016检测】 东栏梨花 苏轼
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比较 鉴赏题专项练习
1、【河北省2016联考】
念奴娇
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 深①
大江②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 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 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 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 沙,袁崧筑垒③,到处堪唏发④。鲈鱼莼菜,一任江天 岁月。
9.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这首诗所抒发 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①《山居秋暝》通过描绘悠远宁静的山居秋景 体现诗人高洁的情怀,表达了对恬淡闲适的归 隐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②此诗抒发了诗人 独居山中的孤独寂寞及思乡之情。(l分)傍晚时 分,诗人独自走回山中,思绪依依,“秋深频 忆故乡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 诗描绘秋天傍晚荒疏寂廖的山中景色,渲染出 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凄寂的心境。 (3分)
8.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景? 请简要分析。(5分)
①移步换景。傍晚时分,诗人从郊野走回山中,随着 诗人的行踪,写了稀疏的树林,荒凉的山径,随云、 水而动的黯淡山影,微茫雾霭中传来的钟声,是移步 换景的写法。②以时间为序。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 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月光照在竹篱门上 的情景,写了诗人一路所见的景物。③以动衬静。黯 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 茫茫雾霭中传来,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晩时分山 中的宁静寂廖。(每点2分,三点5分。如有其他答案 亦可酌情给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 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张若虚诗运用了拟 人的手法来写“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也拂不 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
考题示例 •比较内容情感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觮③ ,汉箭朝 飞金仆姑④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⑤ , 换得东家种树书⑥ 。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 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 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问题例析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 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考题例示 •比较语言(炼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 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 是有所不同的。
(2014·全国Ⅱ)第9题 特点
( 2014·福建卷)第6(2)题
②同一诗人作品 (2015·全国Ⅰ)第8题
的比较。
(2014·山东卷)第14(1)(2)题
考情回顾
命题考点
• 1、比较形象 • 2、比较语言 • 3、比较表达技巧 • 4、比较内容情感
真题示例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 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 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
求“同”关键词 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 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 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 去理解。
花红柳绿笑东风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明溪一中 余海燕
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
鉴赏评价 D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情回顾
(2015·北京卷)17、19题
(2015·浙江卷)第21题 ①不同诗人作品
(2015·湖南卷)第10(2)题 命题 的比较。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数声声和月月 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 拂还来。
9.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 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借”月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 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考生答案1 红,明。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的景色,色彩红艳,通过视觉描写,突出 考生答案2 园花经雨后的美丽景象。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的景色,面目
峥嵘,写月夜中的乔木,有点阴森让人害怕的景象。
问题诊断
内容理解不到位,形象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答题不规范。
此题要求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时,
解析 拔”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辨异 寻“异”关键词 经雨 红;峥嵘 明月中
前者艳丽,后者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
参考 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 答案 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比较原则
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
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 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考生答案1只满足于从 剖析矫正 诗句中找出自认为关键的词语,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到位,对诗歌
形象概括不准确,无具体分析;考生答案2对前一句的理解和概
括很好,但对后一句的“峥嵘”一词理解不到位,且没能结合上 下语境分析,导致分析错误。
上片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下片表达了词人韶华易逝 的感叹,英雄空老的无奈。两相对比,更突出词人不能实现自己政治 理想的苦闷,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词人的人生悲剧色彩更加浓郁。
课堂演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见考题:比较手法、情感的异同
阅读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①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②夜娖 (chuò):整理 ③银胡觮(lù):箭袋 ④金仆姑:箭名。⑤平戎策:指辛弃 疾上书给皇帝为光复中原、抵抗金兵出谋划策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⑥换得东家种树书:指归隐山林,过田园生活。
这首《鹧鸪天》的上片和下片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 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 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 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妙的想象来收束全篇,表达了对故 乡亲友的强烈怀念。
考题例示 •比较表达技巧
(2016龙岩市质检)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捣练子令 李煜
问题例析 •比较形象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 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景物形象(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 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
答题 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
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高耸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