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1.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答案】A2.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答案】A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答案】C4.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答案】C5.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

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

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为A项。

6.(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09.09.10 高二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09.09.10 高二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4.核心: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
4.核心:人文主义 【基本含义】: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一、文艺复兴
5.成就:
一、文艺复兴
5.成就: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一、文艺复兴
5.成就: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人物 文 薄伽丘 学 三 但丁 杰 彼特拉克 代表作 思想内容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 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 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 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二、宗教改革
2.背景: (宗教改革为何最早开始于德国?)
二、宗教改革
2.背景: (宗教改革为何最早开始于德国?) ⑴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课堂练习
6.《十日谈》的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 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程,路遇一群年 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 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 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 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 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 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叙述 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 《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 “歌”组成,计14000多行。
一、文艺复兴
5.成就: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文 薄伽丘 《十日谈》 抨禁欲、倡平等、 张个性 学 三 但丁 《神曲》 表憎恶 杰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以“人的学问” 代替“神的学问”

第6、7章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6、7章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四、英国国教会与教育
(一 )英国国教会的性质 (二)宗教改革后的教育概况 No-business of the State 初等学校类型: 教区学校(Parish School) 妇媪学校(Dam School) 慈善学校(Charity School) 中等学校: 文法学校、公学
五、耶稣会派的教育活动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1. 改变了对教育对象和教育作用的看法, 重新提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 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学校形式趋向 多样化。 3. 教育内容大大扩充。 4. 注意儿童身心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方 法。
重要人文主义教育家
一、维多里诺(1378~1446)
为文艺复兴前期的著名人文主义学者及“第一 个新式学校的教师”。创立“快乐之家”。 办学宗旨:推行通才教育。 二、拉伯雷(1494~1553) 法国人文主义者。创作《巨人传》,主张培养 博学的人、全知全能的人 德廉美修道院院规:“悉听尊便”。
五、莫尔(1478~1535)及康帕内 拉(1568~1639) 分别为英、意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作 分别为《乌托邦》(1516)及《太阳城》 (1623)。其中莫尔不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 驱,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预言者。 《乌托邦》及《太阳城》中的教育体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成果
人文主义教育的缺点
主要表现在: 1.脱离广大劳动群众。 2.并未摆脱宗教迷信。 3.“言必称希腊”的结果助长了崇古的倾 向,导致了崇尚古典的新的繁琐主义学 风,后被保守势力利用。
宗教改革运动及其特征
一、何谓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爆发于1517年,为文艺复兴后,欧洲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又一形式。其斗争矛 头直指天主教会,主张建立新教以取代旧教。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以一种符合于资产阶级要求 的宗教去取代原有的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宗 教 新教(Protestantism)或译“抗议宗”、‘’ 抗罗宗”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精讲”】一、文艺复兴运动一个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一个发源地:意大利。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四点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宗教文化的钳制;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二、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3)文艺复兴运动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1.背景: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德国势力最大、剥削与压迫最多,“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2.直接起因:1517年,教皇以修缮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3.兴起: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4.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简化了宗教礼仪;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5.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四、马丁·路德学说中人文主义色彩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8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8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文化上:意大利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文化遗存。 (5)人才上:意大利拥有人才优势。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3.特点: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思想。
4.核心——人文主义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5.代表
人物
作品
作者或作品地位
(3)作用: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 理性;为以后的__资_产__阶__级_革__命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影响 (1)宗教改革家用__人__文_主__义_____宗教观挑战宗教权威,推动西欧社会的__思__想_解__放_____。新 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8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历史
01
自 学 —— 必 备 知 识
02
研 读 —— 热 考 重 点
03
研 析 —— 命 题 动 向
04
精 练 —— 高 效 作 业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上:14 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__资__本_主__义_____萌芽。 (2)阶级上:新生的___资_产__阶_级_____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3)思想上:基督教会垄断了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_理__性___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 昧之中。
重点二 与上帝对话——宗教改革运动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
【论点】 1517 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运动开始。然后发展到瑞 士、英国等国,后波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三大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打 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选择题1、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 ①②④B. ①④C. ③④D. ①③④2、他曾说“我象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

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回答:“认识你自己!”这材料中的“他”是()A. 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3、史学家认为,“14到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其中“人”被发现开始于()A. 文艺复兴B. 新航路开辟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4、但丁在《神曲》中强调人所赋有的“自由意志”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他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下列对其所处时代最准确的理解是()A. 资本主义兴起发展B. 资产阶级革命与掌权C. 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 思想启蒙的理性时代5、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第1页/共42页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

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

这些认识()A. 有利于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B. 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C. 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D. 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6、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曾经这样讲过:“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

”这则材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A. 关注神多于关注人B. 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C. 认为依靠宗教信仰即可获得解脱D. 仍然有自己的宗教信仰7、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6课 宗教改革 (共3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6课 宗教改革 (共39张PPT)
宗教改革
——与上帝直接对话
含义: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以一种新宗教 反天主教;提倡信仰自由,简化宗教仪式,与上帝 直接对话;实质上是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 社会政治运动。
一、背景(预习课本)
阅读材料归纳:
材料一: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力 量成长。然而教会繁琐的仪式和什一税,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引 起资产阶级不满。
材料二: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 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 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 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 序幕。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会,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闵采尔农民起义后,宗教改革又取得以下成果:
4、国家的权力(世俗权利)高于教会—激发民族意识,利于加强 王权,得到封建诸侯支持。
5、教随国定—每个国家确立自己的新宗教,新教义
--------利于摆脱罗马教皇控制,促进民族国家形成,提高王权地位。
-----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一场披着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 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A、为何披着宗教外衣?B、 反封建什么对象?C、为何是政治运动?D、有哪些群众基础?)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 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 准了天主教会; (3)形式相同: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 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 原始教义; (4)影响有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 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

拜伦的《唐璜》反映的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A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

答案 A2.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答案 A3.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解析本题为材料理解题。

通过材料中“启蒙运动”以及选项内容可对应至启蒙思想家。

材料中多次提到“自由”,最后又具体到“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得到关键词“理性”。

启蒙思想家中强调“理性”为康德的特点,总结自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D4.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反皇权专制B.反封建礼教C.反殖民侵略D.反教会压迫答案 D5.薄伽丘的《十日谈》讲了一百个故事,主要诉说了天下有情人的种种悲欢离合的遭遇,其思想价值在于()A.宣传主权在民思想B.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C.弘扬人文主义思想D.倡导宗教改革解析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2015·青岛高二调考)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使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C.构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2.(2015·福州高二期末)“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

”上述材料()A.质疑上帝的作用B.思考人生的价值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3.(2015·长沙高二模拟)下列言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① 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系之于福音① 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① 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① 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A.① ① ① B.① ① ①C.① ① ① D.① ① ① ①4.(2015·黄浦区高二期中)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

”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全面危机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D.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5.(2015·福州高二期末)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6.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7.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8.“宗教改革的遗产是多方面的,它引发了不同教义间的冲突和互不相容,并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

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解体,迫使各宗教派别认识到任何一种教派要获得垄断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各教派也都逐步学会了宽容……当然这一过程进展得很慢也很艰难,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

”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肯定人的价值、地位C.使各教派认识到宽容的必要D.解放宗教束缚中的人9.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说明宗教改革的内在要求是()A.取消教会的权威B.变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C.否定君主专制权威D.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10.[2016·荆州期末]1555 年,查理五世与路德宗诸侯签订了《奥格斯堡合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即“在谁的领地内,就信奉谁的宗教”。

该原则()A.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B.使路德宗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把教权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D.促进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1.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12.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十日谈》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A.歌颂农民起义的反抗精神B.揭露社会的黑暗C.推崇人文主义D.反对天主教会13.某宗教改革家提出:“人是否能得到救赎,不在于任何其他原因,而是由上帝的永恒判决决定的。

”对此观点理解合理的是()A.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B.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C.符合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D.反对信仰宗教,倡导自我奋斗1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15.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下列对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A.荒诞不经,反映中世纪欧洲人愚昧无知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D.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答案:B16.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17.“1525年7月23日,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

……路德结婚的消息……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

”这说明马丁·路德()A.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B.努力实践其“因信称义”的主张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D.坚持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平等18.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最大的福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主教在宗教领域的地位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C.论证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对等地位D.强调世俗权力对教权的遵从19.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A.虔诚信仰上帝B.女性解放C.实行三权分立D.反对盲目信仰20.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

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关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

下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梵澄先生有言,“十三、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其实未尝‘复’出古代文化到什么地步”。

但是,“它的光明,至少透过了它以前一千年”。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作品一本正经的拘礼模仿。

……文艺复兴奠定了欧洲近代文明的新基础。

——摘编自《欧洲文明的文化内涵》材料二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比较强调价值、强调人格、强调修养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在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的内在传统连接起来。

宋明理学是以“天理”为中心观念的综合性的思想文化体系。

它是宋代以后历经元、明到清,占据七百多年历史,在我们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术形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带来的不同影响。

22.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

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

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

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