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了。(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人才和文化基础:汇聚众多人才;具有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2、含义: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运动.
【教学主题】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知识梳理】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②但丁:代表作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最早提出要以“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
(2)美术三杰:、和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5.扩展: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6.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③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三.宗教改革
1含义: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2、背景 文艺复兴使人们对教会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的
【史料应用】1、“九十五条论纲”第36条:“每一个真诚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材料反映马丁·路德的意图是宣扬()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世纪宗教的笼罩,引出人文主义?(课件1、2)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课件3---23)学生看书,总结文艺复兴的背影,教师点拨从政经、经济、文化上概括。

老师总结如下:1.条件:(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束缚。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人才: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进程:表达形式:性质:实质:矛头:核心思想:意大利——欧洲。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基督教神学。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述:实际上文艺复兴是不是真的就为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展开的运动呢?并不是,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那么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呢?3、核心——人文主义讲述: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的特定历史背景。

2、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背景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还资助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人。

史料记载,美第奇家族仅在1434-1471年间就为文化公益事业捐赠了663755块金币,修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银行正式创建于1397年。

……创建资本为10000弗罗林(一种重约3.5克的金币)……美第奇银行成立初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银行资本不断扩大。

……(美第奇家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依靠银行业的资本进军毛纺业市场。

……以1420年为例……美第奇银行的总利润为143348弗罗林……——张宇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的兴衰探析》材料三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书商维斯帕香亚诺·达·比斯提西描述该城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他好像认为自己有些钱,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得来的,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他急于卸下肩上的这一重负,于是便和教皇尤金尼斯四世陛下商谈。

教皇告诉他……花一些钱用于建筑。

”科西莫的敌对者可能都会乐意认为,他那些虔诚的赞助资金表现了他对某些特定罪行的内疚。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3、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时间:14、15世纪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3、条件:(导与练P34知识梳理)(1)经济: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

(2)政治和政策:工商业主掌握了城市的权力,各城市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环境:地理环境优越,是著名的航运中心,处在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4、影响:(提问后教师总结)(1)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2)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二、文艺复兴——人是万物的灵长:1、产生的条件: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导与练P34知识梳理)①经济基础:意大利各城市在竞争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总结归纳: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对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使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撰写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实际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小组共同制作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宣传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为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案例背景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宗教改革则是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针对罗马天主教教义和实践的改革运动,使欧洲宗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二上册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二上册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重点和难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视频《宗教裁判所》导入教师提问:看到这些,你有何感受?对人的摧残。

这就是中世纪宗教神学控制下欧洲的真是写照。

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这段历史。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

请大家阅读材料,思考一下中世纪欧洲人有着怎样的精神状态?神权至上、人性卑微、禁欲苦行、愚昧迷信十四世纪的欧洲是一片悲观的大黑暗,当人们回首往事时,才豁然醒悟:那个曾经古典的希腊和罗马原来是一个伟大的文明。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学习和研究这个丢失了的经典文明,寻找失落的人性…… 这个时代被学者们命名为—文艺复兴.《雅典学院》正是这一真是写照,请大家把课本翻到26页,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艺复兴》(一)探源文艺复兴这场运动首先在发生在意大利,其原因何在?让我们来看两段材料: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层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思想,提出了关照人生命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引导学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
3.亮点三:小组合作,提高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自我认知。
5.亮点五:作业小结,巩固知识
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撰写。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合作精神、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亮点,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1、文艺复兴的原因、实质、核心、主要成就和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德意志宗教改革)
知识结构:
一、文艺复兴:14-16C 意大利欧洲其他国家(练习册P104 “2、文艺复兴”)
1、原因:
①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

③思想文化:天主教神学垄断人们思想;意大利保留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2、实质: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练习巩固:练习册P106-11题)
3、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主要成就:
(1)文学领域:意大利“文学三杰”及其代表作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
(2)艺术领域:意大利“美术三杰”及其代表作品
(3)自然科学:天文学革命——波兰哥白尼、德意志开普勒、意大利伽利略和布鲁诺
(思考:“文学三杰”、莎士比亚和“美术三杰”是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的?)
5、影响: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二、宗教改革:16C 德意志欧洲其他国家(练习册P104“3、宗教改革”)
1、背景:(见练习册P104,及P105“5、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②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

(思考:马丁·路德的思想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的?)
3、新教及其特点: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特点: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性质: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即西欧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
5、影响: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

(练习巩固:练习册P107-12题)
小结:
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一个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
共同影响——解放思想
比较:
1、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册P105-4)
2、14-17C的西欧和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思想文化:出现反封建的思想
(但西方的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远胜于同时期的中国,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并引起了政治运动,其不同的根源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高于中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