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形象学导论及领导者形象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作业概要55页PPT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作业概要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第八部分行政组织形象与领导者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形象塑造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
3.动态性 行政组织形象具有动态性特点。公众的知觉受“近因效应”及“晕轮效
应”的影响,易受政府近期的或是重大的行为左右而改变对政府的看法。行 政组织形象易于被与政府有关的新信息所影响。针对这一特点,政府机关要 打破传统的单纯以处理文件、组织会议为主要工作方式所造成的自我封闭状 态,经常地开展社会交往活动,直接地同公众接触,多给公众一些了解、知
第一节 形象塑造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
四、行政组织形象建立的意义 良好的行政组织形象是政府本身一项重要的资源和无形财富,是
政府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政府塑造自身形象能够增强政府 的权威性和民众的认同感;良好的行政组织形象能降低政府成本,提 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政府都把其形象建 立作为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目标。在现代社会,建立行政组织形 象意义深远。
第一节 形象塑造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
三、行政组织形象的特点 政府组织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其价值取向的公益性、合法的
垄断性、“产品”的特殊性、手段的强制性等特征都必然导致行政组 织形象的特殊性,因此在塑造行政组织形象时,若能以行政组织形象 本身的特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公共关系措施,就能做到 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效果,有效地树立起政府的良好形象。行 政组织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节 形象塑造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
其次,良好的行政组织形象是保证政令畅通的法宝,有助于我国政 府行政决策的实施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府的存在是为了制定政策和规 则,以治理、管辖人民,使社会和人民在既定的规则和秩序下生存和发 展。良好的行政组织形象,使社会公众对政府有一个较强的情感认同和 行为认同,公众就会自觉地服从政府,服从政府的法律和规则。
领导形象与领导力

对花远见 雪下行客 宜宜宜宜 丽素淡重 装服装装
三
《服
冬秋夏春 缘 饰
服服服服
宜宜宜宜 饰 礼
仪 艳
雅
爽
清
卫 泳
》
着装的原则: 服装有三个功能:
T.P.O原则
(时间地点场合)
整体协调原则 个性化原则
实用 表示地位和身份 表示审美
整洁原则
职业女性着裙装“七不准”
(1)黑色皮裙不能穿 (2)正式的场合不光腿 (3)袜子不能出现残破 (4)不能出现“三截腿” (5)皮鞋:跟不要太高或太细 (6)色彩:不超过三种 (7)不可以休闲装代替工作装
“三秒钟”印象
外表 仪表60% 声音 度问题 ❖ 第二 方式问题 ❖ 第三 善于沟通
沟通的种类
沟通
语言
非语言
口头
书面
声音语气
肢体语言
身体动作
二 仪 表 礼 仪
四要点:修饰、化妆、举止、表情
1、仪容和化妆
❖ 仪表端庄、整洁(发、脸、手、口) ❖ 化妆要自然、得法、美化、协调
杂按适用场合不同来划分套装西装单件西装单排扣西装双排扣西装正装西装休闲西装要高出西装外套领子1厘米左右比外套袖子长出1厘米左右下摆必须整齐地塞进裤腰之内必须配皮鞋最正规的是黑色系带皮鞋选择深色棉质的或与皮鞋的颜色一致或与西裤的颜色一致颜色要与皮鞋一致爱情之信物富贵之象征吉祥之标志珠宝意义不同因人而异耳环是很重要的首饰但不宜太长太大一只腕上不能戴一个以上以右为上以远为上第一个mmeeting
培训目的
领导形象与领导力
有礼 走遍天下 无 礼寸步难行
形象——领导力的象征
❖ 领导干部的形象,通常是指社会公众、社会 舆论对领导干部的基本印象与总体评价尺准。 具体而言,它来自外界对体现着领导干部自 身教养与个人素质的语言、仪容、举止、着 装、装饰等各方面的具体观察与评价。
形象学(全)PPT课件

1、形象的特征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他者”
(the other)的异国异族形象,其基本特 征表现在: A、 性质:是对一种异已的文化的印象或 想象,并不一定与现实符合;它实际上投 射了自我的形象,表达出了被描写的“他者” 和制作者“自我”之间实际存在的一种互 动关系。
.
11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
20
2、“套话”( stéréotype, ) stereotype
原指印刷用的“铅版”,引申为“陈规旧套”,亦即 人们对各类事物的先入之见。
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 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他者形 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
套话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 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省略了推理过程,也 揭示出有关他者的某些本质化类型。但套话更多暗含 着人的生理属性,带有贬抑甚或侮辱的意味.
的阐释,是双极性(认同性与相异性)的 阐释。”(巴柔)
.
24
(1) 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双极性 A、意识形态(认同性) 异族形象是意识形态化的:指作者在依据本国占统治地位
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持贬斥否定态度。 所谓意识形态化就是被理想化了的诠释,通过它,群体再
现了自我存在,并由此强化自我身份。因此想象是否属于 意识形态类型,不是由其内容来判断,而主要由它对一个 特定群体所起的整合功能来判断。
.
26
B、乌托邦(颠覆性)
该词的能指与所指意义不一致。 托马斯·摩托之所以被砍头,是因为他的书具有“社会颠覆的功能” 乌托邦是对现实不满,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形成的。
乌托邦: 作者依据具有离心力的话语表现异国,向意识形 态所竭力支持的本国社会秩序质疑并将其颠覆时,这样的异 国形象叫乌托邦。
(the other)的异国异族形象,其基本特 征表现在: A、 性质:是对一种异已的文化的印象或 想象,并不一定与现实符合;它实际上投 射了自我的形象,表达出了被描写的“他者” 和制作者“自我”之间实际存在的一种互 动关系。
.
11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
20
2、“套话”( stéréotype, ) stereotype
原指印刷用的“铅版”,引申为“陈规旧套”,亦即 人们对各类事物的先入之见。
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 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他者形 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
套话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 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省略了推理过程,也 揭示出有关他者的某些本质化类型。但套话更多暗含 着人的生理属性,带有贬抑甚或侮辱的意味.
的阐释,是双极性(认同性与相异性)的 阐释。”(巴柔)
.
24
(1) 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双极性 A、意识形态(认同性) 异族形象是意识形态化的:指作者在依据本国占统治地位
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持贬斥否定态度。 所谓意识形态化就是被理想化了的诠释,通过它,群体再
现了自我存在,并由此强化自我身份。因此想象是否属于 意识形态类型,不是由其内容来判断,而主要由它对一个 特定群体所起的整合功能来判断。
.
26
B、乌托邦(颠覆性)
该词的能指与所指意义不一致。 托马斯·摩托之所以被砍头,是因为他的书具有“社会颠覆的功能” 乌托邦是对现实不满,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形成的。
乌托邦: 作者依据具有离心力的话语表现异国,向意识形 态所竭力支持的本国社会秩序质疑并将其颠覆时,这样的异 国形象叫乌托邦。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作业概要

▪ 社会总体想象物总是建立在整合功能 和颠覆功能之间的张力上的,即建立 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两极间的张力上, 文学中的异质形象都处于想象实践的 这两极之间,在其中,可体现出相异 性的多样化表达。
▪ 3、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关系
▪ 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关系一直受到形象学 研究者的关注,这是因为作家在对异国异族 形象的塑造中,必然导致对自我民族的观照 和透视,正如胡戈•狄泽林克所说:“每一种 他者形象的形成同时伴随着自我形象的形 成。”
▪ 从这个意义而言,乌托邦形象是对社 会集体想象物的背离和超越,是对他 者的肯定、认同、理想化。
▪ 乌托邦形象也是异国异族形象的一种 重要类型。
▪ 例如:英国现代作家毛姆的长篇《刀 锋》描述小说主人公:一个美国青年 拉里对西方文明产生幻灭 ,最后远涉 重洋来到东方,在东方的宗教哲学中 找到了真正的信仰。
社会集体想象物与异国形象的关系
第一,社会集体想象物和异国异族形象一致。 即:形象是对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认同和 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形象创造者基本上依据,顺 从在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模式,价值观等 来表现,描述异国异族。而对他国文化和价 值观等,一般是持否定态度。这种倾向我们 称之为意识形态化。
▪ 按照意识形态化所创造出来的形象,我们称 之为意识形态形象。
▪ 《大地》中王龙的妻子阿兰是一位典型的 中国女性,她忠于传统赋予女性的一切责 任和压力: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照料老 人,辅助丈夫,兢兢业业,最后精力慢慢 耗尽而死。
▪ 赛珍珠带着满腔的同情和爱心写了这一切。 她还对西方的殖民侵略深恶痛绝,在《大 地》中,她借王勉之口,谴责在中国的外 国人说:“他们用他们的宗教掠夺我们的 灵魂和意志,用他们的贸易掠夺我们的货 物和金钱。”
形象经济学导论:形象经济学及其基本内涵

可识 别系统 ( I ) 名声 经济 学创 立和 发展 为起 CS 及 点 ,并在此 基础 上进 一步 创立 ,逐渐 朝 着专 业研
究领域发展。 笔 者 以个 人形 象设 计 为出发 点 ,指 出了形象
经 济学 的核 心要义 ,即形象 决定 一切 ,并 以此 为 基 点对 形象 经济 学 的概 念及 其基 本 内涵予 以阐
物质 转 向精 神 , 物质 商 品经营转 为信 息 商品经 营 , 人们 更注 重 品牌 形象 所传 递 的企业 文化 价值和 精 神价 值等 的信 息 。在 信 息时代 ,形 象信 息可 以借
助 发达 的传媒 体系产 生 强大 的经济 效应 , “ 蒙牛
的言谈 举 止和行 事风 格 。 “ 象经 济 ”, 即 “ 过形象 及其 效应 获取 形 通 价值 和利 润 的经济 ”。从这 个意义 上 说 ,形 象经 济现 象应 该 是 由来 已久 的 ,从初 始 的以个人 形象 设 计为 口号 的美容 行业 的蓬 勃发 展到 企业产 品品 牌 形象竞 争 战略 的实 施 ,乃 至城 市形 象工 程 的创 建 ,而 当前 的 “ 蒙牛 与超 级女 声 ”现 象 ,更是 将 “ 形象 经济 ”推 至主 流 ,表 现 出前所 未 有的广 泛
物给 人 的感观 印象 。 《 辞海 》对 “ 形象 ”的解释 为: “ 形象 是根据 现 实生活 各种 现象 予 以选择 、
生产 过剩而 导致 社会 竞争 目标 转移 的时 候 ,当人 们 从 物质 需求 转 向精 神 需求 的时候 ,当物质 商 品 经营 转 为信 息 商 品经营 的 时候 , “ 形象 ”在 这个
所有者 的思想脉络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对形象所
有 者 的 思想 、心 理 、行 为及 其 结果产 生 巨大 的 反
究领域发展。 笔 者 以个 人形 象设 计 为出发 点 ,指 出了形象
经 济学 的核 心要义 ,即形象 决定 一切 ,并 以此 为 基 点对 形象 经济 学 的概 念及 其基 本 内涵予 以阐
物质 转 向精 神 , 物质 商 品经营转 为信 息 商品经 营 , 人们 更注 重 品牌 形象 所传 递 的企业 文化 价值和 精 神价 值等 的信 息 。在 信 息时代 ,形 象信 息可 以借
助 发达 的传媒 体系产 生 强大 的经济 效应 , “ 蒙牛
的言谈 举 止和行 事风 格 。 “ 象经 济 ”, 即 “ 过形象 及其 效应 获取 形 通 价值 和利 润 的经济 ”。从这 个意义 上 说 ,形 象经 济现 象应 该 是 由来 已久 的 ,从初 始 的以个人 形象 设 计为 口号 的美容 行业 的蓬 勃发 展到 企业产 品品 牌 形象竞 争 战略 的实 施 ,乃 至城 市形 象工 程 的创 建 ,而 当前 的 “ 蒙牛 与超 级女 声 ”现 象 ,更是 将 “ 形象 经济 ”推 至主 流 ,表 现 出前所 未 有的广 泛
物给 人 的感观 印象 。 《 辞海 》对 “ 形象 ”的解释 为: “ 形象 是根据 现 实生活 各种 现象 予 以选择 、
生产 过剩而 导致 社会 竞争 目标 转移 的时 候 ,当人 们 从 物质 需求 转 向精 神 需求 的时候 ,当物质 商 品 经营 转 为信 息 商 品经营 的 时候 , “ 形象 ”在 这个
所有者 的思想脉络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对形象所
有 者 的 思想 、心 理 、行 为及 其 结果产 生 巨大 的 反
形象设计艺术ppt课件

3 、人体审美 将人体的美或丑作为审美对象和现实基础,加以审视判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美学原则 1 、美的涵义 (1)专指审美对象 (2)说明美的性质 主观性和客观性 (3)指美的本质 客观社会性和美的形象性 2 、美的基本形态 生活美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的美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所体现的美 艺术美是经过艺术加工后形成的 3 、美感 广义 “审美意识” 狭义 专指示美的感觉 称审美感受 4 、审美观 人的主观意识,社会实践是人们正确审美观形成的必然过程 5 、对人体美的整体审美观 人体为审美客体,从局部到整体,全方位修饰、 美化自身,提高其美学价值。
话题:一名市长 为胡子而牺牲的故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中国古代形象设计溯源 山顶洞人 雕刻石珠 商周时期 称沐浴为妆洗 注意美容卫生 春秋战国 粉黛 是红粉和白粉 用来涂面 保养皮肤
(3)近代形象设计概况 中国名校非常注重校风和学生的整体形象塑造。 国家领导人形象,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水平。
话题: 克林顿 一次为了接见外宾,特意让军用飞机临时降落纽约,去
找他的发型师做头发,一起一降耗资几十万美元,从另一个侧面可以 看出克林顿总统对形象注重的程度。
周恩来 据说一次外交人员出国服装质量有些问题,有人以为凑 合一下,总理特别过问,认为这关乎新中国的形象,不能马虎,显然 他已经自觉地将个人形象、服饰修饰风貌视为一个国家民族的整体形 象象征。
形象设计是对人进行对应环境的艺术包装,是对社会人的 不同定位进行内在与外在的设计塑造。以人为本,对人的形象 进行设计。形象设计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美学原则 1 、美的涵义 (1)专指审美对象 (2)说明美的性质 主观性和客观性 (3)指美的本质 客观社会性和美的形象性 2 、美的基本形态 生活美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的美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所体现的美 艺术美是经过艺术加工后形成的 3 、美感 广义 “审美意识” 狭义 专指示美的感觉 称审美感受 4 、审美观 人的主观意识,社会实践是人们正确审美观形成的必然过程 5 、对人体美的整体审美观 人体为审美客体,从局部到整体,全方位修饰、 美化自身,提高其美学价值。
话题:一名市长 为胡子而牺牲的故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中国古代形象设计溯源 山顶洞人 雕刻石珠 商周时期 称沐浴为妆洗 注意美容卫生 春秋战国 粉黛 是红粉和白粉 用来涂面 保养皮肤
(3)近代形象设计概况 中国名校非常注重校风和学生的整体形象塑造。 国家领导人形象,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水平。
话题: 克林顿 一次为了接见外宾,特意让军用飞机临时降落纽约,去
找他的发型师做头发,一起一降耗资几十万美元,从另一个侧面可以 看出克林顿总统对形象注重的程度。
周恩来 据说一次外交人员出国服装质量有些问题,有人以为凑 合一下,总理特别过问,认为这关乎新中国的形象,不能马虎,显然 他已经自觉地将个人形象、服饰修饰风貌视为一个国家民族的整体形 象象征。
形象设计是对人进行对应环境的艺术包装,是对社会人的 不同定位进行内在与外在的设计塑造。以人为本,对人的形象 进行设计。形象设计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比较文学形象学ppt课件

、形象学理论研究的范围: 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利科分析的
休漠“再现式想象” 萨特“创造式想象” (一)主体与他者的关系
狂热 巴桑 主体(态度) 憎恶 他者
亲善 (二)作家与文本的关系:
作家与文本存在三种关系: 1、用旧文本创造新文本。《李有才板话》 2、作家有意无意的模仿 3、崭新的创造
第七章 形象学
形象学的内涵:其中所指涉的形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象 ,而是指各国文学中描写、塑造出来的“异国”形象,这种形象的 产生与两个相关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关。对这 类形象的研究必须具备跨国界,超文化、超学科的研究视域。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三、套话 套话——“Stereotype”——原(铅板)原陈规旧套——程式、规范
3、套话的语言特征: (1)高度浓缩性 (2)意义的相对稳定性 (3)套话的生命限度 (4)套话的隐喻性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一、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1、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巴桑)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原则。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三)作家与社会整体想象物的关系 如《桃花源记》、《格列佛游记》、《哈利·波特》、《还珠格格》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一、他者理论: 1、文化综合论 2、“缺席说”——他者主角的缺席 阮铃玉现象 3、主观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集体无意识确指全社会对异国社会文化的 总体看法。
词汇归属国 意义双层解读 套话及其演变历史 b、等级关系——话语权 我——叙述者——本土文化 他者——人物——被描述文化 c、故事情节 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层面,因为异国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模式及叙述者所 运用的叙述方式都具有超于词汇及等级关系之外的象征意义。
休漠“再现式想象” 萨特“创造式想象” (一)主体与他者的关系
狂热 巴桑 主体(态度) 憎恶 他者
亲善 (二)作家与文本的关系:
作家与文本存在三种关系: 1、用旧文本创造新文本。《李有才板话》 2、作家有意无意的模仿 3、崭新的创造
第七章 形象学
形象学的内涵:其中所指涉的形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象 ,而是指各国文学中描写、塑造出来的“异国”形象,这种形象的 产生与两个相关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关。对这 类形象的研究必须具备跨国界,超文化、超学科的研究视域。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三、套话 套话——“Stereotype”——原(铅板)原陈规旧套——程式、规范
3、套话的语言特征: (1)高度浓缩性 (2)意义的相对稳定性 (3)套话的生命限度 (4)套话的隐喻性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一、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1、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巴桑)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原则。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三)作家与社会整体想象物的关系 如《桃花源记》、《格列佛游记》、《哈利·波特》、《还珠格格》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一、他者理论: 1、文化综合论 2、“缺席说”——他者主角的缺席 阮铃玉现象 3、主观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集体无意识确指全社会对异国社会文化的 总体看法。
词汇归属国 意义双层解读 套话及其演变历史 b、等级关系——话语权 我——叙述者——本土文化 他者——人物——被描述文化 c、故事情节 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层面,因为异国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模式及叙述者所 运用的叙述方式都具有超于词汇及等级关系之外的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这样或那样的评价,这就是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二)形象含义的延展与丰富 主客体关系而言,形象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他人由其
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 形象是关系,是在一定条件的人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 • 由于条件的单一或多重作用,形象常常是可变的。 • 当然,由这一维度也不应推出形象是毫无标准可言的东西,只要 条件大致相同,其标准当然也就不言而喻。
接收方式
形成变数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1. 主体而言,形象是人或事物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 在表现。 形象首先是一种实存,而且是一种直接的外在实存,没
有这种实存,一切印象、评价、关系等不可能发生。
实存可能与内在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反;尤其
是在人的世界里,不一致更是经常的、普遍的。
即使相左,溢美或饰丑的外在表现都是由主体的内在特 点所决定的。
从强调外在到强调内外兼修,从强调人、事物、社会组
织的区分、区别、形式到强调其独特性、社会性、个性。 从主体(客观存在的人或事物本身)、客体(人或事物的观察者、
反映者、思想者)、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来界定。
人
视
听 性別
地 事
主体
面对面 口耳相传 物 大众传媒
客体
年龄 教育 职业
嗅
触
讯息来源
传递方式
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这不外乎说,君主既然以
半人半兽的怪物为师,他就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并且必须 知道:如果只具有一种性质而缺乏另一种性质,不论哪一种性质都是不
经用的。
狐狸与狮子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 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 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 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信弃义涂脂抹粉。关于
形象学导论及领导者 形象理论基础
第一节 形象的本质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一)形象概念
1. “形”:形体、形状、(人之)容貌等。
• “形” :《荀子·无论》云:“形具而神生”
• 《孙子兵法·虚实》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 王充《论衡·齐世》云:“形而且恶”。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一)形象概念
• 美的表现和展现是通过形象实现的。形象即美的外在表现。
第二节 领袖形象理论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鲜明的提出: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经 济管理和经济建设的
骨干和领导者
一、马基雅维里的君主人格形象理论
尼科洛· 马基雅维里(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巨人,威 尔· 杜兰(Will Durant)在《文艺复兴》说: “有一个人始终不易予以分类,他是外交家、 历史学家、戏剧家、哲学家。”
口是心非、犬儒主义及不择手段等方法,他们在治国技巧中
都是可以接受的方法。永远不要断绝自己的退路。如果可能 的话,要永远保持迷人的魅力、清醒的头脑和鲜明的形象。
——亨利.基辛格: 《选择的必要性:美国对外政策的观察》
在评价一位领袖时,对于他的行为特点,关键不是看他们是 否得人心或令人讨厌,而是看他们是否有用。在一般情况下, 诡计多端、爱慕虚荣和装聋作哑是令人讨厌的习性。然而对
弄任何人,但你无法在任何时候愚弄所有的人”——林
肯
二、马克斯.韦伯的统治人格形象理论
马克斯· 韦伯 (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 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其他二者为卡尔· 马 克思(Karl Marx)与爱米尔· 杜尔凯姆(Durkheim))。
积极面:从历史经验和个人经验出发,谈论应该做什么和硬 挨怎样做,不重理论而重实际行动,其中不乏历史合理性, 对近代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产生过积极影响 消极面:“建议领导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使用诡 计和欺诈手段,甚至不惜动用赤裸裸的武力”政治权术思想,
对政治舞台投入了“非道德”影响,被称为“马基雅维里主
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为基础的。权威能消 除混乱,带来秩序,实现组织目标,推进社会发展。马克 斯· 韦伯是对权威进行理论剖析的第一人,他对权威进行了历 史的考察,认为正当的(或称为合法的)权威不外乎三种历 史形态。即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
1.法理型权威(legal authority)
就没有艺术
二、形象的本质
(二)形象本质上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首先,形象追求真
• 主要指的是“事实真”,即形象的外在表现与其内在的客观状况的符合 (或一致)
其次,形象追求善
• 形象善表现为“我”对“他人”的关注,对“他人”利益的尊重和满足,
表现为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再次,形象追求美
2. “象”:“象征”、“物象”、“肖像”、
“相貌”。
• “象”:《易·系辞传》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卦
象万物。 • 《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 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 《老子》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即物的外形、轮廓。 • 《晋书·顾恺之传》:“尝图裴楷象。”,象乃肖像、相貌之意。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二)形象含义的延展与丰富
就客体而言
• 形象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他人或事物的总体评价和印象,人是
形象的确定者和评定者。
• 形象是感觉、认知客观事物所形成的印象,也即人们在实践活动 中,以一定的条件为背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
获取关于对象世界的信息,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或深或浅的印象、
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呵!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
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 们晕头转向,并且终于把那些一本信义的人们征服了。
狐狸与狮子
我能够提出近代无数的实例为证,它们表明:许多和约和许多诺言由于 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无效;而深知怎样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的成 功。 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 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属于野兽的。但是, 因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因此,君主必须懂得怎样
你要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
虔敬信神…… 一位君主应当十分注意,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溜出一言半 语不是洋溢着“美德”的话,并且注意使那些看见君主和听 到君主谈话的人都觉得君主是位非常慈悲为怀、笃守信义、
讲究人道、虔敬信神的人。
形象传播对君主相当重要 人们进行判断,一般依靠眼睛更甚于依靠双手,因为每 一个人都能够看到你,但是很少人能够接触你;每一个 人都看到你的外表是怎样的,但很少人摸透你是怎样一 个人
二、形象的本质
(一)形象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 第一,形象具有人为的性质
• 那些纳入了人类实践视野的万事万物的形象里,无不潜藏着人的 形象的影子 • 形象所包含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内容、人的精神需要等内容
第二,形象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 人类有关形象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自由自觉的 活动”。最突出表现在艺术上,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没有形象,
• 最后,它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淮南
子·精神训》云:“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又如《易传》云:“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二)形象含义的延展与丰富
“形象” 逐渐在改变、深化、发展它的含义,逐渐由
“figure”或“image”发展到“identity”。
这种权威又可称之为法定权威,是建立在相信规章制度和行 为规则的合法性基础之上。法理型权威以规则为统治的出发 点和最终的归宿点,只有根据法定规则所发布的命令才具有 权威,人们普遍遵守规则、信守规则,规则代表了一种大家 都遵守的普遍秩序。法律和规章有契约式的,也有强制式的,
但是,法理权威的形成依赖于法律和规章表现出来的理性。
正是这种从理性所衍生出来的规则成为了法理型权威所赖以 存在的基础。法理权威的本质是“理性”。 比较富有诸如“规则”、“制度”等形象信息
2.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传统型权威是一种最古老的权威形式,来自于习俗、惯例、 经验、祖训等等。由传统权威支配的社会组织,统治者依照 传统形成的组织规则来治理臣民,芸芸众生对长官的服从来 自于传统赋予长官的固有尊严。这种社会组织就是人们常说 的家长制。在家长制组织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并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一)形象概念
3. “形象”
• 首先,当指人、物之相貌形状:
官以所梦之形象”去民间寻找。 《尚书·诰命》的疏注中,说到殷王武
丁梦见天帝送给他一个助手,于是回忆梦中之所见,令百工“刻其形象”,“使百
• 其次,是指能够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使人们产生印象、观念、思
想及情感活动的物质。
这一点,我能够提出近代无数的实例为证,它们表明:许多
和约和许多诺言由于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无效;而深知 怎样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的成功。但是君主必须深知怎样 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注意保护好君主的人格面具 如果具备这一切品质并且常常本着这些品质行事,那是 有害的;可是如果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那却是有益的。
于领袖人物来说,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领袖人物就得
诡计多端,这正是施政的需要。为了给公众一个恰当的印象, 需要有一定的虚荣感。有时还不得不装聋作哑,为了在某些 关键问题上以占上风。 ——尼克松:《领导者》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二)形象含义的延展与丰富 主客体关系而言,形象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他人由其
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 形象是关系,是在一定条件的人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 • 由于条件的单一或多重作用,形象常常是可变的。 • 当然,由这一维度也不应推出形象是毫无标准可言的东西,只要 条件大致相同,其标准当然也就不言而喻。
接收方式
形成变数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1. 主体而言,形象是人或事物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 在表现。 形象首先是一种实存,而且是一种直接的外在实存,没
有这种实存,一切印象、评价、关系等不可能发生。
实存可能与内在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反;尤其
是在人的世界里,不一致更是经常的、普遍的。
即使相左,溢美或饰丑的外在表现都是由主体的内在特 点所决定的。
从强调外在到强调内外兼修,从强调人、事物、社会组
织的区分、区别、形式到强调其独特性、社会性、个性。 从主体(客观存在的人或事物本身)、客体(人或事物的观察者、
反映者、思想者)、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来界定。
人
视
听 性別
地 事
主体
面对面 口耳相传 物 大众传媒
客体
年龄 教育 职业
嗅
触
讯息来源
传递方式
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这不外乎说,君主既然以
半人半兽的怪物为师,他就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并且必须 知道:如果只具有一种性质而缺乏另一种性质,不论哪一种性质都是不
经用的。
狐狸与狮子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 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 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 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信弃义涂脂抹粉。关于
形象学导论及领导者 形象理论基础
第一节 形象的本质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一)形象概念
1. “形”:形体、形状、(人之)容貌等。
• “形” :《荀子·无论》云:“形具而神生”
• 《孙子兵法·虚实》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 王充《论衡·齐世》云:“形而且恶”。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一)形象概念
• 美的表现和展现是通过形象实现的。形象即美的外在表现。
第二节 领袖形象理论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鲜明的提出: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经 济管理和经济建设的
骨干和领导者
一、马基雅维里的君主人格形象理论
尼科洛· 马基雅维里(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巨人,威 尔· 杜兰(Will Durant)在《文艺复兴》说: “有一个人始终不易予以分类,他是外交家、 历史学家、戏剧家、哲学家。”
口是心非、犬儒主义及不择手段等方法,他们在治国技巧中
都是可以接受的方法。永远不要断绝自己的退路。如果可能 的话,要永远保持迷人的魅力、清醒的头脑和鲜明的形象。
——亨利.基辛格: 《选择的必要性:美国对外政策的观察》
在评价一位领袖时,对于他的行为特点,关键不是看他们是 否得人心或令人讨厌,而是看他们是否有用。在一般情况下, 诡计多端、爱慕虚荣和装聋作哑是令人讨厌的习性。然而对
弄任何人,但你无法在任何时候愚弄所有的人”——林
肯
二、马克斯.韦伯的统治人格形象理论
马克斯· 韦伯 (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 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其他二者为卡尔· 马 克思(Karl Marx)与爱米尔· 杜尔凯姆(Durkheim))。
积极面:从历史经验和个人经验出发,谈论应该做什么和硬 挨怎样做,不重理论而重实际行动,其中不乏历史合理性, 对近代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产生过积极影响 消极面:“建议领导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使用诡 计和欺诈手段,甚至不惜动用赤裸裸的武力”政治权术思想,
对政治舞台投入了“非道德”影响,被称为“马基雅维里主
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为基础的。权威能消 除混乱,带来秩序,实现组织目标,推进社会发展。马克 斯· 韦伯是对权威进行理论剖析的第一人,他对权威进行了历 史的考察,认为正当的(或称为合法的)权威不外乎三种历 史形态。即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
1.法理型权威(legal authority)
就没有艺术
二、形象的本质
(二)形象本质上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首先,形象追求真
• 主要指的是“事实真”,即形象的外在表现与其内在的客观状况的符合 (或一致)
其次,形象追求善
• 形象善表现为“我”对“他人”的关注,对“他人”利益的尊重和满足,
表现为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再次,形象追求美
2. “象”:“象征”、“物象”、“肖像”、
“相貌”。
• “象”:《易·系辞传》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卦
象万物。 • 《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 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 《老子》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即物的外形、轮廓。 • 《晋书·顾恺之传》:“尝图裴楷象。”,象乃肖像、相貌之意。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二)形象含义的延展与丰富
就客体而言
• 形象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他人或事物的总体评价和印象,人是
形象的确定者和评定者。
• 形象是感觉、认知客观事物所形成的印象,也即人们在实践活动 中,以一定的条件为背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
获取关于对象世界的信息,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或深或浅的印象、
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呵!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
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 们晕头转向,并且终于把那些一本信义的人们征服了。
狐狸与狮子
我能够提出近代无数的实例为证,它们表明:许多和约和许多诺言由于 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无效;而深知怎样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的成 功。 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 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属于野兽的。但是, 因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因此,君主必须懂得怎样
你要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
虔敬信神…… 一位君主应当十分注意,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溜出一言半 语不是洋溢着“美德”的话,并且注意使那些看见君主和听 到君主谈话的人都觉得君主是位非常慈悲为怀、笃守信义、
讲究人道、虔敬信神的人。
形象传播对君主相当重要 人们进行判断,一般依靠眼睛更甚于依靠双手,因为每 一个人都能够看到你,但是很少人能够接触你;每一个 人都看到你的外表是怎样的,但很少人摸透你是怎样一 个人
二、形象的本质
(一)形象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 第一,形象具有人为的性质
• 那些纳入了人类实践视野的万事万物的形象里,无不潜藏着人的 形象的影子 • 形象所包含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内容、人的精神需要等内容
第二,形象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 人类有关形象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自由自觉的 活动”。最突出表现在艺术上,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没有形象,
• 最后,它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淮南
子·精神训》云:“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又如《易传》云:“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二)形象含义的延展与丰富
“形象” 逐渐在改变、深化、发展它的含义,逐渐由
“figure”或“image”发展到“identity”。
这种权威又可称之为法定权威,是建立在相信规章制度和行 为规则的合法性基础之上。法理型权威以规则为统治的出发 点和最终的归宿点,只有根据法定规则所发布的命令才具有 权威,人们普遍遵守规则、信守规则,规则代表了一种大家 都遵守的普遍秩序。法律和规章有契约式的,也有强制式的,
但是,法理权威的形成依赖于法律和规章表现出来的理性。
正是这种从理性所衍生出来的规则成为了法理型权威所赖以 存在的基础。法理权威的本质是“理性”。 比较富有诸如“规则”、“制度”等形象信息
2.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传统型权威是一种最古老的权威形式,来自于习俗、惯例、 经验、祖训等等。由传统权威支配的社会组织,统治者依照 传统形成的组织规则来治理臣民,芸芸众生对长官的服从来 自于传统赋予长官的固有尊严。这种社会组织就是人们常说 的家长制。在家长制组织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并
一、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一)形象概念
3. “形象”
• 首先,当指人、物之相貌形状:
官以所梦之形象”去民间寻找。 《尚书·诰命》的疏注中,说到殷王武
丁梦见天帝送给他一个助手,于是回忆梦中之所见,令百工“刻其形象”,“使百
• 其次,是指能够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使人们产生印象、观念、思
想及情感活动的物质。
这一点,我能够提出近代无数的实例为证,它们表明:许多
和约和许多诺言由于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无效;而深知 怎样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的成功。但是君主必须深知怎样 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注意保护好君主的人格面具 如果具备这一切品质并且常常本着这些品质行事,那是 有害的;可是如果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那却是有益的。
于领袖人物来说,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领袖人物就得
诡计多端,这正是施政的需要。为了给公众一个恰当的印象, 需要有一定的虚荣感。有时还不得不装聋作哑,为了在某些 关键问题上以占上风。 ——尼克松:《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